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玉器纹饰浅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sun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古玉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其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载体及代表温润、含蓄、内敛的精神使藏家竞相追捧、为之疯狂。其中,精雕细琢的明清玉器品类丰富多样,纹饰繁简兼备、变化多端,深藏其内的意蕴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本文从明清玉器的概述出发,分析了明清玉器中的龙纹、人物纹、花鸟纹、几何纹、典故图案纹、痕都斯坦玉纹,并简要探析了其中的吉祥语之意。
  一、明清玉器概述
  明朝继宋元而来,明代玉器继承了宋代和元代的手工技艺,在皇家和民间生活中皆有所用,玉器的品类有玉带、玉璧、玉首饰、玉圭、玉花卉、玉人物、玉文具、仿古玉等,明代的制玉量可以说十分庞大,出现了陆子刚、曾鼎(元友)、文征仲、王小溪等琢玉名匠。其碾玉层层把关,任何艺术品的创作,选材都是创造优秀作品的关键所在和前提条件,从选材开始,一般选用温润细腻的和田青玉和羊脂白玉,娴熟运用多种琢玉技术,将圆雕、镂雕、浅浮雕等多种技艺结合在一起,在同一玉器上看到多种琢玉技术的运用,所制的玉器华贵富丽,具有强烈的审美意蕴。明代玉器的特点为:品类上玉带和赏玩类玉器的制造量占上风,其中又以执壶、文具居多,这些玉器的器型大多为动物或者植物的造型;纹饰上以龙、麒麟、狮子、蟠螭、花卉、吉祥类文字等为主,寓意吉祥。
  清朝玉器是中国古玉器发展的最后一个高潮,满清文化与汉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制玉风格别具一格。清朝最具代表性的玉器是宫廷玉器,新疆和田玉成为重要的制玉材质,玉器的品类有玉圭、玉璧、玉册、玉环、玉香囊、玉动物、玉挂屏、玉山子等等。涌现出大量琢玉名匠,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有胡德成、邹学文、王斌、金振寰等玉匠。乾隆皇帝十分爱玉,在民间广泛搜罗玉器,引领了琢玉工艺的鼎盛高峰,还引进了外来的痕都斯坦玉纹饰,痕都斯坦玉纹饰运用了浅浮雕技法,带有浓厚的异域风采,清朝玉器的艺术世界丰富多姿。清代玉器的特点为:仿古玉的数量极大,品类上多种多样,器型大多仿造动植物造型,同时不断开发新器种;纹饰上取材更加广泛,人物、花鸟、山水、历史故事、俗世生活、神话传说等都可作为选材,还吸收了外来的艺术风格;琢工追求精致细腻,各种制作技法无不精巧绝伦;材质往往选取上好的和田玉,后期引入了缅甸的翡翠。
  明清两代,玉器被广泛地运用于文房四宝等用具当中,如玉笔格、玉笔船、玉笔洗、玉笔、玉印章等等,当时的文人们十分注重文具制作的艺术形式及艺术内容,对于玉器的纹饰的题材及其内在意蕴,他们都有所追求。所以,明清玉器在最大程度上受到了文人的影响,玉器文具造型的题材多取自动物、植物、建筑风物等写实化的内容,有白玉、青玉、玛瑙、黄玉、水晶等不同材质,有阴刻、浮雕、透雕、圆雕等多种不同技法的雕刻。明清时代的玉器,大多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和极高的欣赏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了广泛的追捧,上到皇室贵族、下至黎明百姓,人人都对寓意吉祥的玉器有所向往。
  二、明清玉器主要纹饰
  明清玉器品类丰富,纹饰多样,在此把明清玉器的主要纹饰大致分为龙纹、人物纹、花鸟纹、几何纹、典故图案纹、痕都斯坦玉纹六种。
  首先,介绍代表中华民族图腾的龙纹。明代龙纹常用在玉带板及玉带钩上,早期颇具元代遗风,后期才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时期出现了分层镂雕的雕刻手法,近似织锦手法,得以将繁密的纹路显现出来。明朝玉器龙纹的特点有:龙头的雕刻用刀极深,脸型长且宽,只见侧脸,唯有两只眼睛可见;龙的眼睛雕刻以圆眼表示,圆眼十分突出且高,夸张而呆板,被称为“虾米眼”;龙的小腿则雕刻地很细,直立短小,没有挺拔感和骨感;龙的爪子为风车的形状,一般为四爪龙或者五爪龙,少见三爪龙;龙鳞一般以斜格纹来表示,龙的尾部还以云纹和火焰纹来装饰;总体来说,明朝的龙纹雕刻是非常粗糙的,而龙纹的整体风格凝重而威严,作为吉瑞象征的龙纹全身上下都以吉瑞的图案作为素材来雕刻。清代龙纹较之明代有明显变化,龙纹的整体风格显得拙重而苍老,雕饰繁多且细密,呈现明显的凹凸变化。清代龙纹的特征为:一改明朝龙头长且宽的形状,龙的头额非常饱满,龙角距离十分宽阔;龙毛雕刻没有规律性,给人“四处疯长”之感;龙眼的雕刻和明朝的手法相似,圆眼凸且高;龙的眉毛出现锯齿眉,就是以锯齿形的纹路来雕刻眉毛,连龙腮部分也采用了锯齿纹;龙鳞的纹路装饰更具多样化,较之明代多出了火焰形、枫叶形,锯齿形等;龙爪为四、五爪,刀法较之明代变得软而无力;总体而言,清朝的龙纹雕刻更加丰富多样,还出现了正面龙,而清朝晚期的龙纹又开始走下坡路,龙纹没有神韵风采,太过于注重纹饰雕刻,呈呆板之感。
  其次,简述人物纹。明朝时期,道教一度受到统治者的扶持,曾一度兴盛,伴随着道教思想的渗透,明代的人物纹玉器深刻地体现了道教思想。这一时期明朝玉器的玉人以立像为最多,雕琢技术不一,只侧重玉器表面的精致光滑,而在其侧面和底部的打磨有所忽略,明朝以人物纹为主的玉佩也很多,老人、小孩、仕女、等变化多样。明朝玉人佩的特点有:人物鼻子的形象雕刻大而明显,有“蒜头鼻”之称;人物的眼睛和鼻子紧密相靠;人物嘴巴大且呈弧度,状似微笑,给人平和快乐之感;人物服饰雕刻的技术远远不如宋代精湛,一般雕刻地粗而深,呈软弱无力之感。清朝时期,乾隆皇帝对玉器的极度喜爱,使得各地对玉的制作等更追求精细。在雕琢上,往往一丝不苟,极度追求写实,连动物身上的毛发也极其形象的雕刻出来,富有韵律之美,给人真实形象之感。这一时期的玉佩人物形象有老翁、童子、侍女等多种动作变化的形象,如太白醉酒、童子戏猫等的形象都被雕琢得立体而丰富。清朝玉人佩的特点有:人物一般呈圆雕的立体形状,较少有薄片状的人物玉器;人物五官紧凑而集中,富有形象性;人物眼睛炯炯有神,传出神态之感,神行俱备;人物嘴唇上下分明,往外微凸;人物鼻子不再硕大,而是在鼻子两边雕刻,突出鼻子的立体真实之感。
  其三,再说花鸟纹。明代玉器中的花鸟纹强调写实,其中花纹饰较为常见有秋葵,梅花、松、竹、荷、莲、牡丹等,这些花象征着美好的品格和人们对此美好的追求,如荷之高洁,竹之气洁、梅之凌霜开放,松之毅立不倒、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牡丹之雍容华贵,一般为文人所喜爱。明代玉器中的鸟纹饰有凤、鹤、雁、天鹅等,这些都是有着傲然品质的鸟类,象征着吉祥幸福,也为世人所追求。明代花鸟纹玉器的特点是简洁大方、花纹排列舒朗、极度写实、体现人的精神追求。清代玉器的花鸟纹较之明代更加更富多样,不仅有明代所有的纹饰,还出现了葫芦纹等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纹样、“海晏河清”纹等综合类纹样,采用了多层透雕法与阴刻结合的手工雕刻技法,层次分明,具有繁盛之美。   其四,几何纹。明代玉器中的几何纹以谷纹和夔纹为主。谷纹类似于乳钉纹,由谷芽的古纹简化而来,一般用于玉杯和玉圭等玉器的制作,凸起的乳钉按照一定的距离和为之呈几何形分布。夔纹由古代青铜器上的纹路演变而来,一般采用浅浮雕和阴刻技法结合,多用于仿古玉器,每两只身体交缠的夔龙按照一定的大小和比例呈几何形状分布。清代玉器中的几何纹较之明代,纹样更加丰富多样,增加了兽面纹、蝉纹、蕉叶纹、八宝纹、太极纹、团花纹等多种多样的纹样。清代玉器上的兽面纹以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作为几何图案,八宝纹以佛教传说中的八种宝物作为几何图案,太极纹以阴阳八卦图为中心,辅以双鱼纹作为几何图案,团花纹以各种具有吉祥寓意的花作为几何图案。清代的几何纹不仅丰富多样,琢玉技艺也更细致精湛。
  其五,典故图案纹。顾名思义,典故图案是根据历史中的经典故事而创造出来的图案,明清玉器中的典故图案将历史典故雕刻得鲜明、生动、形象。如明代玉器“羲之爱鹅”图就取自我国古代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爱鹅,经常立于鹅嬉戏的湖边看书的故事;明代玉器“对弈图”取自我国古代老者喜在松竹荫下对弈的场景;明代玉器“西厢记”图取自小说《西厢记》中鸳鸯和张生的爱情故事;清代玉器“刘海戏蟾”图是取自刘海一手执铜钱,一手戏蟾的故事;清代玉器“麻姑献寿”图取自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麻姑献寿”的故事。清新雅致的历史故事在明清玉器的纹样中表现出来,具有强大的审美趣味性。
  最后,浅析痕都斯坦玉纹。痕都斯坦玉具有浓厚异域风情,由清朝中期引进,带有浓郁的西域文化色彩。如痕玉上的莨苕花纹来源于盛开莨苕花,莨苕花和含苞待放的莨苕花花蕾大小不一,相互映衬,或是单个盛开的花朵,或是莨苕花叶有规律的排列;痕都斯坦玉的蕃莲纹则是来源于花朵饱满、花枝柔软的蕃莲花;痕玉花草纹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各种花花草草。这些纹样在玉器上或描金,或镶嵌宝石,浅浮雕法和中间打凹的技法相结合,形成了浓烈的艺术美感。
  三、明清玉器的吉祥语含义
  明清玉器文化的精髓可以总结为八个字“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明清玉器造型多样,纹饰丰富,集绘画、工艺美术、雕刻艺术于一身,实用性和装饰性为一体,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工匠精神,其中更蕴含着丰富的艺术意蕴。明清玉器一般以吉祥语命名,寓意祥瑞。
  例如,玉佛手是仿造自然图案的造型,佛手多指,“佛”与“福”同音,“指”与“子”同音,寓意多子多孙,福泽连绵,期盼得到佛的保佑,祈求内心的美好愿望得以实现;玉如意分为整柄、二镶、三镶、五镶,饰有龙、凤、灵芝、蝙蝠等吉祥的图案,寓意如意吉祥;玉器“五子登科”是五个童子的装饰纹样,一个立于中心,四个分布于四周,寓意喜庆富贵。玉器“松鹤”是松树与仙鹤伴随的形象,是“松鹤延年”的吉祥寓意;玉器“双蝠葫芦”是葫芦、葫芦藤、蝙蝠一体相结合,“葫芦”与“福禄”同音,葫芦藤之连绵不断有“子孙万代”之意,“蝙蝠”与“福”同音,多重寓意象征着,吉祥如意,福泽深厚。玉器“鹤鹿同春”雕刻了一个寿星老人立于松树山腰,有仙鹤和祥鹿相伴的场景,寓意长寿富贵。
  明清玉器纹样体现了明清时代人们的审美趣味与时代精神,在明清玉器纹样的海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代玉器工匠精湛高深的技艺,也感受到玉文化的深厚内蕴。本文是以不同的视角为切入,对明清玉器做一个简要的描述,其中大量古玉资料均来自于众多专家学者的辛勤劳动和研究成果。所论不当和引用不恰之处,望读者谅解,相互切磋,共同弘扬中华玉文化。
  参考文献:
  [1]周颖. 明清玉器形态及文化内涵研究[D].苏州大学,2006.
  [2]靳彦乔. 明清玉器种类与装饰题材[J]. 收藏家,2013,05:59-65.
  [3]丁宁. 明清玉器吉祥意蕴之管见[J]. 文教资料,2016,01:47-48.
  [4]红焰. 图必有意 意必吉祥——明清玉器的吉祥意蕴[J]. 收藏界,2008,07:36-41.
  [5]杨俊艳. 精美的明清玉器[J]. 收藏家,2000,12:34-36.
  [6]孙志强. 明清玉器品赏[J]. 东方收藏,2016,04:47-50.
  [7]赵宏伟. 明清玉器之吉祥意蕴[J]. 文物世界,2011,03:3-8.
  [8]唐毅. 明清玉器审美探寻[N]. 中国文物报,2010-09-22003.
  [9]徐颖. 明代玉器纹饰及工艺初探[J]. 杭州文博,2011,02:75-81+146.
  [10]李灵全. 中国玉器纹饰谈[J]. 中国宝玉石,2003,02:76-77.
其他文献
【摘要】:《呼兰河传》创作于1940年12月,是萧红成就最大却也争议最多的一部作品。茅盾在给《呼兰河传》作的序中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1]它突破了传统的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以一种零散的方式来塑造人物的灵魂,书写人性。本文通过对《呼兰河传》中零散的人物进行整合,总结出萧红的家人、受难者、看客等几种形象,展示出萧红以女性的视角对人性的沉重书写。  【关键词】:人物;
期刊
【摘要】::所谓“目录之学,学术之史”,大多目录学史的书籍即自“文”、“献”二字原意始,从“目”、“录”二字正名起,叙述目录学整体流变的过程。而王锦民先生的《古典目录与国学源流》一书,从文献、学术、目录三足鼎立的关系开始,一面梳理目录学流变,一面考镜学术史与目录学相互映照的关系,是有关目录学书籍中给予史学观照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史学;关照;目录;源流  一、何为“史学观照下的独特思考”  
期刊
【摘要】:老子《道德经》中“大音希声”的说法为人们所熟知,但为何说“大音希声”,可能大家的理解都有所不同,下面笔者将从有声之音起于“欲”、无声之音起于“道”两个方面,来说明大音为何希声。  【关键词】:大音希声;有声之音;“欲”;无声之音;“道”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笔者认为王弼的注最有利于我们了解“大音希声”这个说法,即:“听之不闻名曰
期刊
【摘要】:《朗读者》中的审判蕴意深远,它可以是被告与审判官之间的一种双向审判,也可以是战后一代与战争一代之间的相互审判。审判中所涉及的关于知识、战争、生命、人性等主题,都展现了人们对人性的拷问、对尊严的探求、对战争的思考、对罪恶与救赎主题的感悟。  【关键词】:审判;两代人;人性;反思  一、“汉娜”的审判  作为奥斯维辛外围集中营克拉科夫曾经的一名看守,汉娜和其他被告承担着两项指控:集中营中的每
期刊
【摘要】: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取向及社会活动给予了很大的关注。《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就是这样一篇作品。仔细品读这个故事,从中可以发现它有一定的文化及社会意义,尤其是在探讨人的本质、反映价值取向及时代精神、抨击封建社会三个方面都有其作用,本文就这三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  【关键词】:杜十娘;文化;社会;意义  历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中,往往对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取向及社会活动给予了很大的
期刊
【摘要】:《蓼园词选》是清人黄苏以《草堂诗余》为底本遴选而来,用来“引掖初学”课本,其被世人所熟知离不开况周颐的努力,《蓼园词选》是况周颐词学启蒙之作,并直接影响了他的词作风格和词学理论。本文立足于《蓼园词选》《蕙风词话》和蕙风词的文本研究,从况周颐与《蓼园词选》的渊源、《蓼园词选》与况周颐词作词评比较的角度出发,进而分析《蓼园词选》对况周颐词学理论及其词风在文化立场和美学风格上的影响。  【关键
期刊
【摘要】:中西文化差异虽已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小,但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文化差异,如中西方在婚恋观上的差异。本文以《老爸老妈的浪漫史》这一美国情景喜剧为切入口,分析和总结了美国婚恋观的几个特点。  【关键词】:婚恋观;文化差异;自由;不稳定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西方文化差异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方面,差异还是无可避免地存在着。婚恋观,绝对是中美最大的差异之一。作为美国
期刊
【摘要】:《沉香屑·第一炉香》是一个自主堕落的故事,而张爱玲笔下的葛薇龙自己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这一主题下的领悟更深;同时,在异域想象的空间下,堕落有了一层文化乡愁的色彩;张爱玲笔下的堕落实则写的是普通人的堕落,背后反映了张爱玲对现世安稳、人性永恒的追求。  【关键词】:堕落;自主;异域想象;追求  1923年,鲁迅发表了著名的演讲《娜拉走后怎样》,其后两年,他又以小说《伤逝》形象地展现出觉醒的女性
期刊
【摘要】:本文摒弃体裁的争议,将《挪威的森林》看作“成长小说”。探讨小说中各人物青春时期历经世事却保留本质的纯真;各人物在死亡中悟出的成长。探究村上创造这部小说的用心以及引导读者应着重体会其中关于人活着的哲理。  【关键词】:《挪威的森林》;纯真;死亡;活着;成长  前言  自挪威面世以来,对“挪威”体裁的争议从未停止。村上在前引《创作谈》中这样写道:“如果勉强下个定义,我认为将这部小说称为‘成长
期刊
随着上课铃的响起,同学们像受到了某种指令似的,齐刷刷地坐好了,目光落在了老师身上。老师一声下令:“开始发考卷!”同学们乱哄哄地传好了考卷,教室里霎时安静了下来。几十支笔“沙沙”地跳起了舞,几十张试卷面对着一张张严肃的面孔,让自己身上留下一个个跳跃的精灵。  我紧张得直冒汗。早知道英语有考试,我应该多花点儿时间在英语上的,现在只会一个“香蕉”的英语单词,叫我怎么办呀?能考六十分以上就不错了,我可怎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