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里所说的发动机的正确操作,主要是指发动机的正确起动、熄火和使用。因为,有不少实例证明,无论是新车还是技术性能良好的汽车,如果在使用中操作不当,将会加速汽车技术性能的恶化,增加油耗,甚至造成人为的故障,导致汽车不能正常运行。因此,本文主要介绍发动机操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提供参考。
[关键词]汽车 发动机 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TM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69-01
1.发动机的正确操作
1.1发动机的起动
一、正确的起动方法
在气温不低的情况下起动发动机时,急踏几下油门踏板,然后停在发动机的中、高速位置,便可起动发动机。
但节气门的开度要配合协调,一般节气门的开度应处在稍高于怠速喷口位置。同时手要放在拉钮处,根据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浓度,配合油门随时调节。比如:用起动机起动发动机时,转动感到轻松,有欲着火现象,但不着车,有时化油器出现回火现象,此时应多次急踏油门踏板,向气缸内注油,并关闭,继续起动;担动着后,慢慢打开以飞门观察发动机运转情况,如要熄火可稍关闭,待其运转正常,再全开。当发动机已着火,但感到很“闷”,转速捉不起来,排气管:有黑烟排出,若继续拉钮,就熄火的现象,此时应将钮全部推回,踏至油门踏板抬起,待其发动机转速提高。
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起动时,因发动机的机体温低,汽油雾化不良,往往也不易起动。此时要用加热水、烤热底壳、关闭百叶窗等提高发动机温度,以便起动。对机体较冷的发动机,一般使用较浓的混合气起动,热发动机一般使用较稀的混合气。
二、混合气浓时起动方法
在起动发动机时,有时因多次急速猛踏油门踏板,向气缸内注油过多,致使混合气过浓,火花塞电极受潮,而起动不着。另外,有时还误认为下油不够,或者油多好起动的错误想法,起动时的关闭时间太长,致使混合气过浓,无法起动(称为发动机“淹死”)。此时,将全部打开,稍停一会。慢慢踏下油门踏板,使节气门接近最大位置,以免机械省油参与供油。此种方法可以驱逐多余的汽油,便于重新起动。
如果用上述办法仍起动不着,可将火花塞卸下,将其电极间的汽油擦净或吹干,并将发动机空转几圈,排除过多的汽油,然后装复火花塞,重新起动。
另外,当汽车在行驶(发动机全速工作时)中紧急停车时,由于发动机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化油器受热,浮于室内的汽油沸腾进入进气管(此现称为渗流),形成不能着火的过浓混合气,导致发动机熄火,重新起动困难。此时,将和节气门全开,转动曲轴,排出进气管和气缸的过多汽油,便可正常起动。
三、混合气稀时起动方法
混合气过稀起动不着,其表现现象是,用起动机转动曲轴时感到很轻松,气缸内没有爆发声(点火系正常),排气管排出的气体干燥无味。此种现象多是不畅所致。这时应多次急踏油门踏板,向气缸内注油,并将油门停在最大位置,拉出钮,关闭化油器,继续起动。如仍起动不着,可查找原因排除。
1.2发动机的熄火
一、发动机的熄火
发动机经高速运转或满负荷工作后,发动机温度较高,不应立即熄火停车。此时虽然不给电,发动机仍抖动运转,出现金属敲击声,这样:不但使机件容易冲击损坏,而且还加速机件磨损。此外,在发动机熄火时,不应猛轰几脚油门后再停车,这样会使未燃烧的混合气积聚在气缸内,不但容易积炭,还会冲淡机油,加剧活塞,缸套等机件的磨损,同时,在轰油门时,由于发动机的转速急剧变化,使运动件受变化负荷的冲击作用,也容易损坏机件。
二、汽车的经济车速
经济车速,是指发动机的耗油量最低的情况下最佳的运行车速,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燃料的经济性是采用汽车满载时在规定的速度下行驶的百公里油耗量来衡量的。
2.综合油、电路的故障诊断
介绍几种综合油、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因为汽油发动机的有些故障,往往是由油、电路两个故障混在一起,单从一个方面(油路或电路)去检查故障,就很难找出症结。因此,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应根据它的故障特征和现象,要综合分析油、电路,确定具体的诊断方案后(是先电后油,还是先油后电),按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排除。
2.1发动机起动不着
一、现象
1用起動机转曲轴,感到轻松,但起动不着。2有时有声响,但发动机不着或着不住。
二、原因
1.低压线路断、短路。2.火花塞损坏。3.不来油或来油不畅。4.油道、喷口等堵塞。5.点火不正时不工作。
三、诊断
(一)检查电路
1.闭合触点时应按线路断电查找。2.电流表指针指示为3~5安培不动,应按低压线路搭铁短路查找。3.电流表指针指示3~5安培,并闷歇的摆回到“0"位,则应查找线路。检查时,打开点火开关,用左手拿着中央插线,使离缸体约6~7毫米左右,右手拨动断电器闭合,做跳火试验。若无火花跳过或火花很弱,说明点火装置有故障。应检查各缸火花塞上有无火花,应按“火花塞上火花很弱"故障处理;如良好,应查找油路故障。
(二)检查油路
1.通过检查孔,察看浮子室内的存油情况。若无油喷出,则说明油路不通。
2.经几次加油后,加速喷嘴有油喷出,当化油器内注有一些油后或向化油器内倒油,如能发动着时,则说明化油器喷口堵塞。
通过以上检查均属良好,但发动机仍起动不着,则应检查点火正时。
2.2在行车中熄火
一、现象
1.重新起动不着。2.行驶中逐渐熄火。
二、原因
1.中央高压插线脱落。2.低眶线路断、短路。3.凸伦轴胶木时规齿轮断齿或键损坏。4.分电器的驱动齿轮横销折断。5.电容器、分火头击穿。6.油路不来油。突然卡住,充油过多 三、诊断
1.汽车在行驶中突然熄火,一般说来是电路引起的,应首先检查中央高压插线是否脱落、低压电路是否断路或短路。经检查均属良好,应将分电器盖打开,用起动机转动曲轴,观察分电器軸是否转动。如不转动,一般是由于凸轮拙的胶木时规齿轮多个齿折断或键损坏,或分电器的驱动齿轮横销磨损折断引起。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点火线圈击穿(扶摸点火线圈外壳感到烫手)、电容器击穿、分火头击穿(现象是从排气管发出“当,当”响声)引起。
2.在不平道路上行驶中突然熄火,可能是由于浮子室三角针阀突然卡住(在搓板路中易出现),使浮子室充油过多,发动机突然“淹死”,重新起动也很难。
2.3发动机震抖
一、现象
1.运转震抖。中速运转震抖。高速运转震抖。
二、原因
1.个别缸卧火。点火时间过早。高压分线错乱或击穿。化油器调整不当。混合气过浓。火花塞电极调整不当。点人线圈工作不良。
三、诊断
1.震抖时,提高转速,用断火方法和高压跳火方法,如跳火不均或火花塞工作不良,可按“个别缸断火”故障处理。如经检查良好,可反复突然加速试验,若听到有严重的金属敲击声,为点火时间过早。若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抖动非常严重,有时化油器回火,排气管放炮,应查找分电器盖上的高压分线是否插错。此故障从油路上检查,多是由于化油器怠速调整不当引起。
2.发动机在中速运转时震抖,若化油器有回火现象,排气管有放炮声,为高压分线错乱或分电器盖、分火头击穿窜电,应检查处理。若发动机在运转中,排气管有梯突,突”响声,并排有大量黑烟,为混合气过浓引起,应按“混合气过浓故障处理。
3.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震抖,多是由于电路故.障引起,应按“高速运转不良”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西振,韩梅.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2] 于万海.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检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麻友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
[4] 郭彬.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8]
[5] 尹万建.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检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
[关键词]汽车 发动机 故障诊断
中图分类号:TM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6-0069-01
1.发动机的正确操作
1.1发动机的起动
一、正确的起动方法
在气温不低的情况下起动发动机时,急踏几下油门踏板,然后停在发动机的中、高速位置,便可起动发动机。
但节气门的开度要配合协调,一般节气门的开度应处在稍高于怠速喷口位置。同时手要放在拉钮处,根据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浓度,配合油门随时调节。比如:用起动机起动发动机时,转动感到轻松,有欲着火现象,但不着车,有时化油器出现回火现象,此时应多次急踏油门踏板,向气缸内注油,并关闭,继续起动;担动着后,慢慢打开以飞门观察发动机运转情况,如要熄火可稍关闭,待其运转正常,再全开。当发动机已着火,但感到很“闷”,转速捉不起来,排气管:有黑烟排出,若继续拉钮,就熄火的现象,此时应将钮全部推回,踏至油门踏板抬起,待其发动机转速提高。
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起动时,因发动机的机体温低,汽油雾化不良,往往也不易起动。此时要用加热水、烤热底壳、关闭百叶窗等提高发动机温度,以便起动。对机体较冷的发动机,一般使用较浓的混合气起动,热发动机一般使用较稀的混合气。
二、混合气浓时起动方法
在起动发动机时,有时因多次急速猛踏油门踏板,向气缸内注油过多,致使混合气过浓,火花塞电极受潮,而起动不着。另外,有时还误认为下油不够,或者油多好起动的错误想法,起动时的关闭时间太长,致使混合气过浓,无法起动(称为发动机“淹死”)。此时,将全部打开,稍停一会。慢慢踏下油门踏板,使节气门接近最大位置,以免机械省油参与供油。此种方法可以驱逐多余的汽油,便于重新起动。
如果用上述办法仍起动不着,可将火花塞卸下,将其电极间的汽油擦净或吹干,并将发动机空转几圈,排除过多的汽油,然后装复火花塞,重新起动。
另外,当汽车在行驶(发动机全速工作时)中紧急停车时,由于发动机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化油器受热,浮于室内的汽油沸腾进入进气管(此现称为渗流),形成不能着火的过浓混合气,导致发动机熄火,重新起动困难。此时,将和节气门全开,转动曲轴,排出进气管和气缸的过多汽油,便可正常起动。
三、混合气稀时起动方法
混合气过稀起动不着,其表现现象是,用起动机转动曲轴时感到很轻松,气缸内没有爆发声(点火系正常),排气管排出的气体干燥无味。此种现象多是不畅所致。这时应多次急踏油门踏板,向气缸内注油,并将油门停在最大位置,拉出钮,关闭化油器,继续起动。如仍起动不着,可查找原因排除。
1.2发动机的熄火
一、发动机的熄火
发动机经高速运转或满负荷工作后,发动机温度较高,不应立即熄火停车。此时虽然不给电,发动机仍抖动运转,出现金属敲击声,这样:不但使机件容易冲击损坏,而且还加速机件磨损。此外,在发动机熄火时,不应猛轰几脚油门后再停车,这样会使未燃烧的混合气积聚在气缸内,不但容易积炭,还会冲淡机油,加剧活塞,缸套等机件的磨损,同时,在轰油门时,由于发动机的转速急剧变化,使运动件受变化负荷的冲击作用,也容易损坏机件。
二、汽车的经济车速
经济车速,是指发动机的耗油量最低的情况下最佳的运行车速,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燃料的经济性是采用汽车满载时在规定的速度下行驶的百公里油耗量来衡量的。
2.综合油、电路的故障诊断
介绍几种综合油、电路的故障诊断方法。因为汽油发动机的有些故障,往往是由油、电路两个故障混在一起,单从一个方面(油路或电路)去检查故障,就很难找出症结。因此,当发动机出现故障时,应根据它的故障特征和现象,要综合分析油、电路,确定具体的诊断方案后(是先电后油,还是先油后电),按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排除。
2.1发动机起动不着
一、现象
1用起動机转曲轴,感到轻松,但起动不着。2有时有声响,但发动机不着或着不住。
二、原因
1.低压线路断、短路。2.火花塞损坏。3.不来油或来油不畅。4.油道、喷口等堵塞。5.点火不正时不工作。
三、诊断
(一)检查电路
1.闭合触点时应按线路断电查找。2.电流表指针指示为3~5安培不动,应按低压线路搭铁短路查找。3.电流表指针指示3~5安培,并闷歇的摆回到“0"位,则应查找线路。检查时,打开点火开关,用左手拿着中央插线,使离缸体约6~7毫米左右,右手拨动断电器闭合,做跳火试验。若无火花跳过或火花很弱,说明点火装置有故障。应检查各缸火花塞上有无火花,应按“火花塞上火花很弱"故障处理;如良好,应查找油路故障。
(二)检查油路
1.通过检查孔,察看浮子室内的存油情况。若无油喷出,则说明油路不通。
2.经几次加油后,加速喷嘴有油喷出,当化油器内注有一些油后或向化油器内倒油,如能发动着时,则说明化油器喷口堵塞。
通过以上检查均属良好,但发动机仍起动不着,则应检查点火正时。
2.2在行车中熄火
一、现象
1.重新起动不着。2.行驶中逐渐熄火。
二、原因
1.中央高压插线脱落。2.低眶线路断、短路。3.凸伦轴胶木时规齿轮断齿或键损坏。4.分电器的驱动齿轮横销折断。5.电容器、分火头击穿。6.油路不来油。突然卡住,充油过多 三、诊断
1.汽车在行驶中突然熄火,一般说来是电路引起的,应首先检查中央高压插线是否脱落、低压电路是否断路或短路。经检查均属良好,应将分电器盖打开,用起动机转动曲轴,观察分电器軸是否转动。如不转动,一般是由于凸轮拙的胶木时规齿轮多个齿折断或键损坏,或分电器的驱动齿轮横销磨损折断引起。这种故障一般是由于点火线圈击穿(扶摸点火线圈外壳感到烫手)、电容器击穿、分火头击穿(现象是从排气管发出“当,当”响声)引起。
2.在不平道路上行驶中突然熄火,可能是由于浮子室三角针阀突然卡住(在搓板路中易出现),使浮子室充油过多,发动机突然“淹死”,重新起动也很难。
2.3发动机震抖
一、现象
1.运转震抖。中速运转震抖。高速运转震抖。
二、原因
1.个别缸卧火。点火时间过早。高压分线错乱或击穿。化油器调整不当。混合气过浓。火花塞电极调整不当。点人线圈工作不良。
三、诊断
1.震抖时,提高转速,用断火方法和高压跳火方法,如跳火不均或火花塞工作不良,可按“个别缸断火”故障处理。如经检查良好,可反复突然加速试验,若听到有严重的金属敲击声,为点火时间过早。若发动机在怠速运转时,抖动非常严重,有时化油器回火,排气管放炮,应查找分电器盖上的高压分线是否插错。此故障从油路上检查,多是由于化油器怠速调整不当引起。
2.发动机在中速运转时震抖,若化油器有回火现象,排气管有放炮声,为高压分线错乱或分电器盖、分火头击穿窜电,应检查处理。若发动机在运转中,排气管有梯突,突”响声,并排有大量黑烟,为混合气过浓引起,应按“混合气过浓故障处理。
3.发动机在高速运转时震抖,多是由于电路故.障引起,应按“高速运转不良”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西振,韩梅.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6.
[2] 于万海.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检修[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3] 麻友良.汽车电器与电子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0]
[4] 郭彬.汽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 [8]
[5] 尹万建.汽车电器设备原理与检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