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个性化作文”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145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写作的主体,要始终置学生于主动者位置,提倡写“个性化作文”。
  
  一、 何谓“个性化作文”
  
  所谓“个性化作文”,既是指学生个性特征在习作过程中贯穿始终的具体体现,又是指学生通过习作过程促进心理品质的健全发展。叶圣陶先生对“个性化作文”的论述颇多,也堪称经典。笔者体会,其特点主要有:
  1 “需要”。即指习作者个人的表达欲望和要求。叶老说:“写作决不是无中生有,必须有了意思才动手写作,有了需要才动手写作。没意思,没需要,硬找些话写出来,这会养成不良习惯,而且影响思想方面。”这就从表达内容上限定了必须要有自己的意思,自己需要说的话才写作,“倘若没有什么想要表白,没有什么发生感兴,就不感到必要与欢喜,就不用写什么文字,一定要有所写才写。”需要无不是个人的情思和个人的行为,凡个人的行为或情思就无不打上个性的烙印。
  2 “诚实”。这指的是“真心”、“真话”,写出来的文字与自己内心是一致的。新《课标》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是要学生习作时写诚实的话。叶老说:“在写作上,‘诚实’是‘有什么说什么’,或者是‘内面怎样想怎样感,笔下便怎样写’。这个解释虽浅显,对于写作者却有一种深切感,就是文字须与写作者的意思、情感环境等一致。”这是就习作写自己的情思而言的,要说真话,不说假话,这是诚实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他说:“从旁描叙的文章以观察得周至为‘诚实’。”就是说,习作者除了写自己的情思,还写他人、他事,也有个诚实的问题。对所描述的对象要全面了解,观察得完备周到,写出来的文章才是诚实的,具有个性化特点。如何做到写诚实的文、说诚实的话呢?叶老指出:“一个人如有自知之明,总不肯作这样的傻事,超出了自己经验范围去瞎说。他一定知道自己有多少经验,什么方面可以说,什么方面他不配开口。在不配开口的场合不开口,这并不是难为情的事,而正是一种诚实的美德”。可见,诚实是“个性化作文”的又一重要标志。
  3 “自己的”。即指一篇文章具有独立自主地存在的价值。叶老说:“我们要说这席话,写这篇文,自有我们内面的根源,并不是完全被动地受了别人的影响,也不是想利用来达到某种不良的目的。这内面的根源就与著作家所获得的见解,所创成的艺术有同等的价值,它是独立的;即使表达出来恰与别人的雷同,或且有意地采用了别人的东西,都不应受到模仿的讥评,因为它自有独立性,正如两人面貌相似,性情相似,无碍彼此的独立,或如生物吸收了种种东西营养自己,却无碍自己的独立。所以,我们只须自问有没有话要说,不要问这话是不是人家说过的。果真却有要说的话,用以作文,就是写出自己的东西了。”这就是说,只要“却有要说的话”,不管与别人的有大同或小异,写出来都是自己的,应独立地存在。因此,教学中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写出自己的所思、所见、所闻,展现“真我”的风采。这是“个性化作文”最核心之点。
  上述三方面是个完整的统一体,仅就一方面而论,尚不能成其为“个性化作文”。如就“需要”而言,它具有多重性,是自己的需要还是他人的需要,就“诚实”而言,同样具有多重性,有的人或事物虽然是客观存在,但在大千世界却不具存在价值,不反映社会的主流,若把习作的功力用于这方面,恐怕不能算作诚实;就“自己的”而言,更具多重性,表面看“自己的”虽属个人的,但就其实质而言还是社会的,你所表达的要为人们能接受,得到认可,那种偏离社会需要的东西,虽出乎自己,也只能说是一种偏见或牢骚,背离了习作目的。总之,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叶老提出的个性化作文的本质特点,他提出的三个主要方面必须统一于一文之中,缺任何一方面都不可能称其为“个性化作文”。
  
  二、 “个性化作文”的教学策略
  
  如何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叶老也做了明确的指导,笔者感到抓好以下方面是至关重要的。
  1 “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兴趣”
  如何对待作文呢?叶老指出:“写作必须把它看成一件寻常事,好比说话一样。但是又必须把它看成一件认真的事,好比说话一样。”“认真地学习写作也不是什么很难的事情。简单地说,自己有什么就写什么,就是认真。一件事物,你知道得清楚的,一种情感,你爱得真切的,这些都是自己的东西:如果为了需要动身写作,你就以这些为范围。反过来说,自己没有什么而勉强要定什么,就是不认真。”“学生不宜存有为考试而学作文的想头”,而是“要练成一种熟练技能,一辈子能经得起最广泛意义的考验。”所以要使“个性化作文”落到实处,就必须“给学生做思想工作,使他们有个正确的态度”,端正习作动机,明确习作目的,“激发习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动笔,勤于动笔”,方能有“个性化作文”的发展。为此得做到:
  (1) 确立读者意识。习作本是出于表达的欲望,而表达又是为了交流。叶老说:“学生要打破‘做文章’的观念,把作文当作是一种交流,是一种用书面语言进行思想交流沟通的方式。”既然是交流,就要有交流的对象,即读者。“写东西总是准备给人读的,所以非为读者着想不可。”学生唯有确立了读者意识,才会增强表现欲,如实地写,认真地写。
  (2) 激发成功心态。诱发习作动机的心理因素之一就是“出于能获利荣誉和利益的喜悦”。基于此,教者应尽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习作中获得成功感。如鼓励学生写好文章后互相传阅、互相欣赏、互相激励;选出佳作或佳句佳段张贴在班级园地里、学校报栏里,对特别优秀的文章推荐给校刊或有关杂志发表;还可为学生建立习作档案,记载其习作的长处和进步,定期在班上展示,这对激励动机,提高兴趣是大有好处的。
  (3) 进行积极评价。即坚持正面鼓励,启发诱导,促使进步。教者要学会理解学生,学会以他们的视角去认识世界,理解生活,尊重其独特感受;要放开话语权,改进评价模式:可自评自改,或互评互改,或师生共同评改,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展开讨论。这既有助于学生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又能激起学生更强烈的表达欲,提高个性化作文能力。
  2 引导积累丰富感受
  “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而所有的积累正是写东西的极得要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必须注意引导学生重视两方面的积累:
  (1) 生活积累。“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生活犹如泉涌,文章犹如溪水”,“‘诚实’的‘精密’的好文章必导源于充实的生活”。因此,教师平时要多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尽可能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深切的体验,并随时记录下来。从中年级起,可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分两大类记载:一是专记自己的,总题目为《我的足迹》或《随笔》;二是专记他人的,总题目为《我周围的新鲜事》或《大海拾贝》长期坚持这样做,且定期检查,交换浏览,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就会不断提高,情感得以升华,品格受到陶冶,心灵经受净化,写起作文来就“文思泉涌”,落笔生花。
  (2) 知识积累。习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而创造实际上是知识在较深层次上的重新组合,没有知识,便无所谓创造。指导学生写个性化的文章,阅读是基础。“得其道,悟其法”,对写作大有帮助。“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因此,教者要善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书目(含报刊),让学生广泛阅读,同时开辟读书专栏,让他们发表读书的独特见解;还要注意引导和鼓励他们积累语言,除了摘抄佳句佳段,尤其要注重学习新鲜、活泼、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及其表达方式,丰富语言仓库,作文时便能“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
  3 贴近学生生活有效训练
  “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时时练习,时时把知闻记载下来,情意表达出来,这才成了习惯,才可以终身受用。”为此,教者首先要了解学生,钻探他们内心深处的习作“泉眼”,待机诱发他们胸中的积蓄。积蓄摸得清,时机寻得准,诱发得恰当,学生便会感到有东西可写。至于题目,其一,叶老提倡教师要“钻到学生的心里出题”。即“不凭主观,能够设身处地,就练习者与应试者着想”,“能揣度练习者与应试者在某一范围内应该有话可说,说出来也不勉强,从这个范围内出个题目。那么练习者与应试者执笔习作,就同自己本来要说话没有什么两样。要说督促作用,唯有出这样的题目才真是有督促作用,因为这可以鼓起写作的欲望,使练习者体会到有话可说才是有文可写”。可见,题目是人为的,命什么样的题目,是由教者的教育思想所支配的。只要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坚持贴近学生生活命题的原则,让学生见到题目,产生我能作的信心和快感,就能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其二、“作自己要作的题目”。叶老对命题作文的评述是:“命题作文人人知道不对,我以为定期作文,也不很自然。果真儿童心灵充分发展,则随时有丰妙的情思,便于工作随时可以作文。”因此,他明确提出:“除了教师出的题目以外,自己还要作文,作自己要作的题目”。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出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的主张,这与叶老的主张是一致的。“作自己要作的题目”,可以减少习作时对学生的束缚,可以调动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放飞真我,发展个性,健全人格,提高语文能力。
  4 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出新”主要靠创造思维。个性化作文训练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供了广阔天地。教者应充分利用这块宝地,把学生的习作过程当作真实的创造过程来对待,多方引导学生拓宽习作思路,培养创造思维的变通性。变通性指的是能从多个方面、多个侧面思考同一个问题。在围绕中习作时,顺向单一、思路闭塞写不下去,或虽写了但内容贫乏的情形时有所遇,怎么办?另避蹊径,让思维转个向,“想的对头,说的也必然对头,写下来自然就丝丝入扣”。如写《我的榜样》有的同学同于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榜样”的所作所为未必都能亲眼所见,单靠下面的直接描写内容就可能很有限,这时便可转向进行侧面描写,或借助他人之口,或根据“榜样”所受表彰,所奖励等进行侧面反映,补充刻画,使榜样形象丰满。至于写景状物的文章,可在直接描写景物之余插入相关的故事、传说等,以增强情趣。变向思维的运用,不仅能极大地丰富习作内容,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习作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或对象进行多角度发散思维,想出多种多样的构思方案。如以“路”为题材,可让学生先从本义考虑,通过写一条具体道路的巨大变化,反映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歌颂党的强国富民政策;再从引申义或比喻义考虑,写个人成长或开创业之路,反映自身或他人顽强进取的精神等;还可考虑介绍路的种类、发展及其与科技进步的关系等。这样训练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题材习作的印象,而且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维流畅,有助于全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引导辩证思维,培养创造思维的精密性。如让学生分析“有志者事竟成”、“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俗语,指导学生从全面、新颖的角度去认识,人的主观力量并不是“事竟成”或事物难易转化的惟一因素,主观与客观要辩证地看。类似这样的训练,还可在习作讲评时摘举学生习作中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并各抒己见,明确严密表达的作用。这样便能促使学生习作时注重辩证思维,严密表达,避免偏激,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独创性,充分展示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提高习作效率。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其他文献
《九色鹿》是一则民间故事,情节生动,内容简单,语言浅显,学生很乐意读,而且一读便懂,所以这是一篇被许多人公认的“浅文”。但就是这样的一篇“浅文”,其中却蕴含着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做人应当要遵守诺言、知恩图报,不应当见利忘义。  一、 存在的困惑  基于这篇课文的以上特点,所以教师面对它至少有以下两大困惑:  1. 课型难把握。在教学时,一不留神就会上成思想品德课,或者是情节分析课,或者是小品表演课。
期刊
千百年来,汉字以其简洁质朴的形象美,灵巧生动的创造美,对称均衡的结构美,多姿多彩的艺术美而成为中华文化的“根”。然而,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汉字的书写遭到了空间的冷遇,纵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现状,由于写字并没有列入升学考试的范畴,因而对于单独安排写字课,教师们普遍认为没有必要,导致形同虚设。有引起家长也不支持练字,说什么:社会已步入电脑时代,敲敲键盘就能跳出汉字,字写得好点、差点没多大关系。面
期刊
所谓有效评价,指的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促进学生学习和改善教师教学而实施的、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与结果,并且在学生完成效果上达到教师期望的评价。教师在合作前后,针对学生合作现状,作出适应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的有效评价,对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一、 评价中强化角色  对一年级学生,先要建立合作小组,有相对固定的组内成员,分配设置组员号和组长角色,组内成员身份第一要相对固定,第二要
期刊
把准基调情意真  ——评周丽娟教《在大海中永生》    魂归大海终永生 人民儿子中国人  伟男小平创大业 改革开放集大成  循循善诱启心智 范读引领唤童声  深入浅出创意境 把准基调情意真    (周丽娟 安徽省滁州市天长第一小学优秀青年教师)    多种感官练背讲  ——评贾海燕教《梅兰芳学艺》    京剧大师梅兰芳 从小学艺心苦良  紧盯注视练眼力 勤能补拙寒梅香  披沙拣金字词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安排的是词串,教学该如何进行呢?  [片段一]  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生:春天。  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我发现图上的小草发芽了。  生:我看到柳树长出了小芽苞。
期刊
去年,我接手的这班学生是从村校撤并整合起来的,虽然是五年级的学生,但阅读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引导他们进行课外阅读?这时,无意间上了一节“让我们走进名著”的教学,我看到学生们兴趣高涨,眼前一下子亮了起来:我何不顺着他们的兴趣,引导他们阅读名著呢,于是,我和学生一起走进了名著。  一、 切入主题  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名著。名著就是指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人生观、
期刊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文章记叙了叶老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一份品赏大自然的情趣跃然纸上,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在文字间荡漾。有位老师引导学生读“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这一段文字时,有学生问十来进房子有多大,老师随口回答有十间房子那么大。十来进房子有多大?真的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大?显然答案是错误的。这里的“进”不是“间”的意思。据资料,认为“一进”
期刊
我们在实践中强调单元导读课的整体感和结构感,注重以整体性和关联性为特征的“类结构”教学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在整体视野观照下学习,类比式地迁移运用内容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的学习能力。现以苏教版五上第六单元名人故事类单元导读为例,谈导读课中“类结构”教学的有效推进策略。  一、 在预习反馈中实现类积累  五年级的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但他们类积累的意识还不强,还没有形成将积累的人物、词句与
期刊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是一个历史故事,讲了春秋时代晋国的中军尉祁黄羊让位荐贤的事,塑造了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行事光明磊落的人物形象。在教学时,宜立足“简洁”,引导学生在理解、表达上获得丰富的体验和实在的发展。    一读:简洁的文章结构、丰满的情节表现  本文故事性强,情节简单,学生不难读懂。在初读后,教者可引导学生把握结构出发,“庖丁解牛”般层层深入,直至面对文章表情达意的“细微之处”,确
期刊
教学中,如果想让学生敏锐地捕捉课文语言中的真实信息,做到心领神会,就必须了解和领悟汉语言潜在信息的负载形式,即所谓的“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才能拨开云雾,探索其庐山真面目。  一、 辨语气,关注语音的暗示信息,聆听父亲的责备  一次观摩课,有幸听到特级教师陈金才的语文课,他与学生做了一个假设性的对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星期天,你一早就出去玩了,不打招呼,也不给
期刊