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协是南北朝时梁朝的贤臣。他少年时即有高洁志向,长大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因写得一手好文章,得以在大理寺任官。尽管做了官,顾协仍然坚守清介,因从不贪爱钱财而一身清贫,冬天也只能穿单衣。大理寺的长官蔡法度实在看不过去,就想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送给他,但又怕向来不收礼物的顾协会严词拒绝,所以一直不敢开口。一件旧棉袄,别人尚且不敢送给顾协,遑论其他?后来顾协升任中书通事舍人,作为皇帝的近臣,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生活还同以前一样简朴。当时与顾协同在中书省为官的同僚们,都借职位之便来积聚钱财,他却一点也不为所动。顾协在中书省任职十六年,他的器用、饮食和衣服与一般平民没有区别。一次,顾协的一位门生要来他手下任职。门生知道老师一向清正廉洁,故而不敢馈赠贵重的礼物,只带来两千文钱作为见面礼。顾协见状大怒,当即把这位门生杖责二十,送来的钱也被他摔在门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向他馈赠礼品了。梁武帝大同八年(542),七十三岁的顾协溘然长逝,在入殓之时,家中连一床新被子也找不出来。见此情景,送别的百姓无不感慨钦叹。梁武帝颁下诏书,称顾协“廉洁自居”“内外称善”,并亲自为他举丧。
旧时官场,十官九贪,历来有“当官不打送礼的”之说。很多为官者,对上门送礼之人不但不“打”,反而笑脸相迎、欣然笑纳。殊不知,这就是贪污腐化的开始——接受了一次馈赠,就难免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愈多,数额愈大,受贿的口子从此打开,之后就只能以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来还这笔“人情债”了。像顾协这样棒打送礼者的廉洁之举,实在难能可贵。没有第一次收礼,就没有日后的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
原文链接
协少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①,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谓人曰:“我愿解身上襦与顾郎,恐顾郎难衣食者。”竟不敢以遗之。及为舍人,同官者皆润屋②,协在省十六载,器服饮食,不改于常。有门生始来事协③,知其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发怒,杖二十,因此事者绝于馈遗。……大同八年,卒,时年七十三。高祖悼惜之,手诏曰:“员外散骑常侍、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廉洁自居,白首不衰,久在省闼④,内外称善。奄然殒丧,恻怛之怀,不能已已。”(选自《梁书·顾协传》)
注释:
①廷尉正:属大理寺,又称大理正,掌审议狱案,修改法律条文。
②润屋:原指使居室华丽生辉,后引申为富有。
③事:侍奉、服侍,此处指来手下任职。
④省闼:指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因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从而
代指中央政府。闼,门。
旧时官场,十官九贪,历来有“当官不打送礼的”之说。很多为官者,对上门送礼之人不但不“打”,反而笑脸相迎、欣然笑纳。殊不知,这就是贪污腐化的开始——接受了一次馈赠,就难免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愈多,数额愈大,受贿的口子从此打开,之后就只能以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来还这笔“人情债”了。像顾协这样棒打送礼者的廉洁之举,实在难能可贵。没有第一次收礼,就没有日后的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
原文链接
协少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①,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谓人曰:“我愿解身上襦与顾郎,恐顾郎难衣食者。”竟不敢以遗之。及为舍人,同官者皆润屋②,协在省十六载,器服饮食,不改于常。有门生始来事协③,知其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发怒,杖二十,因此事者绝于馈遗。……大同八年,卒,时年七十三。高祖悼惜之,手诏曰:“员外散骑常侍、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廉洁自居,白首不衰,久在省闼④,内外称善。奄然殒丧,恻怛之怀,不能已已。”(选自《梁书·顾协传》)
注释:
①廷尉正:属大理寺,又称大理正,掌审议狱案,修改法律条文。
②润屋:原指使居室华丽生辉,后引申为富有。
③事:侍奉、服侍,此处指来手下任职。
④省闼:指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因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从而
代指中央政府。闼,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