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帮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本文对《天鹅的故事》这篇文章进行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初春,寒潮降临。贝加尔湖湖面冰封,天鹅们没有东西吃了。一只老天鹅带着一群天鹅破冰寻找食物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我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镇江市级选拔赛的参赛课。几次试教以后,我都是失败而告终。课后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与追问:一是学生在学习中一定是零起点进入课堂的吗?如果不是,我们应如何检测学情,怎样教才是基于学生学习经验的教学?二是传统的教学是就课文学语文,学生所得仅囿于教材。如何拓宽阅读视野,以一篇课文带动一组文章的阅读?三是传统的读写结合仅限于读写迁移,写作技法一点一点讲,一点一点渗透,但是学生表达时能恰当运用的却很少。因为这样的技法指导犹如屠龙之技,学生难以用也没有兴趣用。那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
基于以上的追问,我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尝试: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具体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因学定教。在此思考的基础上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前研究,如下:
《天鹅的故事》课前研究
(会自学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开动你的大脑,阅读《天鹅的故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课前小研究吧。愿大家都是最优秀的孩子!)
反复读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紧扣文本,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思考和研究:
阅读描写老天鹅的词句,想一想,文中哪些画面或情景使你深受感动、深受震撼?先圈画出关键的词句,再结合具体的词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阅读描写一群天鹅破冰的词句时,哪些场景或画面深深打动了你?使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电影电视里的哪些类似的场景?或者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佳句呢?请把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写写你的感受。
语文拓展阅读
用心阅读《生命礼赞》中的《牛的眼泪》《枪口下的金丝猴》《人狼情》,劝说猎人或者写写你的体会。
课前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第二次备课。
课上,我们先安排小组交流,让每个孩子在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分享收获,真正地成长起来。接着我们进行班级交流,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教师适当点拨、提升,改变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真正发挥孩子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一次次的试教和思考中,我们发现,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孩子的想法,甚至我在备课的时候,都没有预设到。我们的孩子和文中的天鹅一样是有着灵性的,教师千万不可束缚孩子的想法。我们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说该说的话,顺应学情,因学定教,根据教师指导,提升学情。
通过课前研究,我们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确立学生的角色,以及他们写话内容的读者,明确“写”的目的,不把学生当作写作技法的接受容器。为此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表达,以“劝说猎人”为话题,将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课外阅读融合在一起,将读与说、说与写有机地整合,努力达成“情境整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激发他们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少讲,“简简单单教语文”,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也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狠抓海量课外阅读的落实上,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的读书热度,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不被老师的“好心”和“认真”异化为“被”阅读;着力点则在让三维目标在课堂阅读中自自然然地实现。
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又着力于“课前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课前研究”和预习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实践时,应根据学生、教师和班级实际,灵活操作,随心所欲但不逾矩。矩之根本就是目的。抓住的根本,其他都可以变通。课前研究的内容宜简不宜繁。研究内容可以是对文本内容的品味和质疑,可以是写作方法的体会和分析;可以是单一的基础学习内容,也可以是综合的实践性内容;可以是欣赏性的研究,也可以是批判式的研究……同时课前研究更要讲方法,不同内容,不同方面在研究时要灵活,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只要是以生为本,学生喜欢,学生方便,能提高学科素养的方法都是好的。根植课前研究的沃土,最终才能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教学设计;语文教学;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个初春,寒潮降临。贝加尔湖湖面冰封,天鹅们没有东西吃了。一只老天鹅带着一群天鹅破冰寻找食物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我参加“江苏省第十五届青年教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镇江市级选拔赛的参赛课。几次试教以后,我都是失败而告终。课后我进行了如下的反思与追问:一是学生在学习中一定是零起点进入课堂的吗?如果不是,我们应如何检测学情,怎样教才是基于学生学习经验的教学?二是传统的教学是就课文学语文,学生所得仅囿于教材。如何拓宽阅读视野,以一篇课文带动一组文章的阅读?三是传统的读写结合仅限于读写迁移,写作技法一点一点讲,一点一点渗透,但是学生表达时能恰当运用的却很少。因为这样的技法指导犹如屠龙之技,学生难以用也没有兴趣用。那如何进行读写结合呢?
基于以上的追问,我进行了大胆的教学尝试:让学生更有准备地学、让学生在深层互动中学、让学生在“研究性练习”中学。具体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因学定教。在此思考的基础上我们精心设计了课前研究,如下:
《天鹅的故事》课前研究
(会自学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开动你的大脑,阅读《天鹅的故事》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课前小研究吧。愿大家都是最优秀的孩子!)
反复读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紧扣文本,结合课文中具体的词语和句子,进行思考和研究:
阅读描写老天鹅的词句,想一想,文中哪些画面或情景使你深受感动、深受震撼?先圈画出关键的词句,再结合具体的词句,写一写你的感受。
阅读描写一群天鹅破冰的词句时,哪些场景或画面深深打动了你?使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电影电视里的哪些类似的场景?或者让你想到了哪些名言佳句呢?请把这些内容结合起来,写写你的感受。
语文拓展阅读
用心阅读《生命礼赞》中的《牛的眼泪》《枪口下的金丝猴》《人狼情》,劝说猎人或者写写你的体会。
课前研究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同时方便教师了解学情,分析学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行第二次备课。
课上,我们先安排小组交流,让每个孩子在小组学习中共享智慧,分享收获,真正地成长起来。接着我们进行班级交流,在学生畅所欲言的时候,教师适当点拨、提升,改变传统课堂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的传统模式,真正发挥孩子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一次次的试教和思考中,我们发现,对于这篇课文,学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有些孩子的想法,甚至我在备课的时候,都没有预设到。我们的孩子和文中的天鹅一样是有着灵性的,教师千万不可束缚孩子的想法。我们的教学应该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教师在课堂上说该说的话,顺应学情,因学定教,根据教师指导,提升学情。
通过课前研究,我们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确立学生的角色,以及他们写话内容的读者,明确“写”的目的,不把学生当作写作技法的接受容器。为此我设置了一个情境表达,以“劝说猎人”为话题,将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习作教学、课外阅读融合在一起,将读与说、说与写有机地整合,努力达成“情境整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激发他们表达和创作的欲望。
变革教学和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少讲,“简简单单教语文”,把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但“简单”并不意味着什么都不做,也不意味着可以放任不管,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狠抓海量课外阅读的落实上,体现在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和点拨上。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的读书热度,是学生的自主阅读不被老师的“好心”和“认真”异化为“被”阅读;着力点则在让三维目标在课堂阅读中自自然然地实现。
一节课结束后,我们又着力于“课前研究”的研究过程中。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课前研究”和预习本质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实践时,应根据学生、教师和班级实际,灵活操作,随心所欲但不逾矩。矩之根本就是目的。抓住的根本,其他都可以变通。课前研究的内容宜简不宜繁。研究内容可以是对文本内容的品味和质疑,可以是写作方法的体会和分析;可以是单一的基础学习内容,也可以是综合的实践性内容;可以是欣赏性的研究,也可以是批判式的研究……同时课前研究更要讲方法,不同内容,不同方面在研究时要灵活,切忌生搬硬套,墨守成规。只要是以生为本,学生喜欢,学生方便,能提高学科素养的方法都是好的。根植课前研究的沃土,最终才能构建以生为本的课堂。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