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yida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气虚型内伤发热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补中益气丸,观察2组疗效。结果:2 组患者体温在疗程结束后均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 <0.01);2 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体相当,但是治疗组体温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后體温完全恢复正常者比例更高。结论: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疗效好,体温下降明显,痊愈率高。
  关键词:内伤发热;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原方见于《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中“饮食劳倦、寒温不适”导致脾胃损伤,脾胃气虚,不能充养元气,使元气虚衰,而“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故其根源在脾胃不足,因此需“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1],是甘温除热的代表方,至今仍在临床广泛应用。内伤发热一般病程长,临床多表现为低热或患者自觉发热 五心烦热等,体温一般不高,不恶寒,多为虚证。我的老师尉淑卿主任医师,临证善用此方,视具体病情,参寒热温凉灵活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现将尉淑卿主任医师应用本方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 2012 年 2 月 2014 年2月期间来我院专家门诊就诊的60例气虚型内伤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1 例,女 29 例,年龄 20 岁 ~75岁,平均年龄(53.2 ±9.5)岁,病程 1个月 ~3 年,平均(11.5 ±2.3)个月,患者病史较为复杂,其中有肿瘤史3例,风湿或类风湿疾病史8例,有手术史12 例,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甲状腺疾病、胃炎、溃疡、乙肝等慢性病或感染性疾病史者37例。大部分患者来之前在其他医院治疗过,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多种药物,均未见明显效果,发热原因不十分明确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长期低热或反复发作性低热,就诊时体温 37.2~38.8,平均(38.4 ±0.8),发热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患者自觉气短 自汗,易于感冒,纳差 便溏,舌质淡 苔白薄 脉细或弱 所有患者行三大常规 肝肾功能 胸透及其他相关检查,均未见无明显异常。根据随机单盲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 30 例 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方用补中益气汤随证加减,药用:生黄芪 30 g 人参 15 g 当归 15 g 柴胡10g 升麻 6 g 白术15 g 陈皮 15 g 炙甘草10 g,发热甚者加石膏、银柴胡;时冷时热者加桂枝、芍药;血虚者重用当归,加枸杞子;自汗盗汗者加牡蛎 浮小麦;失眠者加远志 夜交藤;胸脘痞闷者加茯苓 厚朴;口苦者加竹茹 黄连;纳差者加白蔻仁、苍术,每日 1 剂,水煎2 次合并药液,早晚温服 对照组:口服补中益气丸,小蜜丸9g/ 次,2次/天,饭前或随饭服 2组均以 3天 为1疗程,连续治疗8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2 组患者疗程结束后,于每天早、中、晚各监测体温1 次,连续监测7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2],痊愈:发热及其他自觉症状消失,连续监测3 d 体温正常;显效:患者连续 3 d 监测体温均在 37.8 以下,但患者有自觉发热或其他症状;有效:发热及自觉症状明显减轻,但体温仍有波动;无效:治疗前后症状变化不大或加重。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s),表示,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1例因为急性肺炎加重,脱离;对照组1例因为外出,病例脱落。
  研究结果显示,2 组体温在疗程结束后均下降明显,和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但是治疗组体温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0.05),见表1。2组疗效相当,见表2。
  3 讨论
  《景岳全书 ·卷七·伤寒典》:“夫补者,所以补中;何以亦能散表。盖阳虚者,即气虚也,气虚于中,安能达表?非补其气,肌能解乎,凡脉之微弱无力,或两寸短小而多寒者,即其证也。”内伤发热在现代医学中没有明确的疾病与之对应,慢性感染性疾病(结核、肿瘤、血液病、结缔组织病、内分泌疾病、手术等)所引起的发热,功能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发热均具有内伤
  发热的特点。内经云:“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少火生气,壮火散气 脾胃为元气之本,脾胃虚弱则元气不足,壮火食气则气火平衡失调。”[3]因此,内热伤多为气火平衡失调及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甘温除热法是李东垣提出来的,并创立补中益气汤加以治疗。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 升阳固表;人参、甘草、白术健脾补气;当归养血活血,与人参、黄芪配伍能补气和营;升麻可引胃气上腾复其本位,柴胡可引少阳之气上升,二者既可升举清阳,又能透泄热邪;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诸药合用,共奏健脾胃 升清阳,补元气除烦热之功效[4]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5],补中益气汤对免疫系统 内分泌环境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具有抗炎 抗癌 抗溃疡 抗应激以及抗氧化等多种治疗作用本组资料显示,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无论使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还是服用补中益气汤剂,2 组体温在疗程结束后均下降明显,和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 <0.05 或p<0.01),2 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体相当(p >0.05),但是服用汤剂的观察组患者体温下降更加明显,治疗后体温完全恢复正常者比例更高,与曾静[6]等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体温下降明显,疗效显著。本人为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师从本院尉淑卿主任医师,开拓了治疗思路,同时继承名老中医经验方,发挥中医优势,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袁敏、魏子孝.魏子孝擅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J].陕西中医,2011,32(3):317-31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8.
  [3]朱建丰.浅谈补中益气汤之甘温除大热[J].光明中医,2011,26(10):2131.
  [4]张玲.浅谈补中益气汤的临床应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59.
  [5]黄任锋,谭峰.浅析补中益气汤之甘温除热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2008,10(2):54.
  [6]曾静,冉宁晶,谢小英.甘温除热法治疗气虚型内伤发热临床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4):453-436.
  基金项目:北京市第四批市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资金资助
  作者简介:王竹风,女,汉族,(1974—),河南省灵宝市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在读博士后,研究方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和比较瑞替普酶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1月~2014年5月来我院急诊科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UK)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2h内冠状动脉再通率、急性期4w内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疗效优于尿激酶,溶栓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临床中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护理措施。方法:本院近年来共收治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160例,对其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16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在运用合理的治疗措施以及护理办法之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对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科学的护理办法,对患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护理措施  支原体肺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应用CT、B超定位引导的价值。方法:制定合理的穿刺计划后,在CT及B超引导下,在C形臂检查床上操作。结果:穿刺建立引流通道77个部位,最终全部穿刺成功,其中CT定位引导下穿刺成功45个部位;CT联合B超引导成功12个部位;B超引导下成功20个部位。结论 在进行PTBD操作时,合理运用CT、B超引导能明显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X线计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消痞散结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中医科门诊确诊FD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对症治疗,试验组给予经验方四君子汤加减,疗程4周。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随访6个月后,两组分别复发5例(9.1%)19例(35.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叶酸对患有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型高血压的患者在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2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在常规降压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叶酸的服用;对照组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对患者进行常规的降压治疗,并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实际的临床实验中,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叶酸的服用,在治疗效果上比常规的降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仰卧拔伸手法结合中频治疗颈椎病的临床观察。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本院门诊10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观察组应用仰卧拔伸手法+中频治疗,对照组应用电针+中频治疗,分别对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仰卧拔伸手法;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与盐酸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0名,,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及盐酸二甲双胍片,每周2天测7段血糖,检测时间6月。比较服药后疗效及副作用。结果 两组显示两组降糖效果均可,但相对口服鹽酸二甲双胍缓释片组副作用小,病人依从性好。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胃肠道、低血糖等副作用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低于盐酸二甲双胍片,服用次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用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栓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0月入我院治疗的Ⅲ型前列腺炎患者143例,分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为67例,服用坦索罗辛,实验组患者为76例,坦索罗辛加用双氯芬酸钠栓,采用两组白细胞含量、治疗效果作为观察指标进行研究。结果:实验证明,实验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更为可观,坦索罗辛联合双氯芬酸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收治的100例慢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健脾行气、滋阴通便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口服西沙必利同时给予麻仁胶囊治疗,观察2组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0 %,对照组86.0 %,2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罗马3协作委员会制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研究中药经验方清宣合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根据诊断标准及症候分类标准筛选出的风热闭肺型和痰热闭肺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静脉滴注或口服规定剂量的头孢呋辛或阿奇霉素、对症治疗等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清宣合剂,分别观察治疗3、4、5、6、7天后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3、4、5、6、7天后、治疗组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