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nzh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学技术的诞生象征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开展实验活动和教学计划的主阵地,是小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渠道,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的高低主要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共同参与,在课堂上的情感沟通与思维交流发生“碰撞”,擦出与众不同的火花。教材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是建立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桥梁。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学龄特点创设高质量的教学环境,采用多元化教学新模式,开启教学新思路,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基于此,文章主要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优化路径进行了探究,以期帮助学生实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优化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20-02
  在传统科学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学思想的禁锢,在教学上始终沿用“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理念,且大多是理论知识的教学,难以使学生提起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小学科学是非常有趣味、有探索精神的一门学科,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在进行科学小实验的过程中,经常有很多“惊喜”出现。探索意想不到的新知识,科学实验在整个教学中有很大的占比。因此,教师运用科学新颖的教学方式可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果,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展科学学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机械化学习模式,削减学习兴趣
  在素质教育主流形势下,教育的重心应放在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上。但是在实际科学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的模式和理念使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难以转变,这种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当下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再提倡,教师应当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如果依然沿用老旧教学模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单一,极大地削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陈旧的教学思想会阻碍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采用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反感和排斥,这种“机械化”的教学阻碍了学生理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其个人学习能力提升缓慢。
  (二)缺乏实践操作力,科学思维受限
  科学学科较为抽象,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主要是以探究知识为目的,其中自主探究是其核心部分。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这使他们更钟情于动手实践,但是在科学课堂中对动手实践操作方面略有忽视,难以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验感。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思想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缺少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科学学科中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在研讨中解决问题,是当前科学教学的教育目标。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简单、重复,教学方式枯燥单一,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难以得到有力提升。
  二、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优化路径
  (一)活用教材知识衔接,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新课程改革鼓励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用教材教学”。这里所指的用教材教学并不是让教师只根据教材的内容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回归到传统应试思想、固化死板的教学模式中。而是教师对教材内容认真钻研和深度研读,掌握教材中的内容,把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充分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目的,再根据实际学情以及课堂现状来开设特色化的科学课堂。小学科学教师应当吸取经验,深入了解学生的科学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打造符合学生学情的科学课堂。此外,教师应当引入知识延伸环节,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材的拓展,使学生可以在科学课堂拓宽自身视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兴趣喜好对新教材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多样的天气”这一课时,该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分辨阴晴雨雪风等天气变化,结合自身的经历能够描述出天气变化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生活的影响。这节课可以结合第四单元中“观察蜗牛”一节来讲授,蜗牛喜欢潮湿的环境,学习天气时可以联系蜗牛这一知识点。在天气变化对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影响中,可以发现在下雨时节,因为雨水过多使环境变得潮湿,平时蜗牛都是躲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雨水的冲刷能够吸引蜗牛从土壤中爬出,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碰到下雨天气,可以尝试在灌木丛中找一找蜗牛的踪迹,让学生在观察天气变化的同时观察蜗牛的一举一动。教师可以结合新教材中知识的关联性调整教学顺序,这样不仅能做好知识的衔接和串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让学生可以沉迷于科学知识的海洋中而意犹未尽。这样的教学手段具有针对性、具体性、细化性,每个教学内容都能够紧密相连、层层递进,一环套一环,使知识之间完美串联,真正体现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
  (二)科学实验注重实践,第二课堂激发兴趣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很多知识点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状态。尤其是科学实验环节,学生更喜欢亲自操作且兴致盎然、热情澎湃,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如果打破传统将课堂延伸至户外,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会极大提升。科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既符合科学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提升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实践求证,从而验证知识的正确性。
  例如,在学习“找空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这激发了学生好奇心,使他们陷入思考。这时,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小实验,让学生人手准备一个空的塑料袋,拿着塑料袋去他们自己觉得有空气的地方收集空气,将空气装进塑料袋中;同时,再准备一个扁扁的塑料袋,让学生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思考空气是否存在,是否会占据空间。学生兴高采烈地收集空气,随后,教师问学生都去哪里收集空气了,学生议论纷纷,争先恐后地回答:“操场、花园、教室、走廊……”甚至还有学生说桌兜里、饮料瓶里等地方也有空气。这时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在深入研讨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相互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對空气的认识,最后总结出:空气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占据了整个空间。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培养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共同参与,自主探究拓展思维
  传统教学方式过于凸显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被教师所左右,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却鲜有兴趣。课堂气氛缺乏活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过分彰显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这就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效果不佳。教师要主动求变,在教学活动中要转变以往那种过分注重体现自身的习性,转而以帮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为主,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自我求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进入了教师的视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教师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兴趣就是引导小学生认识科学事物以及获得科学探究精神的心理倾向,对科学学科的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力量。教师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为小学生创设良好的科学情境,以此激发小学生学习科学学科的积极性与探究科学知识的欲望,进而诱发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让小学生在轻松的科学教学中能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认识周围的动物”这一章节中,小学科学教材要求小学生在了解教材后认识各种动物的基本特征与生活习性,并在科学学习中形成关爱小动物的良好品质。小学生在实际观察小动物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例如在观察蚂蚁时就容易被蚂蚁咬到,并且小学生还会对动物进行一定的伤害或者致死行为。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根据实际状况来进行合理的科学教学。又如,教师在带领小学生观察动物时,可以提前找笼子把小动物放里面,在此基础上再让小学生分组交流并进行观察,培养小学生的科学自主探究能力。教师应当在旁边起到监督、保护与指导作用,保证小学生与小动物都不会受到伤害。在此过程中,教师并没有给小学生主动灌输知识,而是推动小学生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最终学生得出较为科学的结论。
  结 语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在课堂上积极互动交流,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开辟一条全新的教学思路,深入研究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龄情况,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学会观察、分析、思考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敢于表现自己,彰显自身的优势,为今后的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静强.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研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6(7):254.
  [2]李 真.小学科学课堂中问题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 漳州:闽南师范大学,2020.
  [3]卢京忠.聚焦小学核心素养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天津教育,2020(11):74-75.
  [4]马 明.优化实验教学,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益[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S1):144-145.
  作者简介:唐宗杰(1974— ),男,山東潍坊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科学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科技的蓬勃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成熟,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初中英语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学科,在学习难度上与小学相比更大,也是为高中英语学习打基础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情景,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度,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围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展开讨论,得出几点教学策略
摘 要:数学题目的考查方式常常是多样化的,有些题目的问题不止一个,这些问题可能是相互没有太大关系的,比如,前几年深圳市中考最后一题,前面的小问题是为后面的小问题做铺垫的。文章主要探索了解题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数学;题目暗示;解题思维;解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3-0091-02  在初中数学习题中,几何与解析
摘 要:列斐伏尔的消费控制社会理论认为,在当代社会中,各个角落都充斥着消费主义,遍布着对消费欲望的训练与文化符号的价值交换,这种生产和消费的关系错位使得人类精神极端物化,消费成为资本主义统治社会的主要手段,社会被资本控制,严重影响了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探究列斐伏尔的消费控制社会理论内涵,挖掘欲望与符号之间的消费转化机制,对抵御资本统治和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启示。  关键词:欲望;符号;消
在西藏这样的边疆民族地区,新闻播音员与主持人作为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喉舌,在及时向藏族群众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国情民情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藏语播音主持人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新闻播音与主持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本质、概念上存在差别。本文通过介绍藏区语言环境下的藏语新闻播音主持的现状,分析藏语新闻播音主持的特点、播音员与主持人的共性以及差异,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做好藏语播音主持工作。
摘 要:轶事记录法是一种用于幼儿行为观察评价的方法,对幼儿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进行详细的、客观的、全面的记录,轶事记录法能够帮助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对幼儿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有助于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当前,轶事记录法在幼儿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由于教师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记录幼儿行为的时候还尚存一些误区,所以轶事记录法还需要教师不断完善与改进。故此,文章就结合轶事记录法在幼儿行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思维方式、逻辑能力培养与形成的重要阶段,更是学生未来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知识范围广泛、涉及内容丰富的特点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较高的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要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从合理引导学生有效提问入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
语文是综合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这要求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要有思考、有体验、有表达。表达是输出,教学生会表达是语文学习必须实现的目标。文章以《壶口瀑布》课堂教学为例,具体阐述了如何在课前思考设计教表达、课中精彩演绎能表达、课后分析课例提炼会表达的策略。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容易受到外界信息的影响,这也给学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带来了挑战。教育工作者需要认识到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有效的教育策略,全面提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2.9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在第一学段中要求:“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教师教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自然要教给他们语言的精华,教给他们长效的、终生有用的东西。而成语恰恰是汉语言的精华,而且文化含量很高,让他们从小接触这些语文精品,不仅能提高其语文能力,而且能增加其文化底蕴,其重要意义自不待言。语文教育者有义务在“积累和运用”的教学中,适当地加以引导,根据低年段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形式、手段帮助学生创造条件积累丰富的成语。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女性群体的话语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但女性刻板印象这一问题在新的媒体环境里仍然未得到解决,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向,女性自身、各类自媒体平台、社会氛围对女性群体形象的如何呈现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女性刻板印象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新表征、产生原因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可行的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