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素质培养的关键一环,可以从学校调整课时,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进行交叉学习;素质教育它的开展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培养和提高素质;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举三条途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计算机;素质教育;培养途径及应用
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在这广泛的领域内做到每项操作应用都非常的熟练,其内涵由最初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到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再转到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理论后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或二种自己认为较有发展潜力的而自己又非常喜爱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知识作深入的学习研究,使他们具备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能力,为就业作好准备,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素质主要包括意识、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
一、素质需求计算机人员
我们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案。根据企业、市场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完善学习体制,与同学们一到共同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名高技能人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有时甚至高于知识的要求,而素质要求又分为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
第一,基础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素质。
第二,职业素质,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各不相同,大体包括: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工程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途径
第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要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和动向,因此学校对于一些无法反映当前最新科技的课程和教材,用与改革相应的、当前或超前的、新的科学技术的教材。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主流的科学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使其在走上社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所学的知识依然具有应用价值,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生存力。纯理论课程的课时要适当的缩短,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和知识和动态即可,增加动手能力强、实用性高、同社会联系紧密的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和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并以选修课的形式相应得开设相关专业得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以提高学习的适应能力。而无数的事实证明,学习期间成绩最好的,往往并不是工作成绩最好的,对于企业用人来说:专业知识并不是第一要求,重要的是员工要具有积极、热情、团结的工作态度,具有学习能力强、接收新知识快的良好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许多非智力因素对就业、工作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在当今科技技术飞速时代,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现代人才素质,这种现代人才素质应具有以下六种能力和三种素质。六种能力是:合理利用和支配时间、经费、设备、人力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集体一员和谐地参与工作,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种素质是:阅读、书写、运算素质;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优良品质、诚信、集体责任感。都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来组织。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信息意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理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应用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专业能力的要求
专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把重点由知识的培养,转到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来。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为学生最终专业能力的形成构建一个培养体系。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要来源于用人单位,还是以计算机软件人才为例,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如: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利用基本编程结构实现算法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具有程序测试的一般能力;具有文档编制能力;具有技术推广和用户支持所需的市场营销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的英语资料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四、应用能力的特征
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举。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课堂理论教学要在基本概念、方法、工具教学引导中要抓好概念的引入、方法的讲解、工具的特点等环节,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深入了解概念的含义,清晰的掌握使用方法及工具的特点,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打好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思考、探讨并将其掌握,归纳其中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逻辑能力。在讲解使用方法时要以学生熟悉的、认同的东西融入到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式的感官和思维中接受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把旧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又可以加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对于在对学生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实验教多,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接受情境。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讨论,从而分析比较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要善于发现学生易于出错的地方,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要及时深化、活化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验中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操作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必经途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性特征。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解决信息素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的特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对待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加以分析、评判,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基础理论上要为专业学习、继续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是不断创新的创造性特征。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是完全有必要的,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开展创新活动也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从大量的实用专利、技术发明、管理服务改革的事例分析来看,创造力是应用能力。
第二、具有基本技能的熟练操作性特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较高的心智活动水平,要能用“心”去体察服务对象即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志国.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张冬云,王琳琳.加强高级语言程序课与专业课结合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
关键词:计算机;素质教育;培养途径及应用
我们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在这广泛的领域内做到每项操作应用都非常的熟练,其内涵由最初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到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再转到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完计算机基础理论后引导学生选择一种或二种自己认为较有发展潜力的而自己又非常喜爱的计算机应用项目知识作深入的学习研究,使他们具备高技能技术人才的能力,为就业作好准备,拓宽自己的发展空间。素质主要包括意识、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
一、素质需求计算机人员
我们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案。根据企业、市场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完善学习体制,与同学们一到共同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名高技能人才。用人单位对学生的素质要求较高,有时甚至高于知识的要求,而素质要求又分为基础素质和职业素质。
第一,基础素质,包括:政治思想素质、道德法律意识;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身体素质。
第二,职业素质,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群各不相同,大体包括:质量意识、产品竞争意识、工程意识、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二、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途径
第一,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必须要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和动向,因此学校对于一些无法反映当前最新科技的课程和教材,用与改革相应的、当前或超前的、新的科学技术的教材。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主流的科学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使其在走上社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所学的知识依然具有应用价值,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生存力。纯理论课程的课时要适当的缩短,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和知识和动态即可,增加动手能力强、实用性高、同社会联系紧密的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和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并以选修课的形式相应得开设相关专业得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以提高学习的适应能力。而无数的事实证明,学习期间成绩最好的,往往并不是工作成绩最好的,对于企业用人来说:专业知识并不是第一要求,重要的是员工要具有积极、热情、团结的工作态度,具有学习能力强、接收新知识快的良好素质。所以培养学生的许多非智力因素对就业、工作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在当今科技技术飞速时代,人们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现代人才素质,这种现代人才素质应具有以下六种能力和三种素质。六种能力是:合理利用和支配时间、经费、设备、人力的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作为集体一员和谐地参与工作,能与背景不同的人共事的能力;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综合与系统分析的能力;运用各种技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种素质是:阅读、书写、运算素质;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优良品质、诚信、集体责任感。都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来组织。培养出高素质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信息意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理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应用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三、通过专业能力的要求
专业能力的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要把重点由知识的培养,转到专业能力的培养上来。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他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为学生最终专业能力的形成构建一个培养体系。专业能力的培养要求要来源于用人单位,还是以计算机软件人才为例,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如:具有一定的协调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利用基本编程结构实现算法和编写程序的能力;具有程序测试的一般能力;具有文档编制能力;具有技术推广和用户支持所需的市场营销和人际交往能力;具有阅读本专业的英语资料的能力;具有自我学习、知识技能的更新、适应岗位变化的能力。
四、应用能力的特征
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举。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课堂理论教学要在基本概念、方法、工具教学引导中要抓好概念的引入、方法的讲解、工具的特点等环节,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深入了解概念的含义,清晰的掌握使用方法及工具的特点,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打好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思考、探讨并将其掌握,归纳其中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逻辑能力。在讲解使用方法时要以学生熟悉的、认同的东西融入到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式的感官和思维中接受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把旧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又可以加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对于在对学生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实验教多,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接受情境。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讨论,从而分析比较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要善于发现学生易于出错的地方,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要及时深化、活化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验中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第一、操作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必经途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性特征。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解决信息素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的特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对待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加以分析、评判,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基础理论上要为专业学习、继续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是不断创新的创造性特征。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是完全有必要的,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开展创新活动也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从大量的实用专利、技术发明、管理服务改革的事例分析来看,创造力是应用能力。
第二、具有基本技能的熟练操作性特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较高的心智活动水平,要能用“心”去体察服务对象即时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曹志国.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2]张冬云,王琳琳.加强高级语言程序课与专业课结合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