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蓬莱市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了“一区一警”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即:把全市555个建制村(居)按照区域位置、规模大小划分为184个社区,按照1-3个社区配备1名民警的比例,选拔96名优秀民警,对全市村居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
一、实施“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的初衷
(一)“一区一警”是“创新机制”的有益尝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围绕上级的决策部署,蓬莱市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一区一警”,统筹考虑“区域面积”与“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找准“社会大管理”和“基层小隐患”的结合点,实现管理中的创新,创新中的完善。
(二)“一区一警”是“精细管理”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蓬莱市虽然尝试建立社区警务室,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部分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管理成效。一是目标定位低。个别警务人员对社区警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作是原有警管区的简单调整,态度消极。有的区域警务建设投入不足,警务室民警用“二流警力”,工作流于表面化。二是工作职能杂。警务室民警职责“泛化”,除了履行社区警务的职责外,还要参加派出所的日常值班、保卫警卫、刑事案件的侦破查处以及临时性任务安排,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以集中精力深入社区,不能保持在社区警务室执勤在岗。三是管理方式粗。在工作形式上,方法落后、效率不高,该管的管不住、该控的控不了、该放的不敢放,制约了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社会管理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蓬莱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建立了力量整合、责任明确、机制联动、运转有效的“一区一警”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三)“一区一警”是“亲情服务”的必然选择
社会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创新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要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保障社会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蓬莱市“一区一警”的创新,通过“一警”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桥梁,有效促进了管理前置、服务前移,真正把群众工作主动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社会管理服务的人性化和亲情化。
二、“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引发的启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基层作起,从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做起,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成社会和谐这一大事。蓬莱市实施“一区一警”的创新模式,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矛盾源头抓起,实现由“事后救火”到“事前防火”的转变
处置和化解社会矛盾,源头是根本。只有从坚持源头入手,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蓬莱市正是牢牢把握住“源头”这一关键,将“一警”—这股社会管理力量,下沉到社会基层、深入到矛盾一线,摸清矛盾的根源、找准问题的本质,有效防止矛盾扩大升级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社区,有效维护基层的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大而化之,必须透过社会管理面上的复杂现象,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本质所在,将力道用在根上、把重心放在点上,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从事后向事前的转移。
(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群众利益抓起,实现由“等事上门”到“服务上门”的转变
对社会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区一警”实施中,蓬莱市推出了“社区群众有事说话,社区民警义务跑腿”的代办服务制度,帮助群众办理代办各类证件1200余个,与195名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实践证明,蓬莱“一区一警”的成功,很大原因取决于群众的满意。因此,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让群众受益、让百姓满意,社会管理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三)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公共参与抓起,实现由“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的转变
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管理格局,由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共同管理转变。蓬莱市的“一区一警”看似“一警单干”,其实是以“一警”为纽带,深入推进警民合作、警企合作,依托居委会、物业公司、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不断提高社会和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响应度和参与度,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形成群治群防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完善“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注重疏导抓起,实现由“管制约束”到“激励引导”的转变
社会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而不和谐因素大都来源于社会的特殊人群。针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管控固然重要,但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上,要树立亲情化的理念,采取心理矫正、帮扶教育、激励引导等方式,使其融入到社会的和谐氛围中,而不是孤立在社会之外,囚禁在管控之中。在管理思维上,注重由传统的防控型管理思维向服务型管理思维转变;在管理手段上,注重由单一防范型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注重由严格监管为主向管理、教育、服务并重的转变。因此,以教育疏导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更加彰显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也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健和.关于社区警务几个问题的思考[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期赵晓明.建立“一区一警一保安”模式 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一责任区一警 巡逻队动态接警[N].长江日报,2012-3-23(11)
一、实施“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的初衷
(一)“一区一警”是“创新机制”的有益尝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围绕上级的决策部署,蓬莱市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模式—“一区一警”,统筹考虑“区域面积”与“警力资源”的科学配置,找准“社会大管理”和“基层小隐患”的结合点,实现管理中的创新,创新中的完善。
(二)“一区一警”是“精细管理”的现实需要
近年来,蓬莱市虽然尝试建立社区警务室,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部分社区警务工作开展得不够深入,没有取得应有的社会管理成效。一是目标定位低。个别警务人员对社区警务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看作是原有警管区的简单调整,态度消极。有的区域警务建设投入不足,警务室民警用“二流警力”,工作流于表面化。二是工作职能杂。警务室民警职责“泛化”,除了履行社区警务的职责外,还要参加派出所的日常值班、保卫警卫、刑事案件的侦破查处以及临时性任务安排,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以集中精力深入社区,不能保持在社区警务室执勤在岗。三是管理方式粗。在工作形式上,方法落后、效率不高,该管的管不住、该控的控不了、该放的不敢放,制约了社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社会管理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蓬莱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建立了力量整合、责任明确、机制联动、运转有效的“一区一警”新型社会管理模式。
(三)“一区一警”是“亲情服务”的必然选择
社会管理的核心要素是人,创新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要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保障社会管理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蓬莱市“一区一警”的创新,通过“一警”架起了党委政府与“社区群众”之间的桥梁,有效促进了管理前置、服务前移,真正把群众工作主动送到群众身边,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社会管理服务的人性化和亲情化。
二、“一区一警”社会管理模式引发的启示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基层作起,从每个家庭每个社区做起,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成社会和谐这一大事。蓬莱市实施“一区一警”的创新模式,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一)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矛盾源头抓起,实现由“事后救火”到“事前防火”的转变
处置和化解社会矛盾,源头是根本。只有从坚持源头入手,增强社会管理的前瞻性、主动性,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和谐。蓬莱市正是牢牢把握住“源头”这一关键,将“一警”—这股社会管理力量,下沉到社会基层、深入到矛盾一线,摸清矛盾的根源、找准问题的本质,有效防止矛盾扩大升级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社区,有效维护基层的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能大而化之,必须透过社会管理面上的复杂现象,看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本质所在,将力道用在根上、把重心放在点上,实现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从事后向事前的转移。
(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群众利益抓起,实现由“等事上门”到“服务上门”的转变
对社会的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以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一区一警”实施中,蓬莱市推出了“社区群众有事说话,社区民警义务跑腿”的代办服务制度,帮助群众办理代办各类证件1200余个,与195名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实践证明,蓬莱“一区一警”的成功,很大原因取决于群众的满意。因此,只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让群众受益、让百姓满意,社会管理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稳。
(三)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公共参与抓起,实现由“单兵作战”到“群策群力”的转变
创新社会管理必须要汇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逐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多方参与”的管理格局,由政府单一管理向社会共同管理转变。蓬莱市的“一区一警”看似“一警单干”,其实是以“一警”为纽带,深入推进警民合作、警企合作,依托居委会、物业公司、行业协会、中介组织,最大限度的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不断提高社会和公众对社会管理的响应度和参与度,有效激发社会活力,形成群治群防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完善“齐抓共管”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注重疏导抓起,实现由“管制约束”到“激励引导”的转变
社会管理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而不和谐因素大都来源于社会的特殊人群。针对特殊人群的管理,管控固然重要,但在方式方法的创新上,要树立亲情化的理念,采取心理矫正、帮扶教育、激励引导等方式,使其融入到社会的和谐氛围中,而不是孤立在社会之外,囚禁在管控之中。在管理思维上,注重由传统的防控型管理思维向服务型管理思维转变;在管理手段上,注重由单一防范型向平等型、服务型、无偿型管理的转变;在工作方法上,注重由严格监管为主向管理、教育、服务并重的转变。因此,以教育疏导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更加彰显出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也更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健和.关于社区警务几个问题的思考[J].公安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期赵晓明.建立“一区一警一保安”模式 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一责任区一警 巡逻队动态接警[N].长江日报,2012-3-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