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探讨了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在课程教学开展中的作用,介绍了行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定义,提出了机械基础课程在中职学校重点的地位。以行为导向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例,介绍了课程教学实践开展的意义。之后,经过分析,提出了课程教学中实践的主要思路,包括:师生角色的转换与重新定位,学生主体性的提高与高效发挥,注重情境与案例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教学;实践;行为导向;机械基础课程
  1 引言
  
  行为导向教学模式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思潮,其核心是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习过程的一种模式。具体而言,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学生行为的积极改变为目标,以各种自主型的教学样式为模式,以共同解决问题为途径来塑造学生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的多维人格。因此,行为导向教学法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能力的提高、修养的完善、情感的丰富、社会生存技能的培养等方面问题的教学模式。机械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最基本、最基础的理论课程。该课程全面、综合地介绍了机械行业里的各种机构和传动,各个章节互不联系,各自独立。但因为该门课程对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很容易陷入课堂乏味无趣、学生听课效率低下的状态。为此,本文拟通过以行为导向法应用于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课堂中,以弥补机械类课程缺乏趣味的缺陷,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丰富对课程教学中实践的思路的把握,推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在课一堂教学中的运用。
  
  2 课程教学中实践的主要思路
  
  2.1师生角色的转换与重新定位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即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高低强弱之分。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想达成“教与学”的高效性,首先就要明确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平等交流的关系。自然的,我们就必须对师生关系进行重新定位,改变过去“教师中心主义”的思想,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思想的发挥。比如,以前的课堂都是教师提问学生,现在思路要转换,重新定位课堂身份关系,学生也可以提问教师。在学生提问教师的过程中,其实本身就是对学生知识掌握水平的一种考核,因为他能提问出来,提问得有意义必然说明他对这部分知识把握得相当好,否则他不可能提出问题来。或者每堂课留出10分钟,让学生自己主持课堂,按照小组循环的方式,每个小组主持一次,分别针对一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先是小组商议、查阅文献、整理和组织语言,最后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前发言,这样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这种方式对于调动一向呆板的机械基础课堂的氛围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2学生主体性的提高与高效发挥
  
  以前,我们中职机械基础课堂上许多教师都认为,教师教的是知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师无关,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至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特长的培养不是任课教师的任务。因此,大部分教师都是有课就来,下课就走,很少真正关心每个学生的发展、潜力、能力、素养的形成等。其实,教育是“教书”与“育人”的集合体,单纯的“教书”就会陷入培训知识的怪圈,单纯的“育人”就会忽视知识体系的构建,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教书与育人的双向发展。比如通过合作学习、差异化学习等方式来探索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各种模式,比如学习常用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零件等部分知识的教学内容时,以往我们都是教师来讲解通过模拟企业中的机械设备的装配、维护,让学生先观看,然后学习,再去模仿,几乎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學习。而在现代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用行为导向法后,就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材料,结合了解到的生产实际,自己模拟演示。比如有学生模拟CA6140车床的装配工作,包括带各种传动部件和轮系的装配、维护,其他小组可能也有模拟别的机床、车床的,然后学生们分小组比赛,教师与其他小组同学一起点评。
  2.3注重情境与案例教学的开展
  以情境和案例为导向开展教学,是行为导向法在中职机械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比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考虑让学生们分小组各自动手制作某一种类似类型的模型,如曲柄摇杆机构,然后课下让学生布置好材料,想好了步骤,课上开展现场操作制作,然后每个小组的同学通力合作,这种“热火朝天”的情景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使学生对机械基础课程的认识更深了一层。另外,可以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们走进工厂车间的生产一线,现场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中的应用,通过认识学生们在生产中找到了学习知识的载体,逐渐的也就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3 结语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行为导向教学法显然更符合中职院校进行素质教育,提高实践操作技能的要求。尤其对于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这种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运算能力要求很强而且实践性也很强的学科,非常有必要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法来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为中职学校机械基础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从技能学习、理论学习到更高层次的技能学习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与综合素养的教学目的。
其他文献
我出生的时候,他已经四十岁。  那年,他在屋前栽了一棵桃树,屋后栽柿子树,还有三棵梧桐树。他说桃树栽前门,是为我辟邪。等我牙齿长齐,桃树和柿子树开始挂果。等我长大出嫁,梧桐树可以做嫁妆。他为我考虑得如此周全。  我一岁左右时发高烧,当时是冬天,他跑进雪地,先把自己冻成冰棍,再把我抱进怀里。我退烧了,他差点冻成肺炎。母亲说,为了我,他连自己的命都能不要。  三岁后,我开始有了记忆。往往是傍晚时分,他
摘 要:识字教学是农村低段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存在一些困难,因此,趣味教学就很有必要。  关键词:合作;对比;识字  对于低年级学生说,识字不仅是一项新的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但从传统意义上来讲,识字教学是一个单调乏味的過程,农村孩子跟城市的孩子比,识字、认字尤其困难。农村孩子接受得比较慢,知识形成的过程也较长,这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因此,增强趣
一提起改作文,大部分教师都会皱起眉头,长年累月,办公桌上那摞高高的作文本,像巍峨的山,等待着自己这位新时代的“愚公”:这里有个错别字,圈出来;那句话读不通,改一改;好词好句,画出波浪线给予鼓励;除了眉批,还得从选材、内容、篇章、布局、书写等方面着眼写上总批……更心酸的是:教师累得腰酸背疼、头昏眼花,但精批细改的作文发到学生手里,他们却往往只看一眼分数,便塞进书包了事……  作文批改的投入和效益,很
摘 要:追求和谐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育工作者深深地感受到,在减负增效的教育新政下,更要注重课堂艺术,创设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徜徉在化学的乐园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化学课堂,体验到化学之奇,感受到化学之趣,领悟到化学之妙,从而使化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  关键词:和谐课堂;师生平等;师生互动;激发情趣  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回归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关键词:语文;生活实物;实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注重学生实践,真正体现语文返璞归真。  一、课内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实物  语文与生活同在,生活与语文共存。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同时又反过来为生活服务的一种工具。为了避免语文教学
摘 要: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重点,然而要有目的、有计划,顺利且卓有成效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首先就要創建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由此看来,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校园事故;生命;教育;平安和谐  近年来,校园安全事故屡杜不绝,孩子安全岌岌可危!  “生命”,一个多么鲜活的词语;“安全”,一个被人们老调重弹的课题。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鲜活,如果鲜活的生命不慎或不幸在日常工作中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合适的情境,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就工作中的一些实践,谈谈如何让学生身临其“境”。  关键词:情境创设;初中;数学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数学所具有的抽象性,让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感到困难。在课堂上,教师的言传口教对于表达这些抽象的东西也是力不从心。那么,如何才能让数学学习变得更直观,更容易被理解、消化呢?本校近几年在多媒
摘 要:在教坛耕耘了多年,教师每天接触的是一些可爱的学生。初进校园,他们热爱艺术,想象力丰富,语言灵动。随着年龄的增长,过重的学业使他们思维僵化。慢慢的,学生变了:不爱动脑,不愿动手,没有创新精神,被动地接受,这种状况让人痛心。  关键词:创意;创新精神;美术教学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美术课程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果有这样一种课程,它以创意为载体,承载着文学、自
摘 要:化归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更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思维方式。只有善于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变换转化,才能使问题得到解决。  关键词:隔板法;化归思想;解决问题  在课堂中如何做到由浅到深、用化归思想转化为基本问题来解决的教学一直是我们所要探索的。  在此通过以下几个问题来探究:  问题1(基本问题):9个相同的小球放到3个不同盒子里,每个盒子至少一个球,有多少种不同的放法?  解析:把3个盒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