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观察 提高写作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lack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能力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而在作文时,总有些学生皱眉头、咬笔头,写不下去,有的硬着写下去了,但行笔艰涩,内容空洞泛味。在许多老师眼中,日记是学生提高作文和写作水平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和“瓶颈”。特别对于那些刚步入小学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日记写作更是少不了。但是要如何提高写作水平呢?我自从02年师范毕业,一直在农村学校任教,且一直担任小学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很多学生把写日记当成了一种负担,写作时常常苦于不知道该写什么或如何下笔,还有些学生对写日记没有什么积极性,纯粹是把它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很多老师也把批阅学生的日记看作是一种负担,因为学生日记写多了,老师也常常苦于难以应付,所以经常简而改之。这样做势必会使“写作日记”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在这种“两难”的境地,该如何看待“写作日记”现象,且认真加以对待呢?我想这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新的课题。在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每学期,我经常组织多次的学生日记竞赛,为了让学生不再惧怕写日记,我在不断积极探索“写作日记”的一些做法。我们知道文章是生活的反映,只有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准确、具体、生动地反映生活。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内容空洞,言之无物”这一难题,我从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入手,以期能从中获得一些更有价值的写作经验,提高学生的日记写作水平。
  一、激起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
  兴趣,是成功的动力。为了激起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我首先选取了同一题目的两篇学生习作,一篇是空洞无物的,一篇是具体生动的,在课堂上朗读,通过对比,让学生懂得这两篇文章的差距根源在于平时是否留心生活。其次,我讲述了观察的神奇作用:人类所积累的知识都是从观察事物中获得的,许多科学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的观察。画家张择端之所以能画出一幅举世瞩目的《清明上河图》,是因为他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达到了“胸有成竹”的境界。在多渠道、多方面、经常性的激发作用下,学生产生了观察生活的欲望,这就算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如果能使这种欲望达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那就更理想了。
  二、让学生认清观察的对象
  学生在生活观察中,常犯的毛病是“见大不见小”,只见轮廓概况,不见局部细节。因此,在学生投入观察的时候,我告诉学生:“留心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写成文章。大自然的山水草木、鱼虫鸟兽、风雨云霞,人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再大到宇宙天际,小到落叶尘埃,都可以作为一种好的素材去观察、去描写。刮风下雪的天气变化,春去冬来的季节转换,南来北往的路上行人,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也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要让学生一开始就把观察、说话和写作结合起来,做到学中有练、练后促学。从生活中来源的无穷无尽的写作题材,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在训练中学会了写日记。
  三、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它告诉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所见景物的特点也有所不同。我依此引导学生,要想全面准确具体地认识事物,就必须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抓顺序、抓特点、抓联系,纵横结合去观察了解和认识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让学生在创设的“有所为”的情境中去发挥自己的才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言之有色,同时在观察中引发联想和想象。我们知道,联想和想象的来源就是观察,联想和想象丰富与否,决定于对生活的观察深入与否,决定于知识的丰富与否。作文时浮想联翩,可以做到文如泉涌、生动活泼、妙趣横生,没有联想和想象,则文思枯竭、无话可说。观察时要带上自己的思想感情,把自己的情感渗透到对事物的观察描写过程中。意随笔到,笔随心走。一旦放开胆子无所顾忌地去想象、去描写,学生往往会写出精彩纷呈的文章。有一次,一个学生写她梦见了大海,而长大了自己作了船长。她身着白色的海军服,蓝色飘带在脑后随风飘舞,尽情地欣赏海上美景……孩子眼里的世界、心中的梦,无疑是最美丽无瑕的。文章一气呵成,甚至没有一个错别字。我在班上张贴了这篇日记以示激励,这位同学以后写日记的劲头也更大了。
  四、让学生醉在其中、乐在其中
  观察生活要有兴趣,写日记也同样要有兴趣。有兴趣,才能“投入”,才能写得好;有兴趣,才能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因此对于学生的习作,我在批阅时不写评语改写心语,适时给学生一些惊喜,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爱不释手,而且“百读不厌”。这样,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它视为“精品”,会十分珍惜它,因而也就会醉在其中、乐在其中;写观察日记就不再是一种约束或者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了。
  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学生养成了观察生活的习惯,日积月累,写作的素材必然丰富起来,再加上经常写观察日记,不断练笔,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自然有所提高。这样,不但“无米之炊”得以解决,而且“巧妇”也在“炊”中磨炼出来了,真可谓一举两得。
其他文献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特点进行感知活动,即对符号、字母、数字或文字所表示的数学关系式、命题、几何图形的结构特点进行察看。  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实现数学教学目标的需要。  观察是一种主动的
期刊
在幼儿的活动中,针对我园传统的只强调教育教学而忽视幼儿主动学习、只重视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等问题,我对大、中、小班的教学中运用分类培养幼儿的多种能力进行了探索。  一、以主动学习为前提,培养幼儿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  在以往的数学活动中,我以为只要幼儿有动手的机会就算主动学习了,如在“图形分类”活动中,教师拿出图形,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然后再让他们拿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形,以此类推,让幼儿感知
期刊
“美”是人本性的追求,“美”是广义的,它包含了人的天赋中的“真”与“善”。  美术教育仅是“美育”的一部分,是狭义的“美育”。狭义却不能太“狭窄”,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小学阶段不是专业研究而是基础的美育阶段,这是人最初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稚嫩却最有生命力。“狭窄”的教育会摸煞和破坏孩子的天赋,并使其在未来的生活中受到不可预见的局限。  美术是视觉上的空间艺术,它通过形、体、色、光的结合由人的感知以
期刊
一、视听结合,感知理解,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正是凭借着一篇篇课文,以理解内容为起点,向学生传授遣词造句、组句成段、连段成篇和记叙、议论、说明等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长期以来,由于阅读的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生动直观的形象,学生只能眼观文字、耳听讲解,依靠想象来理解课文内容,不仅阅读速度缓慢,而且认识也非常模糊,更谈不上理解和掌握。对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如果在教学时充分利用
期刊
当前审美教育的范围正日益广泛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之中。人们不仅通过音乐、艺术,而且通过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得到美的熏陶,美化精神的境界。美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塑造学生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众所周知,数学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占有很大的份量,是我们的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但有智育的功能,也有其美育的功能,
期刊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着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并列平行的,无轻重之分,缺一不可,因此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更何况当今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这是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口语交际作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进行的一种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活动,显得是那么的重要。  但是,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重读写轻听说、重讲授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国家教育部现行修订新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也重点提出:“要注重语文的感悟,培养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即语文的直觉能力,是个体心灵对语言文字特有的感觉,是人们通过长期的语言实践,在各种语文现象的反复触摸中感悟和积淀的,是对语言的知识性内容和人文精神的综合把握。而阅读教学则恰恰体现的是从语言文字到内容、思想,再
期刊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
期刊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已经演变成创新人才的竞争,面对发展中存在的“中国制造越来越多,中国创造却很少;普通人才众多,创新人才却很少;中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不多”等诸多问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的过渡,培养创新人才无疑是摆在中国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投入教学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