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认知能力的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e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将无锡Y小学、常州S小学的中高年级学生作为被试,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探讨非认知能力中自我效能感对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1)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明显低于一般儿童(2)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呈现向好趋势,其中多个维度与自我效能感相关(3)自我效能感会对教养方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
  关键词:流动儿童;非认知能力;自我效能感;家庭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社会流动的规模愈来愈大。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育条件的限制,使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试图将非认知能力中的自我效能感作为突破口,为流动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困境寻找可能的出路。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无锡惠山区Y小学以及常州市武进区S小学3~6年级的儿童及其家长。样本的筛选条件为是否为流动儿童,共收集问卷414份,其中流动儿童为197份。
  2、研究过程
  就教育学而言,非认知能力包括五个方面,调查将非认知能力的关注点放到了“自我效能感”上,因此本研究探讨的是自我效能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选取了袭艺华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以及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制定的一般效能感量表。以上两个量表在国内有较高认可度,适合小学中高年级填写。发放线上问卷414份,有效率为98%。
  3、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査法,同时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非认知能力的内涵、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
  (2)问卷调查法
  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自我效能感和家庭教养方式两个维度。
  (3)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非结构式访谈提纲,选取20户典型流动儿童家庭进行访谈。
  2、流动儿童的非认知能力与家庭教养方式现状调查
  1、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分析
  本研究采用袭艺华(2002)编制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问卷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专制、信任鼓励、情感温暖、溺爱、忽视5个维度,共21道题。以往研究表明,该量表信效度良好1。
  对问卷进行描述性分析,我们发现流动儿童家庭父母教养方式多为情感温暖型和信任鼓励型,溺爱型、忽视型、专制型虽存在但是占比不大,说明流动儿童家长比较注重温暖情感方面的养护。
  我们对比分析出:即使是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的家庭,仍会在一些问题上表现出专制的倾向。据此推断出流动儿童家庭父母在教养孩子过程中,较易出现偏激或者溺爱的极端倾向,警示父母在教养孩子时不能一味包办和纵容。
  2、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分析
  本研究选用了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制定的一般效能感量表,该量表已在众多实证研究中验证了其效度与信度2。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总平均得分为35.76,普通儿童为36.94,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略低于普通儿童。对问题进行交叉分析,发现在部分问题上两个群体有明显的差异,例如“以我的才智,我定能应付意料之外的情况”,流动儿童比较符合以及非常符合的情况共占35.02%,普通儿童占43.58%。可见面对不熟悉的环境或是无法预知的风险时,流动儿童更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焦虑等情绪。
  流动儿童从小跟随父母迁移,因为环境的改变易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如焦虑、不自信,情绪明显不稳定。因此当再次遭遇类似的情境时,会更容易失去信心。
  3、相关分析
  笔者将自我效能感分为无能为力感、积极的自我预期、努力感、天资感四个维度,将教养方式分为溺爱型、忽视型、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专制型五个维度,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衡量线性相关关系,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自我效能感中的无能为力感与教养方式中忽视型、专制型之间有着正相关关系。积极的自我预期与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型、信任鼓励型之间有正相关关系。努力感与溺爱型、忽视型之间有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由此可知忽视型、专制型、溺爱型家庭会促使孩子产生无能为力感,不利于孩子产生努力感和天资感。说明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联系紧密。
  4、線性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实教养方式与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的关系,笔者分别将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R方值为0.153,自我效能感的回归系数值为0.306(t=2.945,p=0.005<0.01),意味着自我效能感会对教养方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孩子自我效能感提高后对于解决家庭教养方式的困境也存在反作用,能够促进家庭教养方式更好发展。
  三、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困境与原因分析
  1、家庭教养方式形“同”质“异”
  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型和信任鼓励型的平均值为4.289和4.244,意味着极端的教养方式正在弱化。但细细分析其中父母的教育行为,与预期的教养方式仍然有差距。无效教育行为使得教养方式形“同”质“异”:父母看似营造充满爱与支持的家庭氛围,实则可能是在消极教养孩子,表现为一味对孩子好或者习惯下达命令。
  囿于能力、经济和时间等客观资本条件,属于弱势阶层的流动儿童家庭在教养上存在许多“有心”与“无力”,倾向于顺从孩子心意与其建立亲近关系,而忽略了建立规则,逐步成为“放任型”教养方式的典型。   2、自我效能感形成受阻
  根据调查,197户家庭中有64%的家庭近3年之内都搬过家,说明流动儿童家庭生存环境较动荡。访谈结果也存在类似的现象:20户家庭中有10户家庭父母经常吵架,有8户家庭父母工作作息不规律,不能给孩子提供及时的养护。不稳定的环境对发展自我效能感起到了阻碍作用。
  究其原因。首先由于跟随父母异地求学,流动儿童在成长环境上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导致其很难适应新的环境,易产生焦虑。其次,父母因为工作等原因,无法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流动儿童无法在家庭关系中获得稳定的支持,这会进一步加剧孩子与父母的疏离感。
  3、改变家庭教养方式说易行难
  家庭教养方式的改变并不简单。通过访谈,我们发现有6户家庭的孩子有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但访谈结果却出乎笔者预料:仅有2户家庭的家长认为孩子的高自我效能感能够影响家庭教养方式;还有4户家庭并没有觉察其中的联系“。仔细剖析发现问题主要出在父母身上:他们会思维固着得认为孩子的高自我效能感是对自身能力错误的认知,习惯性地按照既有的教养方式进行管束。
  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对自己渐渐有清晰的自我认知,但更倾向根据一时的感觉来评判自己,缺乏客观性与全面性。而家长在评价孩子时会更加理性、客观。这促使家长无法被孩子积极的想法和乐观的态度所感染,不易于形成信任型和温暖型的教养方式。
  四、促进流动儿童家庭教养方式的建议与对策
  1、增加短时有爱的地板时间
  流动儿童面对陌生环境容易缺乏安全感,产生不自信与焦虑,而地板时间恰好可以帮助家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建立亲密关系。格林斯潘博士通过案例跟踪研究发现:“地板时间”这种训练方法能够极大地改善家庭中的亲子关系。3在“地板时间”里,儿童是活动的主宰,父母要摈弃电子产品,全心全意跟随儿童,父母可以用言语不断引导孩子拓展学习,激发孩子思考,让地板时间变成美好的回忆。
  2、开展简单易行的系列活动
  自我效能感的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个体经历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4鉴于父母有限的时间和活动的可行性,可以选取开展以下活动。“我的回忆清单”——父母指导孩子在本子上列出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历,并且分析原因,帮助孩子积累属于自己的成功失败经验。“我佩服的ta”——父母可以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等与孩子定期分享成功案例,增加替代性经验。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信息来源,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同时父母可以更好了解孩子。
  3、利用合理有效的积极情绪日记
  对于如何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进而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笔者建议采取积极情绪日记的方法,即“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每天都在日记中记录令你心情愉悦的事情”。5
  高年级学生拥有书写记录的能力,能够静下心完成记录,父母只需要加以引导。积极情绪日记看似在简单地回顾、记录事件,实则在引导孩子用积极的眼光看待问题,这种角度的转变有助于由内而外地提高儿童幸福感,进而提高自我效能感。当儿童将积极情绪传递给家庭中的人,家庭会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良好稳定的家庭环境正是改变家庭教养方式的最佳途径。
  我们从非认知能力的角度出发,认为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来改善家庭教养方式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希望未来从非认知能力的角度入手,挖掘更多简单可行的途径来改善流动儿童家庭的困境。
  参考文献
  [1]张珊.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业拖延、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关系的调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9.
  [2]边玉芳. 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编制与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3.
  [3]张东宾. 良好的亲子关系  从“地板时间”开始[N]. 中国教育报,2016-03-27(002).
  [4]何南君. 抗逆力视角下流动儿童自我效能感提升的小组工作介入研究[D].西华大学,2020.
  [5]王艳梅.积极情绪的干预:记录愉快事件和感激的作用[J].心理科学,2009(3):598-600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项目课题: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困境与突破—基于“非认知能力”的视角 项目编号:C202011117004Y)
  作者简介:钱欣雨,2000年4月26日,女,汉族,籍贯:江苏无锡,本科学历,就读于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为小学教育
  蒋莹滢,2000年4月30日,女,汉族,籍貫:江苏常州,本科学历,就读于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专业为小学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国家教学部倡导小学实行素质教育,全国各地学校倡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游戏教学、娱乐教学,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一改传统课堂的枯燥乏味。游戏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更加突出课堂轻松、愉悦的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教学模式的优化和创新,游戏化教学应运而生。游戏化教学不
期刊
摘要:儿童的教育教学,有很多方面内容需要家长和教师注意,其中有些儿童容易发生频繁的攻击性行为就是其中之一,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不但容易造成儿童对其他儿童的伤害,更容易让儿童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和理念,进而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因此本文就针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了研究,具体的分析了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分类、原因及对策,希望能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研究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儿童教育;心理教育  中图分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各方面的经济水平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中学生的教育问题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不断提升学生的教育水平同时,德育工作也被越来越重视,良好的德育工作能够培养并提升中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以及综合素养,在中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德育工作占据占重要的地位。下文简述了,在中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有效的开展德育工作。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德育工作的有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模式的教育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建设正面临着异常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具有创新意识人才的投入,教育部门应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具有开拓性思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此条件下,历史课的教材摒弃了以往的传统模式,提出了很多新型的历史内容,在为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发展学生思维为教学航标的同时,更要贴近学生生活,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学,从而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教学体系之下,化学学科是非常关键的一门内容,对于学生综合能力、思维素养、分析素养等方面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在传统化学教学中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化学教学成果并不是很好,学生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之中。传统模式使得化学学科被学生所抵触。而在素质教学背景之下,合作学习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构建高校教学课堂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就将从合作学习背景之下的化学高效课堂构建为主要内容进行探究。 
期刊
摘要:当前社会中的各行各业都在飞速地发展和进步中,而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教育业来说同样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地理学科作为初中阶段中一门必学的学科来说,学生们应当拥有良好的知识储备,同时也应当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生们的学习质量无法得到实际提高。而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利用乡土地理课程的资源,从而有效为
期刊
摘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对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函数的单调性”一节的教学为例试说明在高中数学课堂渗透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字: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17版的《课标》最大变化就是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函数的单调性”
期刊
摘要:万事开端的好坏,往往预示着其成功与否,课堂导入一节课的开端,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的课堂导入策略,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筆者扼要阐述了高中化学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存在的不足之处和课堂导入的原则,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新策略来提高其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导入 导入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课堂教学导入是新课开始
期刊
摘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中的《货殖列传》实际上是司马迁为商人立传,司马迁通过撰述各成功商贾的事迹,将自己的经济思想蕴含在其中,反映自身开放的财富观念和包括善因论、素封说、经济规律在内的经理理念。本文以《货殖列传》为研究重点,从司马迁的经济观念、农业思想和商业思想这几个方面去探讨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对当时和后世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司马迁;货殖列
期刊
摘要:中职建筑专业知识的学习涉及到了测量学、建筑力学、施工技术、建筑制图以及建筑安全等多个方面,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更要将职业素养放在首位,做到在工作当中的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着重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中职学校;建筑专业;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中等职业类学校建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