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在吟诵着千古绝句,我们也在体味着人间百态。——董卿在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结尾时的如是说。三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在社会掀起一股诗词风,重新点燃了我们对诗和远方的热情,唤醒了我们对文化传统的敬意。在我们中学地理教学中,其实也能掀起地理界中的诗词风,因为不少诗句是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而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反映出典型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以地理角度解读诗词,深入挖掘古诗词背后的地理概念、地理过程、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诗词”与学生的地理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感受诗意,在诗意中学习地理知识,为地理学习插上诗意的翅膀,让诗词之花在地理课堂中美丽绽放。
一、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堂导入,激疑引趣
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的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用富有情趣的诗词导入新课,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教师顺势引导: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好一堂课,离不开生动精炼的语言,为了改变地理课堂教学平淡沉闷的状况,可以结合课文穿插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说明西湖之美。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诗词,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地理事物的特点,一举两得。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诗词突破难点、化难为简
地理教学效果如果是只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转移会使重难点难于突破,而自然地理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诗词通俗流畅,可使教学难点得以简化,知识得以理解深化。
(四)直观形象,感受大自然
绝大多数自然景观学生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加深对自然景观的印象?应用诗歌能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强烈渴望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思维更加的活跃。
(五)巧编诗词习题,激发地理热情
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不可忽视,好的题目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更能给学生思维以启迪,锻炼各种能力;反之,枯燥乏味的习题会使学生烦倦而不去认真思考,导致不能深入领会所学知识。如果我们巧用诗词来精编地理习题,能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六)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時,我们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可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分别说明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和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和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起到总结的的作用。
二、教学中引用诗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诗词选用要恰当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引用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我们地理老师要善于分析诗词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按照地理知识的模块或专题分类归纳整理。诗词要能恰如其分的体现某些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不要牵强附会,扯不上关系的诗词也生搬硬套的用进来,这样即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不能解决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影响课堂教学。
(二)选用的诗词应耳熟能详
选用学生以前都学过的一些诗词,这样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如果你引用比较生僻的诗句,学生对诗句本来的意思都不能理解,又怎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呢?
(三)诗词选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虽然不少,但绝不能信手拈来,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但如果满口的诗词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适得其反,使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的天地。
精深的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不仅脍炙人口、寓意深刻,而且当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有一双聪慧的地理眼,能够敏锐的发现文学之美隐藏的地理奥妙,并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美诗词的同时掌握地理科学知识,提升地理课堂的文化品味,让诗词之花在地理课堂中美丽绽放。
一、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堂导入,激疑引趣
教育的艺术并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励,唤醒和鼓舞。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全力以赴的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用富有情趣的诗词导入新课,能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习兴趣。例如,在讲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这一特点时,设计这样的导入方法:上课时首先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一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滚滚长江东逝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然后问:这些诗句都蕴含着怎样的地理知识?学生们迅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是向东流入海的,教师顺势引导: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国地势有什么样的特点?学生们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为西高东低。我国地势除了西高东低的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呢?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样的地理意义?下面我们共同来学习这一节内容。这样自然导入到这一节,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调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好一堂课,离不开生动精炼的语言,为了改变地理课堂教学平淡沉闷的状况,可以结合课文穿插诗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跃课堂氛围。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既可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又可体验畅旷景观与思接千载的情感相融而产生的审美境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以说明西湖之美。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诗词,既渲染了气氛,又突出了地理事物的特点,一举两得。把古诗名句中优美的诗情画意,结合地理知识的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大有使人耳目一新,引人入胜之感,由此创设听课的最佳境界,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巧用诗词突破难点、化难为简
地理教学效果如果是只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的转移会使重难点难于突破,而自然地理对于学生来讲,比较的抽象,难以理解。诗词通俗流畅,可使教学难点得以简化,知识得以理解深化。
(四)直观形象,感受大自然
绝大多数自然景观学生都是没有见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加深对自然景观的印象?应用诗歌能使学生了解到大自然的千变万化、奇妙莫测。能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强烈渴望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会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思维更加的活跃。
(五)巧编诗词习题,激发地理热情
教学过程中的练习环节不可忽视,好的题目不仅能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更能给学生思维以启迪,锻炼各种能力;反之,枯燥乏味的习题会使学生烦倦而不去认真思考,导致不能深入领会所学知识。如果我们巧用诗词来精编地理习题,能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六)诗意结尾,画龙点睛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用诗词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既可让学生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又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在讲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時,我们可以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又如可用“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分别说明了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和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使学生能更深刻记忆和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起到总结的的作用。
二、教学中引用诗词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诗词选用要恰当
在地理教学中适当引用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要求我们地理老师要善于分析诗词中存在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按照地理知识的模块或专题分类归纳整理。诗词要能恰如其分的体现某些地理知识,地理规律,不要牵强附会,扯不上关系的诗词也生搬硬套的用进来,这样即耽误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又不能解决地理知识,使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影响课堂教学。
(二)选用的诗词应耳熟能详
选用学生以前都学过的一些诗词,这样能引起学生们的共鸣。如果你引用比较生僻的诗句,学生对诗句本来的意思都不能理解,又怎能理解其中蕴含的地理知识呢?
(三)诗词选用要力求做到少而精
蕴含地理知识的诗词虽然不少,但绝不能信手拈来,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对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也能起到"一石击破水中天"的作用。但如果满口的诗词就会使课堂失去重点,适得其反,使地理课堂变成了语文的天地。
精深的中国古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不仅脍炙人口、寓意深刻,而且当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要有一双聪慧的地理眼,能够敏锐的发现文学之美隐藏的地理奥妙,并在平常的教学中恰当的运用这些诗词,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这些优美诗词的同时掌握地理科学知识,提升地理课堂的文化品味,让诗词之花在地理课堂中美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