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区域活动是幼儿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和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对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方式。然而观察现如今的幼儿区域活动教学不难发现,其中存在著诸如师生分工不明确、区域空间不足,以及活动材料投放过于简单等问题,导致区域活动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更好地推动区域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是教师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以此为论题,针对开展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行阐述,以期对提升幼儿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帮助。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职责;适宜区域;材料投放
幼儿教育是针对3到6岁的幼儿开展的启蒙教育。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对各种新鲜、奇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区域活动作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在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以及发展幼儿各项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究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将幼儿教育教学以幼儿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一、明确教师职责,凸显幼儿课堂主体地位
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点是不能改变和毋庸置疑的。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并非是区域活动的主导者和主宰者,而是幼儿活动的辅助者、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应通过有效指导和积极参谋的形式,解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幼儿及时、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幼儿在自主、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将区域活动的目的和作用成功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不应在区域活动中随意对幼儿的活动指手画脚,运用指责或是命令的语气规定幼儿必须怎样做,而是应当通过细致观察的形式解决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少了什么材料,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等等。以跳绳活动为例,教师应首先观察跳绳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在参与跳绳活动时有无摔倒、磕碰现象,对于创新使用跳绳的幼儿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等,从而解决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如此,便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促进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幼儿区域活动可以顺利、高效地进展下去。
二、选择适宜区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活动区域的选择和设置同样也是影响区域活动能否顺利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在对自己教室中活动区域进行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将公共活动范围纳入区域活动范围,并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从而充分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区域游戏活动的顺利进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本班的教室内设置各个不同的、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活动区域,比如美工区、手工区、积木区、科学区、阅读区等。同时,利用公共空间设置集体活动区,这一区域的选择应尽量放到场地比较大的场所,从中减少障碍物或是其他物品的摆放,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活动设施,比如滑梯、攀爬架等,或是让幼儿进行单纯的自由活动。教师还可从中摆放一些毛绒玩具、坐垫等供幼儿休息的设施。在这一活动区域中,所有年级中不同班级的幼儿都可以参与进来,幼儿之间可以随意交流、互动,给幼儿提供一个交朋友的平台。如此,通过对活动区域的精心选择和合理利用,提升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幼儿人际交往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材料投放,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
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满足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和学习需求,教师应尽可能多方面地选择并设计活动材料,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活动材料除了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旧物或是园区内现有物质进行制作,使幼儿在亲身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区域活动教学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例如,在开展美工区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家中拿一些废弃的报纸或是塑料袋进行手工制作,并利用园区内现有的自然资源如种子、叶子、花朵等进行装饰和点缀,鼓励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空间和创作力的前提下,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自由创作。在经历找寻材料、亲身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后,幼儿也能充分认识到节约材料的重要性,从而渗透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幼儿的精神和思想得到升华。如此,通过对活动材料进行多样化选择和设计,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和学习需求,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以及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前提下,积极探究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幼儿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万冬梅.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葛燕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6.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职责;适宜区域;材料投放
幼儿教育是针对3到6岁的幼儿开展的启蒙教育。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幼儿具有活泼好动、爱玩爱闹的天性,对各种新鲜、奇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区域活动作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广泛应用,在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以及发展幼儿各项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具体的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究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将幼儿教育教学以幼儿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使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改进和提升。
一、明确教师职责,凸显幼儿课堂主体地位
幼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点是不能改变和毋庸置疑的。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时,教师应首先明确自身的角色和职责,即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并非是区域活动的主导者和主宰者,而是幼儿活动的辅助者、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应通过有效指导和积极参谋的形式,解决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幼儿及时、力所能及的帮助,使幼儿在自主、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各种能力,将区域活动的目的和作用成功发挥出来。
例如,教师不应在区域活动中随意对幼儿的活动指手画脚,运用指责或是命令的语气规定幼儿必须怎样做,而是应当通过细致观察的形式解决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比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少了什么材料,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和完善等等。以跳绳活动为例,教师应首先观察跳绳的数量是否充足,幼儿在参与跳绳活动时有无摔倒、磕碰现象,对于创新使用跳绳的幼儿及时进行肯定和赞扬等,从而解决幼儿活动中出现的各种障碍。如此,便将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发挥了出来,促进了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使幼儿区域活动可以顺利、高效地进展下去。
二、选择适宜区域,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活动区域的选择和设置同样也是影响区域活动能否顺利进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开展幼儿区域活动教学时,教师应在对自己教室中活动区域进行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的基础上,将公共活动范围纳入区域活动范围,并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从而充分激发幼儿对区域活动参与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区域游戏活动的顺利进展。
例如,教师可以在本班的教室内设置各个不同的、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活动区域,比如美工区、手工区、积木区、科学区、阅读区等。同时,利用公共空间设置集体活动区,这一区域的选择应尽量放到场地比较大的场所,从中减少障碍物或是其他物品的摆放,给幼儿提供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活动设施,比如滑梯、攀爬架等,或是让幼儿进行单纯的自由活动。教师还可从中摆放一些毛绒玩具、坐垫等供幼儿休息的设施。在这一活动区域中,所有年级中不同班级的幼儿都可以参与进来,幼儿之间可以随意交流、互动,给幼儿提供一个交朋友的平台。如此,通过对活动区域的精心选择和合理利用,提升了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促进了幼儿人际交往和认知能力的提升,对实现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三、注重材料投放,满足幼儿不同学习需求
活动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充分满足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和学习需求,教师应尽可能多方面地选择并设计活动材料,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区域活动环境。活动材料除了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旧物或是园区内现有物质进行制作,使幼儿在亲身实践操作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动手、动脑能力,促进幼儿认知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区域活动教学效果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
例如,在开展美工区域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家中拿一些废弃的报纸或是塑料袋进行手工制作,并利用园区内现有的自然资源如种子、叶子、花朵等进行装饰和点缀,鼓励在充分发挥自己想象空间和创作力的前提下,利用这些材料进行自由创作。在经历找寻材料、亲身制作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后,幼儿也能充分认识到节约材料的重要性,从而渗透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幼儿的精神和思想得到升华。如此,通过对活动材料进行多样化选择和设计,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认知和学习需求,促进了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
总之,区域活动作为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结果,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以及能力提升方面发挥着自身独有的价值。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前提下,积极探究开展区域活动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使幼儿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得以不断优化和完善,为实现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万冬梅.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3.
[2]葛燕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艺术,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