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素材 抒发真情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5681230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多角度观察生活,积极积累写作素材
  (一)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素材
  文学、艺术讲究“真、善、美”。第一位是“真”。只有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作文也如此,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真人真事选出来,文章表达的中心才会感动人,才能收到中心鲜明、内容充实、喜闻乐见的效果。
  写作上会叙事是关键。我要求学生写日记,观察生活所得,把它们化成文字,在心底留下影像。待到作文时,调动“影像”,把作文的素材与曾有的影像一对,文章有了灵魂,肯定充实而有意义。这些生活积累好似法官手上的铁证,运用到文中非常有力度。总之,作文素材的积累,第一位要向生活中的身边事索取,这是最好的取道。
  (二)向看书籍、报刊、电视、网络或其他媒体扩大素材积累量
  学生生活毕竟简单,范围小,虽然我们提倡写生活,但写起来仍然觉得窘迫,那就需要挖掘第二条取道,从书刊、电视、网上来探寻、收集、积累作文材料。对学生来说,这条道路应该是“阳关道”,道上风景更多、更美,所以学生多读书,多看有益的、有价值的网络话题,搜集一些有用的东西,对积累作文素材,提高作文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古人说写文章要引经据典,这里的“经”与“典”就是历史上有价值、有说服力的东西。古人教学就是读书,反复读,学生熟读成诵,下笔有神,这说明多读书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写作中抒真情实感,传递时代“正能量”
  (一)注重思想教育、培养高尚情感
  中学生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但分辨能力较弱,面对纷沓而至的各种思潮,往往随心所欲不能择善从之,因而思想教育在作文情感教学中首当其冲。我在指导时,首先让他们明辨是非,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情感。
  (二)紧扣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情感
  社会热点是学生关注的焦点,将它适当引入作文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面向社会,增强爱国责任感,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有时我会选择性地针对一些热点话题,如“慈善”、“打工潮”、“追星族”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们反响很热烈。
  三、营造宽松、活跃的写作氛围,挖掘鲜明独特的写作个性
  初中生的思想应该是最活跃的,他们充满着告别少年的喜悦与步入青年的困惑;他们有花季的情愫,也有青春的伤怀;有成功的笑容,也有失败的眼泪。初中生的内心世界是那样的纷繁复杂而又色彩斑斓。遗憾的是,在他们的作文中,却难以看出个性的光芒。因此,如何使他们写出特征,写出个性,就成了我们写作教学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这方面,我特别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尤其不要受主题的限制,这样,学生才敢放胆去写,如写《偶遇》,我要求一定要写出自己感受最深切的事,别胡编乱造,生搬硬套。
  我很少让学生写命题作文,一般是规定几个大致的范围,让他们自由构思,体裁不限,且字数也不作限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学生们普遍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后的一种快感,生活中还真少不了它。他们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
  当然,出好“作文墙报”和编好“佳作精选”,这也是让学生习作“展个性”的有效途径。我在每次的学生作文交上来之后,便从中选出十篇左右较好的文章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作文墙报”上;好的文章达到一定的量后(一般需一个月时间),我就把它们编辑成优秀作文集,发给每个同学欣赏。这样一些同学受到鼓励,一些同学受到“刺激”,班级的写作气氛便越来越浓了。此时,又何愁缺乏“抒真情,展个性”的好文章呢?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具有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的学科。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情感教育,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丰富情感,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下面谈谈教学中自己对学生情感调动的认识和一些做法。  一、创设情感氛围,激发学生思维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首先,在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
期刊
新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出路,作为农村语文教师要以新课标为指引,摆脱急功近利,以教育改革为己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念,还语文教育一篇蓝天。让语文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具体说来就是开放课堂,尽一切可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读书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多多接触充满时代气息的书刊,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习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提出“大
期刊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应针对学生的差异做出有针对性的正确的个性评价。因为正确、公正的个性评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每个学期结束,学生和家长都会从学校发的《学生成绩报告单》(简称“成绩单”)上看到期末考试的成绩的分数和班主任老师写的评价(即对学生的评价)。班主任老师评价好的自然高兴,评价不好的,不管是学生本人或是家长心里肯定是会百感交集、不是滋味。能够正确对待的,会从自身找原
期刊
语文教学担负着人文教育的功能,然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几乎呈空白状态。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呢?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与课文相关知识紧密结合,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中的《雪》是鲁迅的一篇经典文章。文中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之间是对比,还是衬托?  《教师教学用书》第59页是这样解释的:“文章描写了江南与北方的雪景,并在对比中体现出作者的倾向。江南的雪是美的,但它是温润的美,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在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  一个学生对此提出了疑问:“老师,为什么江南的雪与北方的雪之间不是衬托,而是对比呢
期刊
这两天终于闲了一些,有点时间正儿八经看点书了。随便翻翻,读到于丹的《唤醒心中的诗意》,不免感慨万千。于丹在文章里说:“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地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这话说得对。小的时候,读李白,孟浩然,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一如初春的纷纷啼鸟。长大了,学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通过诗歌,寄托情感。再后来,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又羡慕起陶渊明,“采菊东篱下,
期刊
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那么,语文教学如何设计提问?我认为对学生提问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要起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作用  教学时要抓住兴趣点提问。所谓兴趣点,就是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的最大失败就是学生厌学,教学的最大成功是要
期刊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一样有了对某一件事物的浓厚兴趣,观察会愈细致反应会愈清晰,创造性思维和各种智力活动也最活跃。因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有效措施和合乎科学的各种手段,精心设计45分钟,灵活多样找准教学切入口,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习思维,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将其
期刊
一、灵活运用多种激发兴趣的教学手段  设“境”,即创设教学情境,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导入激趣  导入新颖别致,能让学生动情,就容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散步》一文,因这课文是歌颂亲情、提倡尊老爱幼的,在走进文本之前,先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让深情、甜美的歌声将学生带进一个浓郁的亲情氛围中,以激发学生的盎
期刊
一、转变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  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