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 尽显人物灵魂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ongqing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像小说、戏剧这样的叙事性作品在其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小,而综合来看学生需要学习的这些课文,那些属于文学史上现代、后现代主义的作品几乎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在教材所选的诸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刻画几乎都是立体而典型的,所以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这些作品时,需要让学生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从不同的切入点解读一个人物,进而对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
  一、外貌神态架骨骼
  虽然现实生活中未必如此,但在文学作品中大多数人物的外在形象与个性都是有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态等描写就是让这个人物直观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主要方式,同样也是学生在分析人物时首先要注意的点。
  要说对人物外貌的描写,鲁迅先生对他笔下孔乙己的描写可以说是精妙传神。孔乙己刚出场时就显出了与众不同,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如果用镜头语言来叙述,这应该是一个远镜头,在一群穿着短衫的站着的人中,一身长衫的人十分惹人注意。接着镜头推进,“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从衣着到面貌,将孔乙己的年龄、境遇甚至懒惰却又好面子的品行都展现了出来。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里自然浮现的形象与笔者在课件展示中的图片形象相重合时,对孔乙己这个人就已经有了直观的感知。
  然而,这不过是第一印象,随着情节的推进,作者对孔乙己外貌神态的刻画也更为丰富生动。在有人揭穿孔乙己掩饰自己“偷书”的行为时,他“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显示出一个极为爱面子的人颜面扫地的羞恼。当有人好奇孔乙己是不是真的识字时,他立马有了底气“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面子找回来了,他又立马翘尾巴了,真是让人觉得好笑。可人家是为了恭维他吗?不是,对方不过是在笑话他罢了,“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此问一出,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这是被戳到了痛处,一个视考取功名为心病的读书人的形象立现。等到故事的结局处,孔乙己再出现在人们面前时,他已经是“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的形象了。此时,他连刚出场时仅有的那点“骄傲”也没有,全身只剩下颓唐,悲剧也自此画上了句号。
  就孔乙己而言,从他在不同状况下的面貌和神态就可以窥见他的生存状态与明显的心理变化,将作者对人物的外貌以及神态的描写当作了解一个人物的切入点是学生在阅读学习中需掌握的技巧。
  二、一言一行填血肉
  如果将作者塑造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形象的过程拆解为撑起骨骼与填充血肉的两部分的话,那对一个人外表的直观描写就可以理解为作者在为这个人物支起一架骨骼,至于之后需要填充的血肉,自然就是在一言一行中展现的人物独特的个性。
  例如,《智取生辰纲》这个情节中被算计了的杨志,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也是武举出身,更是水浒一百单八条好汉中数得上的人物。但这樣一位英雄人物却在“智取生辰纲”这一情节中被算计丢了生辰纲。是他蠢笨还是对方太狡猾?作者在这用杨志的言行刻画了一个胆大心细但又有些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人物形象,也丰满了被称为“青面兽”的这一人物形象。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把梁中书将护送生辰纲的任务交给杨志的一段叙述仔细读了两遍,当笔者问学生他们有什么感受时,得到的是“唠叨”“细心”“想得多”这样的答案。显然,梁中书信任杨志,杨志却没那么自信,尤其是不信任和他一同去的“仪仗队”,所以就有了“恩相在上,小人也曾听得上年已被贼人劫去了,至今未获……经过的是紫金山……这几处都是强人出没的去处……以此去不得”。“若依小人说时,并不要车子,把……悄悄连夜上东京交付,恁地时方好”等等一系列事无巨细的考虑。
  读到这儿的时候虽然觉得这个人想的有点太多,但也不得不赞他一句确实心细,只是可惜,他的敌人除了极为聪明的“抢劫团伙”之外,还有他个性中的急功近利与蛮横粗暴。他迫切地希望这次任务能顺利完成,所以就完全不顾及那些陪同他一起去的人:“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人家真的是“慢慢挨”吗?不过就是身体跟不上走不动了而已。还有“杨志跳起来喝道”“拿了藤条要打”,一个“跳”字足以显出他性格中的暴躁,他动辄打骂的行为早已让陪同的人怨声载道,其实在遇见吴用他们之前,这个小团体的内部就已经有了矛盾,这一点也间接导致了他们任务的失败。
  由此可见,人物的一言一行展现了这个人物个性中更为丰富的一面,让这个人物的血肉得以填充,学生将其外貌与言行组合分析,对人物的了解也会更为深入。
  三、对比之下更深刻
  如果想表现一个人物的光风霁月或者奸诈狡猾,通过外貌神态以及具体的行事作风这两部分就可以实现,但是这也只够去单纯刻画一个人物。那么如何去展现“好”与“更好”或者“不好”到“好”这样的差异或者变化呢?对比手法的运用就是十分常见也恰当的一个选择。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讽刺小说,作者通过一家人对叔叔于勒前后不同的反应对人们感情的淡漠与拜金的嘴脸进行了辛辣的讽刺,作者看似塑造了几个人物,但其实也只有“我”与“我的家人”这两种不同的类型而已,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对比的色彩极为浓郁。
  首先是“我的家人”对叔叔前后态度的对比:“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这是在知道叔叔在外面发了财之后的态度变化;“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这是他们在知道叔叔还是那个一无所有的穷人之后的态度。从厌恶到期盼再到避之不及,两次的强烈对比展现出了人心的冷漠,让人可笑又可悲。然而,这还不够,因为倘若这一家子都是唯利是图的人也就罢了,可是还有“我”这样一个孩子的存在,“我”的世界是善良而单纯的。“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因为父母的关系,“我”不能认他,但心里的善却让“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孩子世界中的单纯的亲情与成人世界中的金钱关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重对比加起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爸爸”“妈妈”这样唯利是图如“变色龙”一般的人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将自己的好恶之情代入其中。
  总而言之,在叙事性作品的阅读学习中,人物作为故事展开的中心,是绝对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同样,学生对人物的分析也不应该如“囫囵吞枣”般只停留在“知道”层面就好,而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条理化的分析,从人物的外表、行为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自身的对比中在脑海中形成对这个人物的立体认知,这个过程不但有助于学生养成按条理分析作品、解读细节的习惯,还有利于让他们从优秀作品中借鉴刻画立体人物的技巧,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作者单位: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周家坝镇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 吴 磊)
其他文献
对于刚入学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都源于对生活经历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这说明小学一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从内容上不能脱离生活,从形式上不能脱离学生的体验、感悟。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悟,用智慧去體验。  一、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促进体验学习  学生的思维和认知都不同于成人。成人的思维广阔、认知丰富,而儿童则不同,他
期刊
相对而言,高中政治理论性较强,内容较为抽象,但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针对其教学,不仅对学习效果提出了要求,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渗透。毕竟高中政治学科不同于其他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更要求学生对其进行内化,并付诸于言行。如何释放政治课堂情感的“温度”已经成为当前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创设民主情境,在平等氛围中对话  对于现代课堂教学而言,对话是
期刊
思想品德课程具有丰富的生活性与理论性,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意志、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与综合修养的思想性课程。教师应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品德課程回归生活,依据学生发展需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知识的魅力与乐趣。  一、创设生活情境,陶冶道德情操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学习乐趣。同时,教师要
期刊
古典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等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让学生在诵读中体验,在品味中感知,在赏析中领会,在比较中积累,打造一个多彩、生动的小学语文诗词课堂。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背诵、积累经典诗词,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大意,亦能在教师引导下感悟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哲理
期刊
语文属于语言工具类型学科,知识内容的特殊性较为明显,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活动的过程中,只有结合语文教学活动的现实需求对教学组织形式加以调整,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识字教学,教师要对识字教学内容和需求进行分析,创新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加以培养。  一、教学情境导入,激发识字兴趣  教学导入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在针对识字教学
期刊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作,由于缺乏写作经验和生活经验,都会觉得写作文很吃力,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不利于作文的教学。作为教师应把握此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成长经历,探讨切实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中年级学生写作教学,采用优秀范文作指导,从仿写到学习写作,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由不会写、怕写到会写、愿意写和爱写,养成写作的好习惯。  一、仿写的基础:研究习作范文  在教学过程
期刊
语篇是小学英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立足语篇,扎实开展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训练他们听、说、读、写、看等技能,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本文以闽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6 Dream job”的Part A为例,浅谈如何提高语篇教学课堂实效的策略。  一、以新词教学为突破口,增加教学容量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在英语学习中,如果没有语法就不能很好地表达,而如果
期刊
比较,是训练思维的主要方法之一。对于语文学习而言,不仅要学习相关知识,更要充分发挥其例子作用,借鉴表达技巧。通过对两篇同类文本进行比较借鉴,不仅有利于准确把握文本主题,还能助力学生掌握表达技巧。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天火之谜》与《诺贝尔》这两篇课文,无论是内容安排,还是叙事表达,都有相似之处。本文以这两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对文章的课题、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从中探寻表达奥秘,为其语文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数学教师,承担的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创新能力。因此,课堂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有趣的问题情境,探究有趣的数学问题,发现有趣的数学奥妙,把学生领进神奇的数学世界,领略数学的魅力,自主地学习、探究,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巧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重要内容。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教学的实效,注重回归教学的本色,让学生体会阅读教学的真滋味。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朗读教学是一种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通过多元化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以及意蕴有深刻感悟,同时也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运用丰富的朗读教学方式,让课堂学习过程中充满琅琅读书声。  一、情真意切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