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也应用数学学科中。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系统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和交流,能够满足使用者的不同需要。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简单阐述了信息技术环境学的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原则;引导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步入了数学课堂,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提供了可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学教学应通过FLASH、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软件,或主题学习网站等平台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的体会,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原则
(一)以问题为引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将知识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障碍,通过分析、整理、实践、操作等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要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思维。
例如,在讲“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时,教者设计问题如下: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四个角(或三个角) 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 ( 2) 当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扭动成矩形时,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反过来,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
(二)以合作为方式
信息技术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使有效的合作成为可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不再会遇到困难而表现出紧张、局促,学生会摆脱自卑,畅所欲言,敢于质疑,能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三)以自由为前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一味地要求课堂“井然有序”,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氛围过于严格苛刻,不利于学生灵感的迸发。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成长的土壤。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借助仿真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计算机的引入以及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动手实践的平台,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了更广泛的内容,让他们摆脱了枯燥繁重的计算,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镶嵌”时,教者运用FLASH 软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拼图实验”,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图形,并可以任意移动、拼接、旋转,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二)通过动态演示,化难为易,让学生更易理解所学内容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些知识点缺乏形象表述,仅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能产生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能改变过去课堂枯燥记忆、生硬灌输的教学现状,将知识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为学生打开了一窗探求数学奥秘的窗户。
例如,在讲“丰富的图形世界”时,由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知识点有些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通过FLASH 的遮罩功能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圆到圆柱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数学性质的获得不依赖于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通过绘图、比较、分析、概括,从而掌握规律、获取性质。
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教者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绘制y = 6/x与y =-6/x的图象,并探究: (1) 函数的图象分别在哪几个象限? ( 2) 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是如何变化的? (3)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吗? 与y 轴有交点吗? 为什么? 学生在归纳结论后,教师请多名学生进行补充,直至得出完整的结论。
(三)以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在线交流的功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搭建了协作、讨论的平台。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在互相启发、相互促进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四边形的操作性试题”时,教者借助E-learning平台,让学生探究将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拼成一个与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经过独立思考、上机探究、小组协作后,学生能将此三角形剪成3 个小三角形,再拼成一个矩形。在讨论交流中,有学生还发现了将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通过剪拼成矩形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出数学问题的方式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创设虚拟现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创设直观动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直观动态的问题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创设模拟实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寻找变量中的不变,得出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整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在自问自答,不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学生按照模式解题,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本文重点介绍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问,教师的提问适当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讲解”提出问题”的策略。
总之,中学数学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键词】中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教学原则;引导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步入了数学课堂,为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学生进行探索性试验提供了可能。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数学教学应通过FLASH、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软件,或主题学习网站等平台让学生主动探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对所学内容产生更深的体会,从而达到内化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一、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原则
(一)以问题为引导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学习的先导。教师要将知识点设置成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解决障碍,通过分析、整理、实践、操作等活动,使问题得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梯度性,要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自主思维。
例如,在讲“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时,教者设计问题如下: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反过来,四个角(或三个角) 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 ( 2) 当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扭动成矩形时,它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反过来,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是矩形吗?
(二)以合作为方式
信息技术特有的人机交互功能使有效的合作成为可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不再会遇到困难而表现出紧张、局促,学生会摆脱自卑,畅所欲言,敢于质疑,能从同伴那里获得启发,以全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
(三)以自由为前提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有效的课堂管理,一味地要求课堂“井然有序”,学生亦步亦趋地跟从于教师的思维,氛围过于严格苛刻,不利于学生灵感的迸发。在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思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成长的土壤。
二、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借助仿真数学实验,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计算机的引入以及数学软件的应用,为学生搭建了动手实践的平台,为数学思想方法注入了更广泛的内容,让他们摆脱了枯燥繁重的计算,有利于发挥其主动性,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讲“平面图形的镶嵌”时,教者运用FLASH 软件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拼图实验”,让他们可以自由选择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图形,并可以任意移动、拼接、旋转,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帮助他们主动建构知识,提高迁移能力。
(二)通过动态演示,化难为易,让学生更易理解所学内容
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些知识点缺乏形象表述,仅依靠学生的独立思考,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甚至会产生抵触情绪。多媒体技术集图像、声音、视频、动画于一体,能产生图文并茂的教学效果,能改变过去课堂枯燥记忆、生硬灌输的教学现状,将知识动态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将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为学生打开了一窗探求数学奥秘的窗户。
例如,在讲“丰富的图形世界”时,由于“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知识点有些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通过FLASH 的遮罩功能实现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圆到圆柱的动态变化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不是孤立的,而是动态的,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数学性质的获得不依赖于教师的单向灌输,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探究的时间,让他们通过绘图、比较、分析、概括,从而掌握规律、获取性质。
例如,在讲“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时,教者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绘制y = 6/x与y =-6/x的图象,并探究: (1) 函数的图象分别在哪几个象限? ( 2) 在每一个象限内,随着x的增大,y是如何变化的? (3)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吗? 与y 轴有交点吗? 为什么? 学生在归纳结论后,教师请多名学生进行补充,直至得出完整的结论。
(三)以协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计算机网络具有丰富的在线交流的功能,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搭建了协作、讨论的平台。学生能从多角度观察问题,在互相启发、相互促进中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四边形的操作性试题”时,教者借助E-learning平台,让学生探究将直角三角形通过剪切拼成一个与此三角形面积相等的矩形。 经过独立思考、上机探究、小组协作后,学生能将此三角形剪成3 个小三角形,再拼成一个矩形。在讨论交流中,有学生还发现了将任意三角形、任意四边形通过剪拼成矩形的方法。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出数学问题的方式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对数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上课之前精心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的设计符合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者特征,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1) 创设虚拟现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创设直观动态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设直观动态的问题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3) 创设模拟实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经历、体验事物的变化过程,寻找变量中的不变,得出数学规律。
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在整个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传统的教学都是教师在自问自答,不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的思维不活跃,学生按照模式解题,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本文重点介绍以学生为主体的提问,教师的提问适当引导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讲解”提出问题”的策略。
总之,中学数学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要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