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銷撇步 掌握政策導向才能打贏內銷戰!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200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環境雖然有壓力,但並不只對台商。在與外資及大陸中小企業的同場競技中,如何玩轉內銷市場,台商需要審時度勢,迎接挑戰的同時準確把握機遇,找出自己的應對之路。
  
  「台商朋友常常跟我感歎,現在做內銷是五箭(匯率調整、貿易戰、融資難、勞工成本漲、環保門檻高)穿心,必須練就金剛不壞之身!」浦東上海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說,現在的大陸內銷市場,與30年前台商剛剛登陸大撈「機會財」時的「人傻、錢多、速來」完全不同了,台商經商中生產要素成本正在快速上升,特別是2012年大陸「十八大」即將召開,「以人為本」將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主軸,這意味著台商要面臨的挑戰會越來越多。
  「大環境雖然有壓力,但並不只對台商。在與外資及大陸中小企業的同場競技中,如何玩轉內銷市場,台商需要審時度勢,迎接挑戰的同時準確把握機遇,找出自己的應對之路。」
  
  外部環境
  倒逼台商就地轉型
  
  兩岸貿易20多年,大陸已經成為台商擺脫台灣「淺碟形」型市場局限的第一選擇。據調查,在台灣的外移產業中,有67%的企業是外移到大陸的。「這些台企應該思考如何與大陸市場進行有效銜接和協調,這是每個台商面臨的主要問題。台灣要想實現國際化,前提是打贏大陸市場,必須借助大陸這個平台才能實現真正的國際化。」盛九元指出。
  而大陸這個平台自身也在發生變化。對台商來講,認清外部經營環境的變化至關重要。
  「現在應該是機遇和挑戰並存。」盛九元說,2010年6月29日,ECFA的簽署使兩岸經濟合作進入「規範、互惠、互信」的新起點,兩岸合作由原來的「民間、單向、間接」,進入到「機制化、雙向、直接」的階段。利好的同時,受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大陸這個新興市場也有了一些連鎖反應。「首先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匯率、貿易都出現一些摩擦。」2011年9月大陸對外貿易出口出現了一個較大幅度的下滑,儘管預計2011年大陸的經濟增長仍將保持9.3%~9.5%的增長,但「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總體增長速度放緩」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台商企業要針對這樣的變化,有的放矢確定自己的戰略。
  與當年台商自台灣外移的「第一次出走自救」相比,20多年的發展,大陸台商现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群聚效應與產業規模,使其規模性遷移成本過大,如何就地升級,成為台商的當務之急。
  「儘管大陸具有市場優勢,但其經濟增長模式正在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方向轉變;而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將成為大陸經濟發展的長期策略。」盛九元認為,大陸地域廣袤,台商必須把握住不同區域的發展特色,有的放矢。「現在大陸的投資環境具備多樣化特徵。東、中、西部打破了省際界限,形成了區域化的特點,除了早已有的長三角、珠三角,一些諸如中部崛起、北部灣區域發展、環渤海發展、海西區發展等也在迅速形成規模。同時各區域在生產要素價格、政策環境都存在梯次差異,形成縱深發展態勢。」
  
  切入服務業
   找準大陸市場商機
  
  台商要在大陸順利發展,找到切入的利基點非常關鍵。「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機會比較明顯。」盛九元指出,就服務業來看,兩岸的合作還有不少空白點。因為目前台商在大陸三分之二項目的投資類型還是製造業,服務業的發展空間非常大。而台灣的服務業發達,2010年台灣服務業占整個GDP的68%,台商具有先發優勢,今後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儘快進入大陸內需市場。
  盛九元介紹,大陸提出在2020年基本實現經濟結構向以服務經濟為主轉變、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50%的目標,重點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合作將成為未來兩岸的新熱點。截止2010年底,60%的台商投資項目(近4萬項)、台商全部投資金額的70%(約736億美元)聚集的大陸長三角地區,現階段服務業的增長速度已超過製造業,類型以金融服務、連鎖加盟、特許經營、物流、中介機構和物業顧問居多。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2011年10月30日舉行了「兩岸投資新趨勢及新商機」研討會,研究員顧瑩華表示,過去台灣到大陸投資以製造業為主,比重超過7成。但是2010年由於投資政策的鬆綁及大陸龐大的內需商機下,新投資案的比重自2009年的27.6%提高至43.86%,其中以服務業為主,比重提高至25.69%,未來台灣服務業在大陸投資的增長速度可能加速。
  具體落實到行業細分,「目前大陸內銷市場的快速消費品是成長最快的一部份,像是飲料、家庭護理品、食品、快餐、個人護理品等,往往這些產品價格不高,隨著民眾收入的增加也刺激了這些產品的消費,這些產品的特性是『使用生命週期不長、消費速度較快』,目前也是地方政付所鼓勵的,因為往往這些可以刺激出廣大的內需消費市場成長。」上海耀鼎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企業諮詢部經理徐豪成接受本刊專訪時指出。
  同時,台商也要積極關注與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兩岸合作政策。「ECFA簽訂後一個最大的變化是成立了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並開啟了產業搭橋計畫,現在初步選定了包括兩岸資訊、通訊、環保、新能源、生物科技、中草藥、紡織及纖維、LED照明、石化、物流、電動汽車、鋼鐵、創意產業等15個項目。」盛九元說,後續還有30多個項目在談,相信會逐步落實。大陸發改委及台灣的經濟部門對符合產業合作的項目都有資金資助,台商如果能夠與其中的項目契合或關聯,定會產生不小的商機。
  
  打破傳統
  以創新迎挑戰
  
  隨著大陸經營環境的變化及台商不斷向大陸市場縱深的挺進,台資企業遭遇的困難和挑戰逐漸增多,台商投資也由最初的「高歌猛進」變成了「摸著石頭過河」。據統計,2000年以來台灣對大陸投資實際金額與占外資比重持續下降,由最高2002年占比7.5%(39.7億美元)下降到2008年的1.8%(19.9億美元)。
  盛九元指出,當前台商投資面臨的問題主要有4個方面。第一,政策環境變化大。各地台商接連遭遇勞資矛盾頻發、銀根緊縮融資難、土地使用糾紛等困境,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第二,與善於抱團出擊的大陸民營企業相比,台商企業間常常缺乏必要的協作關係,孤軍作戰,難以適應;第三,台商產品創新力不強,核心競爭力不足,容易被模仿,導致競爭力弱化;第四,一些台商在區位選擇、產業選擇上定位不夠準確,失誤常常導致投資失敗。
  「內銷市場的產品山寨程度高,往往一個好的產品出來後就出現相同的仿冒品,對品牌經營不擅長的台商造成很大的困擾,加上內銷市場本來的產品利潤就不高,如果只是做產品,不做品牌與通路的話,利潤相對較低。大陸市場廣大,每個省份與地區的經營形態不一樣,台商經營內銷市場最大的誤區,是以為這個地區省份的消費習慣、經營策略也能拿到下一個省份去用。這是錯誤的,往往進入一個新的市場要審慎評估,要把每一個省看作一個不同的新市場去經營才行。」徐豪成說,台商一般以外銷訂單見長,想做內銷市場最主要的原因是少了通路,加上長期經營外銷市場,對內銷市場整個經營策略不了解,還有內銷市場的人才欠缺,這些都構成了台商內銷的障礙。
  「目前經營內銷市場最關鍵的還是掌握通路,掌握通路才能掌握客戶」,徐豪成建議,台商現在做內銷,不要去看像「獨立店、連銷門市、大賣場、量販店、百貨公司」這類的傳統通路市場,因為這些傳統的通路市場往往要付出高額的店租費、人事成本、上架費等。而目前如「網購、電視購物、店中店、產品異業結盟、自動式販售機」等新興的通路市場也有很大商機,又可以免除高額的人事成本。
  
  服務化+高附加值
  大陸市場生存術
  
  當下大陸產業結構調整持續深入,台商的轉型壓力日益增大。據調查,70%的台商認為大陸民企的威脅最大。面對新的經營環境的變化,長三角地區的台商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尤其是以加工裝配和出口為主的電子資訊產業,均出現獲利水平下降的狀況;同時,一些具有自主品牌、以內銷為主的企業則呈現快速成長的態勢,比如做內銷連鎖品牌的企業。
  苦樂不均的當下,台商如何玩轉大陸市場?盛九元建議,台商首先要以人為本,穩定團隊;以專業為本,進入自己熟悉的領域;以政策導向為本,政策導向事關台商經營成本和環境變化,台商應該透過一切可能的管道密切關注。「比如在大陸經營一定要看『人民日報』,它是大陸政策的風向球,可以看出最新的政策導向。」
  在地經營,台商也要依靠當地政府,依靠法律,依靠組織,像是婦聯、共青團、工會等大陸社團組織,「這些組織都有自己的政策支持,比如共青團的青年創業基金等,台商要善於利用」。
  而徐豪成認為,台商在進入大陸各地市場時,對於市場的評估與當地民眾的消費習慣一定要先了解。大陸從沿海到內地,區域消費結構和習慣完全不同,針對這樣的特點,台商應根據各地實際完善市場佈局、消費佈局、供需佈局和通路佈局;同時,人才的佈局一定要對外先找能去開拓市場與行動積極的人才,對內要找能推動公司標準化與產品技術的人才。而應對大陸當下經營環境的變化、人才成本和原物料成本上漲造成的利潤空間被壓縮,還是要有正確的思路。「企業要賺錢、永續經營不外乎是靠管理與技術,台商要加強內控成本的掌握,減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費,所謂省下來的就是賺的,同時還要加強技術創新。」
  事實上,台商在大陸市場遭遇的轉型升級要求,是一個知易行難的過程。其中包括了產品線結構的轉型、營運模式的轉型、產品質量升級、管理幹部本土化的升級、經營團隊的升級等幾個由低到高、由易到難的過程。向哪裡轉?當然要抓住當下經濟發展的脈絡。
  從世界先進品牌企業的經驗來看,今後企業的盈利模式和增值的主要來源是內容而不是產品本身。從利潤結構來看,產品本身的利潤並不高,最大的利潤來源在於不斷提供的內容服務與重供應鏈輕製造的全球運籌。
  「台商要密切關注跨國公司在全球佈局的調整和全球運籌體系的調整,讓你的企業能夠更加貼近當下的全球運籌體系。」盛九元提醒,服務業化與高附加值化是大陸市場的關鍵生存術,「以長三角為例,一個更大的機遇在生產性服務業,應該讓企業增值的來源更加多樣化,不是簡單的依靠產品,而是如何提供更多的服務;過去強調市場規模和員工人數,現在更加強調的是企業對地方經濟的貢獻,這樣才有更多的附加價值,才能獲得地方政府更多的支持。」
  
  上海浦東台灣經濟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盛九元指出,大陸提出在2020年基本實現經濟結構向以服務經濟為主轉變、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50%的目標,重點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形成以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服務業合作將成為未來兩岸的新熱點。
  上海耀鼎企業管理諮詢有限公司企業諮詢部經理徐豪成建議,「目前經營內銷市場最關鍵的還是掌握通路,掌握通路才能掌握客戶」,台商現在做內銷,如「網購、電視購物、店中店、產品異業結盟、自動式販售機」等新興的通路有很大商機,又可以免除高額的人事成本。
  
  大陸省級政府效率
  江蘇排第一!
  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日前首次發佈「2011年中國省級地方政府效率研究報告」。報告指出,在大陸31個省級政府中,行政效率最高的是江蘇省,上海、北京居第二、三名,浙江、山東、遼寧、天津、河北、廣東、黑龍江分列4至10位, 貴州和西藏排名墊底。
  該報告設計了一套指標體系,由政府公共服務、公共物品、政府規模、居民經濟福利4個因素及其子因素組成。上海在政府公共服務、居民經濟福利兩項上位居第一。
  報告顯示,政府效率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關係,排名前十省市的GDP總量也在全國各省中靠前,如江蘇、上海、北京、山東等省市。中國大陸各個省級政府效率大致呈現「東部-東北部-中部-西部」階梯形分佈趨勢,但有部分省區與所在區域總體位次不一致,如西部地區的內蒙古、青海和陝西進入前15名。
  報告同時指出,東部沿海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地方政府有相對雄厚的資金投入,但兩個地區的競爭觀念較弱,產業精細化程度不高,還需要創新政府管理方式,大力提高效益;中部地區經濟相對落後,應儘快提高管理效率;西部欠發達地區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需要在管理效果上下工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提高公共管理水準,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
  
其他文献
最近在台商HR諮詢中,有關婚喪假的詢問特多。婚喪假對員工來說牽涉到家族及個人利益,他們當然關心。這種事情處理不當也會對企業造成困擾,例如有員工在別的用人單位結婚,卻要求在新單位休婚假;有員工要求產假、婚假、年休假合併休;也有員工再婚或復婚要求晚婚假等實務上的情況。此外,大陸政府為了鼓勵公民配合執行計畫生育政策,在正常婚假外另設有晚婚假,以鼓勵公民晚婚、晚育,這些都是台灣法律所沒有規定的職工福利政策
期刊
近年來大陸高階人才的薪資水平早已直逼國際水準。前幾天跟一個學生見面,不過6年HR經驗的她,現在擔任人力資源經理一臉稚嫩的臉孔,見面的第一句話就是黃老師……很難想像她目前的年薪居然已經高達50萬(人民幣,下同)!   據我近期的觀察,台籍經理人的價碼在目前高速成長的大陸市場上,相對來說是較有競爭力的,簡單的說就是「物美價廉」!因為「價錢就是市場」。    ●把「台灣元素」當橋頭堡  過去我們都認為外
期刊
台商2010年直接投資大陸逾122億美元,其中服務業比重是相當高的,台商普遍對於在休閒度假、餐飲美食、不動產開發、軟體動漫、文化創意、教育、物流等方面的現代服務業與大陸各經濟發達或發展中城市開展合作具有濃厚興趣,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就說過,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十二五」期間上海轉型發展的重要方面,上海歡迎台灣朋友參與到現代服務業發展中來。而台商也願意將在台多年形成的成熟的經營理念、管理模式、先進
期刊
如今公司的財務已是一個「大財務」的概念,涉及到公司的方方面面,良好的財務管理可以增進公司發展,不當的財務管理則會引發公司危機。目前,大多數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著財務管理混亂、財稅法律法規意識淡薄等問題,造成企業有意無意地少交稅或者糊塗地多交稅,財務管理中隱患重重。    ●财务管理隐患多  上海維恩佳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會計師林航在日前《台商》雜誌主辦的中小企業「挑戰、機遇與趨勢」論壇上介紹,200
期刊
物以稀爲貴,緊俏的東西總是容易受到消費者的追捧,不論是汽車、電腦,還是服裝、珠寶、名表,只要搭上「限量版」三個字,想不火都不行。産品通過少而有限的發行量往往能夠引來更多的關注,即英文裏有一句諺語說的那樣——「Less is More」,意爲「少就是多」。  「愛國者」於2010年6月推出了限量版哥窯數碼相機,售價爲1666元(人民幣,下同),不到1個月,愛國者宣佈該産品售價漲價至2999元,後漲至
期刊
銀行的理財資產池模式就像一個「黑箱」,設計結構也非常複雜,除了認購額度和到期收益,所投的資產池裏到底有什麼?所得收益是如何計算的?外界並不知曉「黑箱」裏的內幕,這就給了銀行從內部騰挪產品收益的可能性。    金融危機後,資產池類理財產品已經成為大陸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主流運作模式,並成為各家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新增長點。據統計,2011年上半年,中國銀行理財市場發售「資產池」理財產品3200餘款,占銀
期刊
隨著2011年底的臨近,企業對各項資產會陸續開展年終盤點工作,對一些資產損失需要做相關財稅處理,適逢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了《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25號,以下簡稱25號公告),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公告的施行。是對以前企業資產損失稅前扣除制度的重大調整,企業應按規定進行稅前資產損失申報工作。以下是專業人士對《企業資產損失所得稅稅前扣除管理辦法》的解讀。
期刊
【案例重現】   2011年8月26日,大陸知名民企俏江南餐飲集團(以下簡稱俏江南)董事長張蘭在接受《環球企業家》採訪時表示,引進投資方鼎暉是「俏江南最大的失誤,毫無意義」,「民營企業家交學費」。她還表示,鼎暉什麼也沒給俏江南帶來,卻用很少的錢稀釋了「那麼多股份」。一時間,風險投資商和被投資企業的矛盾再次公開暴露在公眾面前。  一直不缺乏關注度的張蘭也再次成為焦點。炮轟資本,張蘭當然不是第一個,肯
期刊
賽車,對於一般人來講,會覺得是件很危險的事兒。可是鍾閔棹先生說,「我覺得它比在公路上開車還安全。」「而且賽車不只是一個比賽,它還可以做很多事情。賽車除了車文化,它還造就了很多的商業。」  第一次見到鍾閔棹先生,你會很難把這樣一位文質謙和的台商老闆與激情穿越在越野賽道上的賽車手聯想在一起;亦或許,你若在賽場上看到他,也很難會想到,他對員工的關懷、對工作的要求會如何的細致入微。不可思議,鍾閔棹先生就是
期刊
當台資企業產品逐漸融入大陸民眾的衣、食、住、行、生活時,當越來越多的台資企業產品進入大陸市場時,有多少台商品牌被消費者認知?由《台商》雜誌社出版的《春華秋實——大陸台資企業品牌實錄》一書,於2011年11月22日在浙江溫州舉行了首發儀式。    《春華秋實——大陸台資企業品牌實錄》一書是第一本集中介紹大陸台資中小企業品牌的專著;是第一本系統闡釋台商中小企業在大陸打拼、成長、壯大故事的書;是第一本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