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区域,即饱和区,发展区和停滞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要我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想做什么?” ,“我必须做什么?”。通过探索教师的专业发展,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能力;能力标准;专业化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要求,职业能力就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的多种能力综合,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教师职业特点
教师是理想主义者的职业,既表现在教师个人对职业的认同,也表现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教师所从事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角色的过程,是教师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
教师职业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行为也从经验化、随意化逐渐发展到专业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必须基于教师职业,从职业规划出发,从职业发展出发,探索专业化教师教育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体现在:教育思想与理论的专业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教育实践与管理的专业化。
教师职业具有复杂脑力劳动的特点。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它;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师职业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学习的榜样,教师有如一面镜子,面对着无数的明亮眼睛,被学生所摹仿;教师职业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教师的教育效果大多不是立马起作用,需要长期的工作,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目前在教师职业研究中,往往会脱离教师的职业特征,创造出“教师专业”的概念。应该清楚,专业是教育基本单位。《教育大辞典》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将专业定义为中国、苏联等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专业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学校的主修。《教育管理辞典》(海南人民出版社)将专业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试图将教师划出职业范畴,独立成为一种不是专业的特殊专业,创造出“教师专业”的概念,其实是源自于教育界的不自信。职业就是职业,专业就是专业,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也是职业。
一旦“教师专业”成为一种共识,那么教师行为就不能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加以有效地约束,形成“教师虽有专业,但无职业;教师虽有工作,但无岗位”的奇怪现象。与此同时,教师发展也完全受制于“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发展,而不是伴随“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发展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二、教师发展阶段
比较常见的是按照教师发展的时间段划分,分为:适应期(新手阶段、新秀阶段)、成长期(胜任阶段)、成熟期(熟练阶段)、发展期(专家阶段)。但是,教师发展又往往不是按照时间直线发展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振荡发展过程。在此可以将教师发展分为三个区域,即饱和区、发展区和停滞区。
处在发展区的教师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体验、充实、丰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大幅度地提升自我,具有自信和成就感。可以认为此时教师处于一个最佳状态,教师的理想在操作层面上被尽可能地放大。
处于饱和区教师的理想与操作的割裂,此刻教师由于自身、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理想不断磨灭,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思想的固化、教育行为被简单化、程式化。理想的破灭,成功的渺茫,教师往往处于“教而无果,学而无获”的僵持阶段。
处于停滞区的教师理想与操作同样也是割裂的。教师在自身因素的驱使下,理想不断膨胀,而在教育工作却得不到充分发挥,教育工作变得枯燥、乏味,此时教育工作连起码的简单化、程式化都难以达成,教育工作处于“无畏,无为”的抱怨之中。
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师必定处于其中一个不变的区域,一名真正的教师是在饱和区、发展区和停滞区三个区域之间不断“游走”。
无论是在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发展期的教师,始终是沿着①、②、③或④的轨迹成长。但也要认识到,任何教师从适应期①→成长期②→成熟期③→发展期④,同时势必会路径饱和区⑤→停滞⑥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缩短在饱和区⑤、停滞区⑥逗留周期,特别是在停滞区⑥的逗留周期。
在适应期①→成长期②→成熟期③→发展期④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这个过程的源泉。不同时期教师一旦进入饱和点,职业理想和教育思想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促使教师从适应期进入饱和区。教师往往将教育工作过于理想化,而现实和书本的差异又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由此进入饱和区和停滞区。教师只有强化理论的实践性转化,才能尽快摆脱停滞现象,投入新的成长过程。
现实与能力的矛盾,促使教师从成长期进入饱和区。教师在思想上的不断成熟,而在具体教育工作中新问题的出现,导致教师自信心下降,教师由此进入饱和区和停滞区,所谓师德问题在这个阶段出现得比较多,而实质的问题常常来源于教师的心理。此刻应该从教师心理的角度加以适当的疏导,才能尽快摆脱停滞现象,投入新的成长过程。
成功与发展的矛盾,促使教师从成熟期进入饱和区。经历了相当时期的教育工作经历,教师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教育成就,但教师却无法寻找到进一步的发展动力,教师由此进入饱和区和停滞区。摆脱发展禁锢的关键是从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探索适合教师自身特点的发展切入点。从教育经历出发,进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促使教师从发展期进入饱和区。能够进入发展期,说明教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就已经初具成效,但要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尚需从教育实践出发,在教育理论的层面上进行广泛的探索研究。著书立说成为这类教师发展过程的一个典型标志。
三、教师职业能力的表现
目前,关于“教师职业能力”的论述还是比较多的,而这些观点的来源有些是通过教师问卷得出的,更多的则是理论专家们的主观臆造,如教师必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自我调控能力等等,泛泛而论对具体的教师教育工作究竟有多少作用不得而知。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从何而来?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教师的个人观点中而来,而是从教师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管理者、教育服务对象的要求中来,即社会、学校、学生的对教育需求中来。
教师职业能力包括普适性能力、通识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学科教育能力。
普适性能力是指所有人都认同的具有人的共性的价值体系,其前提是基于良知与理性的价值理念。通识教学能力和核心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职前和职后必备的最基本的综合性素养和专门化素养。学科教育能力则是教师从事特定学科教学所必备的能力。
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整合各种学习、生活、工作经验,通过实践来实现职业理想、目标。
现在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集中在管理岗位(职务)的升迁、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晋升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等等。问题是:一所学校只能有一位校长、职称晋升毕竟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约束、能获得荣誉称号的也只是几个人。如果教师将这些作为个人发展的标志,结果只能是“多数教师以失败告终”。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要我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必须做什么?”,“我想做什么?”的问题,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入点,找到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动力,这是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金小芳 主编《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 》[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冯增俊、梁燕《有关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网http://emrc.sysu.edu.cn/zgjyxdhyj/jyxdhyjslt/75960.htm《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现代化研究生论坛,2010-12-24 18:12:00
[4]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研究》[J] ,2004年6期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上海 200050)
关键词:教师;职业;职业能力;能力标准;专业化发展;职业生涯规划
任何一个职业岗位都有相应的岗位要求,职业能力就是人们从事某一职业的多种能力综合,是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顺利地乃至完美地完成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能力。教师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具有特殊性的专门化能力。
教师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一、教师职业特点
教师是理想主义者的职业,既表现在教师个人对职业的认同,也表现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教师所从事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角色的过程,是教师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一致。
教师职业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教师职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职业行为也从经验化、随意化逐渐发展到专业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关于《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职业要求教师经过严格地、持续地学习,获得并保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技术。必须基于教师职业,从职业规划出发,从职业发展出发,探索专业化教师教育的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体现在:教育思想与理论的专业化;学科知识与技能的专业化;教育实践与管理的专业化。
教师职业具有复杂脑力劳动的特点。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它;教师职业具有极大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教师职业具有鲜明的示范性,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往往把教师视为学习的榜样,教师有如一面镜子,面对着无数的明亮眼睛,被学生所摹仿;教师职业具有长期性和长效性,教师的教育效果大多不是立马起作用,需要长期的工作,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会影响学生一辈子。
目前在教师职业研究中,往往会脱离教师的职业特征,创造出“教师专业”的概念。应该清楚,专业是教育基本单位。《教育大辞典》第3卷(上海教育出版社)将专业定义为中国、苏联等国高等学校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专业大体相当于《国际教育标准分类》的课程计划或美国学校的主修。《教育管理辞典》(海南人民出版社)将专业定义为高等学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试图将教师划出职业范畴,独立成为一种不是专业的特殊专业,创造出“教师专业”的概念,其实是源自于教育界的不自信。职业就是职业,专业就是专业,高度专业化的职业也是职业。
一旦“教师专业”成为一种共识,那么教师行为就不能在职业岗位工作中加以有效地约束,形成“教师虽有专业,但无职业;教师虽有工作,但无岗位”的奇怪现象。与此同时,教师发展也完全受制于“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的发展,而不是伴随“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发展的教师职业生涯发展。
二、教师发展阶段
比较常见的是按照教师发展的时间段划分,分为:适应期(新手阶段、新秀阶段)、成长期(胜任阶段)、成熟期(熟练阶段)、发展期(专家阶段)。但是,教师发展又往往不是按照时间直线发展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振荡发展过程。在此可以将教师发展分为三个区域,即饱和区、发展区和停滞区。
处在发展区的教师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教育实践中不断体验、充实、丰富,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大幅度地提升自我,具有自信和成就感。可以认为此时教师处于一个最佳状态,教师的理想在操作层面上被尽可能地放大。
处于饱和区教师的理想与操作的割裂,此刻教师由于自身、环境的共同作用,在具体教育过程中理想不断磨灭,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思想的固化、教育行为被简单化、程式化。理想的破灭,成功的渺茫,教师往往处于“教而无果,学而无获”的僵持阶段。
处于停滞区的教师理想与操作同样也是割裂的。教师在自身因素的驱使下,理想不断膨胀,而在教育工作却得不到充分发挥,教育工作变得枯燥、乏味,此时教育工作连起码的简单化、程式化都难以达成,教育工作处于“无畏,无为”的抱怨之中。
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师必定处于其中一个不变的区域,一名真正的教师是在饱和区、发展区和停滞区三个区域之间不断“游走”。
无论是在适应期、成长期、成熟期还是发展期的教师,始终是沿着①、②、③或④的轨迹成长。但也要认识到,任何教师从适应期①→成长期②→成熟期③→发展期④,同时势必会路径饱和区⑤→停滞⑥的过程,这是不可避免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缩短在饱和区⑤、停滞区⑥逗留周期,特别是在停滞区⑥的逗留周期。
在适应期①→成长期②→成熟期③→发展期④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理想和教育思想是这个过程的源泉。不同时期教师一旦进入饱和点,职业理想和教育思想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促使教师从适应期进入饱和区。教师往往将教育工作过于理想化,而现实和书本的差异又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由此进入饱和区和停滞区。教师只有强化理论的实践性转化,才能尽快摆脱停滞现象,投入新的成长过程。
现实与能力的矛盾,促使教师从成长期进入饱和区。教师在思想上的不断成熟,而在具体教育工作中新问题的出现,导致教师自信心下降,教师由此进入饱和区和停滞区,所谓师德问题在这个阶段出现得比较多,而实质的问题常常来源于教师的心理。此刻应该从教师心理的角度加以适当的疏导,才能尽快摆脱停滞现象,投入新的成长过程。
成功与发展的矛盾,促使教师从成熟期进入饱和区。经历了相当时期的教育工作经历,教师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教育成就,但教师却无法寻找到进一步的发展动力,教师由此进入饱和区和停滞区。摆脱发展禁锢的关键是从具体的教育工作中,探索适合教师自身特点的发展切入点。从教育经历出发,进行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可以成为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促使教师从发展期进入饱和区。能够进入发展期,说明教师在教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成就已经初具成效,但要成为专家型的教师,尚需从教育实践出发,在教育理论的层面上进行广泛的探索研究。著书立说成为这类教师发展过程的一个典型标志。
三、教师职业能力的表现
目前,关于“教师职业能力”的论述还是比较多的,而这些观点的来源有些是通过教师问卷得出的,更多的则是理论专家们的主观臆造,如教师必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具备组织管理能力、具备自我调控能力等等,泛泛而论对具体的教师教育工作究竟有多少作用不得而知。
“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从何而来?教师职业能力标准不是简单地从教师的个人观点中而来,而是从教师提供教育服务的教育管理者、教育服务对象的要求中来,即社会、学校、学生的对教育需求中来。
教师职业能力包括普适性能力、通识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学科教育能力。
普适性能力是指所有人都认同的具有人的共性的价值体系,其前提是基于良知与理性的价值理念。通识教学能力和核心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职前和职后必备的最基本的综合性素养和专门化素养。学科教育能力则是教师从事特定学科教学所必备的能力。
四、教师职业生涯规划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际上是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整合各种学习、生活、工作经验,通过实践来实现职业理想、目标。
现在对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在相当程度上还是集中在管理岗位(职务)的升迁、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晋升以及各种荣誉称号等等。问题是:一所学校只能有一位校长、职称晋升毕竟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约束、能获得荣誉称号的也只是几个人。如果教师将这些作为个人发展的标志,结果只能是“多数教师以失败告终”。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问题是解决好“要我做什么?”,“我要做什么?”,“我必须做什么?”,“我想做什么?”的问题,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切入点,找到了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动力,这是制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主编《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金小芳 主编《教师必备的十大职业能力 》[M],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冯增俊、梁燕《有关教师专业化问题的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网http://emrc.sysu.edu.cn/zgjyxdhyj/jyxdhyjslt/75960.htm《中国教育现代化研究》教育现代化研究生论坛,2010-12-24 18:12:00
[4]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教师教育研究》[J] ,2004年6期
(作者单位:上海市长宁区教育学院,上海 200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