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axue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下,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提升,并且促进教学效果、教学效率及教学效益的相互统一。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基本的道德与法治知识作为教育重点,时刻关注课堂教学成果,进而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及正确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塑造具备优良综合素质的发展型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效率;道德法治
  《道德与法治》是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也是学生获取德育理念的主要来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出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教师应当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基于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培养学生的道德法制观念,才能真正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贯彻到底,才能使教育的真正意义得到实现。为了全面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及核心素养,创建高效且优质的课堂教学是当下刻不容缓的重要事项之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与学科教学相互融合,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建教学情境,搭建培育平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创建教学情境,不仅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从而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合理指导,同时也需要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才能得以實现,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主要作为一个指导范本,应当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其在面对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时,能自主解决,结合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其行为动机,在处理问题中领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对“老年人摔倒该不该扶”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笔者通过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参与角色扮演,并且在扮演与观看的过程中分析造成各种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同时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及行为进行社会性探讨,最后总结出结论。在这一教学情境当中,学生不仅能切身体会问题所带来的影响,还能在此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建设和谐社会,人人有责”的真实含义。由真实情境带来的教学效果冲击力较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共鸣,由此可见,以生活中实际的现象或者社会中的热点事件作为教学素材,建立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认知的有效途径。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教学目标,创建教学情境,可以逐步树立学生的道德意识及道德观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认知能力,从而达到增强学生法治观念、提升整体素养的教学目的。
  二、设定学习目标,提升核心素养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之前,笔者通过对学生学习实际、生活实际、个人品德及法治意识进行详细了解,并以教学方案为主要依据,明确教学目标。如,把着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个人品德设置为长期的教学宗旨,并将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设置为终极的教学宗旨,以此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笔者通过对多媒体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把与道德关联的社会热点以课堂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创建学习情境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道德及法治内容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将生活中发生的有关道德的事件编成故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扮演,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理解角色的思想及当下的社会现象,还能让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概念记忆深刻,表演完毕后,笔者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感悟,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及道德品质的教学目的。或者,通过将实际的生活融入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探索道德素养等问题,比如,在家如何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通过布置“主动帮父母承担家务劳动”的家庭作业,使学生在承担家务劳动时体会父母的辛苦,以此强化学生的孝顺之心;其次,笔者与学生一同参加协助交通的志愿者活动,通过帮助交警指挥交通,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从而使学生的法制观念和公民素养得以提升,同时使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有效提高。
  三、优化课堂效益,发展核心素养
  课堂效益是指学生在对学科知识学习完毕之后,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知识的实用性。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将核心素养作为主要教学宗旨,展开学科教学活动时,除了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是否相符,同时还要格外重视学生情感认知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由此可见,提升课堂效率的最佳方式,就是精确地将核心素养的含义领悟透彻,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笔者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设计辩论竞赛。例如,在教学“学习中的苦和乐”这一知识点时,通过针对知识点举办一个小型的辩论比赛,将“学习是愉悦的”列为正方观点,“学习是沉痛的”设计为反方观点,然后让学生们自主选择辩论观点,让学生们在辩论过程中展开讨论,学会如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表达,同时也养成倾听他们想法的优良道德品质,竞赛完成后笔者再进行点评、总结,进而升华了学生对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认知能力。激烈的辩论比赛,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质的飞跃,还使其表达能力得到有效锻炼,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中综合能力得以拓展,使课堂效益得以再次提升。
  综上所述,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得以完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当重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创建教学情境、设定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效益等一系列有效措施,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使其与学科教学相互交融,进一步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拓展思维,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目的,让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王颠来.融合核心素养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研究[J].成才之路, 2020(5):20-21.
  [2]石雪珍.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J].新课程·中学, 2019(10):174-175.
  [3]徐剑.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 2020(3):47-48.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摘要】研学后教理念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在“研”和“学”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也为进一步提升教师自身实践能力和研究水平及专业发展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机会。在番禺区开展的研学后教理念的引领下,笔者对实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研学后教;初中数学;思维能力  在研学后教的理论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践观摩的过程中
【摘要】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家长和学校实施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各个板块的教育活动中,德育是最紧迫、最关键的内容,体育学科凭借其独有的优势和学科特点,在坚持体育道德标准和规范的基础上实施体育道德教育,能抓住体育课堂中道德教育的契机,促进新时期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分析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供同行们参考与借鉴
【摘要】古诗文阅读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古诗文阅读活动,初步建立史观,让学生初步感知史学知识,在语文学习的知识系统中植入历史常识,还原历史背景。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历史认知能力;科学史观   古诗文阅读是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它蕴含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重视涵泳,仔细推敲,个中
【摘要】户外教育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情境,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锻炼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育形式。本文从“信任,坚毅,宽容,尊重”四大核心素养出发,以真实的户外教育案例,从“搭建学校户外平台,激发信任力量”“搭建家庭生活户外平台,触发坚毅的智慧”“搭建尊重与宽容平台,内化生命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策略初探,旨在从户外教育中找到切入口,用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课程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并不意味着阅读教学不需要“理解”,而是要将“理解”指向终极目标“运用”。没有“理解”,哪来“运用”?“理解”蕴含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中。因此,我们要摆正“言语理解”的地位,准确把握“言语理解”的内容,探寻“言语运用”的途径,才能筑好语文教学的基底。  【
【摘要】当代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理念是以生命为核心、关爱生命、提高生命价值、追求生命意义,是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下学校教育中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等还未完善,因此,生命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部分在日常的德育教学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命教育;生命意识  人类的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多种可能的呈现方式和体现价值,有意义的生命价值需要良好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范围很广,但是在学
【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对学生今后的發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加强培养个人素质,切实提高教学效果。本文阐述了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师德修养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德修养  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要以身作则,首当其冲,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让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加和谐,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  一、提升师德修养,提高思想水平  作为一名光荣
【摘要】探索深度学习的策略被列为世界基础教育领域发展的长期趋势,数学可视化已成为数学学科教育的前沿课题,我国初中数学新课标倡导可视化教学,可视化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加强“深度学习”的杠杆解,并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深度学习;可视化;学习效果  许多初中的学生认为现今的初中数学知识“多、乱、杂”,他们往往不能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与知识点以及方法运
【摘要】只有对定义、定理、法则和规律、公式等理解非常深刻,在解题过程中才能利用差异分析法(所谓差异分析法就是在解题过程中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的结构特点与我们所熟悉的知识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的分析方法,差异分析法的核心就是消除差异)解决数学问题时才能实现把部分像转化为完全像,实现差异的消除,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数学;看书;差异分析法  真正意义上的看书,我们必须做到“边看边思边感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在课时方面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指导纲要求课程资源开发以学校开发为主,且其附录中附有的一、二年级的推荐主题是很有限的,而适合农村小学低年段开展的活动主题着实欠缺了些。这就迫切要求各教师充分根据指导纲要基本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特色资源,建立相关课程的资源库,资源共享,为我区教师提供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开发的范例,为我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