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中国民间的小调体裁民歌,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地域差别、方言音调、人文风情、历史文化各异,《茉莉花》也有几十种不同风格的版本,文中着重讲述河北版本《茉莉花》的演唱准备及演唱技巧。
关键词:茉莉花;民歌;演唱
一、河北版《茉莉花》演唱前准备工作
1、河北版《茉莉花》音乐作品结构分析
河北《茉莉花》主要有两个版本,文中主要讲河北南皮周树堂演唱版《茉莉花》。
1.1、旋律分析
1.1.1、曲式结构分析
河北《茉莉花》的节拍为2/4拍,速度为中速偏快。是非方整性单乐段,共有四个乐句,为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乐句为4+4的乐句结构,前乐节(1-4)是后乐节(5-8)的发展材料,变化重复。前乐节起始音为羽音,后乐节起始音为宫音,在调性上,主功能的强调性增强,两个乐节的结束音均为属音,旋律平稳。第二乐句起始音为第一乐句的结束音徵音,最后落于徵音,和声功能进行为属到主,更趋于稳定,听起来会更踏实。第三乐句以角音开始,出现了新的节奏,最后落于宫音。第四乐句从商音开始,结束于属音,和声稳定,与第一乐句首尾呼应。
1.1.2旋律起伏
河北《茉莉花》的旋律起伏主要是以三度、四度跳进为主,偶有五度、六度、八大跳出现,主要是在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出现,第三乐句出现五度上行大跳、六度下行大跳,符合起承转合中“转”的特点。第四乐句出现五度、八度大跳,八度是在结尾时出现,突出不能采花的遗憾感。
1.1.3节奏
河北《茉莉花》多以八分音符为主,也有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主要节奏型为:二八、前八后十六、大切分、附点八分、节奏较为宽敞,但有方言衬词的填入,使得宽敞的节奏有了紧致感。节奏型张驰结合,富有舞蹈性。
1.2、歌曲文本分析
歌词中,有许多语气衬词的运用,衬词多数是地方语言中的虚词,歌词较为丰富。
1.2.1、语调
“好(哎)一朵茉莉花”一句,在第一乐句中出现两次,与江苏版的一样,虽然歌词相同,但其语调有所不同。第一次“好(哎)一朵茉莉花”是“我”发现一朵茉莉花,仿佛在与人对话,诉说发现一朵美丽茉莉花的高兴,因此,整句的语调不能偏低,需要突出强调的是“茉莉花”。第二次“好(哎)一朵茉莉花”要较第一句更高,满满的夸赞之意。“好”字需要着重强调。这里的整体为愉快欢乐的语调。
“满园开花比不上它” (以下省略衬词),带有豪气的赞美感,此句中需要着重强调“比”字,声调相对较高。“我有心掐朵花戴,又恐怕看花人儿骂”中,“我有心”语调平铺直叙,“掐朵花戴”声调相对之前高,“又恐怕看花人儿”带有委屈之意,声调较低,“骂”声调在此处要高。
1.2.2、节奏
歌詞许多地方方言衬词的紧密运用,使歌词的整体节奏较为密集。歌曲节奏有着轻重缓急。第一乐句中,第一次“好一朵茉莉花”,强调的是“好”和“茉莉花,因此节奏要稍重读,第二次“好一朵茉莉花”要比第一次更重,突出对比,刻画茉莉花的形象。
二、河北版《茉莉花》演唱技巧
1、咬字吐字
“好”字在咬字时,除了要达到在江苏《茉莉花》中所描述的舌位以外,还要叹气吐字,硬起。 “哎””ai”,用非圆唇口形,开口呼。“咳”,舌根音,开口呼。“花”依字行腔,即发音顺序为韵头、韵腹、韵尾:h—ua—a,以“a“收音。最后一个字“骂”依字收声,直出直收收韵,先唱韵头,再收韵尾。
2、润腔技巧
明代戏曲理论家马骥德在《曲律?论腔调》中说到“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在演唱民歌时,为达到其所需要的韵味,通常会运用润腔技法以达到此效果。在演唱河北《茉莉花》时,一定不能只根据谱面标记来演唱,灵活运用润腔技巧,能使歌唱时韵味十足。
1.1、下滑音
下滑音在歌曲的运用较多,是主要的润腔技法之一。第一乐句中第三个字“朵”、最后一个字“花”用下滑音演唱,第二乐句中“花”、“它”,第三乐句最后“咳”字都运用下滑音演唱,来展现北方女子性格爽朗的形象。
1.2、倚音
歌曲有少部分倚音的运用,特别是在长音处。第二乐句“它”,最后一句“骂”都有倚音出现,表现北方女子活泼直爽的形象。
1.3、保持音
歌曲在第二句“不”、第三句“掐”字后的方言衬词“哎咳”中,有保持音的运用,展现北方女子大大咧咧的形象。
3、地方方言
河北《茉莉花》中的地方方言主要是衬词的灵活运用,衬词多出现在强拍后,在强拍上的字,以衬词填补,不拖韵尾,直接接衬词,显得一点也不拖沓,铿锵有力。咬字吐字靠前、快速。
4、共鸣
河北《茉莉花》的共鸣位置主要在头腔、鼻咽腔,方言衬词的共鸣位置主要是头腔,突出轻盈、活泼感。声音集中在眉心,位置靠前。
5、肌肉反应
为突出河北《茉莉花》直爽大方的特点,口腔内部“小舌头”需要保持张开状态,发声的状态要积极,因此,口腔内部不能松懈,声带要迅速闭合,但又要在此基础上保持松弛。
为达到有力、干净、有穿透力的音色效果,演唱时面部肌肉需要保持活泼可爱的微笑状态。为把衬词唱清晰,使声音具有颗粒感,演唱时要有强弱对比, 因此,腰腹、后背的肌肉都是积极状态,随时准备收和放。
6、律动
河北《茉莉花》因音乐风格豪迈、直爽、活泼,节奏和旋律富有舞蹈性,因此在舞台上演唱时,动作可以稍微大幅度地表现歌曲,动作要张弛有力,不能过度柔软。同时结尾处的长拖腔,有戏曲的韵味 ,因此此处的动作设计可以根据戏曲的动作来做调整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蒋伟. 民歌《茉莉花》海外流传过程中的变异问题初探[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5(4).
[2] 姚云. 茉莉花开芳香各异——中国民歌地方风格初探[J].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14):108-108.
[3] 张逸筠. 茉莉盛开遍地芬芳——东北,河北,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D]. 2013.
作者简介:杨蕾(1996.12),女,籍贯:四川遂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关键词:茉莉花;民歌;演唱
一、河北版《茉莉花》演唱前准备工作
1、河北版《茉莉花》音乐作品结构分析
河北《茉莉花》主要有两个版本,文中主要讲河北南皮周树堂演唱版《茉莉花》。
1.1、旋律分析
1.1.1、曲式结构分析
河北《茉莉花》的节拍为2/4拍,速度为中速偏快。是非方整性单乐段,共有四个乐句,为起承转合的结构。第一乐句为4+4的乐句结构,前乐节(1-4)是后乐节(5-8)的发展材料,变化重复。前乐节起始音为羽音,后乐节起始音为宫音,在调性上,主功能的强调性增强,两个乐节的结束音均为属音,旋律平稳。第二乐句起始音为第一乐句的结束音徵音,最后落于徵音,和声功能进行为属到主,更趋于稳定,听起来会更踏实。第三乐句以角音开始,出现了新的节奏,最后落于宫音。第四乐句从商音开始,结束于属音,和声稳定,与第一乐句首尾呼应。
1.1.2旋律起伏
河北《茉莉花》的旋律起伏主要是以三度、四度跳进为主,偶有五度、六度、八大跳出现,主要是在第三乐句和第四乐句出现,第三乐句出现五度上行大跳、六度下行大跳,符合起承转合中“转”的特点。第四乐句出现五度、八度大跳,八度是在结尾时出现,突出不能采花的遗憾感。
1.1.3节奏
河北《茉莉花》多以八分音符为主,也有十六分音符、二分音符、附点八分音符的出现。主要节奏型为:二八、前八后十六、大切分、附点八分、节奏较为宽敞,但有方言衬词的填入,使得宽敞的节奏有了紧致感。节奏型张驰结合,富有舞蹈性。
1.2、歌曲文本分析
歌词中,有许多语气衬词的运用,衬词多数是地方语言中的虚词,歌词较为丰富。
1.2.1、语调
“好(哎)一朵茉莉花”一句,在第一乐句中出现两次,与江苏版的一样,虽然歌词相同,但其语调有所不同。第一次“好(哎)一朵茉莉花”是“我”发现一朵茉莉花,仿佛在与人对话,诉说发现一朵美丽茉莉花的高兴,因此,整句的语调不能偏低,需要突出强调的是“茉莉花”。第二次“好(哎)一朵茉莉花”要较第一句更高,满满的夸赞之意。“好”字需要着重强调。这里的整体为愉快欢乐的语调。
“满园开花比不上它” (以下省略衬词),带有豪气的赞美感,此句中需要着重强调“比”字,声调相对较高。“我有心掐朵花戴,又恐怕看花人儿骂”中,“我有心”语调平铺直叙,“掐朵花戴”声调相对之前高,“又恐怕看花人儿”带有委屈之意,声调较低,“骂”声调在此处要高。
1.2.2、节奏
歌詞许多地方方言衬词的紧密运用,使歌词的整体节奏较为密集。歌曲节奏有着轻重缓急。第一乐句中,第一次“好一朵茉莉花”,强调的是“好”和“茉莉花,因此节奏要稍重读,第二次“好一朵茉莉花”要比第一次更重,突出对比,刻画茉莉花的形象。
二、河北版《茉莉花》演唱技巧
1、咬字吐字
“好”字在咬字时,除了要达到在江苏《茉莉花》中所描述的舌位以外,还要叹气吐字,硬起。 “哎””ai”,用非圆唇口形,开口呼。“咳”,舌根音,开口呼。“花”依字行腔,即发音顺序为韵头、韵腹、韵尾:h—ua—a,以“a“收音。最后一个字“骂”依字收声,直出直收收韵,先唱韵头,再收韵尾。
2、润腔技巧
明代戏曲理论家马骥德在《曲律?论腔调》中说到“乐之框格在曲,而色泽在唱”,在演唱民歌时,为达到其所需要的韵味,通常会运用润腔技法以达到此效果。在演唱河北《茉莉花》时,一定不能只根据谱面标记来演唱,灵活运用润腔技巧,能使歌唱时韵味十足。
1.1、下滑音
下滑音在歌曲的运用较多,是主要的润腔技法之一。第一乐句中第三个字“朵”、最后一个字“花”用下滑音演唱,第二乐句中“花”、“它”,第三乐句最后“咳”字都运用下滑音演唱,来展现北方女子性格爽朗的形象。
1.2、倚音
歌曲有少部分倚音的运用,特别是在长音处。第二乐句“它”,最后一句“骂”都有倚音出现,表现北方女子活泼直爽的形象。
1.3、保持音
歌曲在第二句“不”、第三句“掐”字后的方言衬词“哎咳”中,有保持音的运用,展现北方女子大大咧咧的形象。
3、地方方言
河北《茉莉花》中的地方方言主要是衬词的灵活运用,衬词多出现在强拍后,在强拍上的字,以衬词填补,不拖韵尾,直接接衬词,显得一点也不拖沓,铿锵有力。咬字吐字靠前、快速。
4、共鸣
河北《茉莉花》的共鸣位置主要在头腔、鼻咽腔,方言衬词的共鸣位置主要是头腔,突出轻盈、活泼感。声音集中在眉心,位置靠前。
5、肌肉反应
为突出河北《茉莉花》直爽大方的特点,口腔内部“小舌头”需要保持张开状态,发声的状态要积极,因此,口腔内部不能松懈,声带要迅速闭合,但又要在此基础上保持松弛。
为达到有力、干净、有穿透力的音色效果,演唱时面部肌肉需要保持活泼可爱的微笑状态。为把衬词唱清晰,使声音具有颗粒感,演唱时要有强弱对比, 因此,腰腹、后背的肌肉都是积极状态,随时准备收和放。
6、律动
河北《茉莉花》因音乐风格豪迈、直爽、活泼,节奏和旋律富有舞蹈性,因此在舞台上演唱时,动作可以稍微大幅度地表现歌曲,动作要张弛有力,不能过度柔软。同时结尾处的长拖腔,有戏曲的韵味 ,因此此处的动作设计可以根据戏曲的动作来做调整和选择。
参考文献
[1] 蒋伟. 民歌《茉莉花》海外流传过程中的变异问题初探[J]. 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5(4).
[2] 姚云. 茉莉花开芳香各异——中国民歌地方风格初探[J]. 黄河之声:科教创新版, 2009(14):108-108.
[3] 张逸筠. 茉莉盛开遍地芬芳——东北,河北,江苏民歌《茉莉花》音乐分析与演唱研究[D]. 2013.
作者简介:杨蕾(1996.12),女,籍贯:四川遂宁,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