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环境道德培育的有效途径探寻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道德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环境道德的涵义并提出了在高校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环境道德 环境道德培育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52-02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革命以后,人口急速膨胀,工业化步伐更加快速,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极力追求经济的迅速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的物质需求,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环境破坏极其严重。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所以,痛定思痛,如何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自然环境,实际上已经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人们尽快形成一种科学的道德環境意识。
  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环境保护以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民族兴衰的关键。随着世界经济的腾飞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开始日益关注环境保护,保障人类的健康生存,因此环境教育理念出现了新的趋向——可持续发展。同时,基于环境教育的本质特征,以培养受教育者综合环境素质为目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应运而生。因此现代社会要求以创建绿色学校来培养国际社会合格公民为目标。
  “环境道德作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和各个社会阶层应当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已经成为人类以共同力量来保护大自然,建设良好的生存环境的一种强大精神力量。”学校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学生是否具有生态文明、生态意识、全球意识,在校期间是否学会了以生态方式生活,进入社会以后,他们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家人、朋友、周围的人,也使社会得到改变。纵观今日高校的学子们,在孜孜以求科学文化知识时,其环境道德意识却很淡薄,表现在环境生态知识孤陋寡闻,长明灯、长流水、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乱扔杂物、乱扔塑料袋、铺张浪费、践踏草坪等现象随处可见,许多学生对公益环保活动无兴趣。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环境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
  一、环境道德的涵义
  环境道德是一种公平的道德,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于生态环境利益的规范;核心内容是人类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做到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
  环境道德的建立,把道德行为的外延由处理人与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延展到人与自然之间,从人类能动性的角度,倡导人类应该主动承担起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履行相应的道德义务,是人类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形势下,道德意识规范的一种进步与完善。但同时环境道德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有序地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而从环境道德建设的现状来看,开展环境道德教育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环境道德教育主要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认识,培养人们的环境道德意识、道德情操和道德行为,是把环境要求转化为人们的环境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通过环境道德教育使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的任务日趋紧迫,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二、高校环境道德培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环境道德教育在传统道德教育中的缺失
  自古以来,我国的传统道德教育关注的重点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根本没有意识到人与环境之间会有道德关系。人们普遍的意识就是与自然斗争其乐无穷,自然的存在目的就是为人类服务的。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类是自然的主宰充斥着几代人的大脑,也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人定胜天的倾向严重,造成过度消费、环境严重破坏、社会环境公德低下等严重后果。显然,在绿色运动席卷全球的环境下,这种教育观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因而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对青少年进行环境道德教育,让他们了解基本的环境知识,理解人类也是生态系统的一员,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此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只有这样才能引导青少年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行为,引导他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能做到与自然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2.传统的发展观中形成的人与环境的对立导致人们环保意识不到位
  传统的发展观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发展的唯一目的,不考虑这种经济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会带来什么影响。这种传统的发展观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而自然资源、自然环境又是追求经济利益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所以我国的经济发展便出现了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的特征。这种发展虽然满足了一部分人高水平享受的需要,使一些地区和部门暂时发达起来,却过度地消耗了自然资源且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导致环境恶化、物种灭绝、植被破坏、土地退化等环境问题的出现。再加上我国人民环保意识不到位,认为环境是无偿的、环境好坏与自己无关、人越多越好等错误思想,使我国面临更加严峻的环境问题,也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3.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包含着环境道德教育要求
  中共中央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和科学发展观,建立和谐社会,其中“统筹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核心,科学发展是目标。当然这种和谐的发展理念包含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即发展必须是满足当代人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政治等社会构成体系的和谐,而且还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是从自然界中进化而来的,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界的支持和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人与自己生存环境的关系,毁坏自然就是毁坏自己的家园,也就没有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道德教育是把规范内化为自觉行动的关键。只有大力加强环境道德教育,才能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素质,才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高校环境道德培育的有效途径
  1.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增强环境道德意识。
  “德育”的目标是以“德”化人,使人成为有“德”之人,过程在于“育”。同样,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应不断渗透、逐步培养。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渗入热爱祖国优美的风景及大好河山的环境教育;进行国情教育,可以加入使学生增强环境危机意识和责任感的内容。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的环境道德意识教育,通过倡导良好的环境道德习惯,披露不良环境行为,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其思想永远铭刻环境道德观念,牢记利益是道德的基础,而正确对待利益问题恰是一切道德的出发点,环境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的规范,基本原则就是生态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高于一切,决不能只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对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采取急功近利式的开发,使我们的子孙后代陷入举步维艰的困境;从而也就更新了道德价值观念,树立起合理的利益观念。
  2.将环境道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
  课堂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将环境道德教育渗透到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还必须将环境道德教育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因为不同专业的教育虽然在内容上有很大差异,但无论哪一个学科的学生都需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环境道德意识;无论哪一门学科,在不同层次上与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样可以确保大学生接受系统的环境道德知识,使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以及受人与自然关系影响的人与人的道德关系。环境道德教育并不是要取代其他学科,但它的确依赖于所有领域来整体地对待问题,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等。教师要用跨学科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从而更有效地把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内容结合到学科课程中去。在许多西方国家,环境意识已作为教师必备的职业素质之一。
  3.开设环境道德教育的公共必修、选修课程,用学分约束学生接受环境教育。
  环境道德教育是全民教育,它关系到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形成、一个民族的环境道德素质的高低。因此,将环境道德教育列为高校公共必修、选修课程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这样可以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讲授环境道德的理论体系以及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使得大学生对环境道德的相关理论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用学分约束学生接受环境教育。
  4.将环境道德教育融入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
  实践是将环境道德意识转化为环境道德行为的重要环节,多种形式的环境实践有利于环境道德行为的养成和环境道德素质的提高。
  (1)在日常思想教育工作中贯穿环境道德教育。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在组织开展各种日常思想教育活动时,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热爱、珍惜、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营造生态校园文化氛围,升华大学生的环境道德情感。一是在硬环境方面,对校园整体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论证,突出人和自然的和谐,建成清洁优美、生态良性循环并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的校园环境,使置身其中的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环境熏陶,激发出一种高尚的环境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环境文明行为习惯。二是在软环境方面,主要借助校园文化载体,如网络、广播、宣传栏、报刊等,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世界水日”、“戒烟日”、“植树节”、“爱鸟周”等特殊纪念日,在大学校园里举办专家讲座、演讲、知识竞赛、征文、摄影展等形式多样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形成浓厚的校园生态文化氛围,使大学生耳濡目染,唤起他们深层次的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环境道德情感。三是加大舆论氛围,实施舆论监督。学校应通过板报、宣传信息、广播、图片等形式,对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方面做出积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宣传和表彰,同时可以设立曝光台,实施监督,使学生自觉做到“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营造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浪费资源可耻的舆论氛围,从而使道德自律和他律有机地结合起来。
  (3)将环境道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提倡绿色消费、可持续的消费观。
  高等院校可组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面向社会的环境宣传、护绿行动、环境监督等活动,使学生树立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思想。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深入大街小巷,开展环保知识、法律宣传教育和创建绿色文明社区、绿色生态城市等活动;开展清除白色污染、保护母亲河、植树种草、认养绿地等义务服务;通过动员群众反对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从而维护公民的环境权;通过协助环保部门开展有关环境状况的调查、统计工作,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状况,增加责任意识,同时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據做出贡献。“努力将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行动渗透到公众日常生活之中,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消费观念和环境价值观念。”这是学生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学生们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公众倡导道德环境意识的同时,自身的环境道德文明和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总之,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正如德育倡导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道德教育也需要全员参与,共同实施。我们希望大学生环境道德教育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1
  2 夏光.通过扩展环境权益而提高环境意识[J].环境保护,2001(2):38
  3 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环保总局、教育部.2001~2005年垒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N].中国环境报,2001.7.3
  4 陈建兵.对我国中小学环境道德教育的理性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07
  5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M].上海:上海书店,1988
其他文献
【摘 要】军校原创刊物的创办对学员产生了不可估量的辐射作用,激励学员自我肯定与自我完善;为学员搭造一隅“此心安处,便是吾乡”的心灵空间;培养了一批优秀学员编辑。在推动军校先进文化建设和促进学员德、智、美等方面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原创刊物 军校学员 辐射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对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现状作了调查,提出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教学 应对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16-02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教育得到迅速发展、办学规模持续扩大、毛入学率不断提高,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引导毕业生转变传统的“精英教育时代”的就业观,树立适应新时代行业发展的科学就业观,具有非常必要的意义。本文以我院近年来纺织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为切入点,调查纺织行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响应对策,从而引导毕业生认清形式,走出误区,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关键词】纺织
期刊
【摘 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的达成。文章针对生物课堂提问中存在的提问没有目标,不能抓住时机;没有层次性,难易问题无阶梯;低难度问题多,可思考问题少的问题,提出了问题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设计难度要恰当,并提出了引导学生深层次思维的有效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生物课堂 提问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性组织,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党建工作是加强对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以及现状,并根据实践研究,提出了高校学生社团党建工作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高校社团 党建 途径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旅游经济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旅游行业的技能型人才相当紧缺。在详细介绍旅游技能型紧缺人才特殊含义的基础上,本文对我国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供求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破解旅游行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技能型紧缺人才 旅游行业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各高校都开展了一系列学生党建进公寓工作,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当前信息网络化的发展给我们的公寓党建工作带来了新机遇,因此,本文以台州学院艺术学院为例,结合网络优势,从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工作措施。  【关键词】网络 高校学生党建 党建进公寓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
期刊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合作办学已成为新兴的办学模式,尤其是涉外性很强的国际贸易专业。本文根据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对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中外合作办学 国际贸易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
期刊
【摘 要】针对独立学院存在的职业指导工作不被重视、模式单一以及职业指导人员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和推动独立学院职业指导工作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职业指导 对策 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073-02    一、职业指导工作对独立学院的
期刊
摘 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外差异性教学研究情况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我校自2009年开始开展的针对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差异性教学研究进展和实施分级教学实践的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差异性教学 计算机基礎 分级 评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