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问”作舟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问题性”,即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试着去探索。
  一、问题设计的作用
  1.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因此,教师的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有学习的原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地、步步深入地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如在讲到“Go for it”九年级Unit 6.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导入第一课时,先让学生听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问:“Do you like this piece of music?” 然后陈述自己的观点:“I like music that is gentle.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论,在很浓的学习兴趣中转入正题。
  2.启发思考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英语课堂的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启发价值,以问促思,以问促问,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如在讲到“Go for it”九年级Unit 15 Section B时,通过问“Can you tell me how we humans are harming the earth?”这个问题,来让学生讨论,然后教师阐述现在环境受到了种种危害,再通过“What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从小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通过教师的设悬置疑激发思考,使学生的思维常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之中,通过这样的提问探究,就会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3.迁移知识
  迁移被定义为“把在一个情境中学到的东西迁移到新情境的能力”。我国北宋理学家程颐、程颢兄弟就说过:“格物穷理,非是要尽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只要教师提问得当,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会积极主动回忆是否碰过类似的问题,能否用先前的方法或技能来观察现象,分析变化的原因,剖析问题的实质,并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信息进行归纳,从而发现规律,获取新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如在“Go for it”七年级上Unit 12 “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学生学会了“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后,对以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 color / TV show / fruit…”? 和“What’s her / his / his father’s / mother’s food / color / TV show / fruit …”?等。
  二、问题设计的方法
  1.问题设计要有指向性
  课堂提问必须以教学目标为根本。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备课时要研究学生的思维特点,也要依据本课的教学需要,所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指向新课的导入或是检查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巩固等。例如,在处理初中七年级上册Unit 3“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Section B”的部分词汇:teacher、parents、farmer、driver、doctor、hospital、nurse、on a farm、in an office、in a school、work、worker、in a factory时,设计如下对话:
  Teacher : I’m a teacher . What do you do ?Student 1:I’m a student .Teacher : I work in a school . Where do you study ? Student 1:I study in a school .Teacher : What do your parents do ?Student 2:They are farmers .Teacher : Where do they work ?Student 2:They work on a farm .Teacher : Who works in a hospital ?Student 3:Doctors and nurses .Teacher : What does your father do ?Student 4:He is a driver .He often drives a car to work .Teacher : What does Meimei’s mother do ?Student 5:She is a worker . Teacher : Where does she work ? Student 5:She works in a factory .
  这样,通过有明确指向的问题设计,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进入新课,掌握本课的重点单词和短语。
  2.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
  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所设计的问题应该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的,体现了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和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这个层次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还体现在学生层面的层次上。
  如在讲解“Go for it”九年级Unit 4“What would you do ”单元时,讨论“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d a lot of money”,让学生按顺序回答,使每个学生都能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提问。
  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提问哪一类学生,都要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并且同一个问题尽量多提问几个学生,让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3.问题设计要有实用性
  这是学生利用文中所学的知识内容
  或新语言点尝试去解决问题,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
  如:“ Go For It ”八年级Unit 2,可利用教室的讲台作为医生的就诊台,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病人”,进行“看病”情景对话,并要求双方尽量使用学过的各种就诊和礼貌用语。如:“What’s the matter ?”“ I have…”“When did it start? ”“What should I do?”“You should…”“You shouldn’t …”通过这一对话,能使学生运用英语来恰当地处理日常生活事务。
  4.问题设计要有探索性
  在教学活动结束以后,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冷却”,教师要趁热打铁,继续挖掘文章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德育功能和文化内涵。比如在讲授“Go for it”九年级(上)Unit 3“Section A 3a”时,学习课文之后,巧妙地设计2个开放式提问:①“What will you do if somebody doesn’t understand you?” ②“ You have different ways to deal with your problems.But which one do you think is the best?Why?”让学生在讨论中各抒己见,经分析比较后得出结论。因此,教师要善于提一些学生在课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而又与课文关系十分密切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索思考,并在探索思考中培养创造力。
  课堂是放飞思想的舞台,问题是打开思维的钥匙。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剧烈碰撞,产生火花,就能开出鲜艳的花朵。因此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创设有刺激性有意义性的问题,把他们领进精彩的问题空间,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尽情飞翔、尽情想象,让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心中产生,从而让教师的课堂问题设计在英语课堂中开出鲜艳的花朵!
  (作者单位:浙江省嵊州市小砩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很多家长苦于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苦于自己不懂知识;苦于和孩子无法沟通。正所谓对症方能下药,本文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一一开出良方。  关键词:心结;教育;沟通;建议    心结一:苦于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  作为一个寄宿制学校的班主任,每每和家长谈起一些学生的成绩时,便听到有些家长这样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少,根本就不知道他的情况,有一种无处使力的感觉。为此,
摘要: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是创设出好的小组合作情境并不容易。本文从运用游戏、图片、实物、多媒体、体态语言五方面探究创设多元情境,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力求达到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目标。  关键词:多元情境;合作;学习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种状况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改变。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各种资源
《红楼梦》语云:“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感悟生活,学会生活。语文含听、说、读、写,生活有喜、怒、哀、乐。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按照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加之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了一套与生活互融相通的教学方法。  一、语文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  我们的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的目
摘?要: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各地惨痛的事故告诉我们,必须紧抓对学生接送车的管理。把握“五定”原则,保障按时上车;探索管理新路,不断拾遗补缺;强化日常管理,力保学生平安。从接送车安全管理实际出发,采用精细化管理,保障学生生命美丽绽放。  关键词:管理;学生;接送车;平安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而学生接送车的交通安全更是摆在每一位学校安全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各地惨痛的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从小学三年级起就要进行有效的训练。现就我在作文起步教学方面的体会抛砖如下,以期引玉。    一、激发作文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动力。学习的兴趣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因此,作
摘 要:为进一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生活,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江苏省常熟市塔前小学针对小学生特点,有计划地逐步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在秋冬季节本校学生跳长绳的热情普遍高涨,跳长绳是冬季最好的运动及游戏之一,可以促进孩子的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体力。作者通过多年来对长绳的训练和比赛,形成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关键词:长绳;小学体育
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详写时浓墨重彩,恣意描摹,略写时却又惜墨如金,意犹未尽。但恰恰是这些略写点更具弹性和张力,给教师教学留下了开拓时空。许多教师都会扣住这些张力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意增补,让学生在文本里外进出自如,实现解读“开疆拓土”式的超越。笔者研磨窦桂梅老师的教学策略,探析增补教学的技巧,发觉她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做法成绩斐然:    一、从字词中嚼出思维增补点,强化阅读的工具性  字词是构成段篇章的基
歌曲创作出来以后,便成了表演的客体,演唱者则是艺术的主体。歌曲演绎具有个性,这是每个歌者乃至歌唱家所追求的较高演唱境界。个性的体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本人结合多年的声乐教学对《岩口滴水》这首作品的演绎谈些想法和认识。  一、了解作品的精神内涵  音乐是历史之花。歌曲《岩口滴水》是由罗宗贤作曲,任萍和田川作词的,创作于1958年。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赢得了抒情歌曲三等奖的荣誉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耗时长、效果差且学生不爱写。问题的根源在哪?在作文教学的“术”与“道”上,我们是否本末倒置?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反思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尝试开辟作文教学新的道路。  关键词:作文教学;管建刚;改革;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班级周报  一、缘起  这些年一直在作文教学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在学习了山东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后,都纷纷采用分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分组合作学习”就是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教师、组长在课堂上组织组内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组间学生学习上的相互竞争,给每一个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成果和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它立足于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改变其学习方法,由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自主、合作、竞争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