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最可敬可爱的一线的你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3p03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本刊编辑部跨越全国23个省,遍访42座城,专访11位封面人物,对话385位好老师。其中,有具有大家风范的教育专家,引领着教育者们前进的方向;有打造了特色区域教育的名局长,介绍了区域特色教育的搭建和推进模式;有具有成功管理案例的名校长,讲述着那些可供复制的校长领导力……而更多的,是那些平凡却又优秀的老师,每一位老师身上都有着不一样的教育故事,每一个教育故事都透着不一样的教育温度。他们应该被更多人看到,他们的教育故事应该被更广泛地传播。
  于是,2019年12月,在“好老师智库”微信公众号上,我们为平凡但不平庸的一线教育者们发声,把2020年4月号的封面人物栏目,给最可敬可爱的他/她,为此开展了一场“送我心中最爱的好老师上封面”的活动。瞬间,有近10W师生参与其中,留言爆棚,有感人的告白,有爽快的力挺,有温情的回忆……
  四月,我们如期而至,从活动踊跃的参与者中选取了最具人气的6位老师讲述自己跌跌撞撞摸索的教育路,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教育故事。
  Top6
  袁成: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承担好时代重任
  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并能初步认识他律与自律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最终落脚点为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袁成
  我,是一名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80后”,小学二年级就梦想成为“人民教师”的孩子,一直在努力奔跑追梦。2008年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担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和班主任,教育教学工作已快12年。这12年来,在学校先进的教学理念引领下、教育教学师傅无私指导下和个人不断辛勤努力下,一路行走、一路感动、一路收获,在教育教学上探索创新,争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个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索和行为,兴趣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是否有趣,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感情基调和学生参与度。因此,思政课如何让每个学生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为了我的重要研究课题。2010年我开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探索“一例到底”教学法。所谓“一例到底”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有效结合呈现出的特殊教学形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实际需要,精选某一具体人物、事物、事件或者话题等为逻辑主线并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感悟品德、内化知识和积极践行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2010年,我作为区骨干教师为全区教师做示范课,授课内容为教科版《超越崇拜》,教材中包括三部分内容且顺序依次为:偶像两面看、成功的背后和确立自我成就自我。我想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打破教材思维框架,学习、思考与探索采用“一例到底”进行,进行学情调研后决定以周立波为线索进行“一例到底”,分为“走近立波(了解立波)”“评析立波(了解成功的背后,以及全面看立波)”“续写立波(展望未来的立波)”“超越立波(超越崇拜,超越自己)”四个教学活动,全方位地让学生了解周立波,既看到周立波的成功及成功背后付出的努力,又让学生看到明星也不是完美的,并且要超越表面的崇拜,更重要的是超越自己。在这样的思政课堂中,思政老师用当时热点人物作为主线进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师生、生生共同探究和交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学习热情高涨,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教师成为了引领者。在这次教学探索中,我记忆非常深刻,一方面是重构教材内容,打破了固有的教材思路,有了更多的主动研究意识;另一方面,查找资料花费时间较久,那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在关注周立波的消息。后来,学生反馈说,其实,明星也是普通人,有优点但也存在缺点,我们不能有光环效应,要全面、一分为二看问题。就这样,学生寓教于学,更加喜欢思政课堂,也更喜欢我这个思政教师。
  为了能更好研究“一例到底”教学法,我专注于其中,并带动其他老师共同研究。自2010年开始研究,十年以来,我经历了教科版到统编版的改变,但我一直尝试着在新课、复习课等类型的“一例到底”教学。比如:教科版初中《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无序与有序”第八课《心中的规则》第一框,通过前期班级学生调研后,为更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用学生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我来帮悟空”“我来说悟空”“我来想悟空”和“我来评悟空”四个环节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正确的规则意识,并能初步认识他律与自律对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最终落脚点为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进而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纪律、心中有法律,从而在他律中成长、在自律中成熟。
  Top5
  刘震:物理·雾里·悟理
  物理学科对思维、空间、数学等能力的要求是老师改变不了的,但我認为学生即使不能完全学懂物理,也可以从中领悟一些道理,助力自己的生命成长。——刘震
  “云里雾里,勿理物理”,刚毕业时带的第一届学生用这句话形容自己学习物理的心情。尽管作为一名物理老师,但我对学生学物理的心情深有体会,想当年我也是一名物理“学渣”,之所以后来成为一名物理老师,只是因为填报志愿时勾选了“服从调剂”选项而被物理师范专业录取。
  我经常会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我的物理老师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课堂更有趣呢?
  物理学科对思维、空间、数学等能力的要求是老师改变不了的,但我认为学生即使不能完全学懂物理,也可以从中领悟一些道理,助力自己的生命成长。
  作为一名年轻老师,我和学生感兴趣的领域相差无几,这帮助我可以走到学生中去,常常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高一的学生都要学习受力分析,很多学生总会出现“漏力”的情况,我根据力的性质按受力分析顺序给学生编了一段rap(说唱):“一重二弹三摩擦,弹力要分支压拉”。学生在之后的受力分析就会按照“重力—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很少出现“漏力”的情况了。
  在学习螺旋测微器的读数时,学生经常出现估读位数不够或者漏读半毫米刻度的情况,我就编了类似rap的口诀:“螺旋测微千分尺,读到千分才能止;留心半毫米刻度,读数不会有错误。”很多学生毕业几年后回校看我,还能脱口而出我教过他们的“口诀”。
  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后,学生理解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接着引发学生讨论:“牛顿第三定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呢?”
  有学生回答:“待人处事也是如此,你帮助他人,他人也会帮助你,你对他人微笑,他人也会回以微笑。”还有学生说:“地球对人有引力,那么人也对地球有引力,所以大家都不要自卑,因为你正在吸引着整个地球呢!”“老师,我们在学习上付出越多,回报也会越多,此时不报,只是时候未到”,有学生补充回答。
  在学生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时,由于要用到前面学习的知识,有的学生前面的知识没有学懂,基础相对薄弱,感觉到学习物理的困难,我引导他们用动力学中的“追及问题”进行思考:“如果你的基础差,相当于初速度比别人小,那么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如何追上别人?”学生们想了想,回答说“要提高加速度”,我又继续追问:“如何提高加速度呢?”学生回答说:“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要比别人更努力。”
  诸如此类来自物理学科的感悟还有很多,物理老师们只要善于总结和观察,总可以帮助那些学习物理感觉就像“云里雾里”的学生“悟”出一些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道理。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谈论教育时说道:“所谓教育,是忘却了在学校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而作为物理老师,我也始终希望学生可以在书本以外养成留心生活的习惯,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校有拔河比赛时,我会带着学生们一起研究受力以及取胜秘诀;篮球赛前我带着学生们研究斜抛规律,研究投篮出手角度;开发校本课程带着一群喜欢动手又对物理有兴趣的学生们一起制作作品,“鸡蛋撞地球”“测空气阻力”“研究空气颗粒度”“探索引力波”……
  天文地理,大象蚂蚁;四书五经,蜡笔小新。做学生所期待的老师,让课堂有所不同,走进学生内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Top4
  曾良策:贴近时代,贴近学生
  当今是一个多极化的时代,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多元的,如果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内容选择上需要“投其所好”,贴近学生,方能事半功倍。——曾良策
  唐朝“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始知文章合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虽是对文学的要求,对教学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让教学内容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实际,以利于更好地传道授业。
  当今是一个多极化的时代,价值观和审美观也是多元的,如果老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内容选择上需要“投其所好”,贴近学生,方能事半功倍。2017年12月21日,我应邀为深圳市南山区全区高中语文教师上一堂作文公开课,并开设一次作文教学专题讲座。我的作文课课题是《“任务指令性”作文表态说理》,我选取了不久前的一条娱乐新闻作为作文课研讨的内容,作文题主体材料如下:
  文娱红星鹿晗于2017年10月8日中午发出一个微博:“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女朋友@关晓彤”。关晓彤随即做了回应。这个信息在微博平台上引起了有可能是迄今创纪录的反响,到9日零时,鹿晗微博下的点赞高达447万,同时有数不清的人包括公号模仿鹿晗的“介绍体”说话,这则新闻导致微博平台一度瘫痪。你对材料内容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
  当我在作文课一开始先后投影出鹿晗和关晓彤的照片,以及这条新闻时,整个报告厅几百名学生一下兴奋起来,思维也被激活了。于是我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不少学生能想到:鹿晗、关晓彤给的不是甜蜜暴击,是娱乐至死的滑稽戏。显然一边倒地评价一个热点事件也是不全面的,于是我稍加引导,学生们能认识到:“鹿晗”现象恰恰反映了中国的和平与繁荣。再将鹿晗现象与柯俊等科学家去世无人关注相对比,自然得出“英雄枯骨无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的结论。学生在对贴近时代的消息的思考中,思维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中学生正处于好幻想的时期,当他们的一些想法无法实现时,就只好借助偶像的崇拜来达到心理的平衡和补偿。明星们多半是帅男靓女,也能给追星的学生一种审美愉悦和心理满足感。教学时把握学生这种心理,适时引导,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平时,我非常注意搜集整理与教学相关的时鲜素材,同时思考与教育教学的契合点。2019年4月2日,我为四川自贡全市的高三语文教师上了一堂《任务型作文之“走向深刻”》便选用了当年年初的热点事件——青年演员翟天临“学霸人设”崩塌事件。2020年1月,我在广西灵山县送教的时候,便以当下热点人物李子柒的事件导入,然后以《李子柒列传》为教学素材,紧扣高考考试大纲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为几百名高三学生讲了一堂文言文复习课。
  贴近学生,不能一味地讨好学生。对于高中生来讲,高考是不可逾越的鸿沟,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乐学的同时,必须学有所获。教学贴近时代,紧扣时代脉搏,让教育更有生命力和现实意义;教学贴近学生,把握学生学习心理,让语文课堂充满朝气和生机。
  Top3
  张洁:与生之道——倾听
  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没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我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张洁
  当了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和学生相处,我总是抱着倾听的态度。很多教学的“串联”和“反刍”都是建立在“倾听”基础上实现的。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即使没给学生什么指点或帮助,但有了倾听,我便在心灵上给予了学生十分丰厚的精神馈赠。   在课堂上我善于用倾听的有效“耳朵”,在学生“迷路”时,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在学生“畏惧”时,我用倾听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在学生迸出“火花”时,为他添把干柴……倾听就是我的双手,我用这双手去探寻学生心底的“大千世界”,我听到学生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于是,我慢慢爱上与学生做这样的几件事:
  爱上了“坦诚相见”。坦诚以待,是我和学生的约定,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坦诚的。现在90后、00后男生基本上就是1米8身高,而我仅有1米55,每次我和他们交流,我先让他们坐下来,坐下来跟我交谈,再慢慢地听。这样的师生交互活动是民主的、不隐瞒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统一的。尤其是当学生犯了错,我更要让他觉得老师会听他说、会坦诚相容、会互相接纳,让他把戒备心放下,从而从内心真正地认识到错误,而不是“老师说错就错”“老师说罚就罚”。“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去感受生活,倾听他们的内心,那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班级中,一个个让我惊喜的场面会不断地出现。
  爱上了“不懂课堂”。我认为这个“不懂”不是特定的某些学生,而是就这个知识来讲,可能有哪些学生会“不懂”,这也就是我备课时需要做的。读懂学生,明确他们可能遇到的难点,然后比较有针对性地做些预设。在课前,备课要考虑哪些知识可能导致学生“不懂”;在课堂,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不懂”。这些“不懂”,可能正是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契机。说“不懂”,至少说明这个孩子在参与、在思考,想弄懂,有一种实事求是的勇气,我觉得这个比学习好更重要。
  爱上了“共同参与”。在现代课堂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一种资源,学生是一种资源,家长也是一种资源。家、校、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共同处于教育的双向互动流变状态中。“参与”是教学的灵魂,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从我和家长改变入手,我会采用家庭教育讲座、心灵课堂等方式让家长一起构建和谐平等的家、师、生关系,引导家长正确地面对学生,使学生主体精神得到发挥、主体人格不断完善、养成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的习惯。所以我和学生、家长的互动是频繁的,家长知道学生在校的情况,理解我对学生采用的教学方法,并积极配合。学生与我的关系也很好,涉世未深的学生从我这里吸取经验和学会做人的道理,无论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上,碰到一些开心和不开心的事情,他们会来跟我说:男女生的交往、和同性交往、学习的困惑、家庭的矛盾等,他们从内心上把我当作一个知心姐姐。
  与生之道,师师不同,然追本溯源,乃“爱”已。由爱而听,由爱而亲,心无挂碍,心无恐怖,终成师道。
  Top2
  殷振洋:敞開襟怀,大方接受学生的爱
  接受学生的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另外一种爱。道理很简单:学生温暖老师的时候,温暖的血液首先是会流经自己,暖和自己的。爱一定是双向的!——殷振洋
  我还记得,我当老师的第一年,尽职尽责,原则性却过强,有时候缺了点人情味。
  有一次我生病了,挺严重的,课拖了好几天。等我来到教室时,我的学生孟月汐站起来,给我送上了几盒装饰非常精美的礼物,并说“殷哥辛苦了!”
  后来我了解到,这礼物是班上在乎我的学生每个人拼了10元钱买下的。当时我并没有接受学生的礼物,我还依稀记得,我义正辞严色厉内荏地说:“谁让你们买这些东西的?你们很有钱?”
  顿了顿,我继续说道:“我知道你们一番好意,但钱都是爸爸妈妈挣的,我不想要你们任何人的礼物,我希望你们能够安安分分地读书,这就是对我最好的感谢。”
  当时气氛很尴尬,我能感觉到教室空气凝固了,极不疏透;孟月汐堆笑的脸,像霜冻一般,没有了喜色。
  但是,当时固执的我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我还正为我这种苦行僧似的原则而沾沾自喜。直到第二周改一个学生周记时,我读到了这样一段话:
  殷哥,我觉得你应该接受我们的礼物。你一直在为这个班付出,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爱应该是双向的;爱不仅仅在付出,也可以是接受;爱不仅是馈赠的礼物,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你还记得那一次吗?你搭着我的肩膀,我们边走边聊。我从口袋里掏出了一块巧克力,想给你吃,但你怎么都不要,我都撕出来送到你嘴边了,你却说,“要减肥。”你知道吗?我好想你因为吃了我的巧克力而高兴。所以我认为,你没有接受我们的礼物,孟月汐肯定难过死了……
  我看到这段话,不能说是难受,但就像有一口闷钟敲响了一样,堵着响,闷得慌。我好想时光能够回转到她给我喂巧克力的那一刻,我会义无反顾的吃掉它。
  作为老师,我们每天认真的备课、上课、关心学生、呵护学生……这样够了吗?
  确实不够,就像我的学生给我提出来的一样:当学生想亲近老师,想表达对老师的爱的时候,老师就应该热情地接受,而不是冷漠地拒绝。都说家是一个讲感情而不是讲道理的地方,那一个温馨的班级何尝又不是呢?
  我后来经常反思这个问题:为什么研究发现,一个乐善好施,乐于助人,感恩知礼的人自己的内心会是幸福的呢?答案一定是:想温暖别人的人,一定是首先温暖自己的人。
  经过那一次事件,我就开始彻底敞开了襟怀:晚上查寝的时候,学生塞给我一个苹果,我就当着学生的面咬一口,并且大赞口感不错。没吃饭的时候,学生撕开一包泡椒凤爪,我就主动走上前去和学生瓜分了,一起边嚼边聊。教师节的时候,学生送上一些小装饰,我大大方方地接受,真诚地表达谢意,马上告诉他我会把它挂在哪儿。下课了,看着学生吃东西,我也凑上去香个嘴儿,不多吃,只为了开放自己和学生拉近距离……
  接受学生的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另外一种爱。道理很简单:学生温暖老师的时候,温暖的血液首先是会流经自己,暖和自己的。爱一定是双向的!
  Top1
  李鸿:生活物理,行知合一
  本刊记者|陈大庆
  生活教育,让学生感受物理之美。——李鸿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我们生活原来的模样。由于学校的延迟开学,全国顺势刮起一股“停课不停学”的网课风潮,“互联网 教育”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迎来集中爆发与检验。老师们硬着头皮变身“十八线主播”,改善硬件、花数倍的时间准备网络课件、想方设法监督学生……尽管如此,学习效果差、教學互动弱、视力受损等一系列高耗低效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屏幕两端的老师和学生。此时,一些优质的学习资源不仅被同行认可、选择和依赖,也成为缓解家长和学生学习焦虑的有效良药。
  生活物理
  “在线学习资源日阅读量接近4万人次,累计阅读量近150万人次”,“单篇学习资源最高阅读量达到5.2万人次”,“学习用户3万2千余人,遍布含3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据中新网报道,“生活物理”的微信公众平台在疫情期间成为了中学物理在线学习的“网红”,它通过运用大量生活化的素材和生活化的实验,对关键问题进行主题式、启发式讲解,课件制作整齐规范,教学内容合理布局,语言表达亲切自然,让学生们不仅学到知识,还能感受学习资源的艺术美感。
  “生活物理”的运营正是由李鸿带领下的重庆育才中学初中物理教研组负责。李鸿介绍,目前,公号上最为热门的便是开设的中考复习小专题,单篇学习资源的最高阅读量5万余人次,不少即将中考的学生和家长留言“谢谢特殊时期里您的无私共享,让全国的学生学真本领,为祖国加油!”“资源丰富,实用性很强!”“期待更新,用你们强大的团队力量制作出更多精品课!”
  好用,实用,精品,是其中的高频词。这是“生活物理”整个团队的荣誉和成果。据李鸿介绍,“生活物理”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引领,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共享出来。2009年,基于当时重庆市教育规划办《基于素质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模式探索》的课题,李鸿提出了“生活物理”的概念。正如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回望“生活物理”发展的轨迹,李鸿说当时的出发点在于带领教研组的同事从生活中取材,自制创新型教具,发挥大家的创造能力。
  二十年前,李鸿还是一名职教中专技校的老师,常常在学校上专业技能课,带队学生实习并穿梭于工厂的生产一线。敢于大胆实践创新和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一直便是他的强项。2000年,他通过面试、试讲,从一名专业的职教教师转变为中学普教战线上重庆育才中学的物理教师。面试试讲的时候,“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线实践经验和创新实验演示,使他得到了面试领导的青睐和一致认可,“这个老师讲的课挺有意思,我们的学生需要这样生动的课堂,我们学校需要这样的老师。”
  “我的长处在于大胆实践、实验教学、教具的创新制作演示等方面。”职教中专技校6年的从教生涯,让李鸿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深谙其道,行知合一的教学风格与育才中学“生活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很多教学中普通老师无法用实验操作讲明的重难点,被他用自制创新教具找到破局之道。
  在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产生感应电流的实验中,产生条件之一“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突破是传统的难点,老师们基本上都没有做实验去探究这个条件,而是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李鸿自制了一个创新教具能突破这个难点:用很多南极S和北极N磁铁做了两块大的平行板磁极,中间有很大一个区域都是匀强磁场,让一个遥控电动小车上面固定一个小线圈再接检流计组成一个闭合回路放到匀强磁场中,遥控启动小车让它缓慢地做匀速运动,观察检流计,结果检流计一点不摆动,就证明整个线圈切割磁感线运动是不会产生感应电流的,从而突破“部分导体”这个难点。
  “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知识点本身更重要。”李鸿用直观的实验现象为学生将知识难点逐一消解,很多学生在他的引导下,爱上物理学科,走进物理科学的大门。在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活动中,他指导学生韦顺宇同学、贺萧瑞同学分获2013年、2014年全国“金牌”,李定远同学获得全国“铜牌”,学生唐杰辰、庞义松、蒋欣岑、冉皓元等15名同学获重庆市科技小论文比赛一等奖。他自制的创新教具《家庭电路多功能演示线路板》获全国一等奖,现代家庭电路演示仪、力学多功能演示仪、机械演示仪等10件获重庆市一等奖。
  2018年,来自河南新乡的中学物理教师刘新选通过“生活物理”联系到李鸿,邀请他作为自己在西南大学名师领航培养工程项目里的实践导师。“李老师在生活物理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我们来讲是一种特别的启发,有助于弥补我们往后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刘新选本身已经是河南省“千人计划”、国家“万人计划”的教学名师,他在中学物理教学方面拥有很多科研成果,相比于如何做题拿高分,李鸿“生活物理”的理念和实践吸引了他。2019年12月,李鸿受邀前往刘新选所在的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近400名中学物理教师授课并做了交流讲座,在高考大省,“生活物理”为忙于应试抢分的同行们带去了别样的教育样本。
  映照薪火
  2019年3月,李鸿指导学生蒋欣岑制作的创新教具作品“红外线无皮鼓”在13届重庆市青年教师技能大赛获特等奖。“无皮鼓”也被收入学校的“创新物理实验室”。这间实验室里共计收入200余件学生的科技小制作、小发明以及个性化的物理作业作品,这间物理的“名人堂”成了其他市内外学校来重庆育才中学教学调研的必去之处,也是“生活物理”的一张名片。
  生活化的物理作业体系是“生活物理”的又一重要内容。李鸿介绍,他们的个性化家庭作业一改常规的计算、刷题的固有作业模式,通过课外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物理科技小报等各种形式去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感受物理的魅力。比如学到浮力的时候,便动员学生通过“为父母泡一壶茶”观察茶叶在这过程中遵循的浮力知识;学到热学的知识时,就“为父母做一道菜”,并写好全过程的观察日记。   生活化的作业不仅创新和丰富了传统的作业形式,也为学生和家长的沟通交流制造了机会。一位学生家长在认真品尝过孩子的“热学作业”后,给出评语:该作业色香味俱全,美中不足的是味道偏淡,为该同学成功学会番茄炒鸡蛋点赞,真香!生活化的物理作业不仅让学生和课后作业“握手言和”,同时也是对学生“感恩父母、责任与担当”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教育,不少家长对这个设计点赞。
  为了持续调动和保持学生们对物理课的兴趣,学校还设有一些常态化的科技竞赛、创新制作评选活动等等。学生在专注制作自己的小制作、小发明的时候,学会了善于动脑和动手,性格、习惯、物理核心素養也逐渐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乐乐原来常常因为学习成绩靠后而自卑且内向,改变发生在一次实验制作评选上。在一个以探究大气压强为主题的“覆杯实验”制作活动中,她的小实验设计简洁,实验效果显著,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最后被评为一等奖。“上台领奖的那一刻,她激动得眼泪都快下来了。”教研组的老师李建说。从那以后,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她都变得积极了。乐乐的例子让李建触动特别大,他切身体会到老师的一次肯定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心性。
  同样感触很深的是李鸿,他说,自己能够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也是源于中学时代一位老师的影响。1987年,李鸿从一所农村学校考入省重点涪陵五中。尽管他曾经是学校最优秀的学生,但是进入高中之后,学习难度增加,成绩跟不上,自信心受挫。加上自己来自农村,感觉与城里孩子存在着格格不入的差距,自卑成了笼罩少年李鸿的一团乌云。
  自卑伴随着的是自我封闭,即使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他也不敢向老师或者同学开口求助,总是一个人“笨拙”地下苦功。他坚信刻苦努力是唯一的办法。改变发生在分科之后,他遇到了物理老师张桂华。她外表严肃,上课却是风趣幽默,总是能将晦涩难懂的物理知识通过生活化的例子为学生讲明白,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让愁云密布的李鸿逐渐喜欢上了物理。课下,张桂华发现李鸿不太爱讲话,总是一个人“埋头苦读”,她便耐心地开导他,手把手地从读题、审题、构建物理模型去教他,渐渐地,李鸿的物理成绩有了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改变是他逐渐变得开朗和自信。高考的时候,100分的物理考试,李鸿考了98分。
  “张老师是我中学时期最感谢的人,也正是因为她,我也选择成为一名物理教师。”李鸿说,对张桂华老师,自己是打心里地崇拜,是她为自己种下了梦想的种子。
  榜样的力量薪火相传。张桂华老师曾经教会他的,后来他照映到了更多的人。学生邱小红每年都会来给李鸿拜年,十几年来,他们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更像是亲人。邱小红是他2008级班上的学生,学习刻苦努力,也是班上的班长,是李鸿的得力助手。变故发生在初二的时候,邱小红的父亲因病逝世,家里没有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生活只能靠母亲送报纸勉强维持,就连学费都成了问题。班主任李鸿了解到情况以后,便负担了她的学费,直到大学毕业。为了防止她学习受影响,李鸿一直鼓励和陪伴她树立学习目标、刻苦用功,扮演着父亲一样的角色。中考的时候,她物理满分,取得了总分717分的优异成绩。现在,重点大学毕业的邱小红已经成家立业,成了李鸿心里的“女儿一样的骄傲”。
  团队力量
  2017年9月,李鸿在育才中学初中物理教研组的基础之上,成立了名师工作室,80 后和 90 后的年轻“陶子”成为这个团队的骨干,凝聚团队力量、带领团队集体成长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新阶段。
  在谈及青年教师的培养上,李鸿对工作室的年轻教师的要求是:一年会教,三年教好,六年成为骨干。李鸿介绍说,他鼓励青年教师要融入团队,借助工作室提供的平台机会,多走出去引进来、多学习交流、多锻炼,实现快速成长。
  备课组长李建成为其中的典型。在李鸿的印象中,八年前,刚参加工作的李建还是个性格内向的大男孩儿,第一次上公开课时,李鸿从教学环节处理、师生互动、教具制作、课件打磨、课堂展示等环节做了细致的指导。当时,这堂面向重庆市骨干教师的公开课上得非常成功,大大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后来,通过工作室的平台,李建逐渐走出校园开讲座、做交流,开始成长为教研组的青年骨干,接替李鸿成为年级物理备课组长。做事认真踏实,任劳任怨,肯下功夫是李鸿对他的评价。“生活物理”的微信公众号保持日更,内容详实规范,就连粉丝在后台关于某个知识点的疑问,都得到了详尽的回复,李建在背后做了很多具体的工作。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李鸿对外讲座交流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作为物理教研员,他深受市教科院周智良副所长的影响、引领和指导,使他真正懂得了“如何去融入团队,如何去引领和带好团队”的真正内涵。他对自己团队的老师有“三四五”要求,三重:重情商、重专业成长、重科研;四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五度:知识目标达成度、教学环节衔接度、教师魅力亲和度、师生互动交流度、创新智慧生成度。
  “这‘三四五’是从影响我专业成长的老师身上传承总结下来的,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兄弟姐妹成长。”李鸿记得当初刚到育才中学的时候,自己对于中学教学的课堂把握还不够规范和精准,是指导老师阮享彬从课堂导入到各个环节的自然衔接,从教师的亲和度到师生互动度,从知识目标的达成到自我智慧生成等多方面对他进行了系统规范的指导。后来,阮享彬老师调任重庆市教科院市物理教研员,李鸿还多次请他回校给新进青年教师做讲座。
  课堂是检验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窗口,李鸿鼓励学员走出去参加赛课,在比赛中磨砺和成长。近年来,李鸿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工作室多名青年教师在全国和市级比赛中拔得头筹,指导青年教师罗志强、李建、郭章渊先后在重庆市第12、13、14届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指导青年教师杨莉、陈青参加“行知杯”获全国一等奖;指导青年教师杨群、唐家琼在重庆市九龙坡区“九龙杯”物理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获一等奖。   “每一堂精彩的参赛课后面也凝聚着整个团队的智慧。”李鸿说,只要是工作室的老师出去参加赛课都能拿一等奖,他的底气和自信来源于每一位老师出去正式比赛之前,教研组及工作室所有成员都会在一起听课、提建议、不断打磨,前前后后加起来至少演练六七次。他对自己的团队充满信心。
  在李鸿看来,一堂课是否能称之为优质课必须看其是否符合“五度”标准,“创新智慧生成度”是其中的关键。“创新智慧生成度”指的是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们能否根据课堂所学而生成自己的独特智慧,“学生根据课堂上的知识,思维发散开去,能够生成一些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这是不可预知的,也是令人期待的。”李鸿说,学生的某些想法往往还能启发老师,这就是教学相长的魅力。
  除了赛课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李鸿带头加强理论学习,他的多篇论文在全国和市级评选中获一等奖。教研組及工作室的研究人员积极编写专著、自制创新教具、撰写科研论文,自制创新教具获全国和重庆市一等奖42项,并申请获得国家级专利4项,在《中学物理》《物理教学探讨》《素质教育》《课堂内外·教师版》等物理核心期刊及教学杂志发表论文25篇,近15篇论文和教学设计在全国论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近40篇论文获得重庆市中学物理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二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从职业教育到普通教育,从工厂生产技能一线到基础教育的课堂,李鸿认为,“慧从静处生,能从动中来”,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考出好成绩,更要借助生活教育实现学科立德育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回归物理本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创新的精神。
  大道至简,正如重庆育才中学创校老校长陶行知先生所说:“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斗转星移,八十余年后,“陶子”李鸿仍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践行和追求着老校长朴素的生活教育理想。
  人物专访
  本刊记者:结合“生活物理”团队的事例,您对青年教师的职业成长有哪些建议?
  李鸿:团队意识是首要的。重情商、会做人、会合作都是强调老师的团队意识,一个青年老师的成长离不开团队的培养。我们教研组的老师出去参赛基本上都是拿的一等奖,除了老师自身的努力以外,也有一部分归功于团队的智慧。其次,老师要愿意做、乐意做,这样才能融入团队。“生活物理”的公众号之所以能够不断扩大影响力,创造了数百篇精品原创内容,这离不开团队里每一个人的主动作为。对于青年老师来讲,只有在不断做事的过程中,能力才能得到锻炼和增长。在专业成长方面,比如说做课题研究,老师要选中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无论是实验操作还是理论研究,扎根下去深入研究。老师要注意在平日教学过程中,围绕课题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素材,做扎实课题研究的材料支撑。
  另外,作为老师,我们的所有追求都要基于学生的需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让学生喜欢上老师之后,他才可能对老师的课堂、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兴趣能引导学生学得更好,更开心,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其他文献
在青春的路途上,怎样引导男孩子与异性相处,父母的关注和指引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儿子刚刚上初一时,对男女方面的感情还是朦朦胧胧的。可儿子班上,“情窦初开”又相对大方的女同学,已暗中向男生“眉目传情”了。但这类“青春期动作”常常遭遇儿子等一些男同学的冷嘲热讽。  某周末的饭桌上,我正开启着一瓶四川名酒“剑南春”,儿子在一边说话了:“爸爸,我们班有个女同学,外号听着就是这酒的名字。”“叫剑南春?怎么
炙热的8月,覃伟容回了一趟家乡。这是她正式从教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到家中,享受团聚之外,覃伟容还向已退休的老教师——爷爷,和迄今从教三十年的爸爸请教了诸多走上讲台以来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比如:针对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应该怎么办?如何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而两位长辈给出的建议,虽是源自多年前的经验总结,但在覃伟容看来,却都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宝贵经验,因而同样适用于今天,适用于深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2020年,对于蓬安教育来讲,是持续进步的一年。高考的本科上线率从几年前全市九县市区最后一位的28.46%上升至今年的50.33%,高考综合考核跃居南充市第四,短短几年时间,蓬安教育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与此同时,全县的智慧教育也稳步推进,智慧教育云平台、示范智慧教室等建设与应用同步实施,被四川省教厅表彰为全省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正有序创建。  蓬安教育快速崛起的背后离不开
教师发展是校长最大的成就  大气的校门、整齐的教学楼、宽阔的操场、葱郁的树木,走进涟水实验中学,人文、绿色的环境,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作为江苏省示范初中,学校近年来发展势头喜人,由于成绩突出,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2020年度中考综合评估先进单位。  在校长朱金峰看来,无论是学校的硬件建设,还是内涵发展,都是近两年全校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这个结果也让他颇费了一番功夫。  两年多前,朱
1985年暑假,一个偶然的机会,湖南省武冈市的马顺媛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一则关于贵州缺少教师的报道,报纸上大山里孩子渴求知识的目光,深深地触动了她。她突发奇想:何不到贵州支教去?  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悄悄离开父母,只身踏上西行贵州支教的征途,来到贵州省黎平县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这一晃就是34年。  留下来:深耕乡村教育  通过试教,马顺媛被安排在城关第二小学任教。一年后,她深知黎平农村学校师资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第一因素,只要教师队伍给力了,那我們的教育就一定能越办越好。”办公室里,南部县教育科技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祝雄跃铿锵有力地说。近年来,南部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通过优补、优培、优待的方式,构建了“选育管用”的教师成长体系。  一是在“优补”上做文章,拓宽师资来源。面向社会公开考核招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到城区学校任教,近两年引进县外优秀教师50人;组织城区省市级示范中小
经师??人师  爱因斯坦说过:走出校门后,把学校里学的知识全部忘记,剩下的东西就是教育。那学生离开学校究竟还能剩下什么?  在学生孙晋诺的印象中,高中三年的语文课,语文老师究竟讲了什么都忘记了。但老师的形象却是永久不会模糊的,甚至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越来越清晰。  高三的时候,邻班老师给学生发自刻的讲义,在临阵上场前“磨刀霍霍”,而自己的老师却丝毫不为所动。一如往常,每天上课他都要进行二十分钟的时事
浙江省教育厅近日下发文件,要求全面排查和清理进入校园的有害APP,学校及学校内部分年级、部分班级在使用的学习类APP全部纳入排查范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列入重点排查范围。  进入中小学校园的有害APP主要包括以下范围:1.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的APP;2.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學生课业负担的APP;3.以免费为幌子私自收集学校及学生信息的APP;4
黄琳玲:小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低中年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多次被评为“中山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2009年获“第二届全国小学语文论坛说课比赛”一等奖;2010年在打造精品课程过程中,作为项目主持人所研发的课题获“中山市提名奖”;2012年语文综合性学习录像课获得广东省三等奖;2014年获石岐区阅读教学赛比赛获一等奖;2016年教育成果获“第七届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
何大超,新沂市阿湖中学校长  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教师团队的支持,而优秀教师的建设途径只有两条——要么招募,要么培养。作为一所较偏远的农村初中的校长,何大超明白,他是“等不到”优秀教师前来“投奔”的,唯一的路径只有培养。为了打造一支精品高素质教师团队,近年来,何大超全方位、多层次、大力度地激发教师成长力,在全心全意付出的同时,也收获了精品团队建设的累累硕果。如果说这个过程中有可以复制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