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当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利弊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249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校本课程开发各有利弊,其能够弥补教学内容不足、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习兴趣,但在编辑质量、运用效果等方面又存在不足。教师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组织精干力量开发校本课程,确保编辑质量;统筹安排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力争齐头并进;准确定位语文校本课程角色,发挥辅助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校本课程 开发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大潮中,校本课程成了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内容。在通行教材运用过程中,一些教师认为没有能够完全满足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爱好,兼顾地方文化发展特点,迫切需要补充与完善相应内容,校本课程应运而生,成了承担这一职责的重要载体,发挥对语文教学的补充完善功能。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利弊及其处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现状
  校本课程开发被许多学校纳入了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学校组织精干力量,紧密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以及兼顾地方文化特色等,精心编撰校本课程,并将校本课程与通行教材有效融合,共同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较好地体现立体化教学体系的作用。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过程中存在不平衡性。首先,各学校之间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校邀请上级教育部门专家领衔牵头,组织本校精干力量进行研究,并广泛征求意见,最终形成了较为科学完善的语文校本课程。有的学校存在应付了事现象,摘录一些内容拼凑成校本课程,质量相对较低。在校本课程运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学校将初中语文教学和校本课程有机融合,课内外相结合并相互渗透,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促进功能,有的学校在运用上存在随意性,没有能够与语文教学融入一体,存在两张皮现象,没有详细的规划,显得杂乱无章。
  二、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利弊分析
  1.初中語文校本课程之利。
  一是有效弥补了语文教学内容。作为对通行语文教材的补充,校本课程中许多内容是学生所喜爱的,有诗歌、散文、基础知识等,能够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同时能够对现行教材起到放大、拓展、延伸的功能,补充一定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视野更开阔。
  二是有效聚合了教育教学资源。在校本课程开发利用中,不仅仅局限于语文室内课教学,将教学课堂拓展到校园、生活之中,尤其是社会实践活动,更是突破教学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增加积累,提高作文写作能力,实现课内外资源的有效整合与高效利用。
  三是有效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校本课程中许多内容是学生喜爱的,校本课程编辑的一大出发点是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如语文趣味知识、写作训练技巧、优美古诗文等,这些方面能够拓宽学生阅读知识面,提高语文学习技巧和综合素养,实现巩固语文课堂教学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双重目标。
  2.初中语文校本课程之弊。
  一是与现行课程安排有可能出现冲突。在中考压力的背景下,许多学校课程设置安排较为紧凑,很难挤出空余时间用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即使是自习活动课时间也被瓜分到各门学科,贸然运用校本课程,会打乱原先的教学平衡设置。
  二是校本课程开发编辑质量参差不齐。前文所说,各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重视程度、人员力量、投入精力财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校本课程编辑质量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部分学校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粗制滥造,针对性不强,促进效果不显著。
  三是具体教学安排可能会本末倒置。校本课程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辅助环节,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活跃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能力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教师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过于强调校本课程的教学而忽略通行教材的教学。
  三、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作用
  针对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及其利弊分析,广大教师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有效发挥将其作用出来。
  1.组织精干力量开发校本课程,确保编辑质量。
  无论是初中语文教师还是学校管理层,都要充分重视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首先要组织精干力量,语文教师要积极投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资料搜集整理、研究分析,不仅要通过校内研究,还要邀请上级教育教研部门专家进行点评,从而提高校本课程编辑质量。其次在校本课程编辑运用过程中,还要逐步完善,采取大稳定小改动的方式,逐步调整其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在运用中提高。
  2.统筹安排校本课程教学活动,力争齐头并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现行教材这一重点,将其与校本课程教学有效融合,如在开展作文教学中的作前指导环节,除了课堂上进行下水文分析、习作方法提炼和习作提纲指导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校本课程中的实践类内容,将学生带进社会生活,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开展调查研究等途径,自主地搜集、获取丰富写作素材,将课堂作前指导与课外活动积累有机结合,两者遥相呼应,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在课内作前指导上,学生获得了作文创作方面的思路、框架、技巧、构思等方面的技巧,在校本课程实践活动中获得了直观的感知,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技巧加素材完美结合,让文章更具真情实感,提高了写作质量。
  3.准确定位语文校本课程角色,发挥辅助作用。
  虽然各学校大力宣传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工作,语文教师要始终牢记一点,要分清主次,在抓好现行教材教学工作的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学习欲望和时间统筹安排状况,选择性地运用校本课程辅助教学,其功能定性为辅助内容与手段,不能过于倾注精力,而影响自身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在对语文校本课程角色定位方面,教师一定要把握好度,在两者的时间、精力、进度安排方面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考虑。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中,广大教师既要充分看到校本课程对语文教学成效提升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价值,又要看到当前在这一课程开发与运用中存在的不足,引起重视,做到扬长避短,充分提升语文教学综合成效。
其他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呼唤高效课堂,课堂的高效,源于教师的高效提问:摒弃一问一答的满堂问,以“主话题”引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使课堂提问呈现简约美.“主问题”就是语文阅读教学中
摘 要: 本文针对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生怎么表达的角度,阐述语文课不仅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要注重发展其语文智能。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表达,进而将阅读延伸到作文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学会表达 语文素养  面对一篇优秀的现代文,我们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如何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感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阅读教学基本遵从“三步走”的原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阅读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阅读相结合,培养学生延伸和拓展知识的能力,做到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探究性阅读 开展方法  高中语文在“阅读与鉴赏”部分,就明确提出了“探究性阅读”的概念,要求学生“学习探究性阅读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其“课程目标”中提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语文阅读中,要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就必须加强质疑引导,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由此可见,让学生“疑问和惊奇”是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预习方法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 预习 阅读教学 自主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要求教师做好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科
目的:研究高压氧并神经外科治疗与单纯神经外科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快速阅读法是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语言学、思维学等学科的有关原理,借鉴国内传统的优秀读书方法和国外盛行的快速阅读方法,并结合我国中学生实际设计而成的。经过科学训练,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限时阅读和自主阅读的关系  高效阅读训练,为了强化学生的效率意识,形成竞争氛围,一般采用限时阅读的方式。这一方式对于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应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强化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处处留心,灵活运用教材,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想他人之未想。  一、利用文题想象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简洁含蓄、生动贴切、新颖别致的课文题目俯拾皆是。教师要因题制宜,艺术地设计解题思路,注意留有余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草原》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管理在肝癌合并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7月 ~2019年5月我方医院门诊部就诊的121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进行2月的门诊健康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中侧卧位的摆放位置舒适度的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我院自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皮椎间孔镜下行髓核摘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