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氨磺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发精神病症状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氨磺必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并对研究结果相关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AMD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抑郁发作且合并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而言,氨磺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抑郁症;精神病症状;氨磺必利;帕罗西汀;疗效
合并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发作属于一种严重的抑郁症表现形式,本病患者多伴有抑郁心境且精神病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妄想或者幻觉等,其抑郁心境与症状基本协调,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通常难以收到满意效果[1]。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氨磺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发精神病症状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4±11.2)岁;入组患者病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关于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2]相符;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2.34±1.25)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平均为(28.17±5.94)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氨磺必利,其中对照组帕罗西汀片剂给药剂量平均为(32.0±5.15)mg/d;观察组帕罗西汀片剂给药剂量平均为(32.09±5.10)mg/d,氨磺必利片给药剂量为0.4g/d,2次/d,经口服用,两组均观察治疗8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治疗前后通过HAMD量表评分评估两组疗效;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定标准如下:(1)痊愈:HAMD减分率不低于75%;(2)显效:HAMD减分率处于50%~74%之间;(3)有效:HAMD减分率处于25%~49%之间;(4)无效:HAMD减分率低于25%。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中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轻度不适,治疗结束后自行恢复。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此类患者大多存在愉快感以及兴趣丧失、心境低沉、抑郁,进而造成活动精力减少以及劳累感增加的情况[4]。抑郁症合并精神病症状患者不仅存在上述症状,同时还伴有紧张综合征、妄想以及幻觉等多种精神病性症状。本病患者单纯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收到满意疗效。氨磺必利是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种非典型药物,其能够选择性拮抗多巴胺D2与D3受体,高剂量给药时能够选择性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突触后DA受体,从而减少DA结合位点,此种情况下突触间隙DA浓度提升,可有效纠正阳性症状;低剂量给药则能够优先阻断突触前D3/D2受体,中断负反馈机制,边缘系统以及前额叶皮质中DA释放量增加,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状以及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AMD评分改善更优,且并无较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氨磺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用于治疗抑郁症发作合并精神病症状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于抑郁发作且合并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而言,氨磺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贻儒,刘铁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药物治疗专家建议[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7):385-390.
[2]许秀峰.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及治疗方案[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5):311-312.
[3]陈晓东,刘国雄,苏敬华等.伴自杀未遂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2):150-153.
[4]王健,王刚,马辛等.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2):205-209.
作者简介:杜会泉,男,工作单位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单位级别,二级甲等,所在科室 精神科 研究方向,重性精神病。
关键词:抑郁症;精神病症状;氨磺必利;帕罗西汀;疗效
合并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发作属于一种严重的抑郁症表现形式,本病患者多伴有抑郁心境且精神病症状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妄想或者幻觉等,其抑郁心境与症状基本协调,单用抗抑郁药物治疗通常难以收到满意效果[1]。基于此,本文研究分析氨磺必利联合帕罗西汀治疗伴精神病症状抑郁发作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指导和帮助。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60例抑郁症伴发精神病症状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4±11.2)岁;入组患者病情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ICD-10)中关于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诊断标准[2]相符;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2.34±1.25)年;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平均为(28.17±5.94)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相近而无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服用帕罗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氨磺必利,其中对照组帕罗西汀片剂给药剂量平均为(32.0±5.15)mg/d;观察组帕罗西汀片剂给药剂量平均为(32.09±5.10)mg/d,氨磺必利片给药剂量为0.4g/d,2次/d,经口服用,两组均观察治疗8周。
1.3 疗效评定标准[3]
治疗前后通过HAMD量表评分评估两组疗效;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疗效评定标准如下:(1)痊愈:HAMD减分率不低于75%;(2)显效:HAMD减分率处于50%~74%之间;(3)有效:HAMD减分率处于25%~49%之间;(4)无效:HAMD减分率低于25%。治疗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中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中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1 治疗前后两组HAMD评分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AMD评分改善更优,组间差异显著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其中观察组中仅有1例患者轻度不适,治疗结束后自行恢复。
3 讨论
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此类患者大多存在愉快感以及兴趣丧失、心境低沉、抑郁,进而造成活动精力减少以及劳累感增加的情况[4]。抑郁症合并精神病症状患者不仅存在上述症状,同时还伴有紧张综合征、妄想以及幻觉等多种精神病性症状。本病患者单纯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者抗抑郁药物治疗往往难以收到满意疗效。氨磺必利是抗精神病药物中的一种非典型药物,其能够选择性拮抗多巴胺D2与D3受体,高剂量给药时能够选择性阻断边缘系统中部突触后DA受体,从而减少DA结合位点,此种情况下突触间隙DA浓度提升,可有效纠正阳性症状;低剂量给药则能够优先阻断突触前D3/D2受体,中断负反馈机制,边缘系统以及前额叶皮质中DA释放量增加,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状以及精神分裂阴性症状。就本次研究结果来看,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HAMD评分改善更优,且并无较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氨磺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用于治疗抑郁症发作合并精神病症状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综上所述,对于抑郁发作且合并有精神症状的患者而言,氨磺必利与帕罗西汀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方贻儒,刘铁榜.双相障碍抑郁发作药物治疗专家建议[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39(7):385-390.
[2]许秀峰.双相障碍快速循环发作及治疗方案[J].中华精神科杂志,2012,45(5):311-312.
[3]陈晓东,刘国雄,苏敬华等.伴自杀未遂双相障碍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2):150-153.
[4]王健,王刚,马辛等.小剂量利培酮强化抗抑郁剂治疗双相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4,(2):205-209.
作者简介:杜会泉,男,工作单位 衡水市精神病医院,单位级别,二级甲等,所在科室 精神科 研究方向,重性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