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特区立法权

来源 :经济与法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lai_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经济特区立法为经济特区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一直受到质疑,其根源在于经济特区拥有的双重立法权。2010年国务院相继批准深圳等四大经济特区将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范围,但“一市两法”问题依然存在。要真正解决特区立法问题,必须要正确定位两种立法权,并在制度上规范之。
  关键词:经济特区立法权 一市两法 立法冲突
  一、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界定
  经济特区立法权可以有两种意义上的理解:第一种是性质意义上的经济特区立法权,指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特区的有关国家机关基于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的专门授权而形成的制定效力不超出经济特区范围内的规范性文件的权力。第二种是地理意义上的经济特区立法权,指被称为经济特区的地方所有立法权的总称。除包括性质意义上的经济特区立法权外,还包括经济特区根据宪法和有关宪法性法律规定的较大的市的立法权。为更好地对这两种立法权进行比较研究,本文中经济特区立法权特指性质意义上的经济特区立法权。
  经济特区立法权作为一种特殊的立法权,其特殊性有以下几方面:
  (一)性质不同
  经济特区立法权属于授权立法。其权力来源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特别授权。授权立法是指一个立法主体将立法权授予另一个能够承担立法责任的机关,该机关根据授权要求所进行的立法活动。①按照授权方式,授权立法可分为法条授权和特别授权。所谓法条授权,是指立法机关或其他有权机关在其制定的法律法规中,运用其中某一条款,将某些立法权授予有关机关的授权。特别授权,是指立法机关通过作出特别规定,允许行政机关或其他机关在其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制定法文件。经济特区立法权即属于特别授权。
  (二)权限不同
  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关授权决定,在遵循宪法的规定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经济特区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经济特区法规,在特区实施。而一般地方立法则需严格遵循不相抵触原则,不具有特区授权立法所享有的灵活权限。
  (三)生效与适用不同
  经济特区行使较大市立法权所立的法必须经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才能生效施行。 “省、 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 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4个月内予以批准,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就自主性和灵活性而言,经济特区依授权所立之法,只需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所在省的人大常委会备案(但备案本身并不影响法规和规章的施行)。即便有变通也无需先经省级人大常委会之关,可以直接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在适用范围上,根据授权决定,经济特区立法权只能及于经济特区范围。较大市立法权广于经济特区立法权。经济特区行使较大市立法权有权覆盖全市行政区域,而经济特区立法权只能及于作为非一级行政区域的经济特区范围。
  二、经济特区立法权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经济特区立法权在特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历史、立法技术等原因,这一特殊的立法权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
  (一)两种立法权的冲突
  自各经济特区依授权拥有特区立法权以来,“一市两法”就一直存在。源自中央授权的特区法规、规章只能在经济特区内施行,特区之外的行政区域照旧适用所在省的法规、规章。2000年《立法法》出台后,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拥有了较大市的立法权,较大市的立法可覆盖全市行政区域,而授权立法仍只能及于作为非一级行政区域的经济特区范围。
  2010年5月,国务院作出关于扩大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批复: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随后,国务院先后批准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自2010年8月1日起扩大到全市;珠海经济特区自2010年10月1日起扩大到全市;汕头经济特区自2011年5月1日起扩大到全市。四大经济特区已经着手实施“一市一法”,纷纷作出将经济特区法规在扩大后的经济特区适用的决定。
  较大市的立法权以及扩大特区范围都是为了解决“一市两法”这一历史难题,有人认为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后,两种立法权所及范围已经一致,“一市两法”将不复存在。其实不然,一市两法纵然有法规调整范围不同的原因,但根本在于这些城市的双重身份、双重立法权:既是较大的市又是经济特区;较大市立法权与经济特区立法权并存。两种立法权在权限及程序上有着巨大差别,特区立法主体在进行立法时该依何标准选择立法权?
  (二)法律冲突
  1.与宪法的冲突
  1982年宪法第10条关于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土地”的规定,当时法律禁止土地的买卖、出租或其他形式的非法转让土地,土地只能由国家依法征用。1986 年的土地法将宪法的规定确定为一项原则。1987年 12 月1 日深圳市有关地方公共机关拍卖了8588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这些都明显违反宪法的规定,超越全国人大授权。但有关国家机关没有制止这一违宪行为,而是4个月后通过宪法修正案,把“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写进了宪法,从而开始全国规模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交易。②虽然先行一步的土地改革促进了宪法的修改,但其实质上有损于宪法及法律的权威性。
  2.与法律的冲突
  2010年1月19日深圳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罚条例》,一经发布就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其多处处罚条款均与上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发生了冲突。例如:《安全法》第九十条对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但《处罚条例》将罚款提高至三百元。
  3.与行政法规的冲突
  1994年由深圳贤成大厦引发了一场历时10年之久、案及最高司法机关的连环行政诉讼案,被法律界称为中国 “行政诉讼第一案”。该案争议比较复杂,争论焦点之一是,对在深圳特区成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清算,应选择适用《深圳经济特区企业清算条例》,还是《外商投资企业清算办法》,前者是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7月26日通过的,后者是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发布的。深圳市中级法院和广东省高级法院的判决一致认定,根据根据1992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通过的授权决定及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具有优先适用的法律效力,即使对于国务院的行政法规也是如此。③   三、经济特区立法权的完善
  尽管经济特区立法权在实践中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我们不能因此否定它的存在。对其进行不断完善,才能使这一特殊的地方立法权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一)明确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目的及范围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经济特区的授权立法属于“一揽子”授权,其范围很含糊,使得经济特区立法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很大,这为经济特区充分利用立法权进行大胆的立法实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也出现了一些经济特区法规触及国家专属立法权的范围,有的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行政法规存在严重冲突的现象,从长远看,这不利于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必然对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产生影响。在授权决定中“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都是很笼统概括很笼统的表述,授权决定和《立法法》均未作出任何具体的说明和解释。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完善,有必要对经济特区立法权进行明确,这样才有利于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制统一,维护法律的尊严。有的学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在《立法法》中明确规定一事一授权原则。④
  (二)明确经济特区立法权与较大市立法权的定位
  经济特区立法权与较大市立法权之间的关系比较微妙,运用得当则可互补,否则,将带来消极作用。因而,要对经济特区立法权和较大市的立法权进行明确定位,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有学者认为:用好两个立法权,但地方立法权优先。理由主要是地方立法权制度比较稳定,立法风险要少一些授权立法虽然灵活、空间较大。还可考虑引进“功利”原则,也就是“有利于”原则,要从特区工作角度考虑,怎样有利于特区工作,有利于达到立法目的,就从中选择运用哪一种立法权。⑤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利于两种立法权的使用的。首先,由经济特区立法主体自己来确定优先使用哪个立法权,存在随意性。其次,在两种立法权的立法成本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强调功利原则是不可取的,立法者为达目的很可能会多用经济特区立法权,这样将导致特区立法质量下降,与其他法律文件产生冲突更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笔者认为应当由省以上的立法主体制定《××经济特区立法条例》,规范两种立法权的使用,并建立监督机制。
  (三)加强对经济特区立法权的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授权决定中规定经济特区法规要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及所在省人大常委会备案。除此之外,未见有其他监督规定,这种备案监督是一种消极的监督,是事后监督,它的主要作用是以备上级机关查询,不具有撤销不适当经济特区法规的权力,这使监督流于形式。《立法法》第八十六条第二款、第八十八条第七项又分别规定了对授权立法的裁决制度和撤销制度,从而使对授权立法的监督更加完善。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和国外经验看,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经济特区立法的监督: 一是要建立重要授权立法的批准制度。授权立法仅有备案制度是不够的,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授权立法,应当在授权主体审查合法性批准后才能生效,以防止出现严重后果;二是要细化授权立法的裁决、撤销制度,主要是如何启动以及裁决、撤销的标准,使之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伯礼.授权立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2] 阮荣祥. 地方立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 熊哲文.法治视野中的经济特区 [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4] 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与立法规划研究. [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5] 苏元华.关于完善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几个问题[J].人大研究2005(9).
  [6] 李林. 关于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几个问题[J]. 海南人大2004(2).
  [7] 陈俊.经济特区双重立法权论要[J].法学2001(9).
  [8] 王斌、宋玉忠.特区扩容:破解深圳市“一市两法”困局的路径选择[J].特区经济2011(3).
  注释:
  ① 陈伯礼,《授权立法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3页。
  ② 童之伟,重提“违宪改革合理说”宜审慎——以过去数年之乡镇长直选“试点”为事证,载《法学家》2007年第4期。
  ③ 刘众、吴涛、冯杰,“‘中华第一楼’深贤成大厦事件始末”,http :fzj . sz. gov. cn ho178. asp.
  ④ 苏元华,关于完善我国授权立法制度的几个问题,载《人大研究》,2005年第9期。
  ⑤ 李林,关于经济特区授权立法的几个问题,载《海南人大》,2004年第2期。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管理活动中,社会责任问题已是组织与管理者不可回避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对其自身经济行为的道德约束,它既是企业的宗旨和经营理念,又是企业用来约束企业内部包括供应商生产经营行为的一套管理和评估体系。由于MBA教育主要以培养职业经理人为价值追求,因此,将社会、环境等社会责任议题纳入企业管理教育,培养学员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必将对促进和推动社会、环境、经济的可持
期刊
摘要:我国在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中,社会治安形势确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以下问题:未成年犯罪率不断上升;流浪乞讨问题日益严重;一些地区的卖淫、吸食注射毒品现象屡禁不止等等。笔者通过对国外保安处分制度以及与我国现存的保安处分措施的比较研究,分析在我国构建保安处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关键词:保安处分 保安措施 构想  一、保安处分制度概述  (一
期刊
摘要:将立案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并使之独立化在实践中产生了许多问题,立案前“侦查行为”的滥用使最突出的问题。刑事诉讼法有关立案程序的设置以及实务中立案指标的存在,是形成这一现象的法律原因和现实原因。同时,一些在正式侦查行为中才能使用的侦查手段在实践中却在初查过程中使用,更加值得我们对将立案作为刑事诉讼启动程序的合理性进行反思。要解决这些问题,建议从立法上取消立案程序,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合理借
期刊
摘要:在刑法分则之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具有补充性的兜底性质的罪名。因为该罪具有开放性的犯罪构成,是故在认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把握,既不能肆意扩大解释,也不能任意缩小解释。本文通过对“公共安全”和“危险方法”的分析,以此来明确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构成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公共安全;危险方法  一、以危险方法危
期刊
摘要:财政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方面具有分配调节、保障基本生活,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的职能。我国财政加大了应急管理工作投入,保障了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初步建立了部门协调机制。但是,我国财政应对突发性事件仍然存在应急管理经费的投入略显不足、财力保障水平较低,应急管理资金投入分散、政策的总体效果不明显,存在一定的违规使用、挪用资金现象等诸多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在公共危机前的财政准备系统方面,实现“预备费”的
期刊
摘要:分析我国合同法的制定过程,找出我国现存合同法中关于赠与制度的缺陷,包括任意撤销权的规定的不足,法定撤销权规定方面有待改善的方面,撤销赠与后财产返还的范围以及赠与人赠与能力丧失认定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对缺陷提出补足意见,并阐明理由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关键词:赠与合同 瑕疵 完善  一、我国赠与合同法的瑕疵  自从我国《合同法》颁布以来,学者从未间断过对于合同法中不足的探讨,世界上不存在完
期刊
摘要:《劳动合同法》颁布后至今,先后受到了企业界、经济学界、法学界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多重批判。但不可否认的是,《劳动合同法》是中国劳动立法中最具操作性的一部法律,它的出台不仅有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规范和劳动者维权意识的觉醒,也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升级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而《劳动合同法》面临的批判与反批判,本身即揭示着一种立法与法治的进步。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论战 产业升级  一、《劳动
期刊
摘要:特殊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刑法修正案(八)》为加强对严重刑事犯罪的打击力度,扩大了特殊累犯的范围,将恐怖活动犯罪和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纳入其中。本文拟对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特殊累犯的规定,修正案对其的修改原因和仍存在的缺陷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进行探讨。  关键词:特殊累犯 刑法修正案 修改 缺陷 完善  根据刑法修正案(
期刊
摘要: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而预防犯罪需要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两个方面出发,刑罚的恰当制定,对惩罚犯罪人和威慑其他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刑罚中的非监禁刑( non - custodial penalty) 是与监禁刑( incarceration)相对应的概念,是指监禁刑以外对犯罪人适用的刑事制裁方法的总称。①非监禁刑随着刑罚教育论的出现而被人们所接受,由于它具有轻缓化、人道化等优点,在现代社
期刊
摘要:配偶权是夫妻双方在合法有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平等专属享有的对配偶利益的支配权。我国《婚姻法》仅规定了配偶权的一部分具体内容,而并没有对配偶权进行明确立法。本文从配偶权的概念着手进行剖析,在对配偶权有了明确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现实和立法现状阐述对配偶权进行立法的必要性,并进一步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对我国配偶权立法提出相关建议。主要体现在充实和增加配偶权的具体权利内容,并建立合理有效地保护机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