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g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所有的论点是基于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是构建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每一个具体环节之上,是学校在生命教育和绿色教育方向上的一次勇敢探索,是学校新一轮教改中的教学特区的核心部分。文章在整合当前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框架下,深刻分析了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和意义,清晰的阐述了德育校本课程的种子在我校孕育、落地、生根、发芽的全部过程,同时客观的给出了德育校本研发的点滴思考。
  关键字: 德育 校本课程 德育校本课程 个性教育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现行课程政策,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校本课程是区别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根据国家规定、地方指导而由学校编写并执行的一种课程,它并不以学生的学业成绩和作品作为评价的依据。校本课程开发是具体落实教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重要措施,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伴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课题,建设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校本课程开发制度已被明确提出,成为新课程推进过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
  近年来,尽管我国在学校德育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从德育工作效果来看,和所要期望的目标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提出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力图通过开发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在德育过程与方法、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所创新,构建起“学科课程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专题活动教育、学校文化教育”等教育资源多元互动的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实现认知启德、体验立德、文化冶德的目的。
  一、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
  (一)校本课程的意义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落实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要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本地区和学校的资源开发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和本校的办学思想,有个别教师或教师集体采用改编、新编教材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在学校实施的各种专业活动。
  兰州市的有些学校早在几年前已开始开设符合本地域特点、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我校在研发校本课程时设想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区别开来,根据学情、地域文化选择课程内容,做到不冲突、不重复。将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结合,课程的开设、完成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操作”、“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发小组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周围环境相结合,利用各种资源开发符合实际的校本课程,以期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
  (二)校本课程的立足点
  立足点之一:学校的特色
  由于我们地处郊区,没有比较鲜明的区域特色和发达的区域文化,且属于普通学校,各方面的环境和资源以及人们的思想决定了我们的认识和眼界,使我们编写校本课程方面存在很多的困难。况且现行的教材在国家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名正言顺地获得了组织和分配课程资源,控制、支配学校课程的权利,在课程领域,学校至多只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执行者,没有探索与创造的空间。由此造成了学校“千篇一律、一个模式的现象”,就连“一些过去很有特色的老学校,也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色。”而事实上,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历史背景、外部条件和内在条件,这些条件的综合就形成了该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传统和校风。一个学校的办学传统的形成,可视为该学校在办学历程中所积淀的学校文化的结晶,而校风是“此校与彼校之间自然存在的个性差异。”我们的校本课程开发要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基于学校现实和区域特色化的道路。每所学校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比如,有体育传统的学校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有关这方面的校本课程开发。而有些学校在校园文学社方面做得比较好,那么就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尝试。总之,校本课程开发切忌一哄而上,各校看“齐”。每个学校都应该具有自身的校本课程,哪怕课程开发只是处在起步阶段。
  立足点之二:教师的个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往往把教师更多地视为一种职业而提倡具有共性的职业道德,而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一面。实际上,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一个真正的教师永远是一个个性,一个鲜明的个性,独具一格的个性。”也正因为如此,教师的个性品质必然影响着其对课程的选择与组织。比如,独立型的教师与依存型的教师在处理教材、选擇教学方法时肯定会有差异;情感型的教师和理智型的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也肯定会有区别。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表现在学识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人格方面。学生的个性往往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他的老师的个性的痕迹。这就是所谓的“以个性养成个性”。因此,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须立足于教师的个性,要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而作为研究主体的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和重建过程中更要充分突现自己的个性。
  立足点之三:学生的个性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即学校教育中的学生)的社会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然而,作为受教育者的学生,他并不是“白板”,也不是“素丝”,他有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体验、个性的“润光点”,以及他自己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即维果茨基所指的”最近发展区”)。教育效果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外在的教育因素能否内化为学生内在的建构活动。而要促成这一内在建构活动的发生与完成,最关键的是要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机源的‘机灵点’”。作为个性化教育的校本课程,学生本身就是其中的一个开发主体,它的出现为尊重、发展和展示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而,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的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要基于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把握好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和生长点,把这些因素都纳入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之中去。   虽然我们的区域文化决定了我们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难度,但只要我们不惧困难、理清思路、开拓眼界、认真对待,就一定能够完成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依据
  1.教育生活化理论
  教育生活化理论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强调教育活动既关心学生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学生的现实生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自我人格的完善;强调教、学、做三合一。
  2.现代德育价值观
  现代德育认为德育的本质是在于使个人完成对于人生意义的求索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德育要促进个人道德社会化,要引导人去建构个人的完满的道德生活,体验道德人生的幸福与崇高。
  3.新课改理论
  课程内容必须及时反映时代的进步;必须贴近生活。课程的结构和内容要适应地区差异、不同学校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别差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性,就必须发挥学校、教师乃至于学生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体现出现代课程综合化、科学化的特点。
  4.道德教育实践论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行为只有在道德实践中才能修养德行。道德的本质是实践的,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实践并能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道德生活,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5.主体道德教育观
  道德是贯穿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个体作为道德实践活动的主体,必须通过独立自主的、积极主动的理性思考后作出道德选择。儿童是道德的主体,而不是道德的容器。
  6.道德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人的品德是在一定心理背景下和活动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德育离不开心理活动的形式及其规律指导。在德育的过程中,充分顺应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道德心理发展水平的实际需要进行教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效果
  1.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成长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开发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促进各种层次、各种特长的学生的主动发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参与自己应有的课程决策,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能够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可见,校本课程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为终极追求目标。《朗诵经典》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的诵读能力、诵读技巧突飞猛进。在校园艺术节活动中,我校初一学生朗诵的《三字经》,反响很大。学校一年一度的艺术节表演《白雪公主》获艺术节活动一等奖。
  2.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校本课程开发,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使教师从原来的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转变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真正成了教育活动的主体。我校张娟老师始终把自己定位于“指导者”, 只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不包揽学生的工作。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以情境教学法为主线,恰当的运用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创造条件,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3.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学校特色需要教师和学生来达成。换言之,学生和教师的特长或专长是学校特色的具体表征,学校特色是学生和教师发展的自然结果。学校的办学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课程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扩大学校在课程上的主动权,使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创新,从而提高办学效能,创立自己的办学特色,促进自身发展。可见,学校特色的形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自然追求,或者说是自然结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随着校本课程的开设,在师生共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学校、教师获得了与学生的同步成长。校本课程让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他们亲自参与实践,有发表意见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是发号施令的人,而是一名顾问,一位意见的交换者,一位“平等中的首席”,一位与学生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共同成长者,而学生在老师适时的指导下能更快速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随着校本课程的不断开展,我们在实际教學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校本课程如何实施对学生的评价,怎样安排课时等等,但我们并没有退缩,一方面这确实印证了专家的话:校本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课程改革中的新生力量在实施过程中会有很多难点,相信随着课程的不断开展和问题的不断呈现,我们自己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深度的体验,一起成长了起来。
  参考文献
  [1] 娄亚敏. 师范校本课程开发的若干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
  [2] 钟启泉等主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刘旭东、张宁娟、马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 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8
  [4] 张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7.
  [5] 丁新华 .继承与拓展——乡土教材教学探索.中国美术教育,2000.
  [6]刘长明.和谐:一种新的正义视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7]顾明远.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8]刘惊铎.生态体验:三重生态的圆融互摄[DB/OL].生态体验教育网,2007-5-27.
  [9]郭思东.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听力教学中情感等相关非语言环境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积极的情感因素、良好的学习策略、坚持不懈的态度与成功前的付出与实践是提升学生听力技能、强化学习效果的保障。本文分析了非语言环境对英语听力学习的影响,并探讨了提升学生听力技能,强化听力学习效果的策略。  关键字:初中英语;非语言环境;英语听力;重要影响;教学策略  一、英语听力训练影响概述  非语言环境指的是语言描述的对象世界,包括了事物
期刊
随着大课间活动的广泛开展,体育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今年我校进行了大课间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体育教师充当了组织者、服务者、指导者、劳动者的角色。  一、 大课间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  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难度很大。从项目的选择、安排到场地的划分、布置,从器材的分配、计划的制定到活动的实施,每一环节都需要体育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安排、精心组织。体育教师若不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便难以把握活动、操作
期刊
高中新课程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石家庄市的高中课程改革也仅仅过了百天。我们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碰到了许许多多问题,教师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积聚了几代人的美好教育理想——新课程理念尚未树立起来,受高考的压力,旧的东西不肯放手,课时严重不足,即使有些老师大胆尝试改革,课上给学生一定探究的时间,但基本知识落实的时间少,上成了不不保底的课。这些问题令人担忧。  一.明确态
期刊
摘 要:识字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就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而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会读、会讲、会写与会用,但为了提高教学成效,识字教学还应该在汉子本义了解、本义引申上下工夫,确保错别字减少,识字能力提高。本文就长期的从教经验反思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上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更加的科学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反思  一 、小学生汉字认知特点  (一)一般认知特点  小学生认知事物,通常从整体
期刊
根据四川省阿坝州近几年《中考说明》、《历年中考真题》,中考英语满分150分,主要分为单项选择,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四个部分。其中,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试卷中分值最大的一类题,在阿坝州近几年的中考英语中,共有5篇文章,占总分的三分之一(45分),并且分值仍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阅读理解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考察考生阅读能力、主观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试题中所选的阅读文章题材广泛,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采用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培养学生主动合作和探索的能力,突破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因此,本文就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课堂做媒体教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  一、进行合理的课堂导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和感召力,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经常使用的注释库、链接库以及背
期刊
摘 要:“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它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兴趣爱好比智力技能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它是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因为只有love what you do,才会get what you love。  关键词:初中 英语 兴趣  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虽不直接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具体操作,但是对智力因素起着动力协调的作用。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的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生活情境教学能够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用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向学生传达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够弥补学生在抽象事物思维上显现的不足。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能力,无形之中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教学、数学  生活情境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结合学生
期刊
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重新审视教学情境的概念内涵,阐明了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意义,对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进行了探索,并指出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
期刊
摘 要:在当前教育背景下,让小学生的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很有必要的,通过这种学科生活化的途径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小学生能够懂得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活学活用。本文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推广价值和实施方案进行了研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习变得更加生活化。学校教师要随着新课程的背景改良教学手段和方法,从自我本身出发接受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合理利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