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意浓浓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标规定的五大学习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师生的重视。学生既可以围绕某个话题进行单一的自我学习,又可以集中进行综合性研究。仅以“雨”为例,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难以计数的描写“雨”的优美的词、句、篇章。
  一、搜“雨”词,集“雨”汇
  雨是自然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与“雨”结下了不解之缘,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描写雨势、雨声、雨量及通过雨表达情感的词语。
  如反映雨大的: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大雨如注……
  表示雨小的:和风细雨、绵绵细雨、牛毛细雨、细雨如丝、细雨如烟、丝雨蒙蒙……
  描写雨声的:滴答、哗哗、潺潺、啪啪……
  形容风雨交加的:疾风暴雨、骤风暴雨、风雨连床、狂风暴雨、风驰雨骤……
  用“雨”表现人物某种感情的:风雨同舟、饱经风雨、春风化雨、风雨飘摇……
  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都能搜集、整理到三五十条描写“雨”的词。通过归纳整理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关于“雨”的词汇,为学生今后描写、表达“雨”奠定了基础。
  二、颂“雨”诗,感“雨”味
  在小学语文课本及相关读物中涉及“雨”的诗句许多。小学高年级学生一般能背诵十来首。这样,以“雨”为题,来一次“雨”诗的集中诵读。如:
  △ 孟浩然《春晓》“夜来风雨声……”
  △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
  △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僧志安《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
  △ 贺知章《咏柳》“天街小雨润如酥……”
  △ 郑风《风雨》“风雨如晦……”
  学生在颂读“雨”诗中,既感知了诗人是怎样描写“雨”情、雨景的,更重要的是,体会了“雨”味、“雨”感。对学生把句子或文章写形象、生动起到了触类旁通的感悟作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赏“雨”句,悟“雨”情
  教材及课外读物中选编许多描写“雨”的优美句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有选择地赏读描写“雨”情、雨景的优美句、段、文。课前,放手让学生准备,查找相关描写“雨”的好句,查找的过程,即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可单独进行,也可合作完成。
  △ “毛毛细雨,悄悄无声地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
  △ “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全地降落在地面上。”
  △ “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 “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
  这些句子生动形象,把雨形、雨势等描绘得栩栩如生,细细赏读,真让人身临其境,在真切地体验着生活,体悟着情感。学生的赏读,既是在学习遣词造句,更是在接受通过写景来表达情感的熏陶。
  四、析“雨”异,明“雨”意
  在学生查找收集了许多描写“雨”的词句后,不能止于一般性的记忆学习,更不能囫囵吞枣。要把握学情,适时进行词语辨析、句段赏析,让学生的思维在词句的比较和赏析中得到锻炼。
  如:“大雨滂沱”“倾盆大雨”“瓢泼大雨”“大雨如注”“暴风骤雨”都是描写大雨的,但侧重点不同,“大雨滂沱”强调了雨量大、时间长,山河遍地都是水。“大雨如注”强调了雨势的形态,似倒灌而下,且雨量很大。“倾盆大雨”“瓢泼大雨”虽然都表示雨大,但雨量、雨势仍有区别,前者如用盆向外倾倒一样,后者似用瓢泼向大地,很明显,前者表示的程度比后者深。“暴风骤雨”除了表示大雨来得突然外,雨还伴随着大风。通过比较,学生再结合生活现象,就能较准确地明辨词意,知道选准词、用好词,以及准确表达句意的重要性了。
  五、用“雨”词,写“雨”景
  在学生收集、整理了许多关于写“雨”的词句后,“积累达到了布云的目的”(张庆语)。学习的关键在于学会应用。在“雨”综合性研究学习的后期,可以引导学生用表示“雨”的词描写雨景。可以以写景为训练点,还可以适当提高要求,通过相关的词,写好“雨”的场景,并为叙事或表达情感做好铺垫。在训练中,可让学生自主选择进行。如《大江保卫战》一文,写江水泛滥,课文中直接描写下雨的句子并不多,可让学生联系情境,拓展一段反映当年荆江地区雨下得大,时间长,来势猛,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场景。这样既写了景,又更好地表现了官兵们英勇抗洪、不怕牺牲的精神。还可以结合时令,结合天气情况,让学生现场感受雨、观察雨情的变化,适时地写下下雨的情况,并表达某种感情。
  在以“雨”为主题的综合性研究学习结束阶段,还可以出一期以“雨”为主题的手抄报,让学生把表示雨的优美词句段进行综合整理,有能力的还可进行适当的配图。这样,让学生通过对“雨”的综合性学习,收到以一当十的学习效果,也为学生继续研究“花、草、树……”提供思路。
其他文献
[附文章最后一段]  到了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他每天画些画,读读古人的诗文。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一走。母亲心里十分欢喜。  [课堂实录]  师:十七八岁,王冕离开了秦家,因为他可以用画画的钱养家了。但王冕并不愿意把画卖给所有的人。有一个当官的想要买他的画,王冕知道他不是个好官,任多少钱也不肯卖给他。为了躲避报复,王冕甚至跑到山里躲了一段时间。他的为人在一首诗
词语是汉语言中音义结合的基本单位,也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元素。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表明,小学生积累的词语越丰富,表现力就越丰富,语感就越强。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如何有效组织词语训练?笔者认为可采取情趣教学策略,即在词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趣味,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性世界”。  一、丰富联想,绘词语之美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人们往往把教材中的课文当做一种静态语言规
一、猜猜谜语。引出广告    1.想想“我”是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告的世界——说说广告。  师:①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脑白金”营养品)  ②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维维豆奶)  师:是啊!这个年代谁还不知道广告呀。看,有的商品名称就隐藏在广告里面呢。    二、关注话题。认识广告    1.广告‘知”多少?  (1)师:看这则广告,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广告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多读,而不教给学生以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形式的多样化,不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阅读的过程应该是感受快乐、升华情感、领悟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怎样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领悟课文的知识、情感呢?这就需要语文老师根据课程安排,结合年段特征,创设“多姿多彩”的阅读教学。结合我教学苏教版
《渔夫的故事》是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它节选自阿拉伯著名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故事情节一波三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牢牢抓住了读者的思绪。执教者试图以此童话为范例,让学生初步掌握童话的一般特点。  【学习目标】  1.读对生字词,读好课文。  2.了解童话的写作特点。  3.发挥想象,续写故事。  【学习过程】  一、垫场准备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好吗?怎么玩呢?我说一句话,你猜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是游戏着的人。对儿童来说,游戏不仅仅是玩,也是探索周围世界的方式。越来越多的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引入游戏,但对游戏形式的关注远远大于对游戏精神的思考。习作课上的游戏应该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一些形式,也不是仅仅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解决一些写作内容上的问题,而应该强调游戏精神融入习作教学。游戏精神是一种愉悦的精神、被认同并享受其中的精神,尊重规则并且向往自由的精神、创造的精神、非功利的合
在平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较多的是教师在唱主角,教师总是讲究教的一招一式,主宰课堂的话语权,把学生变成配角来衬托自己。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却被沦为看客,教师挤占掉了学生本来可以自主阅读、实践探索的空间。这样的教学视角,本末倒置,得不偿失。语文教学的着力点应该由教师的教为主转向于以学生的学为主。以下《水上飞机》的教学设计就尝试着从“教语文”转身到“学语文”。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
爱默生说:“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好的习惯带来的是正能量,坏的习惯惩罚的是负效应。“举一纲而万目张。”一个好的习惯让人受用一生。  【经典案例】小草赛大树  一个人不管你想在哪个方面获得成功,也不管你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环境有多么的好,如果你不能突破自我,那么,最终你的梦想和追求也只能“胎死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突破原有习惯,提升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草和大树》教学设计)
由于生长环境的差异,学生的思想有所不同,在阅读实践过程中也就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说阅读是个性化的,是阅读者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积极思考,主动寻求答案;教师为学生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这一系列个性化的质疑到选择再到表达的思考过程使阅读的个性化得到充分体现。那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
“书香一页,心香一瓣”,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大量的阅读积淀。读书,是万事之基,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如何将课内与课外更好地衔接起来,如何顺应学生阅读的特点和习惯,分梯度,有序列地将课外阅读步步推向深入?在2009年9月以来的专项课题实践中,我们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先,以教会阅读方法为主,以形成良好课外阅读习惯为目标,构建了“想读→会读→乐读”课外阅读分步实施模式,三部分互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