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病变中采用CT和MRI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chen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病变中采用CT和MRI临床診断价值。方法:将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别采用CT扫描和MRI检测,分析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两种诊断方法确诊为骶髂关节炎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扫描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级显著低于MRI诊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和MRI在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MRI对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优势。
  关键词:骶髂关节;CT;MRI;诊断价值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免疫系统疾病,其中骶髂关节炎是主要的症状表现。由于骶髂关节炎早期临床无明显特异性症状,患者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测。因此骶髂关节炎进行CT影像、MRI影像学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比CT扫描与MRI检测骶髂关节炎,探讨其在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全部患者符合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33.65±7.19)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3.28±1.71)年。排除风湿、类风湿、外周性关节炎患者;精神病患者;经伦理协会批准,患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方法
  CT扫描:采用美国GE的Light speed 16层螺旋CY扫描仪。参数设定为准直0.6mm,螺距1.0,矩阵512×512,扫描方式各向同性。患者取仰卧位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由Wizard工作站处理,重组间隔50%,层厚0.6mm,适当调整窗位及窗宽,进行骨算法、软组织算法斜轴位、斜冠状位多平面重建法观察。
  MRI诊断:采用Sieemens 1.5T超导MR扫描仪。包裹线圈或者体线圈,常规自旋回波序列、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E 90ms及脂肪抑制序列Ti150ms。层厚5mm,层间距3mm。
  1.3 评定标准
  无异常:0级;患者骨性关节面毛糙,有小囊变区,骨小梁增粗及紊乱,I级;双侧骶髂关节面出现对称性或不对称性的虫蚀样损坏,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硬化,但还有正常骨间隙,II级;在II级基础上,关节间隙增宽或狭窄,有关节强直的出现,III级;在III级基础上,关节完全强直,IV级。
  1.4 统计学处理
  文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且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CT扫描骶髂关节炎图像显示II级单侧或双侧关节面模糊,局部骨质硬化,见图1A;III级骨质明显侵蚀性损害及硬化,见图1B ;IV级关节面完全硬化融合,见图1C。MRI检测骶髂关节炎图像显示I级软骨扭曲,软骨线毛糙,见图2a;II级明显脂肪堆积,部分水肿、硬化,见图2b;III级关节面不同程度损害,见图2c。
  两种诊断方法确诊为骶髂关节炎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测出骶髂关节炎II级、III级、IV级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T扫描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级显著低于MRI诊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CT扫描骶髂关节炎图像(A为II级,B为III级,C为IV级)
  图2 MRI诊断骶髂关节炎图像(a为I级,b为II级,c为III级)
  表1 CT扫描与MRI检测结果骶髂关节炎分级情况(n,%)
  3 讨论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病变发展隐匿性较高,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出现臀髋部和腰背部僵直并且疼痛加重,数月后出现双侧持续疼痛。骶髂关节炎的病理基础为肌腱、韧带附着点发炎。其早期通过实验室数据很难确诊,应通过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测结合进行骶髂关节炎诊断[2-3]。骶髂关节由骶骨及髂骨两个耳状的关节面组成,骶骨关节面处于3个骶骨外侧,关节面呈前宽后窄状,在上缘与矢状面的夹角约为30~50°,为最大夹角,向下夹角逐渐减少,在下缘时仅为0~10°。通过CT扫描和MRI能检测到骶髂关节韧带部和滑膜部。CT扫描为临床广泛运用的影像学检测技术,具有高密度及高分辨率等优点。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同性扫描和多方位重建,能达到较高准确率。CT扫描能显示出被测者骨质结构的变化。有研究发现,骶髂关节炎患者病程需要半年以上,临床症状才能通过CT扫描确切显示出来。CT扫描能清晰的显示骶髂关节炎病灶的大小、形态、部位、范围、病变程度,对较小的病灶也有较高的辨别能力。MRI是近几年逐渐用于骶髂关节炎诊断的新的检查技术,有研究表明,MRI能清晰的显示患者早期关节积液、滑膜增厚的病变,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4]。 本研究结果显示,CT扫描与MRI诊断骶髂关节炎均具有较准确的诊断率,两组方法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I级、III级、IV级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CT扫描诊断出骶髂关节炎I级显著低于MRI诊断(P<0.05)。表明MRI在骶髂关节炎早期诊断较CT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CT扫描仅能显示出患者骨性结构的静态变化,不能准确显示患者软骨异常、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变化。而MRI不仅能准确显示骶髂关节滑膜改变、骨质硬化、骨质侵蚀等骨性变化,还能显示出软骨异常、脂肪沉积、骨髓水肿等非骨性病变。故MRI对骶髂关节炎早期症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对于患者骶髂关节应用CT与MRI进行扫描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并且在诊断效果上采用CT与MRI对患者骶髂关节病变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在韧带损伤以及软骨破坏上采用MRI诊断较CT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盛爱萍. 磁共振成像在骶髂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 12(10):2324-2325.
  [2] 王立学, 李保生, 黄忠包, 等. CT和MRI检查在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差异及价值[J]. 中国医师杂志, 2013, 15(6):853-855.
  [3] 朱利君, 王利伟, 钱少圭, 等. 磁共振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 10(5):86-88.
  [4] 谈树林. CT和MRI检查在诊断骶髂关节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 影像技术, 2013, 25(4):5-6.
  [5] 雷扬.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MRI与CT诊断价值研究[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2(4):111-113.
  [6] 王斌. 强直性脊柱炎影像学分析[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4, 8(3):97-99.
  [7] 黄振国, 张雪哲, 洪闻, 等.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11):1040-104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制备异甘草素的羟丙基-β-环糊精包和物。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异甘草素的包封率为指标优选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含异甘草素的最佳制备工艺。结果: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异甘草素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质量比为1:15的异甘草素与羟丙基-β-环糊精于40℃下包合1.5h。结论: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较好的对异甘草素进行包合。  关键词:异甘草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  异甘草素(isoli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现状的研究,从药材品种、产地、种植、采收、产地加工、炮制、保管等方面,分析各因素对中药材及饮片质量的影响。结果:影响中药饮片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结论:必须制定科学的、客观的、可操作性强的、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标准,使中药饮片质量得到提高。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影响因素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及制剂、调剂的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到2014年10月我院治疗3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2例,女24例,均予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未出现深静脉血栓、颈干角丢失、髋内翻等并发症,Harris评分优15例,良14例,中5例,差2例,总优良率为80.56%,总有效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并分析口腔正畸治疗技术在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需要进行口腔修复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给予对照组患者牙周夹板固定治疗,给予实验组患者正畸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
期刊
摘要:目的:比较给予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方案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半年、1年的Harris评分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8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司帕沙星治疗,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两组对比有明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脊椎骨折诊断中X射线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2年3~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脊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应用X射线和CT进行诊断,并分析两种方法的脊椎骨折部位诊断准确率和骨折解剖学改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两种方法的前柱骨折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小,P>0.05。中柱骨折和后柱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差异较大,P<0.05。另外,两种方法的小关节滑脱、骨碎片、椎管狭窄和椎体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胸水癌胚抗原(CE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住我院呼吸科的胸腔积液患者108例,采用酶免疫分析法(EIA)测胸水CEA水平,分为恶性胸腔积液和非恶性胸腔积液,作ROC曲线,运用最大约登指数法确定CEA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最佳临界值及相应的灵敏度(SEN)和特异度(SPE)。结果: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CEA水平显著高于非恶性胸腔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是简单阐述了循证医学的概念,进一步分析了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的必要性,并且提到了循证医学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同时还具体分析了循证医学理念在指导急诊临床实践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急诊医学;临床实践;循证醫学;临床应用  一、前言  随着医学理论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临床急诊医师认为在急诊医学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工作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药师干预对提高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一般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药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口服药物的依从性。结果:  结论:药师干预对于提高高血压患者口服药物的依从性起到了积极作用,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药师干预;高血压;口服药物;依从性  高血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