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碰撞,异彩纷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j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把创新意识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可能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在语文教学中构建个性化课堂,倡导个性化习作及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课堂充满着跳跃的音符,创造的活力。为此,本文特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如下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精神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34-02
   2009年11月11日的11位教授的一封公开信,让“钱学森之问” 真正成为舆论的焦点。创新教育是一个不老的课题。语文教育是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的教育,更是语言艺术的教育,情感的教育,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在教学中离不开创新教育,只有把创新意识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才可能给语文教育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贯彻这一精神呢?
   一、构建个性化课堂,勇于表达独特见解
   纵观一些经济发达、民主进步的国家中,国民的一个特征就是勇于说“不!”他们不迷信家长,不迷信上级,不迷信政府,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唯唯诺诺的“良民”不会成为国家进步的力量。所以要会创新,首先要学会求异。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这一品质,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发表与众不同的意见。这样,不但有助于学生思维向多方面发展,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了精神饱满勇于展现自我的健康个性。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我的看法和同学不一样。”
   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驰骋联想,各抒己见。教师不宜过早地做出决定性评价,给学生营造一种“安全”“自由”“热烈”的氛围,甚至引导学生进行辩论,使他们更积极地展开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为了引导学生求异,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围绕重点设计一些发散式思维。例如《武松打虎》一文中,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武松吗?为什么?”喜欢武松的同学对武松的豪爽、英勇、机智等品质给予了肯定;提出不同意见的同学也不少,如他们看到武松酗酒、爱面子等缺点,这都是值得鼓励的。课文中类似的发散点还有很多,如对“王熙凤”“孙悟空”等人物形象的评价。如今,“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已成了我课堂中的口头禅,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培养了学生勤于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二)“我的看法和老师不一样。”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高亢的气氛中进行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何况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获取渠道便捷、丰富,学生的接受和发展知识的能力另人意想不到。创造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目的是调动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意识,课堂中常会“节外生枝”,那是幸事。例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有学生问我:“小女孩是生活在哪个国家里?”我是这样回答的:“小女孩是生活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里,那种社会中贫富悬殊,人与人之间纯属一种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毫无感情可言。如果小女孩生活在我们这个处处充满温暖和爱心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肯定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童年。”我话音刚落,就有同学举手发言:“老师,我认为你说的不全对。在我们的国家里也存在着贫富悬殊、很不公平的现象。不是吗?有的人一顿就是成千上万元,而有些人三餐都成问题,我们村有的人家吃饭都不炒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小女孩在我们的国家里也不一定幸福,我们的国家不也很多没人管的孩子吗?”有的说:“对,我在街上看到许多卖花、向路人要钱的小孩,难道他们不想读书吗?”有的说:“还要怪小女孩那没有人性的爸爸。《穷人》中的渔夫一家虽然日子很艰难,但是充满了温暖。”面对学生的种种不同看法,我难免为教师的权威受到挑战而感到有些失了面子,但更多的是为学生的个性思维感到欣喜。我顺势作了总结:“很高兴同学们提了这么多有见解的看法。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同时我们也明白了任何国家都充满了真善美和假丑恶,我们希望社会越来越美好,也应当为此而努力!”
   学生向老师求异,不是一种挑衅顽皮,而是个性和独立意识的表现,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的体现,作为教师,难道我们不应为此而感到欣慰并积极鼓励吗?
   (三)“我的看法和书本不一样。”
   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例如中学教材《愚公移山》及《范进中举》,前者是赞扬了愚公锲而不舍的精神;后者批判的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然而《愚公移山》一文中也不免让人感受到愚公僵化死板的观念,他将白白耗费自己的一生并误了子孙的青春。至于《范进中举》,考试自古有之,至今尤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者上劣者下,虽未尽合理,却已成社会规律,应当批判的是范进脆弱的心理素质及痴心功名的执狂。对学生而言,接触最多的书本即教材。教材在教育活动中确有一定的权威,但并非毫无瑕疵,有些观点值得商榷。再如,全国优秀教师窦桂梅曾举过这样一个实例:她指导学生背诵《荷花》一文中写荷花的三种姿态的句子时,学生质问:“荷花的三种姿态应该按‘没开—刚开—全开’或‘全开—刚开—没开’的顺序写,作者按‘才开—全开—没开’的顺序写有点儿不合逻辑。”窦老师向学生解释说:“这是因为作者观察时先看才开的,再看全开的,最后看了没开的。”学生说:“我认为这样的顺序太难记,我调换一下顺序背可以吗?”窦老师说:“完全可以。”窦老师不但肯定了学生的独立见解,也在无形中鼓励了学生大胆向教材求异。
   二、激荡习作思维,倡导个性表达
   习作教学的任务是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积累运用和思想感情的表达。一篇好的文章既须巧妙的构思,又须生动的表达,两者相得益彰。引导学生在两方面下工夫,既提高作文水平,又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妙笔生花,化腐朽为神奇。
   语言作为文章的外在组织形式,就如一个人的穿着,得体的打扮必能增添魅力。著名作家叶文玲在总结她的创作经验时说:“词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构思要匠心独运,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说的就是语言贵在富有韵味。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千多年来诞生了无数的脍炙人口的作品,分析其感情基调,却也脱离不了伤春悲秋、离情别绪,或是爱情、亲情、友情、爱国情等主轴,但虽是同主题的作品,却因有生动的表达、美伦美奂的词句而层出不穷,并为世人所传诵不休。所以,即使是一篇主题平常的文章,如果能巧妙运用语言,却也能为文章增添光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美好的享受。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采用“换个说法、意思不变”“抓住事物特点写具体”“大胆想象、生动描绘”等方式进行语言训练,都是能促进学生语言创新的好方法。
   (二)别出心裁,于平常处见新意。
   学生的作文缺乏新意也是常见的问题之一。教师要解决这个难题,除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外,还要引导学生突破固定的思维模式,善于从平常的事物中挖掘新意。《题西林壁》及《画杨桃》中告诉我们: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会有不同的情形。例如,“班门弄斧”一词,有人看到的是不自量力的行为,也有人肯定了其勇于挑战的精神……作文也是如此,变换角度能导致发现和创新。例如,指导看图作文《假文盲》时,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漫画的主题是批评一些人缺乏社会公德、只图自己方便的不文明现象,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多角度看待这一现象。如讨论那位母亲的软弱是否会助长了不良风气,她应该怎么做?车站是否尽到了管理责任?还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批评社会上类似的不文明现象。如此一来,同样的材料就写出了主题不一样的作文。
   为了培养学生多角度作文的能力,可以针对同一问题在班上举行辩论会;可以让学生抓住同一事物的优缺点写不同主题的文章;也可以用不同的体裁写同一事物。无论用哪种方法,教师切忌过早评价或彻底否定,以免打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
   三、尊重阅读差异,倡导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的见解”,提倡个性化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阅读活动不能只追求整齐划一的教学效果,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指导时,要鼓励学生自主感悟,发表具有个人特色的意见。
   (一)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悟
   对同样的文本,学生的感悟各有不同。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能够有一点看法,哪怕是幼稚的,但确实是他自己悟到的见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发展。例如,教《老人与海鸥》一文中,指导“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该句朗读时,有的学生认为该重读“每天”一词,强调老人的持之以恒;有的学生认为该重读“步行”,强调老人的生活拮据;有的学生认为该重读“二十”一词,强调路程遥远……学生们各抒己见,却是殊途同归,感受到的都是老人对海鸥的情真意切。再如,第一册《杨柳醒了》一文中“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一段中,一位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领悟读读这句话。有的学生把“说话、说着说着”读得较大声,原因是:“春雷说话就是打雷,我们平时听到的雷声都很响,所以要把‘说话’读得大点儿,别人就知道春天有雷声,雷声很响”;有的则认为要把春雷“说话”读得轻一点儿,原因是:“春雷要跟小柳树做朋友,它说话不会那么大声,太大声会把小柳树吓坏的。我们好朋友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所以应该把春雷‘说话’读得轻一点儿”……在这里,教师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自悟自读,挖掘并尊重学生对课文的多元理解、独特感受,充分给予肯定,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课外的个性化阅读指导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然而,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特别强调对教材上文章的精读精讲,结果是学生的阅读视野狭窄,制约了阅读兴趣。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把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加大课外阅读量,让课内和课外阅读结合,这是个性化永不枯竭的动力。例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中,人们都认为严监生是个典型的吝啬鬼,理由就是他临死时的表现:为多点了一根灯草而咽不下气。很多人读到这个细节,认为吴敬梓刻划的是一个吝啬鬼的形象。如果仅看这个片断,那当然可以这么说,这其实就是典型的断章取义。课后我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严监生的生平有更全面的了解,也认识到严监生性格的复杂性。他的性格中有吝啬的一面,也有卑微可怜的一面,还有慷慨与不乏人情的一面。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诚如闲斋老人的评语:“此亦柴米夫妻同甘共苦之真情。”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至于对财产的聚敛,主要靠两种方式:一是靠剥削来占有;二是靠惨淡经营,精打细算,甚至靠生活方式上的自虐来减少开支。他爱财、聚财,但有时慷慨。总之,他是一个在统治阶级中被人捉弄的人物,他有吝啬、薄情、慷慨的一面,又不乏人情味。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对严监生这个人物的畸形灵魂多层面感触,有利于全面领会作者深邃的用心和婉转多姿的笔力,并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所以,教师应努力成为阅读情境的策划者和参与者,使学生课外阅读家常化和精品化。通过对学生积极的引导,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个性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自觉性、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从而使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建构高品位的阅读生活,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兴趣是创新的先导,知识是创新的基础,个性化学习是创新的关键,教师应把握这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在立足语文学科本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造就一代杰出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陈玉秋 ,广西师大出版社
   [3]《语文教育创新导论》,王显槐、 王晓霞、 樊海清主编, 武汉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理念下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庄琴、 杜学元 ,《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第5期
其他文献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课教学中存在着失效和失信的困境,教学质量遭到了人们普遍的质疑,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上课时心不在焉。对于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本文从学生和老师两个层面入手,以活教活学为基准,探寻有效的语文教学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有效途径活教活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42-02  长期以来,语文课教学中存在着失
期刊
【摘要】新课标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加强和重视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不仅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分析与引导教材,还要不断促进师生间情感互动。本文从师与生、生与文两方面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求实现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情感共鸣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54-02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情感是道德信念、原则性
期刊
【摘要】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各个地区的语文教材内容都有了一些变动,引来了不少的争议,而多数的争议是围绕一些经典教材是否应该被删;“定篇”从一般意义上可以认为是一些经典著作,如何选择和运用国内外的经典进入语文教材,本文以“定篇”为例,从“定篇”的选择、运用等方面来探讨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运用,以期能够解决教材选择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材定篇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鲜的血液。小学语文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把新课改融入到实际教学中,让新课改真正的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60-02  新课改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新课改的精神充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
期刊
【摘要】在倡导人文性教育的大背景下,当前的初中教育无论在改革还是创新的道路上都进行了诸多尝试,故处于新课改前沿的中学语文教师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打造初中语文人文性课堂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时刻把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作为自己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新课改的道路上提出新的想法。  【关键词】人文性初中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期刊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家乡的物产多又多》是二年级的一个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教师因地制宜的设计了教学活动,通过同学与同学交流,教师与同学之间交流的形式,分享了自己收集的资料和成果,学生不但体验到在生活中探究学习的乐趣,而且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热爱的情感。  【关键词】因地制宜体验乐于探究自豪感  【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76-01  现代的孩子由于父母的期望高,“望子成龙”的心情导致很多家长只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品行教育,造成幼儿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任性等品行缺陷,这样“高智商低情商”的一代很难承载家庭的希望,更别说担负社会的重任。怎样培养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符合社会需要的“社会人”,已成为我们现在教育一个
期刊
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受到系统误差影响而使性能急剧下降,因此稳健的波束形成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回顾了稳健波束形成的模型及其算法,针对窄带和超宽带(UWB)模型,讨论了方向矢量有误差和数据快拍有限情况下的稳健波束形成: 1.针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在假定期望信号的导向矢量和实际的导向矢量失配时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基于导向矢量的不确定集(椭圆或球体集)作为约束条件和最差情况下的性能最优化等稳健波束形成技术,以上算法最后都归属于对角加载系列;第三章提
【摘要】明代士绅确立了完整的个体品质培育方法,其中非制度性方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其中的族谱作简要分析。【关键词】明代士绅 个体品德培育 非制度性方法 族谱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87-01  我国古代非常重视个体道德品质的培养,孟子就十分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提出了他推崇的理想人格:“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期刊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广大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的一门新设主干课程,是对广大高校学生实施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平台。在教学活动中,要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必须处理好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老师需要重点处理的几个关系问题。  【关键词】教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层次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