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整体性 营造和谐课堂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terman_sw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既熟悉又陌生。有些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但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散的。如何根据学生已有认识,实现课程目标?一位教师的教学(人教版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页)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案例。
  教学实录:
  课始,猜谜:“有个好朋友,会跑没有腿,会响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生1:这个谜语的谜底是钟。
  生2:因为它“会响没有嘴”所以是闹钟。
  师:同学们猜得真准,是钟。钟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啊?
  生1:爸爸知道什么时候该上班了。
  生2:如果有的小朋友睡懒觉,闹钟一响他就不会睡懒觉了。
  师:对,闹钟会提醒咱们什么时候做事。闹钟既然对我们生活和学习有这么大的帮助,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教师板书:认识钟表
  师:(闹钟响起)星期天早上闹钟正在提醒小朋起床呢,你知道小朋是几时起床的吗?
  (课件展示小朋起床画面和墙上的闹钟。)
  生1:小朋7时起床。
  生2:小朋清晨7点起床。
  师:我们在数学中不说7点,而说7时。小朋是7时起床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生1:时针指到7,分钟指到12,就是7时。
  生2:分针指到12,时针指着7,就是7时。
  师:小朋友们提到了分针,哪根是分针?
  教师板书:分针时针
  师:哪位小朋友指指看,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一生上去指。)
  师:指对了吗?
  生:指对了。
  师:较长一点的是分针,稍短一点的是时针。请你们在自己的钟面上指一指时针、分针,并互相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教师板书:7时
  (课件展示两个钟面并请学生介绍。)
  生1: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哪个数字就是几时。
  师:你认识第一个钟面上的时间吗?
  生1:10时。
  师:另一个钟面上是几时呢?
  生1:12时。
  师:说得真好。哪个同学再来说说看?
  生2:时针指到10,分针指到12,就是10时;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12,就是12时。
  师:这两个钟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3:它们的分针全部都指着12。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当分针指着12的时候,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教师板书:分针指12时针指几
  师:我们刚才认识的7时、10时、12时叫整时。
  教师板书:整时
  [课件展示小朋的生活画面及不同的钟(表)面。]
  师:看一看图画,说一说小朋几时在做什么。
  (学生互说。)
  教师指第四幅图(表面只标有数字3、6、9、12)让学生说。
  生1:小朋2时在写毛笔字。
  师:你怎么知道是2时?
  生2:因为分针指到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
  师:表面上没有2呀,你怎么看出是2呢?
  生3:因为时针指在1与3的正中间,所以是2。
  师:听明白了吗?小朋2时在做作业呢。
  教师指第五幅图(表面无数字)。
  生1:小朋4时在踢足球。
  师:表面上一个数字都没有,你能看出是4时,真了不起。说说你的方法。
  生1(指认):因为这个是3,3后面是4。
  师:刚才他记住了钟面上3的位置,然后他想到了后面就是4,真了不起。
  教师指第六幅图。
  生1:小朋6时吃晚饭。
  师:对,小朋正在帮妈妈拿筷子准备吃饭。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都是手表。虽然手表和钟外形不太一样,但是认识时间的方法是一样的。
  教师板书:表
  教师指第七幅图。
  生:小朋10点睡觉。
  师:看了小朋这一天的安排,你觉得怎么样?
  (学生交流,同时出示第二和第七幅情境图。)
  师:想一想为什么都是1邮寸,但小朋却一会儿在写作业,一会儿又在睡觉呢?
  生1:第一个10时是早上的1伽寸,第二个1邮寸是晚上的10时。
  师:这就是说一天有两个10时,一个10时在早上,一个10时在晚上,表示的时间是不一样的。
  师:小朋今天家里还发生什么事。我们去看看好吗?
  (出示情境图。)
  小朋(录音对白):哎!钟怎么停了?妈妈,现在几时了?(教师旁白:不好了,小朋家的钟停了。)
  妈妈:你看看电子钟吧?(教师旁白:还好,小朋家里还有个电子钟。)
  师:老师想在电子钟面拨出8时,你说说应该怎么拨?
  (拿出实物钟。)
  生1:时针指到8,分针指到12,就是8时。
  (教师试拨,学生纠正。学生拿出自带闹钟动手拨,相互展示。)
  师:小朋还在宾馆、饭店看到这样的钟面。
  (出示钟面:北京8时;曼谷7时;首尔9时;悉尼10时。)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拨一拨,相互夸一夸。
  同桌拨一任意整时,相互交流。
  出示钟面,根据要求,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
  教学评析:
  该教学案例凸显了教师的教学整体观,营造了课堂和谐。
  1 凸显整体统一性。
  教学与情境的统一。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有意识地把小朋一天的几个主要生活画面展示出来,自始至终围绕着它来开展教学,实现了教学与情境的有机融合。情境的设置,贴近学生的生活与需要,自然亲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正是在渴望中理解了知识,使知识学习的过程变得不再抽象,而是饶有趣味。对于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的一年级学生而言,数学情境是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一道桥梁,只有架设好了这道桥梁,学生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及时感知、领悟和内化。
  自主与主导的统一。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说”:说闹钟的作用,说小朋什么时候做什么,说认整时。让学生充分“做”:指认时针、分针,指认整时,拨整时,画一画。让学生充分“思”:思考闹钟的作用,思考钟表的差异,思考不同的整时。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充分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思考,都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下进行的,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的结合,从而使学生有效地学习。
  经验与认知的统一。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只是这种认识还是感性的、粗浅的。教师从教学整体观出发。从认识钟的作用开始,直接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展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通过不断设疑激趣,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愿望。如猜谜语激趣,录音对白激趣,引起学习愿望;出示都是表示10时的情境图引起认知矛盾激发思考等。在对钟、表的认识上,突出重点,以闹钟的认识为主,在情境中自然地引出对表和电子钟的认识,由此形成对“钟、表”的完整认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2 营造和谐课堂。
  师生关系和谐。课堂上,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原认知和生活经验。投入积极的情感,亲切和蔼的教态。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激励学生不断求知。教师始终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看待,尊重并赏识他们,使学生感受到了平等,构建了课堂教学中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正是教学成功的保证。
  教学内容与学习主体的和谐。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和重组,使教学内容一开始就抓住了学生的心,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不以教师权威、学习文本压制学生的思维,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使学生敢想、敢说,形成了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
其他文献
“众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山重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形象的诗句道出了数学直觉思维的特点:思考过程是复杂的,解决问题是美好的。纵观中外科教史,阿基米德原理、高斯定理、牛顿的万有引力等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直觉思维。徐利治、周玉仁等教授也指出,数学直觉是可以后天培养的。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呢?    一、整体分析。直觉判别    直觉思维是一种以高
期刊
1939年,毛泽东在一次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讲话时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毛泽东把不断学习、掌握本领比喻成“开铺子”,如存货不多,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你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  据美国一家权威调查机构披露,在新经济浪潮的影响下,最近3年内,社会各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随着课改的深入和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已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操作、总结反思,现结合具体课例谈几点浅显认识,以期“投石问路”,进一步探讨提高提问效果的具体途径。    一、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     叶圣陶先生说,好的问题“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
期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叙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因患严重白血病,生命危在旦夕,台湾同胞为挽救这个花季少年,在强震刚过、余震不断的情况下处变不惊,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通过课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让学生感受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情感提升和语言发展,是本课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
期刊
语文课应追求一种真实、有效、返璞归真的原生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正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课文),在大量的语文实践(听、说、读、写)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    一、目标制订要切实有效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设计教学流程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准绳。因此,教学目标的拟定应追求简明、切实,为成功的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的教师预设的教学目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在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产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理解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 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学会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比较,筛选有用信息的方法。  3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培养良好的数感;培养积极思考、敢于质疑的学
期刊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如何让试题评价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呢?我在试题评价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让试题成为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联系的途径    先来看几道题:  例1:A 1949年10月1日到2009年10月1日是( )周年。  B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一天被定为“
期刊
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将数学知识抽象化的过程演变成“匆匆走过场,急忙奔结论”,这种做法体现了对“结果”过分重视,忽视了对“过程”的完美追求。  一位教师这样教学“比”的概念:(1)由2杯果汁和3杯牛奶的份数关系引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2)由两组路程、时间的数量求出速度,指出也可用比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得出所走路程和时间的比。(3)提问学生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
期刊
教材简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八组选编《纪昌学射》和《扁鹊治病》两则寓言。这两则寓言均以生动的事例阐明某一道理。《纪昌学射》告诉人们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练习这门技术的基本功人手;《扁鹊治病》则警示人们:自身有病(或缺点错误),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或批评),不能讳疾忌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教学目标:  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
期刊
借“题”发挥是指教师在读懂教材内涵,尊重教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发展需求,以数学课本中的题材为教学依据,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进行适度开发,丰富学习资源,达到启迪学生智慧,发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一、活用“插图”。唤醒认知经验    以主题图的形式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富有儿童情趣的主题场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它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拉近了数学与学生的距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