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深思维助力深度写作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往的议论文教学重知识轻思维、重形象轻理性、重技巧轻逻辑,造成作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教师应教会学生理性写作,运用思维技巧、借助思维工具“透过现象看本质”。议论文教学中可以引入“5Why追问法”,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不断追问,顺藤摸瓜,挖掘出隐藏的深层本质。本文结合“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的时评写作,探讨“5Why追问法”在议论文立意上的作用,同时提出具体运用技巧:关注原因的多角度、逻辑链条的长度、事件逻辑的关联度、本质的普适度。
  【关键词】“5why追问法”;纵深思维;议论文写作
  现在的议论文教学现状很尴尬,基本上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状态,老师和学生围绕着立意、语言、结构、论据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学生有了漂亮词语、新鲜素材、写作模板为什么还拿不到高分,甚至上了考场遇到“反套路”的作文题目都不知如何下笔。哪里出了问题呢?其实,“写作是一种将思维成果转化为文字的艺术”“写作面对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写什么,需要认识;怎么写,需要方法。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思维来解决。”过去的写作教学重知识轻思维、重形象轻理性、重技巧轻逻辑,考场上大量堆砌“甜而腻”的辞藻却空无一物、囫囵引用古今中外各种事例却不懂分析,这样的作文何来深刻,又有何意义呢?
  笔者认为,我们现在亟待加强理性思维教学,运用思维技巧和借助思维工具来助力深度写作。议论文如想要达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这一目标,便可以着力加强纵深思维训练,将在管理和经济领域比较成熟的“5Why追问法”作为训练纵深思维的工具引入作文教学,由外及内、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一、“5Why追问法”的起源及用处
  所谓“5Why追问法”,即对一个问题点连续以5个“为什么”来发问,以追究其根本原因。这是由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提出,他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机器停机的原因,一问:“为什么机器停了?”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二问:“为什么超负荷呢?”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三问:“为什么润滑不够?”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四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五问:“为什么磨损了呢?”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由此找到了根本原因。
  “5Why追问法”使用的目的是让人不要把目光只停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上,要挖掘出隐藏的深层本质。使用这种方法鼓励解决问题的人要从结果着手,沿着因果关系链条,顺藤摸瓜,穿越不同的抽象层面,直至找出原有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5Why追问法”作文教学运用
  在时评类作文教学案例中,笔者使用这个方法引导学生抓住结果,不断发问,直到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围绕根本原因进行作文立意。
  10月28日,重庆22路公交汽车与一辆小轿车在万州区长江二桥相撞后冲破大桥护栏坠入江中,死亡15人。网络一度传言由于小轿车女司机逆行而导致事故发生,且网络照片中女司机还穿着高跟鞋。网络的抨击甚至谩骂指向女司机。经打捞获取黑匣子信息后还原事故原因:乘客刘某在乘坐公交车过程中因错过站欲中途下车被拒,于是与正在驾车行驶中的公交车驾驶员冉某发生激烈争吵,两次持手机攻击驾驶员,驾驶员遭遇刘某攻击后未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行车安全,手扶方向盘与刘某发生抓扯。刘某和驾驶员冉某之间的互殴行为,最终造成车辆失控坠江。
  学生很容易抓住了“公交车坠江”结果提出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公交车会坠江”,然后不断回答、提问,再回答、再提问。比如学生回答,因为司机判断失误,没有安全驾驶。追问:为什么司机会失误?——因为乘客与司机争吵互殴,干扰了司机驾驶。再追问:为什么乘客与司机会争吵?——因为乘客坐过了站司机不让下车暴怒。再追问:为什么这么一点小事就暴怒?——因为她情绪控制能力不强。于是在此就可以找到一个深入的原因:情绪。围绕此可以确定立意:“你的情绪,正在谋杀你”“少一些戾气”。在分析“情绪”时还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情绪控制不了?”,深入写作:重视情绪管理教育,管理情绪呼唤同理心。使用追问可以让学生立意抓得出,分析挖得深。
  三、“5Why追问法”运用技巧
  “5Why追问法”就是对议论文写作逻辑、思辨知识的一种富有成效的“简化”,可以“比较便捷地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整理自己的思维。”在使用“5Why追問法”过程中,并非每一次问出5个简单的为什么就一定找到根本原因。以上文中的事件为例,我们需要关注一下以下几个“度”。
  1.原因的多角度。因果关系是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一果多因”是生活中的普遍现象。我们寻找原因的时候,所看的角度不同,寻找的方向也往往不同。我们要区分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往往是讨论的重点,例如,事件中乘客的行为是造成“公交车坠江”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立意“规则”“情绪管理”等,此外我们也可以从次要原因入手,另辟蹊径,依次推进。比如问题“为什么乘客能够袭击司机”可以有多个回答:答案一,司机不受保护,可以讨论“隔离驾驶室是否必要”“服务业人权保障”;答案二,乘客不受约束,可以立意“让法律站在每一个握紧方向盘的司机背后”;答案三,乘客行为没有被制止,可以立意“公共安全,共同捍卫才会共同安全”“拒绝沉默冷漠”。此外还可以跳出事件本身去思考“为什么这个事件没能预防”“为什么大家会这样看待这个事件”,拓展思路,寻找更多值得挖深的线索。
  2.逻辑链条的长度。“5Why追问法”并非就一定是5个问题。但是也要注意,提问的问题数量少,逻辑链条就短,问题不一定深入就可能找不到本源。提问的问题如果太多,逻辑链条不断延伸,最终的结果可能就会陷入无解或者无意义。诸如:为什么乘客们都没有反应?因为大家都习惯不管他人闲事;为什么大家习惯不管他人闲事?因为这是中国历史传统思想造成的;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历史传统?因为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为什么中国有这样的地理位置……便失去了问题的意义。因此,逻辑链条要寻找合适的位置终止。当然有的时候逻辑链条会陷入停滞,这也有可能是知识遇到了断层。很多情况下思维能力的局限往往是由知识不足带来的。这需要学生多方面增长知识,适当延长逻辑链条长度。   3.事件逻辑的关联度。提问题很多情况下是一个思维发散和延伸的契机,我们会有很多问题,针对问题我们寻找答案时也会因为生活经验、理解力、观察力、思考角度的不同给予不同的回答。只有找到那个合适的问题和正确的答案才能快速的找到真相和本质的入口,因此我们要关注问题和答案的逻辑关联度,否则就会犯诸如以下的错误:为什么乘客会与司机争吵?司机不让她中途下车;为什么司机不让她中途下车?因为公交公司为乘客安全着想规定不可以下车;为什么公交公司要为乘客着想?问题就会引向公交公司,与本事件的逻辑关联度就不大了。此外提问题并非机械的重复前面的回答,可以尝试从回答中抓住矛盾点、侧重点、关联点再来提问。例如,为什么网友在一开始就会指责女司机?问题的重心放在“一开始”,可立意“盲目的正义感”;问题的重心放在“女司机”,可立意“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
  4.本质的普适度。我们问问题的目的是寻找“本质”,到底什么样的问题才会找到本质,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到“本质”的前面,甚至什么是“本质”,很多时候我们是模糊的。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现象富有变化,而本质是比较单一、稳定、深刻的。本质具备普适度,是事物内部的规律,可以解释很多丰富、多变、表面的现象。社会的大多问题的本质往往考虑三方面:人性、文化、制度。人性,即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比如趋利避害的本能。人性有善恶之分,比如孟子的性善论,认为人生来即有恻隐、善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西方观念中傲慢、嫉妒、愤怒、懒惰、贪婪、淫欲、暴食等“七宗罪”。文化方面主要是一個国家、民族长期形成包括思想、审美、行为、风俗、习惯等方面集体意识。例如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西方的基督教文化等。制度,即某一领域形成的法令或者规范,包括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教育制度等,也包括某一行业的管理制度。因此我们在解释“为什么乘客没有得到满足时迁怒于司机”时可以思考人性中的“巨婴”理论:“全能自恋型本我,我是神,世界应完全按照我的意愿运转”,这一结论具备普适性,可以解释诸如高铁扒门、高铁占座、不听劝阻涉险被困等现象。
  “5Why追问法”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尝试去总结。大脑的本能是记忆,而不是思考,逃避思考才是大脑的本能。思考是一个需要练习的工作,纵深思维训练并非只存在于作文中,甚至不只存在于语文中,我们可以把“5Why追问法”运用到阅读中:“为什么祥林嫂会死”“为什么别里科夫会死”“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甚至我们可以不断地在生活中向自己提问:“为什么我会迟到”“为什么我会生气”,用提问寻找到正确的问题和正确的答案。希望我们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审视问题、分析问题,也希望在作文中能够看到有更多清醒的审问、理性的光芒。
其他文献
摘 要:阅读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阅读能力发展至关重要的阶段,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当作重头戏。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虽引起了重视,但仍然没有比较好的落实措施,部分学生仍然把阅读当作任务,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结合语文核心素养对阅读的要求及学生当下的阅读能力现状,探讨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
【摘要】基于“微课”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翻转课堂”“可汗学院”等创新课堂形式的走红,微课程迅速在全国大中院校、中小学全面铺开。本文将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作为重点,总结了微课运用技术,核心目的是通过教育体系的革新优化,实现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创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有效运用微课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微課;技术运用  伴随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电子产品
【摘要】中小学生中间传着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可以说,写作一直是令部分小学生“闻风丧胆”的一个环节。因此,习作教学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从“要我写”到“我想写”再到“我能写”,如何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成了小学语文老师密切关注的问题。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作文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较为实用的作文教学方
【摘要】现在的小学美术教育中,线描课程大多穿插在种类丰富的美术门类中,并没有系统的训练,教学形式也比较传统单一,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作为教师应该加强对线描教学的重视,并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绘画基础,为美术课程当中其它领域的学习做好铺垫。为了更系统地完善线描教学,现对小学美术课堂线描教学进
财商就是一个人认识、创造和管理财富的能力,既包括相关知识,又涉及财富观念,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驾驭财富的能力上。正确的财商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家校合作开展财商教育,能让学生更有效地了解财商知识。  案例一:某次学校秋游,以懂事著称的四年级的小南也参加了活动,家长给他10元秋游时用。下午我看到小南无精打采地坐在树下,我就走过去与他聊天。嘴唇干裂的小南连说话的兴趣都没有了,明摆着喝
数学课本里的每一个数字后面,也许包含着各种积极上进的德育情怀,也许包含着不为人知的动人故事。如何穿越数字的表面,把隐藏在其中的德育要素挖掘出来,结合教学内容,使之成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学生成长的德育力量?我结合学校“馨香育人,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走进数学教材,尝试把数字打造成快乐而健康的音符。  一、不可忽视的课前两分钟  每节课提前二分钟到课室。一周多少节,一个月多少节,一学期又多少节,一年呢
【摘要】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承担的责任,但作为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学,在“家校共育”方面明显滞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象达中学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效的尝试,其中“家校共育”的德育品牌建设已经初见成效:家、校在明确主体责任的情况下能够进行良性的配合与沟通,共同培育孩子已形成共识;家校最佳育人效果的一种育人体系和机制基本建立,“象达教育”已经驶向了良性循环的快车道
【摘要】开展“活跃农村课堂”这一课题研究一段时间了,我们却仍困惑于“课堂上无论什么组织形式,学生的反应都未能达到我们的预期”这是为什么呢?笔者品读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作品《桃花心木》后发现,解开这一困惑的关键在于克服学生对教师知识讲解的“依赖心”。下面,笔者将针对“依赖心”的形成和克服展开论述。  【关键词】课堂教学互动;依赖心;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  课堂教学互动是指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
【摘要】越来越多的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教学中一些突发的问题,在课堂上运用游戏教学时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随之而来的问题比游戏应用本身更值得重视。此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游戏应用;问题;英语教學  游戏教学无疑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毕竟,相对于枯燥的学习过程,小学
【摘要】数学是一种有趣味的学科,善于激发人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一种与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学科。如何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才能体现落实新课程目标,我们要紧紧围绕学生实际,根据课程要求,如何优化课堂结构,如何落实课堂,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课堂把握能力,要因材施教,提高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优化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