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青少年阶段面临着诸如生理、心理、人际等各方面急剧变化带来的适应压力,是个体生命历程中各种心理情绪障碍发生率陡然上升的时期,这不仅对青少年的正常学习、发展与社会适应有严重的消极影响,还对个体的身心健康有着深远影响。乐观有助于个体采取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情景,是个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重要的预测变量。由于青少年阶段心理健康问题的突显性,本研究拟通过元分析,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梳理,以便更全面、更准确地阐述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论思考和实践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字:气质性乐观;青少年;心理健康;元分析
引言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乐观备受研究者关注。关于乐观,研究者大致持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一是气质性乐观论,一是解释风格论。气质性乐观论由Scheier首先提出,认为乐观是人们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气质性乐观能够有效的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乐观者能够更好的寻求社会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心理健康评定
心理健康的评定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在研究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结构模型中,心理健康双因素结构模型认为心理健康不仅应该包括消极心理健康状态的消除,还应该包括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获得,这一模型比传统的单维模型更符合实际,更适用于对心理健康的衡量。因此,本次元分析在衡量心理健康状态时,将心理健康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并同时进行研究,以期更全面与客观地分析乐观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的文献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类,中文文献在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万方数据检索系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Google学术中,以气质性乐观为关键词对近十年内题名、关键词、摘要和主题词的相关中文文献进行搜索。
3研究结果
3.1积极指标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
针对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的结果来看,两个结果变量的Q检验均显著,表明元分析中各研究的效应量是异质的。另外,依据Borenstein、Hedges、Higgins和Rothstein(2009)對I2的解释,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的元分析的i2为89.060,说明在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关系的研究中有89.06%的观察变异是由这一关系中真正差异所造成的。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我们选定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元分析是准确的。
3.2消极指标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
针对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指标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来看,两个结果变量的Q检验均显著,表明元分析中各研究的效应量是异质的。另外,依据Borenstein等人(2009)对i2的解释,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的元分析的i2为86.774,说明在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关系的研究中有86.774%的观察变异是由这一关系中的真正差异所造成的。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我们选定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元分析是准确的。
3.3主效应检验
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关系如表3所示,共有46项独立的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效应量,被试总数为35238,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447。共有30项独立的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效应量,被试总数为14691,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301,详细结果如表4所示。
进一步进行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相关的差异检验,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指标中气质性乐观与自尊相关最高(r=0.506),消极指标中气质性乐观与抑郁有最高的相关(r=-0.399)。
3.4结果分析
从分析结果看,气质性乐观对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不同:对于积极指标来说,气质性乐观与自尊的相关最高(r=0.506),即对未来持有积极的期望的个体,更能看到生活的积极方面,从而有信心应对困难,也更能够自我悦纳,对自我持肯定态度。对于消极指标来说,气质性乐观与抑郁的相关最高(r=-0.39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元分析对文献的查全率要求较高,本次元分析排除了所有没有报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任一指标间相关系数的研究,这会导致部分样本的损失。另外,在本研究中没有将影响两者关系其他因素纳入分析,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可能也是影响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本研究中也未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讨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刘丽中,田媛,牛更枫.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5):655-663.
[2]符永川,唐琪.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8):1191-1193.
[3]方春艳,郑晓边.气质性乐观、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4):477-479.
关键字:气质性乐观;青少年;心理健康;元分析
引言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乐观备受研究者关注。关于乐观,研究者大致持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一是气质性乐观论,一是解释风格论。气质性乐观论由Scheier首先提出,认为乐观是人们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气质性乐观能够有效的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因为乐观者能够更好的寻求社会支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从而达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心理健康评定
心理健康的评定方法有很多种,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在研究者提出的心理健康结构模型中,心理健康双因素结构模型认为心理健康不仅应该包括消极心理健康状态的消除,还应该包括积极心理健康状态的获得,这一模型比传统的单维模型更符合实际,更适用于对心理健康的衡量。因此,本次元分析在衡量心理健康状态时,将心理健康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并同时进行研究,以期更全面与客观地分析乐观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中使用的文献包括中文和英文两类,中文文献在CNKI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期刊)、万方数据检索系统、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Google学术中,以气质性乐观为关键词对近十年内题名、关键词、摘要和主题词的相关中文文献进行搜索。
3研究结果
3.1积极指标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
针对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1。
从表1的结果来看,两个结果变量的Q检验均显著,表明元分析中各研究的效应量是异质的。另外,依据Borenstein、Hedges、Higgins和Rothstein(2009)對I2的解释,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的元分析的i2为89.060,说明在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关系的研究中有89.06%的观察变异是由这一关系中真正差异所造成的。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我们选定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元分析是准确的。
3.2消极指标研究结果异质性检验
针对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指标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见表2。
从表2的结果来看,两个结果变量的Q检验均显著,表明元分析中各研究的效应量是异质的。另外,依据Borenstein等人(2009)对i2的解释,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的元分析的i2为86.774,说明在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关系的研究中有86.774%的观察变异是由这一关系中的真正差异所造成的。异质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我们选定随机效应模型来进行元分析是准确的。
3.3主效应检验
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关系如表3所示,共有46项独立的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效应量,被试总数为35238,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447。共有30项独立的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效应量,被试总数为14691,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整体相关系数为-0.301,详细结果如表4所示。
进一步进行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相关的差异检验,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相关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积极指标中气质性乐观与自尊相关最高(r=0.506),消极指标中气质性乐观与抑郁有最高的相关(r=-0.399)。
3.4结果分析
从分析结果看,气质性乐观对不同心理健康指标的影响不同:对于积极指标来说,气质性乐观与自尊的相关最高(r=0.506),即对未来持有积极的期望的个体,更能看到生活的积极方面,从而有信心应对困难,也更能够自我悦纳,对自我持肯定态度。对于消极指标来说,气质性乐观与抑郁的相关最高(r=-0.39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元分析对文献的查全率要求较高,本次元分析排除了所有没有报告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任一指标间相关系数的研究,这会导致部分样本的损失。另外,在本研究中没有将影响两者关系其他因素纳入分析,如性别、受教育程度等可能也是影响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重要调节变量,本研究中也未对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进行讨论。未来的研究需要在这几个方面加以完善,以求更加深入地了解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周宗奎,刘丽中,田媛,牛更枫.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5,13(05):655-663.
[2]符永川,唐琪.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气质性乐观的调节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08):1191-1193.
[3]方春艳,郑晓边.气质性乐观、家庭因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4):47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