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前的复习是师生最紧张最辛苦的时候,复习的思路、策略直接关系到复习的成果,在此期间,教师的引导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考物理涉及到声、热、光、力、电五部分中的知识及相关实验,但无论从考试的分数比重或试题综合程度上来看,力学和电路显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课改深入发展,新课改的理念将深入到中考试卷中去,这是中考物理的必然趋势,随着强化素质教育,对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及创新意识的要求,已反映在中考试卷上。今年初三毕业班使用的教科书已是课改后的教本,因此在考试的方向上,将有几个明显的改變。
1.突出过程分析和理解,减少死记硬背的条文
例如: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凸透镜非特殊光线的光路;电路的合理计算;电路的设计和变化。根据现象和条件总结规律等等。试题将通过一系列现象,请你分析并得出结论。
2.突出实验的构思和推理,减少繁杂的计算过程
随着液体压强、浮力等计算公式退出现行教材,中考物理拉分题从计算类逐渐迁移到实验类,这在近几年试卷中已经有所反映,今年将进一步强化能力上的要求。物理是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设计,叙述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直至得出结论,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例如:比较晶体的熔点、液体沸点的高低;接触面粗糙程度判断;器材的作用和特殊使用等。
3.新题型强化了综合能力的考核
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在大题型上有了变化,除了选择(四选一)、填空、作图、实验与设计、计算外,新增了简答题。在小题型上增加了情景题、假想题、数据表格题,强化了对知识应用和归纳的能力考核。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经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指导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制定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要求教师站得高、看得远,要总揽全局,覆盖全部知识内容;知识点要再现一次,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以课本为基本的复习材料,切记避免偏题、难题、怪题等题海战术,重视课文的重要叙述、例题的分析、各实验的基本作法、各图示的说明及练习题的解法等。要逐字逐句地让学生明白,这才是抓住了根本,复习的效益才能更高。
第二阶段是重点复习和专题讲解阶段,教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析教学大纲、分析往年的中考试卷,总结出各部分知识点出题的形式,强化部分重点题型。如力学中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是解决压强、浮力、机械功、机械能的关键,也是中考选择题将联系到的问题,可以做一个专题练习重点突破。电学中分析电路的变化是解决很多电学问题的第一步,而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电路问题也要熟知电路的联接关系及电路的变化,可从几套模拟试题中多提炼一些电路变化问题,让学生反复熟悉,达到举一反三。
二、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1.复习过程中要再现知识点、联系各知识点
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重复知识,而是在学完力、热、声、光、电五大块知识后的再现,是在一定高度上、一定知识层次上的再现。再现知识不是仅仅知道知识的结论,更要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也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譬如,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首先让学生认识做功是力做功,力做功的判断是力学中的内容,它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或减小。这体现了力和热的联系,同时要认清做功只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做功过程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学生对做功及内能的改变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生即可以分析实际现象。再如,复习测量时,测物体的长度有一个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问题,这时完全有必要与伏安法测电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实验方法并不一定只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同时感受到很多物理实验、物理结论的得出都有共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2.复习课中更要深化知识,优化方法
对于一些重要知识,复习时必须深化。如对测物质的密度、二力平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综合应用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延拓知识,深入理解它们,才能灵活运用。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中,“不受外力作用”是受力的情况,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是运动状态,它重点阐述的是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一样可以运动,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再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其正误,如“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等,真正做到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辩、思路让学生讲、疑问让学生议。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使学生自主化学习,掌握基本思路,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基本技能,达到“会学”的境界。
三、讲练结合,着重课本,精选习题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离开课本,复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的复习资料并不是没有,但它只是课本的补充、知识的深化及应用,是对课本的延拓和引伸。因此,课本与好的资料相辅相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做题,讲究少而精,学生做后,一定要注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做十套题不如做好一套题、讲好一套题。学生做过的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哪些做对了,为什么;哪些做错了,为什么;与此题相类似的题还做过哪几个,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防止做后不会的还不会,会的不熟悉。而且,在引导学生复习过程中,不要为了懂知识而去讲知识、不要为了一道题的结果而去讲这一道题,讲题要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各知识得来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
对新型试题多加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新型的实验设计题、探究性实验题,解题方法不是一种,给出的器材相同但可做多个实验;给出不同的器材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等。通过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广阔性,同时增强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发散性。
在复习中要注意搞好纠错习题的强化与讲解。可进行常见错误专题化考试或常见错误专题课,集中纠正错误,提高纠错效率。课堂上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误答的习题,等待学生误答的出现,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分析,综合归纳把问题讲透。
选择习题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例如:审题训练、解题思路训练、解题书写过程训练、字母表示物理量规范化训练、画图规范化训练。防止学生在考试中会做的题由于解题不规范而丢分,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之,复习要以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为目标。学生只要有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法,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中考物理涉及到声、热、光、力、电五部分中的知识及相关实验,但无论从考试的分数比重或试题综合程度上来看,力学和电路显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课改深入发展,新课改的理念将深入到中考试卷中去,这是中考物理的必然趋势,随着强化素质教育,对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及创新意识的要求,已反映在中考试卷上。今年初三毕业班使用的教科书已是课改后的教本,因此在考试的方向上,将有几个明显的改變。
1.突出过程分析和理解,减少死记硬背的条文
例如:探究凸透镜焦距与材料的关系;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凸透镜非特殊光线的光路;电路的合理计算;电路的设计和变化。根据现象和条件总结规律等等。试题将通过一系列现象,请你分析并得出结论。
2.突出实验的构思和推理,减少繁杂的计算过程
随着液体压强、浮力等计算公式退出现行教材,中考物理拉分题从计算类逐渐迁移到实验类,这在近几年试卷中已经有所反映,今年将进一步强化能力上的要求。物理是实验性学科,通过实验设计,叙述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直至得出结论,这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例如:比较晶体的熔点、液体沸点的高低;接触面粗糙程度判断;器材的作用和特殊使用等。
3.新题型强化了综合能力的考核
今年中考物理试题在大题型上有了变化,除了选择(四选一)、填空、作图、实验与设计、计算外,新增了简答题。在小题型上增加了情景题、假想题、数据表格题,强化了对知识应用和归纳的能力考核。因此我们在复习中要注意经下几个问题:
一、明确指导思想,改变教学理念,制定总复习计划
总复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复习,要求教师站得高、看得远,要总揽全局,覆盖全部知识内容;知识点要再现一次,巩固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以课本为基本的复习材料,切记避免偏题、难题、怪题等题海战术,重视课文的重要叙述、例题的分析、各实验的基本作法、各图示的说明及练习题的解法等。要逐字逐句地让学生明白,这才是抓住了根本,复习的效益才能更高。
第二阶段是重点复习和专题讲解阶段,教师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分析教学大纲、分析往年的中考试卷,总结出各部分知识点出题的形式,强化部分重点题型。如力学中力和运动的关系,力的平衡是解决压强、浮力、机械功、机械能的关键,也是中考选择题将联系到的问题,可以做一个专题练习重点突破。电学中分析电路的变化是解决很多电学问题的第一步,而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电路问题也要熟知电路的联接关系及电路的变化,可从几套模拟试题中多提炼一些电路变化问题,让学生反复熟悉,达到举一反三。
二、上好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1.复习过程中要再现知识点、联系各知识点
课堂上切不可简单地重复知识,而是在学完力、热、声、光、电五大块知识后的再现,是在一定高度上、一定知识层次上的再现。再现知识不是仅仅知道知识的结论,更要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也是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飞跃。譬如,做功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首先让学生认识做功是力做功,力做功的判断是力学中的内容,它可以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或减小。这体现了力和热的联系,同时要认清做功只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的做功过程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学生对做功及内能的改变就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学生即可以分析实际现象。再如,复习测量时,测物体的长度有一个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问题,这时完全有必要与伏安法测电阻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一种实验方法并不一定只在一个实验中使用,同时感受到很多物理实验、物理结论的得出都有共性,从而达到举一反三。
2.复习课中更要深化知识,优化方法
对于一些重要知识,复习时必须深化。如对测物质的密度、二力平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综合应用问题,做深入的分析、延拓知识,深入理解它们,才能灵活运用。例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中,“不受外力作用”是受力的情况,而“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是运动状态,它重点阐述的是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理解物体不受力一样可以运动,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然后,再举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析其正误,如“物体运动一定受到力的作用、物体受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等,真正做到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辩、思路让学生讲、疑问让学生议。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旧模式,使学生自主化学习,掌握基本思路,总结解题方法,提高基本技能,达到“会学”的境界。
三、讲练结合,着重课本,精选习题
课本是教学的依据,也是复习的依据,离开课本,复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好的复习资料并不是没有,但它只是课本的补充、知识的深化及应用,是对课本的延拓和引伸。因此,课本与好的资料相辅相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做题,讲究少而精,学生做后,一定要注意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讲解,做十套题不如做好一套题、讲好一套题。学生做过的题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哪些做对了,为什么;哪些做错了,为什么;与此题相类似的题还做过哪几个,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方法,防止做后不会的还不会,会的不熟悉。而且,在引导学生复习过程中,不要为了懂知识而去讲知识、不要为了一道题的结果而去讲这一道题,讲题要有代表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各知识得来的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由“学会”达到“会学”。
对新型试题多加练习,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例如,新型的实验设计题、探究性实验题,解题方法不是一种,给出的器材相同但可做多个实验;给出不同的器材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等。通过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和广阔性,同时增强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独创性、发散性。
在复习中要注意搞好纠错习题的强化与讲解。可进行常见错误专题化考试或常见错误专题课,集中纠正错误,提高纠错效率。课堂上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误答的习题,等待学生误答的出现,经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分析,综合归纳把问题讲透。
选择习题对学生进行规范化训练。例如:审题训练、解题思路训练、解题书写过程训练、字母表示物理量规范化训练、画图规范化训练。防止学生在考试中会做的题由于解题不规范而丢分,从而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总之,复习要以增强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为目标。学生只要有了自己的思维、自己的方法,一定能考出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