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独立性是幼儿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意志品质,也是幼儿日后生存发展的必备条件。现在,我国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一出生就被父母“保护”起来了。造成了孩子娇气过重,依赖性强,面对困难不会解决,自理能力、生存能力差等现象。
  那么,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在日常生活、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呢?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不要替代他。”如在大班探索活动“勇敢的蛋宝宝”中,有两名幼儿运用相同的材料实验,他们都认为自己的办法最好,但实验结果却完全不同。一个幼儿用一层棉花包住鸡蛋,然后让鸡蛋掉下来,鸡蛋破了;而另一个幼儿则在地上铺上厚厚的一层棉花,让鸡蛋掉在棉花上,鸡蛋没有破。他们问我:“为什么同样是棉花,一个会破一个不会破”。我刚想回答,这时又有孩子问我:“鸡蛋掉到水里为什么有的会破有的却不破?” “为什么用布包住鸡蛋还会破?”我想如果我告诉了他们答案,那么他们以后就会习惯依靠老师,自己不会动手。于是我说:“是吗?我都没发现,那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再来试一试。”我就带着孩子们继续实验,并在实验中适当地引导提醒他们,让他们用不同厚度的材料和鸡蛋掉下时的不同高低来实验。并在实验中不断地追问孩子们,最后他们兴奋地一点点的道出了实验的结果“满的水鸡蛋不会破水能保护鸡蛋;棉花、布等都是软的同样为鸡蛋起了保护作用,但要达到有一定的厚度……。” 因此我认为,成人要恰当的把握时机,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大胆动手尝试,遇到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学会独立思考。教师和家长则在旁边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与幼儿一起探索、思考,使幼儿在独立动手中获得答案,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引起幼儿对独立动手的兴趣。
  这样,在以后的活动中,幼儿遇到问题就会自发地独立进去探索、思考,在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
  二、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做为一个独立的人,首先就要对自己的生活需要负责,学会生活自理。在现在的家庭中,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孩子同时有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保护着,他们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因而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也不让孩子做。尤其是一些年纪大的爷爷、奶奶等,他们认为吃饭、穿衣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所以,很多孩子都生活在衣来身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习惯让家人代办一切。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丧失了独立能力。所以,当他们进入幼儿园后,事事需要别人的帮助。别人会系鞋带,他不会;别人会自己吃饭,他要老师喂;别人能自己上厕所,他却站在厕所里哭。
  因此,我们如果不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将来他们就很难在社会中生存。所以我们要本着“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飞”的原则,让孩子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家长和老师也要抓住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如小班幼儿,起床时,可以让他们自己穿衣服、鞋子,整理好床铺等;大班幼儿可以让他们轮流做值日生,打扫教室卫生、擦桌子、擦玩具柜等,培养他们的任务意识。同时,家长也要放开手脚,让孩子们克服依赖性,培养他们独立的第一步。如:晚上做好作业自己记住整理进书包,早上自己穿好衣服,自己洗脸刷牙,吃点心等,到园后自己进教室。当孩子有进步时要适当的给予表扬和鼓励,因为当孩子能力被肯定后,他们会感到无比的兴奋和快乐,在很大程度上会增进孩子的自信心。
  三、培养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俗话说的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是有它的道理的,生活在穷困家庭中的孩子,那种恶劣的生存环境,自然就为他准备了艰苦锻炼的条件。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孩子在家都是“小皇帝”“小公主”,遇到困难或压力、危险时,往往不知所措,他们什么事都依赖父母老师解决,缺乏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念、勇气和方法。而我们大人又往往为孩子一手包办所有的事,这样就很难培养幼儿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缺乏进取心和毅力,遇到事情容易打退堂鼓或把任务转给别人。
  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幼儿创造机会,引导幼儿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并利用生活中的事例教给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让他在尝试过程中感受失败和挫折,这样他才会从中吸取教训而成长起来。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很多小困难、小问题,如:幼儿从户外活动回来,找不到自己的椅子、杯子;自己的玩具被人抢了;和同伴发生矛盾了等,这时,我们不必急着帮他们解决,而是应该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当解决不了时我们在适当的出面引导他们,教给他们解决的方法和技能。这样,他们才会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培养幼儿坚持独立的能力。
  我班最近要求幼儿午睡起床后把被子叠成“豆腐”状。刚开始,我们天天教幼儿叠被,他们不管好坏都能坚持把被子叠好。然后我们再去整理一下。但后来有几天,由于忙着别的事,我没有去叠。这时我发现有好几张床上的被子都没叠,只有两个小朋友坚持叠了被子。当问到他们时,他们说:“老师你没叠,我们不会。”听后我很生气,但细想过后我原谅了他们。这种叠法本就很难,我会叠都没有去坚持做,又怎样去要求本就不熟的孩子们叠呢。这件事使我感触很深,作为老师,我们肩负着教导幼儿的重任,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以身作则,这样我们才能有立场去教导幼儿,督促幼儿。
  然而,幼儿的独立能力不是光靠在幼儿园中教师教育锻炼就行的,他们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不重视,总是护着帮着,包办代替,我们的教育工作就很难进行。因此,我们还应该重视家长工作这一头,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合作,并给予他们一些家庭教育培养的方法。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戴溪幼儿园 江苏】
其他文献
在众多教育方法中,激励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小学教育中提倡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种教育方式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有的小学现在正在实行这种教育方法。我所实习的小学就是一个典型。因此,我对我对所在小学的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来了解当前小学教育中激励教育的运用现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完善激励教育,让老师合理的运用激励教育,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  一、实践中的关键:解构激励教育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兴味盎然地提到在童年时代曾带给他无限趣味的百草园,那里有“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大自然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它的美随处可见,那些随处可见的美好事物带给了童年的鲁迅多姿多彩的“视觉熏陶”,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天独厚的拥有了鲁迅先生的“百草园”。我结合孩子们的爱好,以《我的菜园》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绘画主题的活动,引导孩子们以多种丰富多彩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总结得失,以期在后继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改进。翻开伴随身边的厚厚的反思录,回首走过的足迹,发现自身的成长是与所撰写的反思几乎同步向前的。从稚嫩的课后小结,到刻板严肃的教学设计意图说明,再到让人忍俊不禁的自我欣赏式反思,我走过了的是一条曲折的反思之路。反思绝不仅仅是回顾或者是记录,它必须伴随着思考,然而思考什么、怎样思考,即如何让思考更有价值,是我十年反思历程后
语文学习是在“言语形式——言语内容——言语形式”的循环往复中涵养语言,丰富情感。越是细节末梢处,越发可见作者对生活真实的细致观察与准确把握。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提出了“文本细读”的口号,所谓“文本细读”就是立足于文本的充分阅读。“新批评”后期代表人物克林斯·布鲁克斯提出的“adequate reading”,即“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尊重文本,从文本出发,通过
小学生较单纯,心里想什么,嘴上会说出来,荣誉感容易被调动,也容易获得满足感;小学生也很犟,生气了就爱哭,老师不容易进入他们童年的世界,老师问了半天,他们就是不说,急死老师;小学生的眼里世界是魔幻的,春夏秋冬就是一个万花筒,课外读物就是一个神奇的城堡。在小学生心中老师应该是《哈利波特》中的一个个神通广大的魔法师。一个有三十年教龄的我,一直都在读这部“童话世界”,一直也在续写这部“童话世界”。我笔下的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而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轻松地引导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氛围中来,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使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关注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成为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现象  根据观察与体会,许多语文教师在运用提问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存在以下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古典文化修养:通过对古代人创造出来的经典文化(如:古典诗词、经典小说等)的吸取、学习,有了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水平,且养成了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鉴于中国古典文化修养下的“诗意阅读”的行动研究: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创设富有情趣充满诗意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境,在诗意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音乐的灵魂,是节奏把音乐各要素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如果没有节奏,音乐就会杂乱无章。因此,在音乐里节奏是至关重要的。为了达到掌握节奏的目的,音乐课堂中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循序渐进地进行节奏训练。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的节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节奏。奥尔夫认为:一切音乐的开始和基础,便是节奏。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本着奥尔夫与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我积极
《四季更替》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中的一课。本课编写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对地球公转及公转所引起的四季变化形成整体的、宏观的认识。  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探究既是小学科学教学的目的又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本课是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的很好的一个课例,很适合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推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但相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课内容很抽象,要达到教学目标,着实不
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同学来讲,学习作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作文需要将学生的“口语”转化成“书面用语”,由于低年级小学生自身的说话及写作能力较弱, 所以无法顺利完成这一转化过程。“作文先导式”的教学模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利用一些写作活动,处理学生由低年级简单作文向中高年级复杂作文的过度问题。以下简要就起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一、“作文先导式”的概念  学习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