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009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创新能力已成了当今急剧变化的社会的生存能力。在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愈来愈成为时代的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因此,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新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探讨的却是文章的主题意义、思想内容、段落大意等等,教师很大程度上是传授基础知识,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扼杀。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呢?
  1更新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一切改革首先是观念上的改革。因而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现代教学论倡导崭新的教学理念,新型的教学文化。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师生是平等的,老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不再心存畏惧和依赖,老师不再专制,学生不再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老师不再自问自答,学生不再万马齐喑。《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活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努力教学创新要坚持启发式教学。按照课程改革的理论要求,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体验,在参与中,在活动中,在过程中去体验,这样才能有所启发,才能有所创新。教师上课前要处理好教材,备好课,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可以准备好一些教具,课件。当然,课堂不是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不同的教材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有的善于朗读,有的善于写作,有的善于分析,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做教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能循着学生思维起伏随时随地调节整个教学环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更主动。
  2营造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主动的亲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板着面孔说教,用甜美的微笑亲切的话语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要改变学生传统的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学习,独立学习,让学生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学生很讨厌学习文言文,课前不预习,学过就去死记硬背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不然没办法理解它的意思。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抓住学生爱表现喜热闹的特性,布置排练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学生的兴致很高,他们知道要表演好必须要理解课文所以主动去学习课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率也很高。学生在观看表演的过程中对课文进行了学习,效果很好。
  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苛求学生有什么重大的创造发明,只要能解放思想,不受老师同学的影响,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教师都应及时肯定鼓励,使学生获得自信,调动学生创新的勇气。尽管有时这种见解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不成熟的,我们还是要给予珍惜和爱护。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头脑里产生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所以课堂上让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养成多问的好习惯。”教师也要精心设计一些创造性的问题,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完善自我,提高创新能力
  俗语说:“给人一鱼,只供一粥一餐,授人以渔,受用一生”。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师首先要培养创新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还要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要有创新能力,所有的创新都以知识为基础,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学科理论,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和学术讲座,了解别人的先进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创新教学。
  总之,只有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更新教学观念, 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处理,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其他文献
作为学习这个完整过程的环节之一,预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预习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预示着课堂教学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它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学习和教学的效率,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激发学习的热情,明了学习的目的和关键,从而有条不紊和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但就目前高中语文学习的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大部分学生并未重视语文预习工作,即便有预习,也往往是流于形式或
期刊
历史的长河冲刷出百世的英雄,他们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迈,魏武帝“周公吐浦,天下归心”的壮志,清圣祖“万里长城万里空,百世英雄百世梦”的洒脱。这些历史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都以各自的特点屹立于时空的巅峰。而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集军事、政治、文学等才能于一身,作为一代伟人,他同样是这个时代的英雄,一样具有英雄的特质,这在他的诗歌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舍我其谁
期刊
说到“事”,便想起许多关于“事”的名言锦句,诸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有志者、事竟成;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踏踏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办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等等。古今中外,关
期刊
文本意义蕴含于人物、场景、语言、结构中,是客观的存在,文本的存置为学生理解文义提供了条件,也为他们体悟作者的情感奠定了基础。然而,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文本解读过程中不同个体获得的不同体验或认知,又是阅读者创造性解读的必然结果。毕竟,尽管面对着同样的文本,由于知识、经历、心境等方面的差异,学生出现认知上的差别,实在是正常的。  文本解读永远会带有阅读主体强烈的主观倾向和鲜明
期刊
因果联系作为客观事物普遍具有的一种联系,是人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也是人们用以探索和揭示事物奥秘的一种重要联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其中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叫做原因,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叫做结果。因果联系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种由原因诸要素运动变化发展转化为结果诸要素的过程,是一种转化与被转化的关系、引起和被引起的
期刊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梯度地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既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理解,也要善于给学生以适当的阅读指点,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欣赏语言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教学《雨说》(人教版九年级上)这首诗时,我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将自己喜欢的诗句找出来,并加以赏析。于是,课堂上就有了下面这样一段对话:  生1:我喜欢“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因为,这个诗句形象地写出了旗子在雨
期刊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新的教学理念对我们的教师产生极大的冲击。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求,全体教师都投身于新课程理论知识学习活动中来,主动吸纳新的教学理念,并在工作中实践着。现在每一位教师在谈论新课程理论及经验时都能说得条条是道、津津有味,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是有些偏差。下面就我的所见所闻列举如下:  1要积极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与一位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时,他语重深长地
期刊
新课改的实施与发展,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究”,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舒张,教学气氛也异常活跃。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的有效性。  1创设教学情境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
期刊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我认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提出已多年了,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因受应试教育的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理念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水平、实践能力,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变苦学,死学为乐学、易学、活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会探索科学规律,以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启发 猜想 实验论证 问题解决    当前,物理教学逐步走向生活,走向实际应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依然存在考试成绩为主,实践能力为辅的状况,这与新的教学要求是不相一致的,而在教学活动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