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探究

来源 :知音励志·社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2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探究
  近年来,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力开展,作为大学生科研能力与研究能力的重要体现,学科竞赛的重要性不容小觑。因而,加强对高校学科竞赛的研究,认真审视新形势下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状,并提出改革高校学科竞赛工作的策略,对进一步加强研究型教学视域下的大学生学科竞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型教学与大学生学科竞赛问题概述
  研究型教学,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和能力,独立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并在研究中积累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增进师生互动,活跃教学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学科竞赛是指在高校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教师以指导为主,学生以实践为主,需综合运用多门课程的知识去设计、解决问题的大学生竞赛活动。作为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学科竞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的有效平台,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优化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充分肯定了举办学科竞赛对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了将学科竞赛纳入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之中。研究型教学着重强调了“研究”的重要性,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需充分掌握与应用相关专业技能与知识,做出独立思考与设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研究型教学“研究”的宗旨,因此,研究型教学模式与大学生学科竞赛密切相关,“荣辱与共”。
  2 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日益重视学科竞赛的开展工作,但综观学科竞赛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对学科竞赛的地位与作用定位不明确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研究型教学背景下,部分高校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科竞赛的定位不明确。部分高校未充分认识到科研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反哺作用,否定学科竞赛对高校教学与育人的作用,对竞赛在人、财、物等方面缺乏支持,也不大力动员学生参赛;部分高盲目追求办学上的创新性与研究上的重大突破,过分夸大学科竞赛的作用,将工作重心放在组织与参与学科竞赛上,忽视教学、育人、社会服务等重要工作,导致办学重心偏颇,各类资源配置不合理;部分高校对学科竞赛抱以中立态度,既不极力反对、也不大力提倡,只做被动应付。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导致高校竞赛的开展无新意与突破。
  2.2 参赛大学生选拔机制不健全
  大学生的选拔工作同样存在较多问题。第一,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学科竞赛热情不高,无参赛的动力,对参赛也不感兴趣。这与国家高校扩招后生源素质总体有所下降不无关系;第二,部分学生参赛动机不纯正,把学科竞赛作为提升个人荣誉的捷径,功利化导向过强,而非为探索真知而研究;第三,部分参赛选手缺乏持之以恒吃苦专研的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度”。开始报名参赛时热情高涨,但耐不住竞赛路上的枯燥寂寞甚至失败,中途放弃或是退赛的现象屡有发生。
  2.3 高校教学体系设置欠科学
  从现有情况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仍为应试教育,教学模式集中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教案”,学生所学课程量与知识量有限。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高校逐步增加了学生选修课程的力度,但备选课程的多样性也让学校更难掌握学生的实际专业能力。课程的传授重理论、轻实践,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老化,对于新事物、新问题认识与探索力度不足。反应在教学中表现为教学内容滞后、知识体系陈旧。学科竞赛的制胜点永远是“新”,但现有课程的设置让学生了解新知识的口径较窄,教师给予学生新知识、新想法的能力不足。
  2.4 高校对学科竞赛重视与支持力度需加强
  高校学科竞赛要大力开展,高校需将此作为常规工作常抓不懈。部分高校办学定位不明朗,科研氛围不浓厚,对学科竞赛的宣传力度不足,学生对学科竞赛的知晓度低,参与与学科竞赛相关的讲座、培训机会较少,制度层面对参赛的激励、奖励等政策不配套,教师与学生参赛的积极性未被调动,主动愿意指导学生竞赛的教师不足,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在硬件设施方面,部分高校可供学科竞赛使用的实验设备、仪器设施等陈旧且更新缓慢,很多好的点子因实验条件的滞后而受限,这反映出高校对学科竞赛方面从人、物、财等方面投入明显不足,这些严重制约了高校学科竞赛的有效开展。
  3 研究型教学视域下大学生学科竞赛发展的对策研究
  从大学生学科竞赛存在的问题看,要实现高校创新性与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需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
  3.1 确立研究型教学与学科竞赛的重要作用
  研究型教学很好的搭建了教与学间的平台,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双赢。它是高校提升办学品味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则为手段的有效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研究型教学在教师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问题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实践、自我探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学科竞赛作为研究型教学的重要模式,能够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同时,竞赛过程中的抗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等成为考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学科竞赛对于更好的践行研究型教学目标,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的促进重要。高校应高度重视学科竞赛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竞赛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与方法,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科竞赛中来,为实现高水平创新型高校的目标而努力。
  3.2 制定严格的参赛大学生选拔标准
  学科竞赛的目的可以概括为16字:“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学科竞赛能否出成绩,不仅是对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反应,也是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参赛学生的选拔至关重要。首先,参赛学生应与参赛科目专业对口或相近,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背景,且对学科竞赛感兴趣,具有创新性思维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选择参赛动机纯正,真正热爱科学研究,渴望求知,熱爱创新的学生参赛,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再次,参赛者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抗压能力,能够忍受研究道路上的寂寞与沉闷,心态良好,不轻易言败或放弃,参赛过程灵活调整战略战术,不急功近利,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3 构建合理的教学与课程体系
  学科竞赛作为第二课堂的一种,建立在第一课堂的教学基础之上。科学的课程体系让教学内容丰满有条理,因此,学科竞赛的发展必须严把教学关与课程口。
  3.3.1 调整专业设置,设置跨专业课程
  学科竞赛的有效开展需集多专业之优势,高校应重整学科竞赛的课程学习体系,多设置与学科竞赛相关的专业课,同时多设置可供学生选修的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增加实训课、实验课、社会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比例。下大力气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如加强实验室建设,开阔社会实践基地,丰富图书馆资源等。让学生有更多了解学科竞赛、实践动手、探索思考的机会。
  3.3.2 整合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
  学科竞赛是对大学生理掌握与灵活运用本专业与相关专业、课外知识等综合知识体系储备量的考量,教师应在平时注重积累,在教学中给予学生接触多方位的知识的机会,并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知识积累,将相关或相近的知识进行整合,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系统;同时,研究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双向交流与互动,将理论性教学精简提炼,避免课堂上“照本宣科”,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应积极活页课堂气氛,给学生提出問题、探讨问题的机会,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与科研见习等机会,以此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创新的灵感,在实际参与过程中锻炼思维与创新能力。
  3.4 建设高水平的竞赛师资团队
  学科竞赛的高效开展,离不开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首先、教师本人需对竞赛学科基础知识有准确的掌握,具有创新精神和审时度势的眼光,在课堂上采用辩证性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思考与探讨,积极培养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对所授课程和知识相关动态与最前沿的发展情况有清晰的把握,并能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积极总结传授竞赛技巧与方法;其次、教师应增强竞赛责任心、遵守竞赛操守,培养竞赛指导与操办等能力,积极开展对参赛学生的培训与指导;再次、高校应积极引进学科竞赛方面的专家与人才,壮大竞赛队伍力量,为竞赛师资队伍注入新鲜血液与灵感。
  3.5 营造良好的校园竞赛环境与氛围
  建设良好的校园竞赛环境包括竞赛硬件设施建设及校园竞赛氛围的营造。高校应秉承“关爱学生、以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下大力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如宽敞舒适的学生公寓,教学设备和科研仪器齐全的实验室,藏书丰富、电子资源便捷的图书馆等,让学生能心情愉悦的投入学习与研究之中;同时,学校应大力加强科研创新的学风建设。通过校园各类平台大力宣传学科竞赛,营造浓厚的创新研究氛围。如在宣传栏张贴竞赛公告、邀请竞赛专家开办学术讲座、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探讨等。积极营造全员你追我赶,积极创新研究的良好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韦宝平.创新教育视角下的研究型教学[J].江苏高教,2003(04):85-86.
  [2]李金昌,林家莲.实践教学与学科竞赛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11):1-2,16
  [3]张开洪,张颖,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214-216.
  [4]蔡志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竞赛的资源整合[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08):171-173.
  [5]王汝言.论学科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12(19):21-24.
  [6]孙光秀,刘召生.改革竞赛方法提高竞争机制[J].体育师友,1993(05):32.
  [7]周振薇.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宄[D].湖南:湖南农业大学,2006:5-28.
其他文献
【关键词】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1 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已经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沟通也逐渐增多。和平和发展依旧是当前国际环境的主题,但是,世界不稳定因素依旧暗流涌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及干涉主义都是和平环境下的潜在隐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各种利益纠葛,社会矛盾显得尤为突出。由于其特有的开放性,高校和社会接触比较紧密,社会事件对
期刊
【关键词】泸州市;苗族民俗体育;农村学校体育  泸州市有40 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 6.5 万人。90%以上少数民族居住在偏辟边远的高寒山区和赤水河谷地带。边远地区环境和独特的生活方式使泸州苗族传统体育表现出独特的人文特点。但近年来,经济全球化日益冲击着独特、封闭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部分民俗體育项目或是在内容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或是彻底消亡,或是面临着传承危机。如何让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因社会的
期刊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高職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适应社会、学校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所有高职院校首先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倡导以人为本,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不仅是社会对个性化人才的新需要,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1 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方式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
期刊
【关键词】线上课堂;线下;以网带网  信息技术的变革为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如何在传统课堂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堂外建构新的课堂模式将成为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和趋势。  1 思想政治课“线上课堂”建构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第四媒体”地位与优势愈加显得极为重要。然后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移动平台技术以及手机应用软件APP的迅速发展,传统互联网站的发展受到一定挑战。大学
期刊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鸿德学院;教学改革;探究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占到主导地位的一般性学习理论分支下的建构主义学习观。所谓的建构主义,就是旨在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现象来明确如何通过个体与客观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将新的知识内化为学习者认知结构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持有建构主义观点的教育者普遍重视学生学习中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以及学习的情境性。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个体,社会以及环境三者相互作
期刊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影响因素  大学生是代表新技术、新思想的专业人才,他们的就业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积极推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是一项关系到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地民生工程。本文对數千名在校及近四年毕业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643份,有效问卷1467份,有效率为89%。调查对象来自于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大、河北大学、燕山大学等几所院校,学生所学专业包括文、理、工科的二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三亚旅游;传播策略  三亚旅游的发展,与三亚旅游传播息息相关,怎样将景点信息传播出去,怎样让更多的人了解三亚旅游,怎样为三亚吸引更多的游客,这些都是三亚旅游传播必须全面、深入要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下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旅游传播怎样与网络更好的结合起来,让其加大旅游信息的传播力度,也变的十分重要了。三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宣传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更好
期刊
【关键词】苏区精神;赣南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是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重要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来发扬以及传承赣南红色文化是一项重要课题,特别是《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在战略定位中,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这一定位充分彰显了赣南红色文化在当今的重要价值和
期刊
【关键词】新媒体;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用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带来巨大的改变,尤其是对现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来说,由于传统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学内容又相对陈旧乏味而且获取创业教学内容的途径又相对狭窄,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改变现有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从而尽快实现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健康
期刊
【关键词】贫困女大学生;帮扶;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其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客观反映了目前国家治理体系中创新性、科学性、实效性不够等问题。  基于此,本课题组探索建立完善我校贫困女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