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习作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方法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习作的第一步,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发现习作素材,并将这些素材应用于日常习作中。利用观察活动对学生习作进行系统指导,有利于提高农村小学习作教学质量。由于生活条件限制,学生在习作视野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创设情境则能够弥补这一缺陷,进而对学生的观察形成有效的指导作用。本文将探讨如何结合农村小学特点进行习作的情境创设,以此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从观察意识的培养、观察素材的提取、习作的布局、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全面推行,在教学中,习作教学的创新已成为当务之急。培养观察能力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第一步,而创设情境则能够使抽象的习作教学理论变得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因此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习作能力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同时也是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创新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情境观察培养观察的意识
  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对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是由于观察意识淡薄,很容易将印象停留在事物的表面,难以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基于此,教师首先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入手,使学生认识到习作中观察的重要性。只有意识到这一点,学生才能对所观察的事物有所了解,对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探究热情的源动力,只有学生主动去观察、去认识,才能做到身心投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培养学生观察意识的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遵循“贴近生活、细致创新”的原则。例如在“真的不一样”这一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可以结合农村生活环境,引导学生针对日常事物进行观察,引导学生将农村民居作为观察对象,虽然这样的民居从外表看极为相似,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细节上的很多不同。教师可以将民居照片进行搜集整理,制作成课件,并将其中的细节做重点展示。学生对这些日常熟悉的民居建筑很感兴趣,同时更乐于认真观察,找出其中有哪些建筑元素是不一样的就轻而易举。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踊跃发言:“这两座房子大门口的装饰画不一样,一家是狮子,一家是鲤鱼。”“房子外墙虽然都是白色的,但是瓷砖的花纹不一样,这一家是菱形花纹,另外一家是圆点花纹。”“这一家的影壁画的是迎客松,另一家画的是竹子。”……学生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下,学生的观察意识也得到了充分培养,认识到了观察在习作当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有利于学生观察习惯的养成,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去观察、去发现。
  二、走进情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学生习作时经常苦于“没得写”,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当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习作素材,只要学生善于观察提炼,就能够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素材。在观察活动中,学生应针对不同的素材进行观察,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观察的定位点、切入点、突破点,情境创设使学生发掘更多的有用素材,从而使观察更生动,更具细节特点。
  例如在“走进春天”这样的现实情境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田野,走进大自然,和学生一起欣赏农村欣欣向荣的春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前布置观察任务:(1)你在春天的田野上看到了什么?(2)你发现有什么景物是春天特有的?(3)选择一样你最喜欢的事物进行观察。(4)将观察内容整理为文字。(5)进行观察习作。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在野外观察中不再走马观花,而是从自己的角度发现不一样的春天。有的学生观察到刚刚抽芽的柳枝是柔软的,而冬天的枝条比较僵硬;有的学生观察到桃花含苞待放,花蕾是深红色的,而一旦开放,桃花就会变成粉色,开得时间越久,颜色就越浅;有的学生则观察到小河两岸长满了青草,这些青草和去年的枯草融合在一起,嫩绿中隐藏着黄色……学生的这些观察深入细致,并一边观察一边议论,情绪非常高,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在这样的情境下,习作素材不断得到发掘和积累,避免了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的尴尬情况,同时也使观察的习作内容更加丰富,不再像以往那样都是些空洞的语言描写,缺乏真实性和文字细节。
  三、深入情境观察探索习作的布局
  习作并不是单纯地将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更不是写流水账。因此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素材积累后,教师需要针对习作的布局进行讲解,从而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習作技巧。习作布局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做到思路清晰,布局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观察后习作的质量。
  例如在“学校的花坛”观察习作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就出现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问题,一会儿描写花坛的形状,一会儿又描写花坛中的花卉种类,一会儿又开始写不同花的颜色,整体看来非常混乱。这就是学生在习作中布局能力缺失造成的结果。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逻辑小专家”的教学情境,针对观察对象引导学生掌握观察顺序和观察逻辑。以观察学校花坛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整体观察框架—观察细节—细节总结”这样的逻辑顺序,充分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做到“轻、重、缓、急”有所不同,“浓、淡、精、简”有所差异。在这样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主动梳理思路,调整观察顺序,在厘清思路的同时,进一步调整文字逻辑,从而使观察后的习作思路清晰、思维严密,掌握习作布局的技巧,进而更符合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要求。
  四、创设习作的教学评价情境
  教学评价是习作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对学生习作质量做出客观评价的关键环节。习作评价,有利于学生对自己习作的优点、不足等方面有更客观的认识,同时还能够在点评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习作优点,从而汲取更多的有益经验。但是在传统的习作评价中,一向以教师评价为主导,学生很少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这就造成评价的单向性。基于此,可以在评价中引入双项评价机制,也就是实现教师与学生共评、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在习作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创设“评委大PK”情境,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到习作的评价中来。
  在“评委大PK”情境中,教师可以抽取几篇学生习作作为评价对象。在教师整体点评后,学生评委则需要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对其中的一篇习作进行评价,提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认识,如文笔如何、语句是否通顺、观察是否细致、篇幅是否完整等等,同时还可以提出哪里写得出色,哪里存在不足。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但需要思考、对比、分析,还能与自己的习作形成对比,进而实现“取长补短、开阔眼界”的作用。学生做评委更有利于激发其责任感和进取心,从而形成更积极的习作氛围。
  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第一步,观察后的习作则是学生将观察得到的信息进行提炼、整合之后,融合一定的习作要求和习作技巧而形成的完整的文章。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由于生活条件的限制,可能在习作中受到素材、视野等因素的影响,但若教师能充分发掘农村的特有教学素材,为学生创设更富于生活气息的情境,则能够变劣势为优势,探索出一条习作教学的新路。相信在广大农村语文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习作水平定能获得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启东市新安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其他文献
“觀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于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学生习作中落实这一要求呢?依托文本教材,注重主题积累,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主要途径。结合统编本教材特点,笔者以第二学段学生需要积累的内容为例谈谈教学体会。  一、观察主题  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
语境是读者理解语言文字必不可少的语言环境。着眼于语境的意义、功能和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再现文本情景,丰富词语含义,让学生掌握文本理解的语境化策略。通过语境,架设文本、学生和作者之间的桥梁,实现文本本真意义与学生理解主观意义的视界融合。同样一句话、同样一个标点符号,放置于不同语境下,就具有不同意义。语境是破译文本中语言文字的密码。  一、关注语境意义,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单个语言文字
所谓悟读,就是理解性阅读,是对文本展开的探究性学习,是读者充分理解文本引申义,体会作者情感的一种阅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加强情感诵读、角色演读、语言赏读、拓展阅读等,为学生营造悟读氛围,让学生产生悟读思维,提升学生的悟读能力,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情感诵读,营造学生悟读氛围  诵读是实现悟读的重要途径。所谓诵读,未必要声音洪亮,而应急缓有致,多种感官参与,全
在当今教育背景下,短时高效已然成为阅读教学的总体追求。在课堂教学中,面面俱到的阅读方法已经不能胜任高效教学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善于从文本内容出发,抓住重点段落教学。所谓“重点段”,一般来说是指文本中最能表达文章主旨或者文本语言特色的段落,它与作者的写作目的紧密相连,也是阅读教学中的关键点与突破点。  一、抓住重点段,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中重点段落内的关键词一般有着揭示段意、概括写作主旨、暗示作者写
【摘要】技能是职业学校学生立足社会并实现自身发展的基本能力。高淳中专钳工技能教学以三段式技能训练模式夯实了学生技能基础,满足了部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效地提高了技能教学的水平和质量。  【关键词】技能教学;技能训练;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4-0015-02  【作者简介】丁金水,江苏省高淳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13
最近听了几位刚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的课,看得出来,大家对此次上课非常重视,都希望借此机会好好磨炼与展示一下自己。有的不仅借鉴了名师的教案设计,还融入了自己的备课思考;有的为了与众不同,突出个人的主张,逐字逐句书写教案;有的为此还悄悄地借着其他班级学生试上教学内容……从那整齐书写的教学设计、精心准备的课件、充满期待又略显紧张的情绪,不难看出他们的敬业与认真。他们仿若去赴一场盛大的宴会,精装细扮,想把惊
【教材简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生命 生命》是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三件小事揭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表达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篇课文短小精悍,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是一篇抒发感悟人生的好文章。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在理解生命的意义上有难度。因
提到文本阅读,我们都会想到只有深读、细读才能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其实不然,文本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同方式的阅读所指向的训练方向也完全不同。教师应该根据文本内容的特质、明确的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汲取信息,在浏览泛读中提升概括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内容浅显、语言浅近的文本,如简单的童话寓言故事,明了的科普类读物等。阅读这一类文本就需要教师从文本的内容和结构特点出发
读与写相辅相成,读与写之间的良性互动是读写结合的重要联通手段。然而,在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至今没有完全理解课标的教学理念,仍然将阅读课与习作课视作各自独立的课程类型,导致在语文教学的设置上明显存在读就是读、写就是写,彼此根本没有结合,甚至还出现严重的割裂。其主要原因如下:  1.“累積”被忽视  学生掌握知识和累积知识主要通过阅读,通过一定知识“量”的积累,实现知识“质”的飞跃,即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来源于生活,教材受篇幅与授课时间的限制,教师要放眼于社会和生活,树立一种大语文观。统编本教材针对这种“受限”的不足,编排了“阅读链接”栏目,旨在对教材文本进行拓展和延伸。  一、选编“阅读链接”的理念  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鼓励学生课内、课外进行大量阅读,掌握多种阅读方法,具备独立阅读能力,并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去,增加储备量,拓展知识面,为终身学习奠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