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一只被锁的狗(外一篇)

来源 :福建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j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第四次辞职后,他决定不玩了,不再工作,工作个啥!他的最近三次辞职相隔不到一个月,最后一次索性直接和车间主任拍了桌子:“老子不干了!”车间主任说:“你这种人懒惰成性,留你一个月算是给足面子了。”他磨拳霍霍,差点和主任动起手来,被工友拉开,才愤愤离去,为此,连当天的工资都没拿到,“老子不稀罕。”他说。
  他职高毕业,从小不爱学习,读不好书,进了职高,学编程设计,三年下来,啥叫编程都没搞清楚。他确实有那么点懒惰,低学历注定他只能干一线工的活,该岗位讲究勤劳肯干、吃苦耐劳,奋斗在公司最肮脏、最不堪的地方。他心目中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可不是这样的,他应该坐办公室,干轻松的活,活得有尊严、受人尊敬。但手头没有学历这块敲门砖,没有单位鸟他,他只能往下、一直往下。一线工基本都是计件的,多劳多得,凭力气吃饭,他没这份心,找到偷懒的机会就逮着不放,这回和车间主任拍桌子的原因正是被发现躲在机器后玩手机。
  频繁地跳槽,每次跳槽都不欢而散,让他养成了暴脾气,看什么都不顺眼,仿佛所有人都在针对他,身为员工,领导说他不得,一说就要引爆。他体内窝着一团火,针对一切,时刻准备烧掉一切,让这混蛋世界滚蛋。他经历了四次失业、再就业,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没有工作容得下他,所有工作都不适合他,他的归宿是远离人群,回到与世隔绝的地方,最好的去处就是:家。
  他失业了,从此过起隐居生活。二十好几的人,没工作,他不在乎,父母健在,讨口饭吃总不至于不得。父母都是工薪阶层,对这样的儿子,始则劝解,磨破嘴皮子,一车话就像洒进泥浆,泡都没冒一个,终则放弃,就当他还是孩子,由父母供养,责任无可推卸。
  他在家只干一件事:玩游戏。玩各种网络游戏,在虚拟世界中,他才得着心灵的宁静,拉帮结派攻城陷地,打怪兽、爆装备,技艺日渐精进,手下有了小弟,小弟唤他大哥,他找到了存在的价值。他从早玩到晚,早饭由父母备下,中饭不吃,晚饭还让父母端进屋,连迈出房的时间都不肯浪费。他认识了不少网友,其中有一个是同城,女,后来成了他女朋友。
  他这样的人竟能找着女朋友,且不多久就住了进来,他父母不敢相信,原以为儿子堕落至此,工作无着落,侈谈感情归宿。眼下一个水灵灵的姑娘肯来寒舍下榻(她来的那天只背着个包,没有一件行李,见到他爸叫了声爸,见到他妈叫了声妈,叫得二老骨软筋酥),无异于天上掉馅饼,将她捧为座上宾,饭菜好好伺候着,他妈每天给她洗内衣裤,家务一概不让动手,绝无二话。她倒是工作的,只是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什么上进心。有人问她:“你怎么会看上这么一个不工作的人?”她说:“我觉得他身上有种别人没有的魄力。”“什么魅力?”“让你完全歇在家,你做得到吗?”“但那是不对的呀。”“不管对不对,他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魄力。”
  他的生活有了点变化,笑得比以前多了,当然这只有她能看到。他们两人待在屋子里,他觉得这就是一整个世界,四面墙壁围起的空间将外界所有因素隔绝在外,以前他一个人,游戏玩得再激奋人心,深夜独睡,总不免感到内心空虚,他相信人是孤独的这句话,但既然孤独是他的选择,为何会感到痛苦?若不选择孤独,跑到围墙外面去,大千世界任闯荡,他又不适应。那么,人就是两难的,左右不是。现在,两个人了,空虚时跟她讲讲话,就在不足五十平方米的空间,得到的满足比五百平方米、五千平方米都大,他觉得寻到了生活最理想、最浪漫的状态,即便将他置身监狱,有她陪伴,他不会孤独。
  但她的状况发生了细微的转变,一开始倒也觉得这样不错,和爱的人厮守一起,亲密无间,为之前所未曾经历过,她愿意出去挣钱,养活他俩。久而久之,工作的压力来了,一天上班结束,单位里遭遇的苦楚、不满,无法对他诉说,他对这些没有丝毫兴趣甚至本能排斥。他只愿意贡献漫无边际、没有实质内容的谈资,比如生活的意义、人生的苦楚……这东西听久了,会腻味。他在具体的现实事务上缺乏激情,内心犹如一潭死水,像一個八十岁的老人,不,老人或许也比他活跃。她强忍这种糟糕的感受,终于在半年后,达到了底线。
  那天她对他说:“我出去住一段日子吧。”他乍听之下有些懵:“为什么出去住?”“我闷得慌。”“跟我在一起闷吗?”“我不知道。”“你具体说说看。”“你从不陪我逛街、看电影。”“逛街、看电影?你喜欢干这种事?这是最无聊透顶的事。”“我这样年纪的人都喜欢干这种事。”“你从来没说过。”“不说不代表我不喜欢。”“明天我陪你去一回。”
  “你不工作。”“什么?”“我说你从来不工作。”“你一开始就知道我不工作的,你说我敢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是魄力。”“现在我不这么觉得了,人活着还是要工作,你没赚过一分钱,把经济压力都丢给我一个女人,你和吃软饭的有什么差别?”“你这是要跟我闹分手吗?”“既然说到这分上,分手就分手吧。”
  她起身出门,他强压着怒火,越想越不对,自己这是被蹬了!那隐蔽了大半年的暗火,来了个总爆发,任何东西都压不住。他从床边扯起她来的那天背的双肩包,冲出门,来到阳台,顺手把包给甩下去,她正走出大门,砸到她头上。“给老子滚!”他吼道。“你这神经病。”她揉着脑袋,哭着说,捡起包,头也不回。
  他即刻把消息告诉父母,父母愣住了,两袋烟工夫,他爸拿出第三根烟续上,揉了把脸,他妈一拍桌子说:“不能让她这么走了。”他爸说:“你想怎样?”他妈说:“钱得算回来。”他爸问:“什么钱?”他妈跑进厨房,找出一个本子,摊到他和他爸面前,上头用铅笔写着一笔笔明细,某月某日,买菜多少钱,某月某日,买一双鞋……“这些都是这半年用在她身上的开销,幸亏都记了账,她当咱家媳妇就算了,这一走,都得算回来,我早料到会有这一天。”他爸傻了眼,他看了十秒,体内那团火再次窜出来,怒向胆边生、怒不可遏、怒可吞象。
  “滚!都给老子滚!”他说。
  二
  他上了四年班,时间到了,该离开了。
  他跟父母说:“爸、妈,从明天开始我就不上班了。”   “你要去干什么?”
  “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你怎么能这样?”
  “对不起,让你们操心了。”
  他知道会伤父母的心,为此他准备了四年、牺牲了四年,现在,他该行动了。
  他用工作的积蓄之一部分买了架单反相机,再一部分买了把木吉他,剩下的都当作旅资。他想成为一名摄影师,拍下沿途的风景。
  他从老家出发,坐四个小时的大巴取道上海,开始全国之旅。
  他拍下外滩欧式建筑圆润柔软的轮廓线;拍下黄浦江上悠然来往的客轮;拍下城隍庙人流如梭的九曲桥;拍下步行街迥然各异的晨昏之变。拍下中山陵白墙蓝瓦的国父祭堂;拍下夫子庙神色各异的吃客面容;拍下秦淮河桨声欸乃的波光浮影。拍下长安街如梦如幻的灯光;拍下天安门肃穆威仪的升旗;拍下长城内外苍茫浮沉的大地;拍下紫禁城百年浮沉的皇家宫殿。拍下布达拉宫的落日;拍下八廓街的晨曦;拍下河西走廊的尘土;拍下莫高窟的壁画。拍下三亚的海、青海的湖、昆明的雨、长春的雪。
  他住便宜的青年旅舍,吃粗粝的食物,穿地摊甩卖的衣服,饶是如此,积蓄还是慢慢用光了。那把木吉他派上了用场,他坐在城市马路边,弹起了琴。他的面前摆着吉他盒,不时有行人往里面丢一元五元的钱,但更多的人选择匆匆经过,回头一瞥,将他当作一名流浪汉。他不觉得脸红,他不是在乞讨,而是在卖艺,正如曾待过的单位,靠劳动吃饭。那家单位离他很远了,远得像前世的一个梦,各种尔虞我诈钩心斗角、两面三刀、溜须拍马,都变成已逝的一番游戏,入戏时他和别人一样认真,出戏时不过拍拍衣袖,转身离去。他倒是会想念一二同事,工作之余聊聊天,离开后失去联系他也不觉得惋惜,一个人安静地行走,他更喜欢。一天下来,他认真地清点吉他盒里的钱,硬币归一堆,纸币从上到下按照面值大小叠好,摞平整,夹进皮包,拿起吉他盒子,面朝下抖一抖,里面会有一些碎石子,将吉他放进去,合上盖,背上肩,去吃饭。
  他凭借弹吉他所得之资,又走了许多城市,后来来到了杭州,正是大冬天,杭州下雪了。他突然很想拍一拍西湖的断桥残雪,那天起了个大早,背上相机,徒步往西湖景区走去。路边行人寥寥,到了白堤,真可谓山水一色,上下皆白,远方保俶塔成一枚芥子。堤上如铺了一层白毯,湖水浩浩渺渺,偶有舟子一二,若隐若现。雪悠悠忽忽飘大了,落在头上、肩上,天地间仿佛只他一人在这纯白的世界缓步而行。他靠近断桥,方才明白所谓的残雪只是文人墨客臆想出来的景致,雪未融、桥未断,寒气袭人。他架好相机,从取景框中看去,孤零零的一座桥,未免单调。他等着,等着什么走进视线,十多分钟后,雪更大了,飞飞扬扬,终于两个人影走进了取景框,是一对老夫妻,步履蹒跚,年龄总有七八十岁。挽着手、带着伞,穿着厚厚的棉衣,从他身后走来,将一对相互依偎的背影呈现在他眼前。当他们走到桥心时,他按下快门,与此同时,心头热乎起来,他想起自己的父母,眼泪渗出眼眶。这次流泪像一道决堤的湖口,将这些日子积蓄心中的意气一股脑发泄殆尽,他意识到是时候该回去了。他想象自己走进家门时对父母喊一声:“爸妈,我回来了。”父母脸上那种久不见的笑容,溢满他心头。
  三
  他们是从小一块长大的玩伴,后来每年都会抽空聚一次,地点是在“新桥饭店”,这一年,他们又相聚了。
  没有寒暄,没有客套的应对之词,两瓶烧酒,一人一瓶,自斟自饮,话题自然离不开新近的状况。
  他问:你还在家打游戏吗?
  他说:是的。你已经回家了,不准备往外跑了吗?
  他说:是的。你今后有什么打算?
  他说:还待在家,除了你,我根本不想见别的人。
  他说:长期这样下去总不是办法。
  他说:走一步算一步吧,生活真是个狗屁!
  他说:是个狗屁!
  谈兴渐浓,他们到后来把别的什么也慢慢谈到了。窗外下着雪,他们都喝高了。时间向晚,当他们歪歪斜斜走出酒店大门时,路灯明晃晃地在长夜中点亮多时,街上有匆匆赶路的行人,有披着雨衣骑着脚踏车低头猛踩踏板的人,有汽车、摩托车、電瓶车,共同装点了这个旧历年的尾声。
  他们步伐不稳,互相搭着肩,在雪夜长街上走。抵达一个十字路口,他们不经意间看到一家狗肉店。如此光明正大贩卖狗肉的店铺在本镇少有,时间接近午夜,生意还是很兴隆,白炽灯下,一桌桌狗肉爱好者一边喝着酒一边饕餮着。油烟气从开着一道缝的玻璃门内透出来,店门前漾着一条黑乎乎的油水,流向不远处的排水沟。
  在隔离带的街树下,他们看到一只狗被一条链子拴在树身上,全身毛发皆白。它竖着两只狼一般的耳朵,四腿站立,双眼散发出诡异的光。雪落在狗身上看不出痕迹,它没有在严寒下瑟瑟发抖,脖子虽被锁链圈住,却仍傲然地面对幽暗的长街。
  他们向它走去,他们觉得一条白狗不应该出现在一家狗肉店门前,二者的搭配让他们愤懑。走到白狗跟前,白狗没有叫唤,用眼睛盯着他们,似乎明白来者的意图。他们一人用身子遮着店铺玻璃门的方向,一人用最快的速度解开白狗脖子上的锁链。束缚被卸除后,白狗没有立刻逃走,凑到他们跟前,闻了闻裤子,这才转身,跑向黑夜。
  他们也跑了起来,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出好远,停下来,大口喘着气,仿佛做完了一件天大的事,心头充满强劲的力量。
  出 走 之 前
  我收拾东西,准备出门写一部小说,桌上放着弹簧刀、方便面、指甲钳、巧克力、刮胡刀……这些都是在出门时用得着的。在挑选背包时,一个本子从杂物箱里掉出来,翻开一看,是以前的日记。翻到的一页,记着一件事,文末赫然几个黑色大字,后面是蚂蟥般的感叹号:我要出走!!!
  我的思绪一下飞回童年,十岁左右,大年三十晚,外婆家吃团圆饭。为了即将开席的丰盛的菜,我们兴奋不已。我是孩子中最疯的一个,满屋子跑,妈妈叫我,我不予理睬,拉着表弟蹦到椅子上,突然一个趔趄,朝桌子摔下去,只听“哐当”一声,整桌菜,一半掉到了地上。我揉揉屁股站起来,还未定神,脸上落了一记巴掌。妈妈怒气冲冲,揪住我的耳朵骂道:“你就不能安分点!”亲戚们围拢过来,把我拉到一边,我朝妈妈站的地方望了一眼,她也正在看我,又是一句:“你给我滚出去!”那一刻,不知哪来的勇气,我跑出了家门。   我朝晒场的方向跑,心头满是委屈,觉得世上最坏的人就是妈妈,她从来没有关心过我,动不动就打我。我甚至怀疑自己不是她亲生的——我要离开这个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永远不回来,让她后悔曾这么对待我。
  这样一想,我就在烟花肆虐的夜空下,大步走去,然而走到村西那片乱葬岗,停了下来,杂草丛生的坟包让我心头涌起一阵战栗,迈不动脚了。我想外面那么大,能去哪里呢?外面没有温暖的床、没有好吃的、没有……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人,是出门打工回来的小叔。他问我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我红着脸答不上来,他拍拍我的头,牵着我的手回家了。回到家,打翻的桌椅已重新归位,屋内一派喜气融融的场景,我发现一个严酷的事实:大人们根本没在意我跑出家的事,更不会想到刚才我内心的那番挣扎——一个孩子的挣扎,他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心理。他们只是聊着天,满面笑容,将方才的事完全淡忘。妈妈看到我,过来拉住我的手说:“快洗洗手,吃饭了。”她似乎也忘了刚才对我的打骂,大人的记忆原来就是这么短暂。就这样,我的第一次“出走”轻描淡写落下了帷幕,很多年后回想起来,不觉惭愧,我想,当时为什么不能走远一点呢?
  出走是一种状态,需要勇气和坚决,和我的失败经历相比,那些常年漂泊在外的人是让我羡慕的。我从小就喜欢收集背包客们拍的风景照,小时候有个很要好的朋友,长得清癯瘦小,像女孩子,和我相比,他的经历就“壮烈”多了,高中没毕业,就背上一个包,出走去了。
  他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就给我寄来明信片。有灯光朦胧的长安街、青天蓝瓦的中山陵、藏羚羊点缀的西藏、大雪纷飞的兴安岭……在我眼里都那么迷人。我不理解他是怎么适应外界复杂多变的环境的,又是哪来的钱?他对我也不理解,有一次他对我说,“你怎么可以忍受长年累月待在一个地方不厌倦!”
  这问题后来我想了很久,它的关键不在于厌不厌倦,而是厌倦之后怎么办?那朋友是孤儿,生活只是他一个人的,想去哪里都行。我不行,受牵绊的东西太多,那时唯一的任务只有读书,家有双亲,古时还说双亲在不远游呢。但因那朋友的种种事迹耳濡目染日久,一颗心免不了蠢蠢欲动,总想找个机会,一个人真正去趟远方。
  第一次去远方的机会是在高中毕业那年,暑假,休息在家。
  高中毕业的暑假真漫长,憋了一整年的高考压力来了个总释放,把所有书都称斤卖掉,和同学们昏天暗地疯了两星期,今天去他家,明天去你家。两星期后,许是压力释放太快,玩得过了头,原本紧绷的发条松弛过度,一天早晨,从睡眠中醒来,盯着天花板,心头突然出现一片很大的空虚,似乎哪里出了问题,事情不该是这样子的,房子犹如一个大铁笼,使我窒息。于是我决定来一场远游,来填补不可抑制的空虚和漫无边际的时间,上网查询一番,最终定下行程,背起背包,踏上长途汽车。
  我去的地方是乌镇,车子带我离开熟悉的县城,抵达目的地时夜已深。走进乌镇的牌门,一弯浅水,桨声欸乃,屋檐下一盏盏红灯笼,发出幽幽的光,如棉絮般轻柔。我沿着石板道走,两旁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夜色下苍老又清婉。那一刻,我心静如水。
  我在那里待了三天,什么都不做,就是逛,晚上靠在木窗旁,望沿街的河水,听舟子的歌唱。三天后又辗转去了西塘,同样是轻柔似梦,多了绵延的烟雨长廊,廊下行人来往如织,摊铺点缀其间。
  这次水乡之行,算是我第一次成功的出走,回来后打电话告诉那朋友,他听完却大笑,说:“你那哪叫出走,你只是出门旅游了一趟。”我问他在哪里,他说正在尼泊尔和中国交界处的一个沙漠,和漫天黄沙、陷阱、蝎子作斗争。
  这又使我默然,想到“出走”和“旅游”的区别,而那次旅游也原原本本记载在日记本里,上面写着这样的话:“这次出走让我收获颇多,事后想想,这其实不是我心目中真正意义的出走,什么是出走呢?”如果不是收拾行李,我早已忘了还有这本日记的存在,它保存了那么长一段时光,反刍起来,别有一番滋味。我继续翻阅着,想从中找到更多有关“出走”的内容,十几页后,果然又有新发现,是距离“水乡之行”七年之后,时间是一个夏季午后,我大学毕业不久。
  毕业后的我,原本想留在讀书的那个城市,它离家乡有四百多公里的车程,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但四处投简历,投石问路,却找不到一份像样的工作,万般无奈下还是回了家,漂泊无着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则由于父母的催促,他们不希望我离家太远,儿子总要待在父母身边的。回来后,靠着亲戚的关系,进了一家物流公司,成为经营部的一员。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安排发货计划,没过几星期就感觉枯燥乏味,周身犹如被一条无形的锁链捆住,连大脑都没闲暇的空间,唯一松懈的机会是趁着领导不注意躲进厕所,蹲在便池上,抽一根烟,看着烟圈袅袅上升。一天,我发错一笔货,客户反馈过来,给公司的信誉和销售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经理把我叫到办公室,横眉直竖,一拍桌子说:“一个大学生做事还不如中学生认真,有什么用!”
  我憋了一肚子气,当天下午,给那朋友打了电话,这次,他在江南某个小山村“休养生息”,听我唠叨一通后,说:“你等着,我来找你。”原以为只是随口说说,不料当晚,他真来了,穿着件褐色T恤,几年不见,一进门,就来了个大拥抱。
  然后我们找了个地方喝酒,酒瓶越摞越多,他看着我说:“我就不明白,你怎么不出去。”我说:“我放不下父母,我对他们有责任。”他说:“屁责任,为了责任,你瞧你把自己逼成了什么样子!”我醉醺醺的,在饭店正对着桌子的一面镜子里照了照,一个双目无神、形容枯槁的男人。
  “明天你就辞职,跟我走。”他说。
  “去哪里?”
  “随便哪里。”
  我猛灌下一口酒,心底升腾出一股抑制不住的勇气,“行,”我说,“走就走。”
  第二天,我瞒着父母辞了职,试用期不用办离职手续,走出公司大门的那一刻我觉得浑身轻松,然后跟着他来到车站,上了一辆开往外省的车,大约三小时后,到了目的地。
  是个海岛,一眼望去,岛面全为绿色草丛覆盖,像一条柔顺的毛毯,经风一吹,毛绒轻轻摇动,波浪一般。羊肠小道逶迤如线,我们走到岛的最高点,极目远眺,远处大海一望无际,滚圆的太阳将金光洒在海面,波光点点,海鸥、海船,自由来去。四周是一种巨大的风车,三片梭形长叶,微风下悠悠转动。   当天晚上,我们就地搭了帐篷,海风徐徐,天低云阔,耳邊十里蛙鸣声。我望着月亮,思绪漫游无边,觉得自己仿佛和自然融为了一体,所有烦心事都抛到了脑后。但好景不长,只过了一晚,第二天,母亲就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怎么不说一声就辞职了。我把经过告诉了她,她倒没怎么责备(这使我意外),还劝慰我说:“做得不开心就不做了,工作不怕找不到,但不该这样不说一声就走掉,爸妈要担心的,赶快回来吧。”我说:“再过几天……”声音明显没了底气,她又劝说:“这就回来吧,有什么话,回来再说。”到了这一步,我的心就软了,挂下电话没半小时就收拾行李,跟那朋友说我要回去了。朋友没阻拦,他说他还想玩几天,我一个人能走吗?我说能。分别前,他说:“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玩。”
  我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像他那样心无旁骛地出走,出走除了勇气外,更多的是一种信念,我的包袱太多,做不到他那么洒脱。幸而那次海岛之行让我的心情平缓了些,这或许是远行带给我的最大作用。回来后,在家休息了一段日子,又去找工作,这次没让父母托人,自己投简历,最终被本地一家旅游杂志社录用了。这工作,虽也枯燥,但比较自由,只上半天班就够,还有一个月的年假,能让我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打算重整旗鼓、从头再来,为了自己的理想果断向前。
  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像今天这样,有了灵感和构思,便利用年假外出写一部小说。为实现它,我开始对自己进行严格的训练,每天规定写足多少字,日复一日绝不间断。只有在写作中,思绪才能飞驰无界,才能从现实的条框中脱身而出。但技巧可以训练,灵感却时而要枯竭,每当想写而写不出东西时是最痛苦的。一次,我又遇到了这种瓶颈期,兀自坐在屋里抽烟,突然灵机一动,为何不写写那位朋友呢?他的经历我了然于胸,而他的做派最适合成为小说人物,内容自然是和“出走”有关——这些都是现在翻到日记本的后半部才想起来的(我已将原定出门的时间忘在脑后,桌上放着的弹簧刀、方便面、指甲钳、巧克力、刮胡刀……还没全部放进背包。我在窗外透进的阳光下,手捧日记本,看得入了神)。当即我就写了起来,日记本上原原本本记录着小说的全貌(当年我怎么会在日记本上写小说呢)。不止一篇,一气写了两篇。
  第一篇,我用大篇幅介绍了他的身世背景后,将重点落在了一场虚构的远行上。那趟远行他孤身一人挺进一座海拔高耸的山脉,在险恶的环境中考验自己的生存能力。那里荒无人烟,山路崎岖难行,一年四季覆盖着茫茫白雪。他背着旅行袋,拄着登山杖,吃光所有配备的食粮后,渴了将积雪捧在手中当水喝,饿了去采摘雪山道旁的野果。后来他遇到一道险峻的山峰,除了攀爬再无生路,他卸去行囊,一步步攀岩而上,爬到半途,一脚踩空,摔下来,死了。尸体被雪花覆盖,从未被人找到。
  第二篇,他摇身一变,不再孤身一人,每次出行都有一大帮驴友相伴,大家喝酒畅谈,去的是一些景色如画的地方。一次,他在旅途中认识了一个女孩,因前往共同的目的地而相识,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旅程结束后,他对女孩展开了追求,她让他第一次有了想成家的欲望。半年后,他们在一起,现实问题摆在眼前,他要努力工作,以后买房子,和她结婚。渐渐地,他很少再去远行了,远行需要时间和费用,他变成了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过起了普通的生活。
  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文本让我惊异,实际上它们有着本质的相似,就是一个热爱远行、喜欢跋涉的人,最终停止了远行,其一是生命的终结,其一是现实的阻挠。不管怎样,我就这样在两个文本中殊途同归地终止了他的步伐。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些担心,从那次海岛之行后我们就没再联系,算算已有五六年了,他在干什么?我拿出手机,他的号码还存着,想打过去问候一声,还是放弃了。我有一种隐忧,生怕他当真遇到两个小说中描写的情况,现在的我更愿意想象他仍保持当年的模样,背着背包,拄着登山杖,如一名孤胆英雄,行走在充满未知的旅途上,永不停下他的步伐,这样的画面让我感动。
  而我自己如今不也习惯了前往远方吗?我放下日记,将它锁进抽屉,所需的东西都装进背包。出门前我看了一眼那个上锁的抽屉,想起那位远方的朋友,我想我们终归还是会见面的,或许在极北严寒之地,或许在某个江南氤氲的小镇。
  责任编辑 陈美者
其他文献
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五年四月二十日报告、云南省民政厅九月二十三日函和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五月二十九日函均悉。同意将 Guangxi People’s Autonomous Region Pe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内地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下称香港)或者澳门地区(下称澳门)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第一条为了加强广告管理,推动广告事业的发展,有效地利用广告媒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凡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电影、路牌、橱窗、印刷品、霓虹灯等媒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国务院修订发布的国发[1986]59号文件《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励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三条,制订本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对《条例》中需要明确
最近,一些读者询问国营企业退休职工享受非生产性福利待遇问题的政策规定,现根据省劳动人亨厅川劳人险[1988]022号文件精神,作如下答复。 Recently, some readers asked abo
第一条各业各厂因生产或业务上之临时需要,或无长期连续性之工作,需僱用临时工时、应由行政或资方与临时工订立短期劳动契约,直接僱用临时工。第二条临时工之职责、工资、工
一、关于『山东省革命烈士军人家属代耕试行办法』呈奉华东军政委员会批示:『同意公布试行。惟第十条「二等甲级」,根据革命残废军人优待抚恤暂行条例之精神,可改为「二等乙
[据日本《日本航空宇宙学会志》1978年11期报道] 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今后有效地利用N和N-2火箭的发射能力,同时为许多卫星用户提供利用同一枚火箭的机会,正在研究一箭多星发
第一条为了统一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差旅费开支标准,适当保证出差人员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并贯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特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凡正副厅(局)长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