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第三性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作为三大主科之一,今天的现实地位实在尴尬。在数理化横行天下、英语如火如荼的强大攻势下,语文只能是节节败退,沦为可有可无的“橡皮课”。语文必须找到其存在、发展和享受崇高地位的充分理由,这就是语文在工具性、人文性之外,还应强调第三性——创造性。
  
  一、似是若非:语文学科性质
  
  所谓性质,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性质,就是作为一门学科,区别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根本不同之所在。语文学科性质可谓是语文的灵魂,脱离它,语文教育就无所归依;偏离它,语文教育将误入歧途。
  关于语文学科性质,长期以来,是论家蜂起,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工具性的一性说,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二性说,还有多性说。直至现在新课标一锤定音,将之规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可是这言之凿凿,不容置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非是语文的唯一属性,其他学科也有这样的属性。数学、物理、政治、地理等未尝不是各自领域的工具,譬如物理就是研究物理现象的工具,当然也就具有工具性。再说人文性,英语、政治、历史等未尝没有人文性,它们一样可以促进人的发展,宏扬人文精神,建构精神家园。至于说两者的统一,我看不少学科也都具备。由此可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非是语文区别其他学科的根本所在,正如能食用和有营养并非是大米区别于其他东西的根本所在。
  其实,与其说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不如说是语文的功能。章太炎先生在《语言缘起论》中提出词义的“三品说”。即“实”“业”“德”三品,三位一体。也就是说,一个名词概念,包括它的实体,作用功能,品德特征。而在具体语境中,可以表实,可以表业,也可以表德。如“疆”字,实为“界”,业为“区分地域”,德是“极限尽头”。移至语文,也是这个道理。像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就是语文的“业”,是功能作用。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传递文化的工具;语文尊重个性,强调教化,宏扬人文,所有这些都是语文的巨大功用,也是它享有崇高地位的原因。可是这些却并不能说明语文的独特个性、品质特征,因为还没有真正抓住语文的最本质的特点。而这就让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语文科学化、最优化的必要前提。
  
  二、进乎技矣:语文的创造性
  
  语文的“德”,它的品德特征,它的特质就在于创造性,这正是它不同于自然科学及其他学科的地方。自然科学,数理化生,它们讲究科学性、系统性,以实验验证为基础,而语文是“幽渺以为理,想象以为事,惝恍以为情”,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是以涵咏了悟为基础,从而移情理解,创造生发。这里不再是模仿复制,而是自由创造,已经进乎技矣,进入了一种审美的境界。
  语文隶属语言与文学的领域,尽管它有综合性,是语言、文学、文化、文章等的综合,但总的来说,主要是语言与文学。就高中而言,最根本的还是阅读和写作。20世纪西方人将科学的形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大类。而人文科学指人类价值和精神建设的科学,包括语言、历史、文学艺术及审美理论等。不论怎样说,语文都应该是一门人文学科,这是毫无疑问的。人文科学的特征在于注重人类的价值关怀,强调人的内在体验评价,在感受和领悟上,体现出具体学者的独特性。语文不同于数理化、政史地的地方就在于创造性,是要应用创造。数理化,教师讲清原理,学生弄懂原理并且练习掌握了,就叫学会了。语文则不同,不是满足于理解了课文,弄懂了知识,因而王世堪先生说:“语文教学的真谛不止于明白,更在于应用。”所以语文难就难在创造性,高也高在创造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活动不外三种:认识或观照,实践行动,创造。“创造”是艺术活动。“艺术就是创造能力的一种状况,其中包括真正推理的过程。”它设法筹划怎样使一种可存在也可不存在的东西变为存在,而它的来源在于创造者。根据人类活动的区分,亚里士多德把科学相应分为三类:理论性的科学,实践性的科学,创造性的科学。而创造性科学,亚里士多德认为包括“诗学”和“修辞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语文。由此看来,语文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古已有之,只是我们让语文负担了太多的内容,而让它模糊了本来的特质。
  尽管语文不完全等同文学艺术,但作为主要内容的阅读和写作,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是艺术的。而艺术是天才的创作,要的就是创造性。康德认为艺术和科学的分别在于:艺术不能通过模仿去学习,科学却可以通过模仿去学习;只有在艺术的领域里才有天才,在科学的领域却没有。例如牛顿可以把他的最重要的科学发明传授给旁人,而荷马却无法教会旁人写出他那样伟大的诗篇。所以康德说:“在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发明者和最勤勉的模仿者或学徒之间,只有程度上的分别,而在他和对美的艺术具有天赋才能者之间,却有种类性质上的分别。”(《判断力批判》)可见艺术天才的基本特性是创造性,相应的天才艺术也是因创造性而成为典范。
  就阅读而言,现代的接受美学、阐释学都强调读者的创造性,在文本对话、视界融合中填补空白体现读者的创造,呈现多元和个性。就作文而言,更需要创造性,甚至是天才,需要凭借艺术敏感和艺术想象力,艺术技巧和艺术灵感,才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所以离开了创造性,语文就不再是语文,语文必将异化,我们的语文教学必然会误入歧途!
  
  三、反求诸己:语文教学的转变
  
  明确了语文的特质,那么我们的教学必须适应这一特质,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语文教师要明白,语文教学有可教和不可教,我们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语文教育自有清晰理性的一面,也有天生模糊感性的一面,有的可以“学得”,有的需要“习得”;有明确知识,也有缄默知识,最终成果有“语知”,也有“语感”;有形式教育,有实质教育,既要“训练”,也要“体悟”。所以有些“定篇”,更多应是学生潜入文本,实现心灵感悟,教师无须过多的规限和预设,而“例文”,教师则可大显身手,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创造。语文因为创造性而成为一门最富开放性的课程。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常常存在着诸多的可能,需要创造性、个性化的阅读。而作文更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创造性,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人格阅历、情感智商有着极大的关联。教学中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享受创造的快乐。而写作对每一个学生来说,其本质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我们的教学就是要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应该是“站”着创造,而不是“跪”着作文。只有在个性创造中,才真正激发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
  最后语文教学必须在实践中成长,在追随中创造。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学生最终能够独立看书作文,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可是这些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代替不了的。在运用语文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凭借“范本”(典范文章)来积累和陶冶学生的语文,从中反复实践,从而语言越来越美,能力越来越强,创造越来越大。我们追随天才给我们提供的范本,从而对其精神实质心领神会和潜移默化。天才的灵感创造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灵感,唤醒我们的创造潜能。这样我们真正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从而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更有创造性的品质。古人说:“大匠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今天我们根据语文创造性的特点,不仅要给学生“规矩”,更要让学生创造出自己的“巧”来。
其他文献
一、问题的提出  徐州师范大学鲍继平教授曾对当代国内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英语教育进行了调查并总结出几多几少:1. 学的多习的少;2. 读的多知的少;3. 背的多用的少;4. 抄写的多创造的少;5. 以体力相拼事倍功半的多,智能化讲究效率学习的少;6. 在社会,聘名师、请家教加班延点、休息日坚持开学习小灶的多,开开心心有玩有学、学玩有机结合的少;7. 家庭中,对孩子在班里的考试成绩和名次一再求好求高
一、活动背景    目前我区中学历史教师队伍的特点之一就是年轻化。在这支队伍中,35周岁以下的历史教师占68%,教龄在5年以下的占31%。因此,如何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引领青年教师进一步提升历史课堂教学魅力?如何激发青年教师参与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都成为课改背景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也是我们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所在。为此,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高中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作为历史教师,首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和开展教学,努力使历史课教学既有趣味又有深度,让学生乐学,会学,学有所得;有兴趣,有动机,激发兴趣;有情趣,有感觉多重体验;有理趣,有思考,感悟深切;有妙趣,有拓展,提升能力。本文以必修Ⅲ“百家争鸣”为例,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以求教于同仁。    一、追根溯源,存疑导入——激发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
星期天早晨,风和日丽,是放风筝的好天气。我约飞兰去公园的大草坪上放风筝。  当我们来到草坪上时,天空中已经飞满风筝:有活泼可爱的小金鱼,有勇猛高飛的老鹰,有长着无数只脚的蜈蚣……我赶紧拿出心爱的燕子风筝,飞兰则过来帮忙。见飞兰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扯着线,向前飞奔,我连忙高举着风筝,跟着飞兰跑。耳旁的风呼呼地叫着,我幻想着风筝已经飞上天空,大家正朝我欢呼……想到兴奋之处,我情不自禁地向大家挥手致谢。这
傻瓜出生沒多久,就被医生确诊患有先天性痴呆,父母便给他取名为“傻瓜”。傻瓜总是着一身褴褛破旧的衣服,咧开嘴傻笑,说话口齿不清,还时不时地流鼻涕。因此,同村的孩子都不愿意跟他玩。傻瓜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只剩下他、年幼的妹妹和母亲三个人相依为命。  傻瓜很勤快,经常跟母亲一起到山上采摘野菜,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傻瓜对妹妹很好,每逢母亲说家里要添新衣服,或有什么好吃的东西,他都会摸摸自己的后脑勺,咧开嘴
一、 对教学资源和教学案一体化资料的理解  教学资源是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广义也应该涉及教育政策等内容。教学资源是可以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物质条件、自然条件、社会条件以及媒体条件,是教学材料与信息的来源。在教学资源构成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主动地利用资源来满足。我们应该认识到
如果问高考中哪一道题能引来众多人关注的目光,回答应当是作文;如果问高考中哪一道题能占据该卷总分40%的份额,独享“天下第一题”的美誉。回答应当还是作文;如果再问高考考题中唯一没有标准答案,开放度最高,阅卷者自由裁决权最大的一道题,回答仍然是作文。  是的,每年高考语文一结束,作文便被炒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著名作家叶永烈自2000年起,连续10年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高考作文的写作。围绕上海卷“郑板桥讲求创
爱尔兰著名作家克里斯蒂·布朗一生下来就患有瘫痪症,既不能开口说话,全身上下也只有左脚可以动弹。尽管他耳聪目明,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为此,他无比痛苦。  一天,他看着四处奔跑玩耍的小伙伴们,悲从中来,放声大哭。母亲安慰他说:“孩子,小小的甲虫虽然不能奔跑,但会永不停息地爬行,所以它能到达任何地方。你虽然不能走,但你的思想和左腳可以不停地动啊!”  母亲的话使他大受鼓舞,他开始学着用左脚写字。一年后
蚂蚁的身体会释放出一种只有同类才能闻到的气味,走在后面的蚂蚁,常常是凭着这种味道,才能跟上前面的蚂蚁,这样可以使它们不迷路,也不会走散。而蚂蚁这样一只跟着一只在人们看来就好像故意排着队一样。  蘭花草摘自微信公众号“带着爸爸一起长大”
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语文学科注重语言的品味,数学学科注重思维的严密性,科学学科也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体现出浓浓的“科学味”。科学课堂教学要体现“科学味”,实质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科学本质”。“科学本质”是体现科学课程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是一堂科学课之所以为科学课的本质之所在。那么,如何在科学课堂中实施突出“科学本质”的教学呢?教师除了要有优良的教学设计能力外,还需要对“科学本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