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瓮安事件、孟连事件,包括在上杭发生的紫金山污染事件,血铅超标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这些突发性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屡见报道。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进程的突出问题。突发事件在近些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现在处在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体系转型的纵深拓展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会发生剧烈变动,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了各类基层社会矛盾与纠纷的不断增多,各种矛盾和利益冲突又在基层不断交织,使得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尖锐起来。诸如水库移民、矿区开发、征地拆迁、企业改制、劳资纠纷、城管执法等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在外界因素的刺激下,很有可能一触即发,一个简单的事件也许就能成为整个事件的导火索,最终导致重大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可见,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地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是各级党政机关,尤其是各个基层党组织必须全力以赴解决的一个难点问题。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的窗口,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特殊作用,十七大报告就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只有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
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年1万起增加到年6万起,参与人数由年73万增加到307万。
一些基层领导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对基层矛盾不重视,对突发事件严重性认识不足。
江泽民曾指出:“现在发生的一些严重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由于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效。”
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者就不管不问;一些基层领导碰到问题,遇到矛盾绕着走,千方百计去回避;一些基层领导不敢直接面对上访群众或者闹事群众,采取拖、躲、不见面的方式,消极应对,能瞒则瞒,能拖则拖,一些本该在本地区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长此以往,群众对本地党组织失去了信心,为了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而进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对抗性群体事件产生的概率就增加了。
国家信访局局长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群众反应的问题80%以上发生在基层,80%以上是有道理或有实际困难应当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可以解决或者应当解决的。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基层组织是否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对于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重要性。很多矛盾和问题的最终爆发都与基层组织在问题的处理上不当、粗暴、推诿、不到位等有关。基层组织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假如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许多问题和纠纷完全有可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至于使矛盾扩大激化。
除此之外,一些基层领导对突发事件严重性认识不足。首先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认识,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缺乏敏感性,甚至不愿意提供情况。一些干部对各类复杂的社会现象见惯不怪,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掌握当地的不安定因素。其次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基层组织的力量往往沉不进去,难以及时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情报信息,造成处置工作的被动,这样容易导致矛盾面迅速扩大,突发事件快速升级,最后难以处理。
基层社会矛盾无法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基层干部对问题认识不深,工作浮于表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在我国有些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总结多年来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领导干部缺乏经验、判断失误、处置失当是导致突发事件升级的直接原因。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最能体现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些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有的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深入群众做好维稳协调工作。
在基层缺乏民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
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最前线,基层组织起着上策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通过把党和国家政策传达给普通百姓和搜集综合人民群众的意见并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然而从现实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来看,无论是土地征用、移民安置、企业重组改制还是非法集资、社会管理引发的突发事件,大多數都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群众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解决,民怨越积越深导致的结果。这就说明了,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下情上传的功能没有发挥好,它的利益表达的功能被扭曲了,使得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
“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事件中,某些官员习惯于把辖区当成自己的“家天下”,信奉“家丑不可外扬”的格言,想尽办法把本地区的矛盾掩盖起来,阻塞言论和信息传播出去,使群众的利益诉求找不到合理的渠道发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公众的利益无法保障,合理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旦有机会,群众就会趁机宣泄自己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思维,越想维稳,却越是激化了矛盾,反而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得不偿失。
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机制不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基层缺乏一套完整、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解决机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及时的发现矛盾所在,及时化解在基层。“没有矛盾没人管,有了矛盾谁都管,管来管去没人管”,往往基层领导干部在出现矛盾时,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解决矛盾,没有能够系统的排查矛盾所在,这种做法导致很多矛盾纠纷不能一管到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机制不健全,矛盾还存在于基层,矛盾越来越多,相互交织,极其容易因此引发恶性事件,所以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矛盾排查解决机制是当务之急。
其次,缺乏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也是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之一。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处理过程需要有条不紊的按照一定的处理程序执行,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处置工作制度,处理不当不及时都有可能会导致矛盾升级、事态扩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对策思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化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首先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的权利。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关心弱势群体,给弱者更多的话语权。完善领导接访、定期信访制度,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的渠道畅通。
其次要贯彻积极疏导的方针,在做好现有的信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访制度,化上访为下访,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现阶段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广大领导干部的审时度势的眼力、处理矛盾的魄力、为民办事的动力、融合群众的魅力、科学发展的活力,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注重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现在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涣散,缺乏领导力和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最关键的是增强基层组织的控制力,不要弱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核心和堡垒作用。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诸多问题,提升基础党组织战斗力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在在思想上,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基层。矛盾和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无论惊动哪个层次,最终还是要回到基层去解决问题,依靠他们,切不可把他们推到群众的对立面,切不可损害他们的整体形象。
(二)是在工作上,要赋予有效的控制手段。在基层基础工作总喊加强,总不能加强,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领导体制的变化,基层组织没有实际的控制手段。在村民自治条件下,要研究村委会怎么做到即对村民负责又对国家负责,村党组织怎样行使领导权问题。在城市社区,要赋予社区党组织足够的工作手段,这是我们管理“社会人”最基本的平台,要像计划经济管“单位人”那样管好“社会人”。对“两新组织”,在推广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要注意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政府的依法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控制力。不然,党组织建起来了,形同虚设。
(三)是在保障上,要给予充分的倾斜。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物质支撑和经费保障是无法避开的实际问题,也是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基础条件。无钱办事的政府、组织必然是权威不够的政府、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真正发挥基层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就必须认真解决好这样的实际问题。
推进民主管理。是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预警做好防范工作
广泛而大量的矛盾,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对其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就能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化解相关的突发事件。坚持“调访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形成信息网络和排查制度,预测和排摸可能发生的矛盾,提出预防和化解出现矛盾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得力人员靠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着力提高基础党组织推动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
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大多因为经济利益不能得到满足而引发,因此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在化解社会矛盾和處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就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经济发展了,群众富裕了,矛盾也会随之减少,同时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一要鼓励开展村企合作,对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鼓励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村企合作。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行政村可利用闲置的公用设施、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通过采用出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用于招商引资。
五、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
部分领导干部的个人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民怨积累,以至积重难返。一些干部的不公、不廉和不文明、不得当的行为,在群众中埋下了“定时炸弹”,对于这些领导的玩忽职守等失职、渎职行为要强化责任追究,根据事件起因、大小、性质、后果,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者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处分、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等行政处罚,触犯刑律者,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之,通过基层党组织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基层群众民情民意的有力疏导,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的“消防员”,调解纠纷的“排头兵”,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程春彬.经济研究导刊.2010 年第33 期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1.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和政府的窗口,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特殊作用,十七大报告就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基层党组织作为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责任重大。只有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所带来的消极后果,确保社会的和谐稳定。
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
据统计,从1993年到2003年10年间,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已由年1万起增加到年6万起,参与人数由年73万增加到307万。
一些基层领导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对基层矛盾不重视,对突发事件严重性认识不足。
江泽民曾指出:“现在发生的一些严重的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是由于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结果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效。”
一些地方的基层领导对本地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知之甚少或者就不管不问;一些基层领导碰到问题,遇到矛盾绕着走,千方百计去回避;一些基层领导不敢直接面对上访群众或者闹事群众,采取拖、躲、不见面的方式,消极应对,能瞒则瞒,能拖则拖,一些本该在本地区解决的问题难以解决或无法解决,长此以往,群众对本地党组织失去了信心,为了寻求国家权威的保护,而进行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对抗性群体事件产生的概率就增加了。
国家信访局局长曾经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群众反应的问题80%以上发生在基层,80%以上是有道理或有实际困难应当解决的,80%以上是基层可以解决或者应当解决的。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基层组织是否履行其应尽的职责对于在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的重要性。很多矛盾和问题的最终爆发都与基层组织在问题的处理上不当、粗暴、推诿、不到位等有关。基层组织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假如能充分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许多问题和纠纷完全有可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至于使矛盾扩大激化。
除此之外,一些基层领导对突发事件严重性认识不足。首先是对突发事件的发生缺乏认识,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缺乏敏感性,甚至不愿意提供情况。一些干部对各类复杂的社会现象见惯不怪,没有积极主动地收集掌握当地的不安定因素。其次在发生突发事件后,基层组织的力量往往沉不进去,难以及时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情报信息,造成处置工作的被动,这样容易导致矛盾面迅速扩大,突发事件快速升级,最后难以处理。
基层社会矛盾无法及时化解,突发事件处置不当,基层干部对问题认识不深,工作浮于表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在我国有些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和能力偏低。总结多年来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预防处置突发事件的经验教训,领导干部缺乏经验、判断失误、处置失当是导致突发事件升级的直接原因。处置突发事件的过程最能体现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一些基层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依法办事,有的基层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能深入群众做好维稳协调工作。
在基层缺乏民众合理表达诉求的渠道
我们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最前线,基层组织起着上策下达和下情上传的作用,通过把党和国家政策传达给普通百姓和搜集综合人民群众的意见并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然而从现实中发生的突发事件来看,无论是土地征用、移民安置、企业重组改制还是非法集资、社会管理引发的突发事件,大多數都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了损害,群众的合理诉求没有得到解决,民怨越积越深导致的结果。这就说明了,在一些地方,基层党组织下情上传的功能没有发挥好,它的利益表达的功能被扭曲了,使得群众的利益诉求长期得不到解决。
“瓮安事件”、“云南孟连事件”等事件中,某些官员习惯于把辖区当成自己的“家天下”,信奉“家丑不可外扬”的格言,想尽办法把本地区的矛盾掩盖起来,阻塞言论和信息传播出去,使群众的利益诉求找不到合理的渠道发表,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公众的利益无法保障,合理的利益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旦有机会,群众就会趁机宣泄自己对党和政府的不满情绪,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一些领导干部的错误思维,越想维稳,却越是激化了矛盾,反而破坏了社会的稳定,得不偿失。
基层党组织化解矛盾机制不健全,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机制不完善
当前,基层缺乏一套完整、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查、解决机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普遍存在,不能及时的发现矛盾所在,及时化解在基层。“没有矛盾没人管,有了矛盾谁都管,管来管去没人管”,往往基层领导干部在出现矛盾时,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解决矛盾,没有能够系统的排查矛盾所在,这种做法导致很多矛盾纠纷不能一管到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机制不健全,矛盾还存在于基层,矛盾越来越多,相互交织,极其容易因此引发恶性事件,所以建立一套完整完善的矛盾排查解决机制是当务之急。
其次,缺乏完善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机制也是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之一。妥善处理突发事件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处理过程需要有条不紊的按照一定的处理程序执行,如果没有合理完善的处置工作制度,处理不当不及时都有可能会导致矛盾升级、事态扩大,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一、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对策思考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化和巩固党的基层组织,才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一)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反映问题的渠道,首先要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的权利。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允许不同意见的表达,关心弱势群体,给弱者更多的话语权。完善领导接访、定期信访制度,坚持有访必接,有信必复,依法保护人民群众的信访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的渠道畅通。
其次要贯彻积极疏导的方针,在做好现有的信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建立健全党员干部下访制度,化上访为下访,党员干部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现阶段应该想方设法提高基层广大领导干部的审时度势的眼力、处理矛盾的魄力、为民办事的动力、融合群众的魅力、科学发展的活力,来提高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注重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
现在有的基层党组织组织涣散,缺乏领导力和凝聚力。维护社会稳定,最关键的是增强基层组织的控制力,不要弱化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组织中的核心和堡垒作用。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诸多问题,提升基础党组织战斗力也要从多方面入手。
(一)是在在思想上,要坚定地相信和依靠基层。矛盾和问题大多发生在基层,无论惊动哪个层次,最终还是要回到基层去解决问题,依靠他们,切不可把他们推到群众的对立面,切不可损害他们的整体形象。
(二)是在工作上,要赋予有效的控制手段。在基层基础工作总喊加强,总不能加强,一个重要原因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领导体制的变化,基层组织没有实际的控制手段。在村民自治条件下,要研究村委会怎么做到即对村民负责又对国家负责,村党组织怎样行使领导权问题。在城市社区,要赋予社区党组织足够的工作手段,这是我们管理“社会人”最基本的平台,要像计划经济管“单位人”那样管好“社会人”。对“两新组织”,在推广党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要注意把党的组织优势和政府的依法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控制力。不然,党组织建起来了,形同虚设。
(三)是在保障上,要给予充分的倾斜。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物质支撑和经费保障是无法避开的实际问题,也是基层党组织正常开展活动的基础条件。无钱办事的政府、组织必然是权威不够的政府、组织。基层党组织要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获得持久稳定的发展,真正发挥基层其他社会组织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就必须认真解决好这样的实际问题。
推进民主管理。是村务公开、政务公开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加强预警做好防范工作
广泛而大量的矛盾,有它产生和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对其规律的探索和把握就能有效地进行预防和化解相关的突发事件。坚持“调访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建立预警防范机制,形成信息网络和排查制度,预测和排摸可能发生的矛盾,提出预防和化解出现矛盾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得力人员靠前,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着力提高基础党组织推动发展、带头致富的能力
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和突发事件大多因为经济利益不能得到满足而引发,因此基层党组织要真正发挥在化解社会矛盾和處理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就必须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经济发展了,群众富裕了,矛盾也会随之减少,同时为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能力提供了物质保障。一要鼓励开展村企合作,对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鼓励通过各种形式开展村企合作。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行政村可利用闲置的公用设施、荒山、荒地、荒滩、荒水等资源,通过采用出让、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用于招商引资。
五、强化基层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
部分领导干部的个人问题,引发人民群众的民怨积累,以至积重难返。一些干部的不公、不廉和不文明、不得当的行为,在群众中埋下了“定时炸弹”,对于这些领导的玩忽职守等失职、渎职行为要强化责任追究,根据事件起因、大小、性质、后果,对直接责任人员和负有领导责任者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警告、处分、降级、撤职直至开除公职等行政处罚,触犯刑律者,从重追究其刑事责任。
总之,通过基层党组织的自身能力的提高,基层群众民情民意的有力疏导,基层组织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完善,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化解矛盾的“消防员”,调解纠纷的“排头兵”,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基层党组织在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程春彬.经济研究导刊.2010 年第33 期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