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活动逐年累增,但同时违法违规的事件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经济,从客观上产生了对内部控制的需要。
关键词: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较晚,但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的“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并发挥了后发优势,受到COSO委员会等组织的好评。
内部控制从其发挥的作用来看,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还普遍认为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财会账务方面,片面的认识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在设计、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呈现弊端。目前,为加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展的进程,我国颁布了配套指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条文,上市公司也相应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控制体系,但其侧重于事后控制,表现为在问题出现后才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这种做法导致问题没有事先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后再去弥补便收效甚微。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还普遍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类似于政府审计的职能,这样也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内部审计是为公司领导层服务的,往往由公司管理层控制。即便有的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成员大多数都是由董事会指派的,无法获得独立的身份发挥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管理者政绩、业绩的考核都是以某些重要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比较注重短期效果,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这种考核奖惩机制在企业中形成了所谓的“利润导向”文化,一切向利润看齐。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为实现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态度,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完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家在大多数上市公司拥有大部分股权,以致出现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虽然国家被确认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但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乏具体的人格化代表,不能像个人股东那样从切身利益出发去关心公司的治理,造成了国有股股权主体缺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进而造成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却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
首先,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走过场,形同虚设。这违背了现代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的要求,同时也减弱了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效果,在这种情形下,股东大会对公司会计报告的约束力就显得非常有限。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公司股东高度分散化,具有很大流动性,这使得他们只关心当前的利益。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求甚解,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信息失真,以便从中博取个人的短期利益。会计信息质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有待考评的问题。其次,公司的中小股东一般并不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出席股东大会不感兴趣,他们倾向于进行短期的投机操作。即便有些中小股东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但由于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最小持股数量有限制,这使得中小股东无法参加股东大会。由于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没有发言权,中小股东更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从而掩盖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和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的行为。
正是前文所述国家股股东在公司的“缺位”,上市公司常常由内部人控制。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在未经作为所有者的正式授权而实际掌握了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剩余权力。内部人控制现象在我国相当严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往往合二为一或占据了董事会的多数地位。一方面,董事会中形成了由代表国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关键人”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管理层要职,董事会中“内部人”的比例过高。在内部人控制的模式下,管理层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来谋求自身收益最大化,而所有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一趋势。管理层作为公司运作的中心,直接管理着公司,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信息系统,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因此,当现实情况与契约存在冲突时,经理层可能会出现选择会计政策调节盈余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主观动机。倘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监控机制能够有效地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可以强制管理层去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但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企业组织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流通,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为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从而增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此外,我国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权责分配不合理是一突出的问题,企业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事项和区域,“越权”和“弃权”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也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
在“利润文化”氛围影响下,在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方面,许多企业管理者偏爱冒险,在企业预算中,把目标定的过高,不切实际,在企业绩效考核又比较注重短期效果的情况下,他们为了“实现”达到目标,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和效益收入,视企业国家财经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为一纸空文,不惜违反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授意会计人员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
目前企业管理者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道德风险反映在会计上即为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要求不高,疏于管理,造成账务混乱、信息失真;与之相比,管理者的逆向选择给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響是主要的,绝大多数信息失真来源于此,管理当局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为了获取巨额资金,不顾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损失,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抬高股价,粉饰财务报告,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现实工作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为了某种利益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伦理道德建设也不能忽视。只有提高了每个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都能自觉的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玉芬.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卢维钧.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赵迪.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马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及缺陷应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张智.我国企业控制环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高英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孙亚东. 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1) .
[9]企业社会责任内涵[J]. 中国建材资讯,2008,(01) .
[10]李文红. 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趋势[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02) .
[11]王龙基. 企业社会责任系列之四 “企业社会责任 CSR”的意义[J]. 印制电路信息,2008,(03) .
[12]乐平. 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J]. 特区经济,2008,(02) .
关键词: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较晚,但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一定创新的“中国版萨班斯法案”,并发挥了后发优势,受到COSO委员会等组织的好评。
内部控制从其发挥的作用来看,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上市公司还普遍认为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财会账务方面,片面的认识必然导致内部控制在设计、执行、监督等过程中呈现弊端。目前,为加快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发展的进程,我国颁布了配套指引等一系列相关的法规条文,上市公司也相应的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建立了控制体系,但其侧重于事后控制,表现为在问题出现后才根据内部控制的相关规定堵塞漏洞或进行惩处,这种做法导致问题没有事先得到应有的关注,事后再去弥补便收效甚微。
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还普遍认为企业内部审计类似于政府审计的职能,这样也就理所应当的认为内部审计是为公司领导层服务的,往往由公司管理层控制。即便有的上市公司按照规定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但是其成员大多数都是由董事会指派的,无法获得独立的身份发挥应有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国对企业管理者政绩、业绩的考核都是以某些重要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主要内容,比较注重短期效果,缺乏对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这种考核奖惩机制在企业中形成了所谓的“利润导向”文化,一切向利润看齐。这种不健全不完善的考核奖惩机制,极大地影响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管理当局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为实现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对法律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态度,管理当局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
同时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仍不完善,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的,国家在大多数上市公司拥有大部分股权,以致出现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现象。虽然国家被确认为国有资产的投资主体,履行资产所有者的职能,但由于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乏具体的人格化代表,不能像个人股东那样从切身利益出发去关心公司的治理,造成了国有股股权主体缺位,导致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进而造成了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却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
首先,大股东在公司中的控股地位,使得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走过场,形同虚设。这违背了现代公司产权主体多元化和股权分散化的要求,同时也减弱了公司董事会的治理效果,在这种情形下,股东大会对公司会计报告的约束力就显得非常有限。由于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投资者的理性投资观念远未形成,公司股东高度分散化,具有很大流动性,这使得他们只关心当前的利益。而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不求甚解,有时甚至希望会计信息失真,以便从中博取个人的短期利益。会计信息质量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有待考评的问题。其次,公司的中小股东一般并不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对出席股东大会不感兴趣,他们倾向于进行短期的投机操作。即便有些中小股东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但由于参加股东大会的股东最小持股数量有限制,这使得中小股东无法参加股东大会。由于无法参加股东大会,没有发言权,中小股东更不能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从而掩盖了大股东侵害中小股东权益和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的行为。
正是前文所述国家股股东在公司的“缺位”,上市公司常常由内部人控制。所谓内部人控制是指在出资人缺位的情况下,企业管理层在未经作为所有者的正式授权而实际掌握了企业部分或全部的剩余权力。内部人控制现象在我国相当严重,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董事会往往合二为一或占据了董事会的多数地位。一方面,董事会中形成了由代表国家股或政府控制的法人股的“关键人”控制的局面;另一方面,在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中,董事会成员大多同时兼任公司管理层要职,董事会中“内部人”的比例过高。在内部人控制的模式下,管理层利用其所掌握的信息优势来谋求自身收益最大化,而所有者由于信息不对称,又缺乏有效的措施来防止这一趋势。管理层作为公司运作的中心,直接管理着公司,控制着上市公司的信息系统,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因而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因此,当现实情况与契约存在冲突时,经理层可能会出现选择会计政策调节盈余以满足自身利益需要的主观动机。倘若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监控机制能够有效地对管理者进行监督和制约,从而可以强制管理层去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实性。但当前我国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在内部人控制的情况下,经营者操纵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甚至提供虚假信息,这加剧了会计信息失真。
我国企业组织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会计信息流通,助长了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因为任何一个等级层次上的决策者都可能成为会计信息进一步交流的障碍,从而增大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此外,我国企业在设置组织结构时,权责分配不合理是一突出的问题,企业存在大量有待解决的事项和区域,“越权”和“弃权”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种情况也助长了会计信息失真。
在“利润文化”氛围影响下,在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方面,许多企业管理者偏爱冒险,在企业预算中,把目标定的过高,不切实际,在企业绩效考核又比较注重短期效果的情况下,他们为了“实现”达到目标,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和效益收入,视企业国家财经法规与企业规章制度为一纸空文,不惜违反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甚至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授意会计人员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来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
目前企业管理者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道德风险反映在会计上即为单位领导对会计工作要求不高,疏于管理,造成账务混乱、信息失真;与之相比,管理者的逆向选择给会计信息失真造成的影響是主要的,绝大多数信息失真来源于此,管理当局与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管理当局为了获取巨额资金,不顾企业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损失,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来抬高股价,粉饰财务报告,造成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
现实工作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为了某种利益利用制度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对企业员工的伦理道德建设也不能忽视。只有提高了每个员工的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都能自觉的按照法律法规和制度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建立起来,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参考文献:
[1]何玉芬.基于内部控制环境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卢维钧.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3]孙浩然.内部控制环境视角下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赵迪.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马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评价及缺陷应对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张智.我国企业控制环境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7]高英丽.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研究[D].河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8]孙亚东. 谈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构建[J].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01) .
[9]企业社会责任内涵[J]. 中国建材资讯,2008,(01) .
[10]李文红. 企业社会责任——经济全球化趋势[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7,(02) .
[11]王龙基. 企业社会责任系列之四 “企业社会责任 CSR”的意义[J]. 印制电路信息,2008,(03) .
[12]乐平. 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下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规制[J]. 特区经济,2008,(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