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p37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民族心理,主要是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群体所具有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它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制约以及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诸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等。
  所谓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解、尊重、关心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对人类的当下和未来深怀忧虑;二是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三是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具有自我批判精神。
  2008年高考江苏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选的是汪曾祺先生的小说《侯银匠》,其中第15题就是一道探讨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题目。原题为: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必须要把握准小说的主旨和主人公,后者服从于前者,因为最能表现作品主旨的那个人物才是主人公。那么,本文的主旨和主人公是什么呢?小说开头几段和最后三段,都从侯银匠的角度来叙事的。第一段写“侯银匠出租花轿,不知是什么道理”,下文虽未直接回答是“什么道理”,但仔细玩味,应该是指他作为手艺人,勤劳且灵巧。有其父必有其女,正是因为侯银匠勤劳、精细、能干,才有中间大部分文字中女儿的勤劳、精细、能干。倒数第三段又回到了侯银匠的身上,写他无妻而女儿又不在身边,于是对女儿十分思念;最后一段写侯银匠喝酒,写他想起两句唐诗,进一步写他对女儿的深深思念。由此,我们发现,小说的着眼点在于侯银匠。清楚了这一点,自然就明白写侯菊的文字再多,也是为了写侯银匠。
  下一步应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探究写侯菊是怎样为写侯银匠服务的。
  首先,从思想内容上看,侯银匠与侯菊是父女关系,从中国传统伦理的角度思考,女儿的品质多来自长辈的影响及教育,写侯菊正是为了写侯银匠,父女相依为命,写侯菊的生活自然就折射出侯银匠的生活状况。
  其次,从艺术表现上看,可以探讨这样安排对小说剪裁、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再次,放到小说所展现的更广泛的社会意义中探讨这种安排的合理性,可以在人物关系中看出中国传统的美好生活的图景,侯菊处理好两个关系:婆媳、妯娌(第12、13、14段)。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类题目命题的角度一般为:(1)从文中语句角度,考查探究文中重要词语、句子的丰富意蕴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从内容角度,考查探究文中某一方面内容的原因、过程、作用等。(3)从形象角度,考查探究文中描写物象或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生命个体入手,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4)从情节角度,考查探究文中某一情节的合理性或重要作用。
  对于本考点的考查,多是以论述题、阐述题的形式进行。解答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要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同样的一部书,不同领域的读者所获得的认识和启发是不甚相同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彼此的审视角度不同。比如可以从社会的角度、政治的角度、教育的角度、个体人格成长与形成的角度来发掘其深层的意蕴。这就需要我们学会根据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位的联系,选择那些与文本关联较紧密的方面,作为考察的视点。我们确定审视角度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可以假设自己具有多重身份,然后分别以各种不同的身份对文本进行审视,这样就比较容易实现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发掘。
  二要善于进行层面切割。一般说来,对一个文本,可以对它作字面上的解读,这是浅层面的;可以联系自己的个人生活经历和体验进行解读,这就可以获得一些具有个性化的理解,相对来说这就深了一层;可以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看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还可以联系现实的生活实际,看它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除此而外,我们还可以把文本里呈现出来的人或事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就可能获得更宽广的具有普遍性的意义。
  三要善于借用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个“石”就是要充分地利用好前三题的解答信息。
  四要善于有序地呈现结果。角度与层面应该属于两个不同的维度,当它们彼此不发生交叉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分别进行表述。且不管是对“不同的角度发掘”的呈现,还是对“不同的层面发掘”的呈现,都要善于由浅近到纵深这样的次序排列,而且在每一条的最前面,都尽可能运用一句纲领性的语句作一个提示,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陈述条理清楚,次序井然。
  五要注意平时归纳不同时期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共性的东西。比如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中华民族心理,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等等,将提炼出的共性与阅读的个案对照分析。例如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八个字。
  实战演练
  泪为谁流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儿子不忍让父亲赔笑、求人,故作镇静地说:“我不念了,没用!”
  “啥?”父亲跳起来,双眼瞪得大大的。身子微微发抖,齿缝间蹦出一个字:“念!”
  “啊!”儿子清醒了。父亲辛辛苦苦,为的就是今天,如果不念,父亲会更伤心。
  佝偻的身躯移进了玉米地,布满老茧的手慢慢地伸向那熟悉的玉米棒子。那是他的希望。
  挺拔的腰板深吸了一口气,握惯笔管的手抖动着抓紧落尽叶子的枯树棒子。那是他的怒气。
  一声闷哼,长老茧的手从玉米棒子上滑了下来,父亲的头在流血!
  一声惊呼,握笔管的手已不能再抓住枯树棒子,儿子两眼直直的。
  来不及清楚这一切,佝偻的身躯缓缓倒下。
  想不到失手铸成大错,挺拔的腰板“扑通”坐地……
  夜,静得怕人,黑得出奇。猛然间,电闪雷鸣。黑得出奇的夜异常恐怖。
  片刻间,风雨大作。……
  父亲是为了儿子:在农闲时节外出打工。活虽累,钱却少,至少能给儿子买点好吃的,来补养一下儿子虽高大却瘦弱的身子。父亲攥了攥枯瘦的手。
  儿子是为了父亲:在放假期间看护田地。夜虽黑,胆虽小,为了能让他日归家的父亲看到自己的庄稼没受损害而露出笑容。儿子咬了咬雪白的牙。
  父亲是合格的父亲。精心的他舍不得花车费,步行三十里,摸黑到家的情况下也不忘到自家的玉米地看看。
  儿子是称职的儿子。眼尖的他在发现有人闪入玉米地后,顾不得害怕,抡起了木棒,他不能让父亲苦心经营的成果被人偷走。
  于是,独生子的满腔怒气化作对父亲的当头一棒……
  夜,更静了,有的只是那雨声:嘀嗒,嘀嗒……
  不,这不是雨!这是老天在流泪!
  这篇小说中的 “父亲”身上蕴涵了怎样的民族心理?请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父亲”身上蕴涵了这样一些民族心理:(1)宽厚仁慈,勤劳节俭;(2)望子成龙,以期光宗耀祖、福荫子孙;(3)强调社会责任,以培养儿子成才为己任。(4)不怕困难,荣辱与共。
  (作者:陈克亚,江苏省阜宁县明达中学)
其他文献
算法知识一经出现,就已快速融入到数学的相关知识之中,成为数学知识的交汇点.它增加了学生的数学视角,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研究总结算法和算法相关问题的解题规律对今后高考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1. 算法循环次数问题  算法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语句,语句中重要的是循环语句,而循环语句的关键是其循环次数的确定,它往往会随着算法结构的改变而改变.  例1 根据如图所示的算法
期刊
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5分,共70分.  1.已知集合A={x|1<2x<8,x∈R},B={x||x|0时,F(x)<0.若对任意的x∈[0,1],不等式组F(2kx-x2)
期刊
什么叫文章结构?简言之就是文章的内部构造,指作者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由此,我们可以发现,结构实际是作者思路外化的表现,具体表现为文章的段落层次、过渡、照应、开头、结尾和标题等。  那么,文章思路又是什么呢?张志公先生指出:“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由此可见,思路其实是一个思维过程。它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至本质,从一个方面到更多
期刊
扬州市200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中有一道立体几何题题目如下:  如图,四棱锥P-ABCD中,所有棱长都相等,O是底面对角线AC的中点,M是侧棱PB的中点.  (1) 求证:MO∥平面PCD;  (2) 求证:平面PMO⊥平面PAO.  【题目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垂直的判定.  本题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较高,有一定的区分度,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它,但所需的时间区
期刊
高考主要关注四种文体即可,即“散文、小说、诗歌和戏剧”。散文,主要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写人、叙事、状景和抒情;小说,主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构成艺术化世界反映社会人生;诗歌,主要运用优美的意象和艺术美感来感染读者;戏剧,主要是设置矛盾冲突来震撼人心。  表现手法,即“技巧”,又称“艺术手法”。它是指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
期刊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1—3题。    低碳生活不遥远  文/武卫政  随着联合国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启幕,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的讨论颇为热乎。我们也多次谈到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话题,其中有人提出,搞低碳经济,国家有大的决策和规划,行业、企业、单位也都有分内的事做。咱是个老百姓,就先从低碳生活开始吧。这话说得实在!可是怎么做才算低碳生活呢?  低碳生活说着容易做起来难。低
期刊
一    窗外的枇杷树  文/何永飞  在乡下,一棵树是不会被人注意的,更不会对它产生浓厚的感情。但在灰蒙蒙的城市里,一棵树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就好比我窗外的这棵枇杷树。它若长在老家农村,或者生活在满目葱绿的农村,那它是不会出现在我笔端的。可现在,我对它已不再是表面意义上的喜爱,而是形成了一种深深的眷恋。也许是它的根扎进了我的心田里,也许是我的心嫁接在了它的枝干上。我觉得,假如没有这棵枇杷树,整座
期刊
三棱锥是高中阶段重要的数学模型,正四面体和直角四面体是两种非常特殊的三棱锥,它们和最基本的正方体模型与长方体模型关系密切,有很多有趣、具有数学美感的的性质.加强对它们的研究,熟悉它们的性质,不仅可以使学生熟悉很多立体几何问题的研究方法、拓展思维空间,还可以轻松地解决相关问题.    一、 性质探究    (1)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的四个侧面都是正三角形,它是特殊的正三棱锥,是一个具有对称美
期刊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许多同学都能养成学习反思的好习惯,有的同学还有错题笔记,错题集等.如果我们仔细想来,会发现很多的问题不是错在方法上,而是错在我们的解题行为和习惯上,我们过分注重方法和技巧,思维的灵活性是有了,但我们不够慎密,常常出现一些所谓不该有的错误,如忽视了题设变量的条件,忽视了变量范围讨论等等.要想克服错误,或少犯错误,就必须把变量讨论作为解题的必备步骤,要灵活地处好变量范围的讨论问题.
期刊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关键词是:不同角度和层面,丰富意蕴以及发掘的方式。三者的交相配合构成了探究能力考查的基本内容。角度和层面是分析的视角,丰富意蕴是探究的程度,发掘的方式是探究的技巧;当然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对文本的深入研读,这是探究题考查的根本。但是,对于解题来说,探究的方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占有大量文本材料之后,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才能获得丰富的意蕴。所以说,探究至关重要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