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金说:“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用这些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料滋养学生的灵魂,让学生在文学的长廊畅游,从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艺术鉴赏能力……
  一、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原因
  1、课标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中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量的达标有赖于读物的选择与推荐,有了广泛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才能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写作发展的需要,从语文的角度来说,阅读是一个过程,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把你用眼睛看到的内容用嘴大声的或无声的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还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通过大脑的分析,用自己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句子或段落,从而把原文中的意思变成读者思想。而要完成或提升这个复杂的过渡,需要丰富的阅读实践。因而,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选择大量的中华经典读物,中外文学名著,优秀时文报刊等,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促进言语的发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二、阅读兴趣培养之我见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有所提高,那就必需增加课外阅读量。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阅读兴趣,是不会有阅读量的,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呢?
  1、针对孩子年龄特点,选择适合书籍
  在中学阶段,孩子的性格夸度比较大,喜好也大不相同,阅读能力更是相差甚远,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阅读心理去选择书籍,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在七年级,学生比较小,集中注意力时间比较短,阅读的兴趣不高,我们应选有兴趣的书,七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对新的环境还不太适应,为了不让学生产生厌学和心理,我们在开学初可以选择《格列佛游记》《鲁宾逊漂流记》等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七年级下学期我们可以推荐给孩子读一些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故事的书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可以选择一些中外中短篇名著让学生阅读,以积累孩子的语言,丰富孩子的视野。如《西游记》《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历史名人的故事,英雄故事等,来培养学生的人格,良好的道德情操。在九年级,就应让学生读一些长篇巨著,让学生在从中学会鉴赏,学习运用语言;读新闻报刊,紧抓时代的脉搏,读科普知识,了解科技的前沿……只有在这样的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学生,读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书籍,孩子才能有兴趣。
  2、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创造读书氛围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要想让学生有阅读的兴趣,老师要以身示范,和孩子同读一本书。在老师了解了书的内容之后,可有针对性的和孩子一同谈论书的内容,评论书中的人物,交流读书心得。孩子都喜欢和老师谈话,通过读书找到和孩子交流的话题,引起学生的表达欲望,想和老师交流不读书,说不出什么,所以孩子就会想读书了。那次我让孩子们读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说句实在话,红学虽为中国经典,可我未曾认真读过。只知其中几个人物的名字,对其内容却从来没有深知探究。让学生读,可自己都不知道太多,岂不让学生看不起吗?所以我就也找来一本《红楼梦》和孩子一起读了起来。每到下课时我便端起书不知疲惫的读着。孩子们看到我这样,也不觉的围笼过来,效仿着我的样子读了起来。我还不时的问问读到哪了,给我讲讲吧!就这样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
  3、搭建展示的平台,激发运用热情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展示给大家来炫耀自己的懂的多,知识渊博,孩子更有这样心理。因此教师要结合着语文的教学活动,适时的为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在运用中激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1)讲故事中再创文本。我在低年的语文课上总喜欢让学生利用课前的2、3分钟来让学生讲讲故事,可分阶段的,分类型的来完成。如讲成语故事,名人故事。为了能在大家中表演的好,学生就要读故事,并从大家的讲述中汲取更多的故事。从而扩大了学生阅读量,同时更能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2)办手抄报中积累语言。从教15年来,我没有放弃学生办手抄的习惯,我觉着办手抄报可以让学生把平时阅读的大量的文通过重抄的方法积累下来.为了能办一期比较美观,主题鲜明的手抄报,学生就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寻找更多的课外书籍中汲取养分,才能让自己的手抄报之花开的熠熠生辉、色彩艳丽。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3)联系生活中升华运用。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说:“只有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当学生在大量的阅读积累后,在习作的训练中学生学习运用在课外书中读到的好词,佳句。学生运用好的时候教师要给及时的鼓励。在学生读书的时候还要让写一写读书心得,并联系说一说写一写。孩子们在读《红楼梦》时正是冬季,放假时,我让学生写过年日记,并与红楼梦中的过年的景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通过这样的联系生活实际的运用写作,孩子的读书热情又一次被撩起。
其他文献
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应着重于以下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阅读习惯的培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多读书,既可积累大量的知识,也可渐渐的学会表达技巧。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如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进行阅读方法指导。特别是阅读课上,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读书的感想,这样既
期刊
所谓的“课外阅读”就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发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不仅可以巩固课内所学过的读写知识、提高阅读的写作水平,还能拓宽知识,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清代的袁枚说过:“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疾瘤。”那么,我们如何让课外阅读成为这些“学困生”的家常便饭呢
期刊
“刘”姓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一个姓氏,出现的时间也很久远,中学语文课文《鸿门宴》的主角之一就是刘邦。但如果我们从古文字学的角度考证“刘”字的字源时却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古文字典籍,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中却无“刘”字的记载。常识告诉我们,凡《说文》上查阅不到的字,均是在东汉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许慎的《说文》成书之后出现的字。而“刘”字作为汉朝的国姓,可
期刊
在初中教育阶段,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学习作文的过程应是包括积累、技法、思维、境界、成文、评改等多种因素的认识和掌握的一个系统工程。而作文的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改是学生作文素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交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权利,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人,培养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能力,不是教师偷懒的行为,而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只能按教
期刊
同学们作文中出现的人物常常是千人一面,公式化的,要么就是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蛋,黑油油的辫子,苗条的身材。这样,美是美了,但到底是写谁的呢?放在谁的身上都行,缺乏个性,让人感到单调、呆板、沉闷,没有生气。  那么,如何才能把人物写活呢?除了描写人物常用的技巧如:富有特征的肖像,个性化的语言,细致入微的心理刻画,准确生动的行动描写外,我们还可以从他的行为事迹方面去选材。因为人因事显,事由人起,通过选
期刊
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  目前远程教育资源包括多种学科,内容之丰富,信息量之大,范围之广,检索之方便,已经成为教师备课时优先考虑的内容。民族地区由于地域偏僻,备课资料不丰富,以前备课时,教师总要花很多时间通过翻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备课的实施中却存在着“教案之和”“网上资料的拼盘”等诸多问题,使备课误入歧途。当我们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后,节约了许多查找资料的时间,解
期刊
宽容,是天地间一束最温暖的阳光,能融化凝结在心中的坚冰;宽容是水,它流淌在教师对学生爱的海洋中;宽容是桥,它架在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之间,创造着神奇,传递着感动;宽容更是一粒爱的种子,她会在学生的心中萌芽。  所以,我们在做教育时,要宽容些,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班中,有个叫小A的女孩,我刚接班时,发现她和周围的同学有不同。 她时而少言寡语时而又一语惊人。经过多方调查和了解,原来她的父母很早离异。她
期刊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鼓励、引导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好习惯,就小学语文而言,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养成对语言文字吸收和表达的好习惯,即听、说、读、写的好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这些好习惯,将受益终生。  一、听的习惯  “听”在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是须臾也不可离开的,有教育心理学者观察统计,“听”在
期刊
中考语文复习不仅需要恒心与耐力,更需要我们关注复习时学生的一些思维盲点,如能突破这些思维盲点,语文复习就会取得高效率。  一、请给思考留三秒钟  孔子《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学生解释“知”一词含义,学生答案是“预习”,“知新”,新的知识确实需要通过预习来知道,可是这里是“温故”而后“知新”,温习已掌握的知识从而领悟新的知识,“知”为“领悟”之意。作为一名初三即将毕业、将要
期刊
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习过程中的第一步,它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预习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一、预习现状  1、家长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老师布置的预习是为了自己减轻负担,第二天上课容易上,这样却是加重了家长的负担;学生回家预习就是先让家长给提前讲解一遍,这样还要你们老师做什么?  2、布置和检查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