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我们都谈政治了”

来源 :名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wenhuaji1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起中产阶级的焦虑,离不开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精神抑郁等一堆专门术语。不过这些东西跟历史上的布尔乔亚沾不上边。200年前,布尔乔亚还是尚未分化的大家庭,人丁兴旺朝气蓬勃。彼时,布尔乔亚是法国大革命的中坚,不仅活跃在社会活动的诸多领域,也战斗在议会、广场与街垒。一直到1830年,在推翻波旁王朝的七月革命期间,布尔乔亚仍有很强的战斗力。
  今天我们可以从画家德拉克罗瓦的名作 《自由引导人民》里看到当时的布尔乔亚包括哪些成员。马克思恩格斯也承认,历史上的布尔乔亚是最具革命性的社会组成—当然,由于《共产党宣言》统共有23个不同的汉译版本,此话是褒是贬,尽显各色诡异。
  德拉克罗瓦不是惟一为布尔乔亚造像的艺术家。如果说他描绘的1830年,布尔乔亚正由热血青年转向稳重中年,那么作家丹尼尔·笛福在1719年所做的,则是为布尔乔亚的青少年时期画像—出身中产的鲁宾逊·克鲁索浪迹海上时,只有19岁。可是如果我们随时光倏然进入20世纪就会看到,小说家米歇尔·图尼埃笔下的鲁宾逊,已然符合现代中产的条件:神经兮兮、耽于玄思。
  由此我们发现,中产阶级的历史面貌变化很大。差不多到19世纪初,资产阶级从布尔乔亚大家庭分离出去,而家庭的名誉遗产大体归中产阶级所继承,他们的形象才逐渐满足今天的认知。这一转变如此漫长,足足用了100年。检视那一百年的历史,很明显,与身体一起成熟的,还有中产阶级的头脑,也就是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信念。他们用这套信念,一步步将自己与别的阶级分开。他们对道德的极力追捧,对自然的温情想象,对时间的恪守态度,尤其对秩序、理性、克己、家庭、科技以及勤奋等字眼的高度认同乃至深度痴迷,其他阶级难以比肩。
  抱持着这套信念,中产阶级到处给事物划定界限。他们将洁净与肮脏分开,将自然与社会分开,将公共空间与私人领域分开,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分开,将卧室、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分开。他们怀着对无序混沌的深切恐惧,强调着隐私的无比重要,克制着自己的身体、情感与性爱。他们在吃鱼的时候羞于吐出“尾巴”这样“粗俗”的字眼,而将“尾端”当作“恰如其分”。他们甚至不肯用“双脚”这样“模糊”的复数形式,而要用“我的左脚和右脚”来精确指称。在中产阶级看来,除非赋予了一个事物以秩序上的意义,否则根本不应该开口—只有下层人才会粗鲁地把一把铲子叫做“铲子”,更不要说性爱、怀孕、生产、大小便这些与“脏乱差”分不开的事情了。一位女士在回忆录中写到,在1900年代,人们从来不会使用助产士、产婆这类称呼,迫不得已,他们会以交头接耳的方式,婉转地名之为“必需夫人”。
  中产阶级与工业文明的联系相当抢眼。就像社会学家诺贝特·埃利亚斯所说,以工业文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必然要求它的社会成员理性、热爱秩序,善于精细而稳定的自我控制。毫无疑问,中产阶级比其他阶级都更符合这一要求。换句话说,现代社会鼓吹的主流文化,必然是中产阶级的文化。
  问题是,过度寻求秩序的保护,过度追求琐细的克己,就会产生高浓度的焦虑。特别是一战之后,经由鼓吹出来的中产阶级文化,焦虑四下扩散,像巨大的雨云包裹着矛盾的现实。人们误以为中产阶级正在扩大规模,然而社会学家大前研一就提醒道,中产者所占的社会比重不仅持续降低,而且濒临结构崩溃。随着贫富分化的加剧, M型的社会结构已在多国出现—逐渐趋近于1的基尼指数已经指明了这一点。与此同时,硕大无朋空无一物的中产幻象还裹挟着大多数的人。他如此提问,你为房贷担心吗?你害怕结婚生子吗?你操心子女教育吗?如果你的任何一个回答为“是”,那么你就不要自以为是中产。
  然而如同作家J·K·罗琳所言,长期浸淫在中产幻象里的人不仅惊人地势利,并且自命不凡。要他们重拾布尔乔亚的社会热情很难。不过有趣之处在于,当中产阶级濒临消失之时,他们却会掀起巨澜。这种“消失的力量”,曾经涌现于1933年的德国,以及1947年的中国。
  在那样的时刻,一个典型的中产者往往会坐在咖啡馆里,看着乱哄哄的游行队伍从街上走过,然后对朋友说:“连我们都谈政治了。”
其他文献
全球限奶令的黄金底线  英国三大超市连锁店,包括世界闻名的 Sainsbury's 和 Tesco 都宣布限购奶粉,何出此策?必有所指。  中国游客出门,向全世界出发,但中国游客购物,已经不止奢侈品牌,而延伸至奶粉、药物、日用品,由于数量众多,并以几何倍数增加,“游客”变质成为扫掠物资的“扫货客”。  中国拥有护照的人数,高达三千八百万,但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八,未来还将以几何倍数增加,中国游客
期刊
野象谷,在西双版纳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知。只是,这个名字在旅游圈内和高尔夫圈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虽然都地处西双版纳,相距不远,但彼此的内涵却大相径庭。  旅游圈内的野象谷是一个能观赏野象活动的森林公园,位于景洪市境内的勐养自然保护区。这里是野象活动最为集中、频繁的地方,加上交通便捷和独特的热带森林景观,因此与植物园、橄榄坝并称为西双版纳最热门的三大景区,是游客的必经之地。  
期刊
一路上,包一飞和队友们亲身体验了骑行、徒步、登山、攀冰,  甚至还有滑雪等各种户外运动带来的乐趣,  同时也经历了来自时间和空间的多重『残酷』考验。  包一飞 北师大珠海分校户外运动课教师、博雅户外运动学校教练、One push 一站式登山队成员、VAUDE绿色中国登山队队长,曾任上海探险家园户外运动俱乐部负责人。1994年开始旅行和户外探险,2003年开始登山,三次攀登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
期刊
在公募基金圈,有好事者做了统计:2003年至2012年这10年间一年一度的10只冠军基金,居功至伟的12位基金经理,已有8人奔向私募,另外四人一人升职一人改司其他基金一人去向不明只剩一人仍坚守。  8人“奔私”,虽如此统计未必科学,但这些年里背弃曾经的基民个人或成建制地奔向私募的却层出不穷。坚守的一人未必真英雄,但也很难说“奔私”的基金经理们就不丈夫。这至少可以侧面说明公募基金的发展空间或激励机制
期刊
香港设计圈子有几个人必须要认得,陈幼坚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2012年年底,陈幼坚请我去他在香港湾仔的写字楼看展览,陈幼坚的工作室在香港会展中心旁边,面对维多利亚港,海湾对面就是九龙的尖沙咀,他的座椅背北朝南,他坐在那里开玩笑说:这椅子背后就是天安门。其实只要朝南摆,都可以说背靠天安门,难得的是他有这样的童心。  陈幼坚是香港设计界很另类的一位奇才。我好像是在一次香港设计师协会的活动上遇到他的,之后
期刊
陈丹青曾经说过:乡村是城市吐出的渣子。春节时,在朋友家偶遇陈丹青,当时喝多了,竟然没有与他分享这话背后的深刻体会。  我知道,他说的乡村是指中国的乡村,不是美国的,不是法国,意大利的,这些乡村我都去过,很美丽,比你能想象出的画面美,私以为比陈丹青本人画的画还要美。记得当年坐在大巴车上,那时我正在法国,看着大片原野上的草,那草上有蓝天,白云,阳光通透,还有牛在小溪边晃荡,在这些畜生背后是满眼的绿色,
期刊
舞台上,他的身份好像先是画家,再是舞者。又或者,肢体本身化作画笔,描摹出律动的篇章。他说,舞者的意义是时时自持,千辛万苦十几载,只为在舞台上转瞬那一刻。  沈伟 著名美籍华人舞蹈家、视觉艺术家与导演,“沈伟舞蹈艺术”舞蹈团艺术总监。曾获有舞蹈界“奥斯卡”之称的“尼金斯基奖”(2004年)和美国创造性人才最高奖“麦克阿瑟天才奖”(2007年)。2008年受邀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担任创意策划和《画卷》篇
期刊
在新加坡,全球大学生亚洲垂直城市设计大赛已经进行到第三届。这项竞赛的宗旨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立体城市或者是垂直城市研究的兴趣,能够在互联网时代,激发大家发挥各种想象,来研究一个最理想的城市发展的规模、尺度、空间密度,产业与生活合理的比例,以及可持续发展城市所需要的空气、水、交通、人口和社会管理方面的诸多议题和挑战。  之所以会想到设立和支持这样一项竞赛,主要缘起于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引
期刊
围棋,原为古时士人贵族所爱,如今则成为现代都市精英的修身养性之道。所谓『善弈者谋势』,谈笑会友、排遣烦嚣的同时,他们也将君子博弈中运筹帷幄、调兵遣将之才,用在了自己的生活中。  棋局纵横十七道,合二百八十九道,白黑子各一百五十枚。—魏·邯郸淳《艺经》  桓谭《新论》有云,“世有围棋之戏,或言是兵法之类也”。古时,围棋被当成锻炼军队指挥人才的工具,亦被视作闲暇养生与会友之物。“棋贪必败,怯又无功。羸
期刊
梁远苇 青年艺术家,199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作为五位艺术家之一代表中国参加了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2年和2013年这两年,梁远苇的个人网站是一片空白,生活却以惊人的速度高频率地更新:几乎不间断的各种展览和各种艺术奖项的提名和获奖。她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却不是这些被镁光灯包围的日子,而是她2012年下半年,在柏林参加驻留计划的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