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为轴,语用为本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73245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以语感为轴,语用为本的理念和《语文课程标准》是相吻合的。有好的语感,瞬间就能辨别出词义的细微差别和感情色彩,有时甚至从语句或语段的开头立即预测到整个语句或语段的审美趋向。语用是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它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语感是语用不可或缺的基本内容,没有明晰的语感支撑,语用必定是盲目、低效的。如何提升语感,彰显语用呢?
  一、塑造人格,读想结合,提升语感体悟。
  语言作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现。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一千个学生的头脑中有一千个祥林嫂,每个人心中的形象不同,反映到阅读中的语感也不一样,言为心声,往往语感的表达大多是个人心灵的外显。语文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格,要从语文本身去渗透。纵观古今,大凡传世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情激越,笔带锋芒,在于他是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
  教学中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在教学中“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列昂捷夫)。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要塑造优秀的人格。
  阅读与联想结合,想象是一切事物出现的根本,那些感情色彩强烈的文字,通过朗读,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有些作品在朗读的过程中就应该能够体会其中的韵味与含义,当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诗句的画面通过朗读想象出来,体会作者及作品中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所处的环境。古人曰,“必讽诵之深且久,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而终极其能事。”书面文字先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感受,再把它转化为声音,把这种强烈的感受表现出来。
  如:《祝福》教学片断:师:你从“你放着罢,祥林嫂!”读出了什么感受?生1:这要分析其当时的情况,这是作者在描写祥林嫂到土地庙捐门槛后,想坦然地参加冬至祭祀活动,四婶慌忙地大声说的一句话意味很深。生2:“你放着罢”只是一个简单的句子,理性意义也很简单,祭祀是个重大活动,不祥人是不能参与的,它的震慑作用就如惊雷。所以祥林嫂当时的反应——“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色,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生3:后来“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头发也花白,记性尤其坏,简直成了“一个木偶人”,直至被鲁家赶出门,沦为乞丐,最终倒毙在漫天风雪之中。
  为什么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会产生如此能量?只有“心凝形释,冥合于言议之表”,因声求气,随着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掌握阅读的语调,才能深入地了解阅读的精髓,掌握阅读的方法,才能够保证真正感受到语句所表达出来的语感。语感像一股流水,要导引它流向既定目标,而不致使其随处漫流,从而影响它的冲击力。
  二、内外结合,学以致用,促进语用达成。
  “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这是语文教学带有规律性的经验,阅读教学也应充分体现这一观点。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摆脱“文本位”的静止的封闭的课本观的束缚。从单一的课本阅读教学中走出来,开阔视野,把阅读教学放在更广阔的语文环境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可以写读书笔记,如佳句或精彩片段的摘录,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收集,内容简介、书评、读后感等。可以组织读书会。读物可自选,也可教师选,读后展开讨论,报告阅读心得体会。可以举办读报会、朗诵会、讲演会。自己选定内容,如诗歌、散文等,经过熟读,或朗读,或背诵;也可先读书,然后写讲演稿,再在会上讲演。可以举办墙报、板报、小报等活动。可因时、因地、因班、因人制宜,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阅读兴趣。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以致用,静态的、以显性特征呈现的“语文知识”,可以以系统的方式传授和以记忆的方式获得,包括语言和言语、文章和文学、语体和语法的事实、概念等方面的知识。教师是身兼两职的语用主体,对于教材而言,教师是接受主体,应尽量扩大知识量,充实知识容量,力求透彻理解教材,并在理解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提出独到的见解。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是表达主体,应在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入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学生是语言文字的接受主体,学生要提高语文能力,必须通过对语言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筛选,使之与自己头脑中已存储的信息互相联系并重新组合。
  例如在学习话剧《雷雨》时,教学片断如下:
  1.请大家换位思考《雷雨》的人性或冲突等,有的学生说,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说完全虚伪,也不尽然,30年,别人可能早就忘记了,而他保留30年前的旧家具与侍萍的旧照片,甚至侍萍关窗的习惯;有的说,周朴园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冷酷、自私、伪善、专制的资本家代表和封建家长。对于他的所作所为,我想更多的恐怕是为自己考虑,而不是为他所代表的阶级考虑,如果我们非要把他的行为看做是维护他所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怕是“高看”周朴园了。
  2.鼓励学生们自行截取某一段,排练一出短小精悍的小话剧。
  3.讨论《雷雨》的角色设置或者现实意义。
  4.教师给予指导性意见和总结。
  教师应当多倾听学生的意见与心声,给予学生们更自由的表达空间,让他们能够在课堂上大胆地表述想法,对于学生们所萌发的创新理念,教师应当多予以鼓励,让他们继续保持思维的活跃度,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自由地翱翔。
  总之,语感无处不在,教师要善于发现,引导学生积极运用。有了良好的语感,快乐语文课堂就能自然生成,语用为本的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形成。
其他文献
摘 要: 搞好学生自主预习是实现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教学效果。本文针对高一新生目前自主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际,提出提高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调动积极性的原则及措施,帮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增强自主预习效果,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学 自主预习 预习效果  一、研究背景  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为了增强教育教学效果,老师必须改
摘要: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还可以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关键词: 愉悦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  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关心学生的情感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思考、敢于表
摘 要: 从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无一不是以德育为首,美术教育教学更为突出。在美术教学中全方位地渗透德育,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德育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  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小学生已经有明显的创造性表现,尤其在绘画创作中,恰恰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结合自身实践,从教师修养、教学方法、课程特点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阐述如何丰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关键词: 教师修养 例证法 时政性 多媒体  在许多人眼里,政治课是枯燥和乏味的。不少学生对政治的学习缺乏兴趣。这和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有关,更与授课教师有着很密切的联系。新课程改革的出台和深入实施,为政治教学指明了方向,使政治课重新
摘 要: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自由教育,是一种博雅素质教育,旨在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上都存在问题,为了加强通识教育,有必要设立通识教育的实施机构,改善课程设置,并提高学生兴趣。  关键词: 通识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一、通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通识教育的产生  通识教育源于古代西方的自由教育,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人教育(liberal educ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汽车行业迅速崛起,技师学院中的汽车维修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实操技能和适应汽车技术发展的能力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引进更科学的汽车实习装备,更要从教学方式上来提高学生的各种技术水平,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便是其中一种。  汽修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增强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把教学与生产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汽修实验室的功能
摘 要: 随着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而游戏教学模式就是一种能够适应学生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一教学方法并未得到全面应用。本文就针对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提供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游戏教学
古人云:“大疑大进,小疑小进,无疑不进。”“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个性品格的形成和智力的开发具有很高的价值。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应始于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摘 要: 在当今激烈竞争的现实生活中,生存教育以成为贯穿教育始终的主线,学会生存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基本条件,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严峻局势,因此高职院应顺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充分利用社团活动这个平台,注重对社团成员生存理念的教育,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 生存理念 高职院 社团 就业工作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而语文教师就是研究这门艺术的艺术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熟练而灵活地运用这门艺术,巧妙地设计好每一节课的提问,把握好“提问”这门艺术。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提问方式  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升入初中以后,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举手发问的学生凤毛麟角。审视问题所在:除了学生自尊心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