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清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砂始于宋,兴于明,风雨沧桑,尔来八百年。紫砂陶刻源于落款,是陶器最基本的装饰手法。当今宜兴,从事紫砂陶刻者不少,庸手居多,高手无几。陶刻之道,非是简单的持刀刻画,所谓“功夫在诗外”,表现的是艺人综合的艺术修养,字壶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匠人之作,或循规蹈矩,或嚣张跋扈,全然不顾作品的整体精神,俗不可忍。不知诗词曲赋之美,尽在言简意赅之中也。
  真正让紫砂壶具有精神内涵成为文房雅玩,是清代大家陈鸿寿。文人的参与,曼生壶的问世,使得紫砂壶潇洒风流,极尽风采。 “壶随字贵,字随壶传”。紫砂壶的字画铭刻,如山有清泉,花有舞蝶,林有鸣蝉,自是别有风趣,另有韵味,此种境界,非俗者能谙。一日闲坐,偶翻杂志,两件令人耳目一新的紫砂陶刻作品映入眼帘。一件是挂盘陶刻山水《吾居摩天之处》。画面气势宏大,法度森然;运刀若笔,纵横挥洒,山脉皴擦不厌其繁,月刀送到,浑然厚重;水天留白惜墨如金,笔墨苍润,极尽开阔。虚实得当,构思巧妙。视觉之对比非常强烈,整个陶刻作品功力卓然,境界幽远,直追宋元诸家。令人俗虑尽空,心脾俱远,一经人眼,不忍再舍。急看陶刻者——厉上清。另一件陶刻作品是紫砂虚扁壶,壶之右下,刻矮竹三枝,跌乱交错,疏叶数片,恣意落墨,构图重压欲附。闲用一笔,独写一竿,极为伸展。竿之尽头,壶之左上,简笔写一小鸟:鼓腹、扭身、瞪眼、冷漠、孤傲。刀笔极尽其简,构图极尽其险,章法极尽其妙,逸笔草草,寂寥清雅。有青藤笔墨,八大神韵。令人叹服,令人拍案,令人心胸俱阔神酣气畅。再看铭刻作者,依然还是厉上清!
  此为何人?——刀笔如此精湛,素养如此深厚,非积数年恐不能如此。料想必定年长,遂问宜兴朋友,原是刚过而立之年的一介书生。山东五莲人,佛门俗家弟子,质地清秀儒雅。为求学为温饱曾经南北两地跑,初到宜兴,一介寒士,又瘦又小,弱不禁风。为了生存,于五六年前东边抄抄西边看看的自己摸索着学习陶刻。自古宜兴紫砂之家,各有心法,密不相传,一个外来落魄之人,只能如此学习!
  纸张上挥毫泼墨和在陶上运腕操刀,是大有不同的。时年上清尽管勤勉刻苦,往日所学亦厚,亦终是火候未到,心手配合,不免纤巧。而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绝非纤巧能载,因此上清一直不满意自己,他否定了自己曾经的一切所成。不满意陶刻的现状,俱是用老祖宗的那种用了上千年的技法来表现陶刻。他认为陶刻当如纸上书画一样的随时代进行质的变革与发展,而不应以抄袭古人为能事。他开始步入生活,步入山川,然终不得法。黯然无奈之下,曾几度精神近于崩溃而又清醒。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境界,他体会到了,然言之甚美而实则苦矣。
  佛谓缘分,俱是造化。或许是苦心人天不负,或许是平素行善,缘分所至,在逆境窘迫之中的上清,被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发现,鲍志强大师决定收下这个困境中依然孜孜求学的执着学子。这是鲍志强大师所收的最小的一个入室弟子。从此,上清随恩师之左右,并供职于思师的艺术馆中。
  鲍志强,字乐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学养丰富,收藏界久负盛名,人品绝佳,口碑极好。大师从不藏人之善,襟怀开阔,于凡伍之中发现上清,如伯乐之与千里马,卞和之与璞玉,俱是前世修行,今生缘定。恩师于弟子,倾心教授,呵护有加;弟子于思师五体投地,顶礼膜拜。弟子幸甚,大师幸甚,陶刻界幸甚。我与鲍大师素未谋面,倾慕已久,大师的作品,多有收藏,从不送人。我有一壶,上书大师亲笔“明月一天凉如水”,我想这正应是大师的心界写照。大师之与弟子,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是紫砂史上一段佳话。
  历经磨难,在大师的亲身督导之下,上清如暗得灯,虚心参悟,渐入佳境。鲍大师将自己独创的乱刀刻法及其理论知识无私的传授与他,时如醍醐灌顶,一语点醒混沌中的上清:“诸家多法度,运笔即运心”,“至法无法,于无我处,方见得真我”,“但要求真,放下便是”。在陶刻山水方面,他开始学会忘掉过去所形成的惯性技法,06年到07年秋天这段时间他几乎不刻山水。后技法终得破茧,境界从此升华,并于07年中国紫砂装饰大赛中夺得金奖。璞玉渐华,时人益重。藏界好友誉其为“紫砂陶刻中极具潜力的优质股”。
  前不久,我预订的《溪山小憩》挂盘,历经几个月后,终于到了我的手上,欣喜之下,约几好友相看,但见:崇山峻岭,水天壮阔,山重水复间,一茅屋,一草亭,聚三两好友。作品构图大胆,取舍自如,浑厚大气,极为精雅;落刀考究,锋敛芒息;刀刀见笔,笔笔见刀,笔走中锋,骨肉丰腴,刀遂笔意,不离不弃;兼工带写,得心应手;方寸之间,乾坤万里。极具艺术感染力。当今尘世,人心浮躁,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欣赏身边的落叶飞花,蝉鸣鸟叫。在熙熙攘攘众生之中,上清能心气平和,静心创作,将此幅山水作品表现得静穆悠远,脱俗高雅,自是“非上上智,无了了心”所不能成也。苏轼曾乞居阳羡,我得上清《溪山小憩》图,亦极想舍弃酒色财气,灯红酒绿,隐于林野。
  后于网上得见上清照片:衣着简朴,淡然从容,心界洞明,闲雅依旧,无争依旧。与我心中之上清无有不同。清人心斋有语“若无花月美人,不愿生此世界;若无翰墨棋酒,不必定作人身”,读来大快,读来开怀。向使心无琐事,身有闲暇,三两好友,相坐论茶,壶则紫砂,镌则上清,自是空有朗月,席有美酒,坐有佳人,则凡虑涤荡,襟开胸阔,不羡神仙矣。而于上清却乎不然,在书中曾见录有上清一句话:
  “生命之中最重要的,是你能以己之所得为善于人,有大能力的,最好为善于天下”,读来撼然,届以此作为此文之结束语,乞与天下诸君共勉。
其他文献
高安窖藏元青花共有19件,据高安文博专家推测,此窖藏主人为元后期伍兴甫、伍良臣父子,因其权高位重,故而能获此珍瓷。笔者认为高安窖藏青花瓷与窖藏主人似有不少微妙联系,特别是高足杯,似并非为赏赐或购买之物,而应为窖藏主人亲身前往监制之物。    首先,青花高足杯中有一件罕见诗文杯,杯心中有草书“人生百年长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图1)。笔法洒脱,清新生动。其他窖藏器中均无此诗句,甚至纵观元青花产品也绝
期刊
元朝是我国北方蒙古族建立的政权,并对我国币制带来了一种基本的变革,这种变革一直影响到清末。元朝币制的最大特点是实行“银本位”,同时长期、广泛、大量地发行和流通纸币。元朝版图辽阔,横贯欧亚,由于纸币本身轻便,携之可“北逾阳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元朝虽以行钞为主,但也铸钱,虽数量不多,但种类繁杂。大体可分两类:一类是法定官币,即官铸流通币,仅铸于世祖、武宗和顺帝三朝;另一类是寺庙供养
期刊
一、引言    我国的毛笔有悠久的历史。《诗经·邶风·静女》云:“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笺云:“彤管,笔赤管也。”现存最早的有战国时代的笔(见1954年12期《文物参考资料》),还有汉代居延笔(马衡《凡将斋金石丛稿》之“记汉居延笔”)。几千年来毛笔不断改良,促进了汉字书写的演变和书画艺术的发展。  景德镇历代青花瓷上的题记、款识都有时代特征,这与青花匠师选用的毛笔有密切关系。本文试从中国书法艺术的
期刊
铜镜作为古代人类日常生活的用器,最早要数已有4000多年历史的齐家文化的铜镜。我国汉代和唐代的铜镜,凭其精湛的青铜铸造工艺和精美的艺术性,堪称我国铜镜史上两座高峰。汉代名镜迭出,丹阳铭铜镜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丹阳,人们很自然想到江苏丹阳,其实早在汉代,丹阳郡治设在宛陵,即现在的安徽宣城宣州。据《汉书·地理志》记载,丹阳,即秦鄣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更名为丹阳郡,治宛陵。东汉永和四年
期刊
玉觽形构相类,两者单独出现常常难以区分的另一类玉佩件——玉冲牙,是古代与组玉佩(亦称大佩或杂配)兴衰之制相联系的一种弯角形器。一般认为“冲”意指碰撞、叩击,“牙”是指器物的形状。从现有的文献与出土实物看,玉冲牙的出现似应晚于玉觽,文献中的玉冲牙之称始现于西周时期组玉佩之制的记载中。《周礼·天官冢宰·玉府》:“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冲牙、蠙珠以纳其间。”《大戴礼记·保傅》:“下车以佩玉为度,上有葱
期刊
(上接第5期)  二、内地风格的明清官窑瓷器    明朝中央政府在继承了元朝在西藏的统治后,至洪武六年(1373年)已完成了对西藏和其他藏族地区的政权设置。此后,双方往来频繁。入清以后,清王朝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衙门,并通过支持黄教,对达赖、班禅等宗教上层人士的册封,以及“金瓶掣签”制度的建立,使中央王朝与西藏地方的关系以及对西藏地方的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将官窑瓷器作为给西藏的最高赏赐之一,自
期刊
日前由宜兴政府举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一股紫砂热潮也席卷了京城。在展会上我们发现一个忙前忙后,事必躬亲的身影,他就是江苏省陶瓷协会副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多少了解一点紫砂的人都知道史俊棠对紫砂行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紫砂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个不做壶、不是紫砂大师,却在紫砂史上举足轻重的紫砂人对行业
期刊
编者按:  本刊今年第5期刊登陈竺勤先生《从“至正十一年”铭元青花谈起》一文后,很快收到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读者和收藏爱好者的来信,质疑和探讨陈竺勤先生的观点和见解。本期我们刊发了郭宽先生的文章,同时转载《中国文物报》记者王征先生关于《中国古陶瓷学会召开元青花专题研讨会》的消息。我们惊喜地发现,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官方权威机构终于发言了,这对引领元青花的研究和辨伪,指导广大元青花爱好者如何收藏元青花,维
期刊
在男性为主的紫砂界,女性作者的数量并不占优势,能达到大师级的更是少之又少。周桂珍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与非凡的创造力为紫砂文化的弘扬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宜兴,乃至全国掀起了一阵“周氏旋风”。  周桂珍于1943年生于宜兴丁蜀镇。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95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艺徒培训班,先后师从王寅春、顾景舟两位著名老艺人,走上了艺术的道路。六七十年代是周桂珍崭露头角的时期,早在1978年,她与丈
期刊
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畅游网络成了一种时尚,网上购物也悄然成为一种新兴的购物方式,它方便、快捷、安全,不用出门逛街,点击“立刻购买”,卖家即可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送货上门。淘宝网是众多的交易网站之一,它提供了一个网上交易平台,它拥有数以万计的网上店铺,数以千万计的商品。尤其淘宝网“古董、邮币、字画、收藏”版块部分,更是吸引着众多收藏爱好者的关注。笔者每逢节假日,都会到淘宝网“淘宝”,在此谈谈其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