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协拒贿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acmacyh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顾协是南北朝时梁朝的贤臣。他少年时即有高洁志向,长大后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因写得一手好文章,得以在大理寺任官。尽管做了官,顾协仍然坚守清介,因从不贪爱钱财而一身清贫,冬天也只能穿单衣。大理寺的长官蔡法度实在看不过去,就想把自己的棉袄脱下来送给他,但又怕向来不收礼物的顾协会严词拒绝,所以一直不敢开口。一件旧棉袄,别人尚且不敢送给顾协,遑论其他?后来顾协升任中书通事舍人,作为皇帝的近臣,虽然位高权重,但他的生活还同以前一样简朴。当时与顾协同在中书省为官的同僚们,都借职位之便来积聚钱财,他却一点也不为所动。顾协在中书省任职十六年,他的器用、饮食和衣服与一般平民没有区别。一次,顾协的一位门生要来他手下任职。门生知道老师一向清正廉洁,故而不敢馈赠贵重的礼物,只带来两千文钱作为见面礼。顾协见状大怒,当即把这位门生杖责二十,送来的钱也被他摔在门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向他馈赠礼品了。梁武帝大同八年(542),七十三岁的顾协溘然长逝,在入殓之时,家中连一床新被子也找不出来。见此情景,送别的百姓无不感慨钦叹。梁武帝颁下诏书,称顾协“廉洁自居”“内外称善”,并亲自为他举丧。
  旧时官场,十官九贪,历来有“当官不打送礼的”之说。很多为官者,对上门送礼之人不但不“打”,反而笑脸相迎、欣然笑纳。殊不知,这就是贪污腐化的开始——接受了一次馈赠,就难免有第二次、第三次,次数愈多,数额愈大,受贿的口子从此打开,之后就只能以手中的权力作为交换,来还这笔“人情债”了。像顾协这样棒打送礼者的廉洁之举,实在难能可贵。没有第一次收礼,就没有日后的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
  原文链接
  协少清介有志操。初为廷尉正①,冬服单薄,寺卿蔡法度谓人曰:“我愿解身上襦与顾郎,恐顾郎难衣食者。”竟不敢以遗之。及为舍人,同官者皆润屋②,协在省十六载,器服饮食,不改于常。有门生始来事协③,知其廉洁,不敢厚饷,止送钱二千,协发怒,杖二十,因此事者绝于馈遗。……大同八年,卒,时年七十三。高祖悼惜之,手诏曰:“员外散骑常侍、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廉洁自居,白首不衰,久在省闼④,内外称善。奄然殒丧,恻怛之怀,不能已已。”(选自《梁书·顾协传》)
  注释:
  ①廷尉正:属大理寺,又称大理正,掌审议狱案,修改法律条文。
  ②润屋:原指使居室华丽生辉,后引申为富有。
  ③事:侍奉、服侍,此处指来手下任职。
  ④省闼:指宫中、禁中,又称禁闼。古代因中央政府诸省设于禁中,从而
  代指中央政府。闼,门。
其他文献
汉大赦,大司农河南孟光于众中责费祎曰①:“夫赦者,偏枯之物②,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何有旦夕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恶乎!”祎但顾谢,踧踖而已③。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④。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⑤,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语赦也。若刘景升、季玉父子⑥,岁岁赦宥
期刊
包拯在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十一月至庆历六年(1046)春季,担当监察御史一职。这期间,他提出了许多整顿国家行政秩序的建议,勇于揭露贪官污吏的违法行为。兹据《包拯集编年校补》(黄山书社1989年版)、《宋史·包拯传》等史料,将包拯担任监察御史期间的业绩择要介绍如下:  敢于叫停皇帝钦定的工程项目  宋仁宗赵祯执政时期,京都汴梁城(今河南开封)的朝阳门外,有一座宏伟的道观——上清宫,是朝廷花费了
期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改进文风的要求,这是党在文风建设上的重大举措。文风问题,表面看是形式上的问题,实际上它更是一个立场问题、方法问题、内涵问题。文风建设也不是只在写文章时才涉及,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英语中也有“文章映出作者”(the writing mirrors the writer)的说法。所以,文风建设最终体现为人的建设,通过改文风,来转换我们思想的立足点,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甚
期刊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  借问何为者,人称是内臣。  朱绂皆大夫①,紫绶或将军②。  夸赴军中宴,走马去如云。  罇罍溢九酝③,水陆罗八珍。  果擘洞庭橘④,脍切天池鳞。  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  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⑤!  【注释】  ① 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亦指古代系佩玉或印章的红色丝带,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  ② 紫绶:古代官员官印上所用的紫色丝带,后亦指官服。  ③
期刊
“吹牛”一次最早与浮夸无关,指的是西北人的一种渡河工具。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在《史林杂识·吹牛·拍马》一文中作过考证:吹牛一词最早是西北方言,源于陕甘宁和内蒙古一带。西北河流湍急,难以行舟,本地人遂就地取材,用若干牛皮或羊皮袋吹成气囊,做成皮筏子,扎好口后连接成筏,作为渡河的工具。牛皮筏子相连,可以承载数千斤的重物过河。据说,元世祖忽必烈就曾把它用于战争,并获大捷。他曾率军到达金沙江西岸,命令将士杀
期刊
“一字师”的典故,源于宋人计有功的《唐诗纪事》,亦见于宋人陶兵的《五代史补》及宋人魏庆之的《诗人玉屑》。他们记载的都是同一个故事:唐代诗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尤其《鹧鸪诗》写得更是超群出众。因此,人们称他为“郑鹧鸪”。他的朋友齐己是个和尚,也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己带了自己写好的一首《早梅》诗前去请教郑谷,当郑谷看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不妥,经过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改
期刊
报刊上有时出现“人次”,有时又出现“人(次)”,哪个正确呢?  “人次”是复合量词。表示同一类活动中,若干次人数的总量。例如某一展览每周参观者有5000人次,可以是5000人每人参观一次;也可以是2500人每人参观两次,等等。  复合量词一般由两个量词合起来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复合量词从构成上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两个物量词构成的,例如“秒”跟“立方米”构成“秒立方米”。还有一类是由一个物量
期刊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把官职还给君王。如果官员年老体弱,也可主动申请退休,称为“乞骸骨”,使骸骨得归葬故乡。从周朝起,“大夫七十而致仕”为后来各朝沿用。  但明朝破了古制,文武官员六十致仕;至清,参将以下的武官退休年龄,调整到五十四至四十五岁,“参将五十四,游击五十一,都司守备四十八,千总、把总四十五”。  政治待遇  古代官员退休后,依然享受相应的政治待遇。《礼记》记载,卿大夫退休称“
期刊
战国中期,齐宣王执政齐国,拜田稷为相国。一天,有一位下级官吏来求田稷办事,并献上数量丰厚的黄金,说是孝敬老夫人的。田稷虽几番推辞,但碍于情面,最后还是收下了。回到家后,他将所得黄金奉于母亲。田母见到黄金心生疑窦,便问道:“你担任齐相三年来,从未见你有如此多的俸禄,难道是掠取民财或收受贿赂得来的?”田稷忙跪倒在母亲身边,如实答道:“有人知道母亲大人年迈体衰,便赠我钱财,说是给您的一点心意。”田母面露
期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宋人周敦颐《爱莲说》寥寥几笔,道尽“花中君子”——莲花(别称荷花)的美好。本期封面图为清代画家谢荪的《荷花图》(局部),莲(荷)花的清雅外形、高洁秉性,于丹青墨韵之间展露无遗。  莲,因其音,更因其义,常与道德概念中的“廉”并提。自古至今,廉洁,都被视为人立身于世的重要美德;而廉洁为政,则是衡量官员人格优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