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学生质疑能力激发的因素及解决措施分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普遍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应是创新思维,而“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本文对于阻碍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教案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字:质疑能力 对策 因素
  1、前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青少年的质疑能力是获得创新的关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对于学生而言,质疑能力能够拓展学生的思辨精神,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但是我国的学生之一能力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社会评价体系都成为阻碍学生质疑能力激发的因素,为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应该改善当前的教育现状,为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土壤。
  2、阻碍学生质疑能力激发的因素分析
  古人云:“学虚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质疑能力是学生进步的源泉,但是因为我国教育理念以及教育体系的影响,造成我国学生不能够及时的提出质疑,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进步。
  2.1 传统文化与教育理念
  中国历史文化中的信念、态度以及价值取向都是以集体为核心的,因此其中的社会行为主要以“父道”与“师道”为主要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尊先贤先哲的思想,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文化都需要以寻重力式、崇拜权威作为价值导向。除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之外,我国的教育理念是阻碍质疑精神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能力,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需求,造成学生逐渐养成守城趋同、尊重权威以及继承知识的能力。其中以高考作为教学标准的教学,造成了学生的思维标准化,通过考试训练让学生在乎“什么是标准答案”,而不重视知识的获取过程,导致学生的思维趋同,形成固定思维,从而影响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激发。
  2.2 教师角色与教学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传统文化内的教师必须注重师道尊严,并且发挥书本以及教师的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能够随意发问,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获得标准答案,直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出于丛书、接受的地位,而且主要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淡化处理,削弱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虽然素质教学已经逐渐开展,但是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考试为目的的教学依然存在,对于学生的质疑能力造成消极影响。
  2.3 社会评价体系
  社会评价体系是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学而言,社会评价体系起着塑造人、影响人的重要作用,其中肯定性评价能够激励人的重复行为,否定性评价会减少意思消除相应不良行为。中国的社会评价体系中,存在着“唯文凭”、“唯学历”等情况,导致传统教育以应试为主要的目标,而且升学率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追求,造成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消化书本知识,杜绝差错,从而消除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形成与激发。
  3、解决措施
  3.1 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质疑能力,应该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从而针对教材、课堂等提出自己的见解。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提升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情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提出质疑,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质疑意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以问题情境的创设,构建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质疑的土壤,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意思想象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趣味性、惊奇性的问题导入教学,唤醒学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星系兴趣,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
  3.2 转变教师角色,优化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与发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得到标准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的思辨精神以及质疑能力。教师是影响教学的关键因素,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情况,应该转变教师角色,调整教师的位置。对于教学而言,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主要的作用是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示范、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质疑,从而与学生一起进行辨疑思考,提升学生的中思考与质疑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养成自主质疑的习惯。
  3.3 优化评价体系
  当前美国的教育已经走出“唯学历”的误区,而且将绩效管理等企业管理的方式引入社会评价体系中,优化人才建设,提供人才优化方式。为了改变当前的质疑情况,中国应该在当前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穿件以创新能力为基础的人来培养与人才评价彼岸准,破除唯学历、唯文凭的现状,从而培养学生的問题意识与批判思维,增进社会创新能力建设。
  4、结语
  质疑能力激发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影响质疑能力的因素较多,为了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应该从课堂上、社会中进行质疑能力建设,创建符合质疑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与社会环境,从而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 王坤.问题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成才之路,2008(4):30.
  [2] 周大平.难以释怀的“钱学森之问”[J].嘹望,2010(45):61—6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电学部分的学习困难,我们老师也觉得难教。其原因就是电学知识的概念多、规律多、物理量及物理量符号多、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符号多、公式多,对于不少学生来讲容易把规律、概念搞混淆,把物理量的符号和物理量单位的符号搞混淆。对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也束手无策。但再难的学习内容只要我们能够做到“先把一本书读厚,再把这本书读薄”,掌握其中的方法、技巧;注重练习,善
期刊
体育交流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改革  李文鹏现阶段,由于高中体育教学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来支撑,导致一名体育教师要负责多个班级的体育课,这样就使体育教师只是注重体育考试,而不重视怎样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另外,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自身对体育的认知有差异,学校过于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所有问题的出现,可以看出高中体育教学在新课改背景下必须进行改革。  以下主要是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对新课改背景下的
期刊
小学英语课开设以来,老师们都十分注重单词、对话教学,绝大多数的教研课、示范课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教师极好的示范与引导。然而我觉得,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才是很多教师和学生遇到的难点问题。  下面我根据学生在平时课堂上显现出来的英语阅读技巧方面的欠缺和自己在实际随堂课中可操作的一些尝试,谈谈小学高年级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结合”:  一、英语阅读教学应与激发阅读兴趣相结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而,小
期刊
新一轮英语课程改革已在大部分农村地区普及,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了对英语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但在农村中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着课程改革的成功。  一、社会因素  虽然新教材更加重视口语教学,但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中并没有相应地增加口语测试项,尤其在农村中学,学生们学习的唯一动机便是考上大学,跳出农门,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
期刊
摘 要:當今社会是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时代,而新时代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就是不断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我们体育老师有必要在课程改革的春风下对既定的体育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创新,即
期刊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常与课文内容,观点,术语相脱节;学生观察,分析,想象活动经常停留在肤浅阶段,难以深入;在讨论问题时,往往启而不发,进展缓慢.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很多,认真分析,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安排学生阅读自学未能很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活动.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取得独立,主动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
期刊
通过探究,改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优化了师生关系,创设和谐统一的教育教学氛围,同时提高了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水平,活动课教学出新意。  为了使我们的教学符合时代要求,我们根据先进教育理论,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的“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结合新课程标准和校本教研建设来探索形成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的探究性“活动课”历史教学模
期刊
一、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小学阶段,使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相互渗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校特别要重视德育教育。“五育”教育中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少年儿童从小养成讲文明、守纪律、勤奋学习、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为重要。  二、我校对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教学建议指出“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情境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这就代替了以前《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经验”的内涵不仅丰富了,而且有了具体的指引方法。因此,如何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多样化情境,达到丰富和提升学生生活经验的教学效果,是品德与社会课力求突破的方面。  我曾听过一位教师上《需要帮助吗》,她开头是一番感人
期刊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教师应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要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