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要有生物机制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司和生物都有底层共性,都面临着肥胖、衰老、繁殖的问题,企业应当学习生物的开放性。
  曾经看到过一个有趣的案例,很让我触动:对香草冰激凌过敏的汽车。
  福特汽车公司接到客户投诉电话,说他买的汽车对香草冰激凌过敏,因为他每次到超市买香草冰激凌,回来时车就打不燃火了,但是他买芒果和巧克力冰激凌就没问题。
  客服中心说这是捣乱的,没有理会。直到接到第五次投诉时,福特才开始重视。有一个技术工程师自告奋勇去了,说他陪客户开车去买冰激凌。结果发现果然如之前所说的那样。
  为什么?拿到修理厂也没有发现原因,验证了好几次之后,才有了答案:
  这辆车的确有故障,系统一旦熄火,由于散热不好,需要 5 分钟之后才能打燃。芒果味或者巧克力味冰激凌的销售很好,排队要超过 5 分钟,所以没有问题。但是香草冰激凌的销售不好,排队的人很少,3 分钟就可以买到,这个时间不足以让系统散热,所以打不燃。
  这个案例对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尊重用户需求,不要妄下结论,也许一不小心就挖出更大的规律,找到新的破题方案。
  公司和人都有存在下去的属性,生存的欲望,所以都有新陈代谢,都有肥胖、衰老、繁殖的问题,以及孵化子公司,变异和进化的问题。
  作为生命,人和公司谁更强大?
  人会强很多,人活了几千万年一直在传承,但是百年老店的公司没有几个。人不能长生不老,企业更难基业常青。
  那么,公司如何向生物学习?向人学习?我列了粗浅的方向:
  公司不要太参与白热化的竞争。竞争太激烈会让我们改变自己的基因,做一些没有那么善良,或者说没有那么针对未来的事情。
  要向生物学习开放性。公司大了也很麻烦,员工喜欢在公司内部做事情,但我更喜欢他们走出去,跟客户接触,跟投资人接触,跟其他公司做交流。因为生命需要跟外界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如果公司2 000多人,只有我一个人在外做交流,伤害会特别大,会进入慢慢死亡的状态。
  控制员工数量很关键。在大公司,减肥比招聘更痛苦。去流程化也很重要。我特别不喜欢靠流程来解决问题,因为流程好像带来了保障,把责任从人的身上转移到流程里。如果环境改变,流程的应变能力比人差很多,所以我更愿意把责任交给人。
  打破汇报关系。向市场汇报比向老板汇报好,可以在市场中检验做得好不好,每个人可以释放自己的能力。
  最近两年,一些年轻的 80 后、90 后创业的企业很好,可以多孵化这样的子公司,赋予新生命。人终有一死,在进化过程中生命赋予我们能力,尽可能在自己衰老的过程中抚育后代做传承。
  那么,DNA、人和社会之间的影响关系是怎样的呢?上层生命和下层生命,谁在操控谁?
  DNA 驱动着人的欲望,食色性也,大部分的欲望是来自底层代码,无法控制。
  但是人有欲望之后,会表现出对社会的诉求,影响社会。如果任由下层建筑无所控制,对上层是有危害的。所以社会对人有基本的约束。
  上下两层生命,其实是互相影响的。是否能从少数下层的生命,推测上层生命的状态?对个人而言,突然冒出了白头发,大家会很焦虑,因为局部就可以看出系统的状态。
  公司也是如此,有时候你看几个员工的精神状态,就知道整个公司是怎样的,因为这都是一体的。
  我相信复杂的事情背后,有一个清晰的点,可以带来全新的改变。从 DNA 经过了极其复杂的运动然后到了细胞,细胞经过了大量的组织到人。
  在公司有没有这样的方式,原则上改变一点点,最后可以让公司有大的变化?我们需要试图做的事情,就是从局部看到企业的状态,改变企业的基因。
其他文献
很多从小破摊儿发展成业界巨头的企业,一开始或许只是为了生存。一家普通的漫画周边店,在生死线上一次次从容抉择,内容升级,跨界扩张,最终成为行业第一。  动漫周边早已嵌入大家的生活,黑猫警长的背包、星马豪的四驱赛车以及黑子的球衣都陪伴着我们成长。在中国的商业版图里,动漫周边即使在2015年曾经火爆,但也在资本寒冬中逐渐冷却。当整个动漫周边零售行业都还挣扎在盗版、IP授权等困局时,Animate以内容升
期刊
在今天的创新大潮当中,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构造一个基础有序的管理环境,人为地构建出一些基本的规范、原则。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创新和创意才能够发展,实现各自的突破。  我经常被企业领导者问到一个问题:如何进行有效的企业转型,找到面向未来的新路?说实话,各行各业的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纷繁复杂,这个问题可能没有标准的答案。  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企业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之后,面临巨大的迷惘。移动
期刊
爱果主义只是金果源的一次个体实践,但它的意义却具备行业共性,即如何让一个“以人为主力”的行业,逐步转移到“以用户为主”的结果上来。  电子商务早已不是一个新名词,但在中国的商业版图里,依然有一大批企业与电子商务处于绝缘状态。当我们言必称线上线下运营的时候,它们依然对电商,特别是生鲜电商抱着迟疑的态度。  同其他电商行业不同,生鲜电商的症结,在于如何让非标品标准化。在资源分布式管理的趋势下,蔬菜、水
期刊
上文讲了很多关于细微品牌的生存之道,但是我这里想讨论一下第三名之后的品牌如何在巨头的压迫下谋得生存和发展。  我们发现许多商品其实都是双寡头统治,如可乐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飞机有波音和空客;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独占鳌头;茶饮料被康师傅和统一垄断;大的快餐连锁有麦当劳和肯德基两家;凉茶主要是加多宝和王老吉的竞争……  当前的问题是,大多数企业都不是行业前两名,位列第三、第四或者更靠后,那么第三名
期刊
放之四海皆准的“人单合一”  海尔用自身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管理模式必须具有普世性。  穆胜:  海尔目前已经是一家全球化的企业,面临着不同的文化环境,“人单合一双赢”这种模式能够适应不同国家的文化吗?  张瑞敏:  海尔目前正在思考的就是如何将我们的模式运用到全球。在海尔收购日本三洋集团后,我们为其注入了“人单合一”的模式,他们运用的效果十分不错。当然,这可能也与他们集体主义的服从文化有关
期刊
德国引以为傲的工业4.0的背后,是一个个“小公司”“慢公司”,甚至是“笨公司”。它们默默地坚持自己的目标,专注在某个领域发展,获得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进而成就了德国经济的辉煌。  德国企业往往偏安一隅,像是个稳重又充满活力的中年人,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稳定而专注地在一个领域发展。它们可能是“小公司”,也可能是“慢公司”,甚至还可能看起来是“笨公司”,但稳定的业绩和成长表明它们绝不是“差公司”。 
期刊
一开始,蜂云网络并没有打定主意要做农村电商,但却从一个手机物流配送商,一步步成长为农村B2B电商,做起了阿里巴巴、京东都想做的生意。商业模式可以设计,同样可以生长。  年初的时候,京东集团年会上,刘强东谈到农村市场:“中国农村每一个村子,都至少有一个小卖部。我们去镇上调研,用户觉得去京东买还是太远了,包括淘宝、天猫,都觉得离得太远了。镇上王五是卖手机的,他在镇上卖了15年的手机,卖得很好,服务非常
期刊
在创业大时代,大量中小企业在完成产品后,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有效营销自己及其产品。这些深陷困局的中小品牌,亟须形成一套内外合一的价值体系,寻找匹配自身价值的营销通路来破局。  自创投时代拉开帷幕以来,无数创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量中小企业在完成产品后,由于囊中羞涩,无法有效营销自己及其产品,只能在默默无闻中挣扎或者消散。  这两年,由于技术的成长,品牌营销的渠道可谓是极大地得到了发展,可人们接触
期刊
十几亿元的投入,近两万人的奋斗和委屈,如果悄无声息被边缘化,被刻意遗忘,甚是可惜。  本文作者段战江先生曾是顺丰嘿客的首席商业顾问。作者复盘顺丰嘿客项目,并非要粗暴地批评或嘲笑,而是深入并系统地探讨其失败原因,给行业以更多的商业启示。  毋庸置疑,嘿客的转型只能用失败二字来形容。  两年的激进变革和商业冒险,外界其实一直并不看好,各种唱衰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大多数批判声音又只是基于商业常识或市场直觉
期刊
中国企业往往过分强调趋势的意义,而忽略了路径的重要性。  金果源看到了趋势,以用户导向为源点的产业链重构即将到来,但金果源找不到路径。要让一辆高速前进的巨轮立即完成转弯,稍有不慎便是船倾人亡;但如果只是在巨轮上设立新的业务单元,他们眼里也不会看到新的风景与方向。  从一家传统渠道商到互联网公司,苏宁转型的难度比金果源更大,付出的成本也更大。从转型之初的2013年到2016年,苏宁每年的亏损都是数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